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3-9 15:13:51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red size=5>2008年高考英语试卷命题态势预测</FONT></STRONG></P>
<P> </P>
<P> 下面结合新考纲及历年高考的情况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2008年高考英语试卷命题态势作一分析。</P>
<P> <STRONG>宏观态势</STRONG></P>
<P><TIXA>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2008年的<FONT color=black>高考</FONT>英语命题会保持以往的“平稳”命制风格。</TIXA></P>
<P> 命题依据: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参照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订本学科考试内容”。近年的高考英语命题严格地遵循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科学的导向作用。</P>
<P> 命题指导思想:高考强调“选拔性考试”的特点。考纲要求“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作用”。近年的英语高考命题体现了“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和“稳定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较好地体现了改革精神。</P>
<P> 试题设计原则:“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符合考纲中有关“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如考纲对“听力”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 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P>
<P> 可见考纲把“理解主旨和要义”放在了首位,从命题形式上规定对语篇的考查。考纲从“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两个方面对考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要求。</P>
<P><TIXA> 高考题把重点定位在语篇上。考试基本上是在语篇中进行的。考<FONT color=black>听力</FONT>是在一个个对话中进行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这样的,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要给你设一个完整的情景。现在的英语高考都是通过在语篇中的考试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所谓“语篇”是指能完成交际任务的最小语言单位。无论是听力、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设题中强调通过语境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原则。</TIXA></P>
<P><TIXA> 具体命制原则:高考<FONT color=black>英语</FONT>测试定位为语言交际能力测试。语言知识题的命题原则是: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语言应用题的命制原则为: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TIXA></P>
<P> 试题难度系数:从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英语试卷看,多数英语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得还比较好,大多数保持在0。55—0。65之间左右。中等难度的试题占试卷的绝大多数,符合考纲中有关“试题难易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 的要求。2008年的高考英语题难度在整体上会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P>
<P> 试卷改革走向:考试大纲对考卷题型形式采取了宽容,灵活的态度,未作统一要求,只对题型作了一个大概的描述,考纲提到“试卷一般包括多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题、听力填空题、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题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2007年全国各地命制了18套题型不尽相同的高考试题。命题的多元化和试题结构的多样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适应了全国不同地区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点,加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同时命题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增加试题的地域特色,试卷的地方特色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尤其在写作题的命题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如今年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就可能成为南方各地考卷的命题热点。</P>
<P><STRONG> 微观态势</STRONG></P>
<P> 从微观的角度看,题型设计会“稳中求变”。知识为本,能力立意,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能力和应用”始终是考查的重点。</P>
<P> <STRONG> 听力</STRONG></P>
<P> 听力难度和速度较去年会有所加大。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考生的听力要求会有所提高,如“要求考生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等。测试的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是辨音上。主观性试题会增多,如新增听力填空题,听力答题等。听力语速的提高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估计语速一般在120—150wpm之间。</P>
<P> <STRONG> 语法和词汇</STRONG></P>
<P> 高考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重点考查动词,考查动词的题一般占一半以上。近几年加大了对词汇的考查力度,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辨析比例逐年增加。比如湖北卷的单选题就是以考查词汇为主的,而考查语法则放在主观题“完成句子”题当中。</P>
<P> <STRONG>阅读</STRONG></P>
<P> 阅读理解的题材和体裁会继续保持多样化的态势,语言材料会更新、来源更广、更地道、更真实,更具新颖性、教育性、可靠性和可读性。材料多数来源于最新的国外书报时文。题型设计上,细节考查题居多。有些省市的高考说明提出了“理解文章的基本逻辑结构的要求”,这就说明对短文的主题句段、语篇结构的把握、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手法等的考查会有所加强。</P>
<P> <STRONG> 完形填空</STRONG></P>
<P> 完形填空题多数会考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也可能考查议叙结合、以叙为主、富有哲理的论说文。材料可读性强,具有教育意义。选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符合高中考生的认知水平。能综合考查考生语篇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用的综合能力,短文内容完整,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选项设计以情景意义为主,以实词为主,思路具有一定的干扰性。</P>
<P> <STRONG> 短文改错</STRONG></P>
<P> 短文改错题的考查会进一步弱化。短文改错题的短文以记叙文为主,题材和语言都符合高中考生的实际。考生平时在书面表达中常出现的错误也就是短文改错要考查的重点。错误类型设置相对稳定。错误类型主要涉及一致性、基础语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P>
<P> <STRONG>书面表达</STRONG></P>
<P> 书面表达相对来说可能变数较大。绝大多数省市会采取指导性写作和开放性写作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活考生思维,留给考生一定的自由表达空间,以利考查考生的真实的写作水平。题材会突出时代精神和实用特色。“南方雪灾”、“民生改善”、“2008年奥运会”等方面的题材尤其值得考生关注。</P>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3-9 15:15:36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red size=5>名师解读08高考生物大纲:考查生物科学素养</FONT></STRONG></P>
<P>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徐启发,生物高级教师,《试题调研》特约专家。近几年先后在《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杂志》、《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中学生理科月刊》等专业杂志发表教学研究、高考研究、习题点评等文章五十多篇,编著诸多教辅名作,在全国有广泛的积极影响。</FONT></STRONG></P>
<P> </P>
<P> 2008年生物《考试大纲》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考试大纲》经过多年的修订已经比较完善。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将继续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继续围绕能力考查这个中心,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现实问题,试题将圆满完成其各项考查功能。</P>
<P> <STRONG> 高考能力要求解读</STRONG></P>
<P><STRONG> 1、理解能力</STRONG></P>
<P> (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P>
<P>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P>
<P>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P>
<P><TIXA> 【解读】 理解能力是<FONT color=black>生物</FONT>科学素养最根本的核心要素。考纲对理解能力的表述是按照由低至高三个层次进行说明的。一是对生物学知识本身的要求:既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对知识再现方式的要求:能用多种形式(文字、图表、图解等)阐述生物学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三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TIXA></P>
<P> 【样例1】 如图1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P>
<P align=center>
<DIV align=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生物大纲:考查生物科学素养 src=\"http://i0.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6F13DT20080309031505.jpg\" border=1></DIV>
<DIV class=f12 align=center>样题1</DIV>
<P></P>
<P>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P>
<P>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P>
<P> C、B到C的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P>
<P>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P>
<P> 【解题指导】 “J”型曲线和“S”型曲线分别为环境条件充裕和环境条件有限的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导致其种群增长曲线的改变。“S”型曲线BC段虽然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是个体数目仍然是增加的,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答案:B。</P>
<P> 【命题解读】 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为设题点考查理解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目标: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特点及两种曲线的关系)。对生物学规律采用曲线图进行阐述、对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进行解释、推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借用曲线图考查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是高考生物试题常用的命制方法,能够有效考包括理解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目标。</P>
<P><STRONG> 2、实验与探究能力</STRONG></P>
<P>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P>
<P>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P>
<P>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P>
<P>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P>
<P> 【解读】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另一核心要素。《考试大纲》从四个不同层次作出了全面的要求:一是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对考纲所列17个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操作技能的要求以及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要求。二是验证实验的要求。对简单的生物学事实进行验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三是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是2008年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四是对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这是最高能力层次的要求。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实验方案,也可以是其他方面,评价和修改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试题目标来进行。【样例2】略</P>
<P> <STRONG> 3、获取信息的能力</STRONG></P>
<P>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P>
<P>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P>
<P><TIXA> 【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等方面。考纲列举的获取信息能力包括:一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二关注社会热点信息的能力。前者要求从试题给出的文字、图表中捕获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后者则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善于用学科的眼光搜寻有用的重大信息。两点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链接,引导学生提高获取信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广泛存在于<FONT color=black>高考</FONT>生物的各类试题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样例3】略</TIXA></P>
<P><STRONG> 4、综合运用能力</STRONG></P>
<P>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P>
<P> 【解读】综合运用能力是对生物科学素养的总体要求,其包括范围最广。前三项能力要求更多强调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本项能力则要求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其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近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学生得分较低的题大多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样例4】略</P>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3-9 15:18:5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red size=5>名师解读08高考物理大纲:难度与去年持平</FONT></STRONG></P>
<P> </P>
<P>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张北春,安徽特级教师,安徽省物理学会会员,天星教育《试题调研》特约专家。曾在各著名报刊、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著书多本。曾多次参加全国中学物理教研会,并有十多篇文章获奖。</FONT></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 整体解读2008年《考试大纲》</STRONG></P>
<P> 2008年的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实质性的变化,说明2008年的高考将继续保持稳定。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和难度与去年持平。 </P>
<P><TIXA> 从《考试大纲》以及《试题调研》第6辑对考纲的解读来看,2008年高考将会重点突出以下几点:第一,突出对主要学科知识的考察,物理科高考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涉及这两部分的试题会达到80%以上,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主干知识中的非热点问题的出现可能性;第二,对于提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力度有所加强,如图像、图表、数据列表形式的题目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三,突出对学生实验<FONT color=black>创新</FONT>能力的考查,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和信息题的比重会加大。 </TIXA></P>
<P> 预计2008高考物理试题会具有以下特点: (1)凸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体现高考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与推动作用;(2)继续加大考查能力力度,命题设计将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3)重视考查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4)强调人文关怀,较好地处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的关系;(5)以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前沿为背景,关注科学发展现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6)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7)实验试题强调设计和探究能力,实验题命题重视课本上的实验,但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对原实验给予改造、改进和创新,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P>
<P> 实验在高考中占据较大分量,这里简单的就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P>
<P>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P>
<P><STRONG> 能力解读:</STRONG> </P>
<P> 对高中阶段要求会做的分组实验,必须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地做过,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会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P>
<P><TIXA> (1)应独立、认真地完成规定地各实验,因为自己认真做实验与看别人做实验和听别人讲实验所得到的感受和经验是不同的。尽管<FONT color=black>高考</FONT>只能以笔试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但高考中的实验题,还是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是认真做过实验的,哪些考生是没有认真做过的。</TIXA></P>
<P> (2)能灵活地运用学过地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另外,已经学过的演示实验,也属于实验考查的一部分要求,要通过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和产生该现象的条件、环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P>
<P> (3)不仅要掌握已做过的那些实验,而且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其他的实验,当然这应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这方面的例题很多,特别是近几年的实验考题,明显地加强了这种能力的考核。实质上是考查考生在学过的实验基础上的“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P>
<P> 考查特点:注重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仪器及装置的识别;实验条件的控制;处理实验数据和有效数字的能力;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这种考查主要是把误差分析放在设计中或语言表述中,而不是要求计算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实验原理的简单理解。设计原理图装置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能力这个是近年重点考查对象,与课程改革趋势强调实验创新能力、实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灵活运用实验方法能力是一致的。</P>
<P> 【样例5】</P>
<P><TIXA> (2007年海南卷) 如图2, 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cm长的线<FONT color=black>光源</FONT>。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TIXA></P>
<P align=center>
<DIV align=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物理大纲:难度与去年持平 src=\"http://i1.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7F13DT20080309031639.jpg\" border=1></DIV>
<DIV class=f12 align=center>图片2</DIV>
<P></P>
<P> 【答案】 n=1。3</P>
<P> 【能力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测定固体材料折射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测定某种透明液体折射率的实验。 重在考查考生能从具体的、个别的实验中悟出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把它们迁移到别处,用它们来解决没有做过的实验中的某些问题的实验能力。</P>
<P> 在《考试大纲》中,虽然把目前要考查和可能考核的能力列出几个方面,其实这些能力都是密切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分列出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考生了解得具体一些。实际上,求解每道物理试题常常需要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说某道试题只考查某一种能力,而且对能力的考查是离不开具体知识的。通常,每道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核了考生某些能力的高低。</P>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3-9 15:19:37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red size=5>名师解读08高考化学大纲:向新课标靠近</FONT></STRONG></P>
<P> </P>
<P> </P>
<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化学大纲:向新课标靠近 src=\"http://i0.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8F11DT20080309031757.gif\" border=1><BR></CENTER>
<P></P>
<P align=center>
<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化学大纲:向新课标靠近 src=\"http://i2.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8F13DT20080309031757.gif\" border=1><BR></CENTER>
<P></P>
<P align=center>
<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化学大纲:向新课标靠近 src=\"http://i2.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8F17DT20080309031757.gif\" border=1><BR></CENTER>
<P></P>
<P align=center>
<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化学大纲:向新课标靠近 src=\"http://i3.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8F18DT20080309031757.gif\" border=1><BR></CENTER>
<P></P>
<P align=center>
<CENTER><IMG alt=名师解读08高考化学大纲:向新课标靠近 src=\"http://i0.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8F19DT20080309031757.gif\" border=1><BR></CENTER>
<P></P>
<P>
<CENTER><IMG src=\"http://i2.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6F17DT20080309031849.gif\" border=1></CENTER>
<P></P>
<P>
<CENTER><IMG src=\"http://i3.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6F18DT20080309031849.gif\" border=1></CENTER>
<P></P>
<P>
<CENTER><IMG src=\"http://i0.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6F19DT20080309031849.gif\" border=1></CENTER>
<P></P>
<P>
<CENTER><IMG src=\"http://i3.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5F13DT20080309032024.gif\" border=1></CENTER>
<P></P>
<P>
<CENTER><IMG src=\"http://i3.sinaimg.cn/edu/gaokao/2008-03-09/U684P352T1D126605F17DT20080309032024.gif\" border=1></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