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松毛岭
松毛岭虽然没有奇山秀水旖旎风光,不像冠豸山与武夷山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那么诱人。然而,松毛岭因其深印着历史轨迹,人们对它并不陌生。 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松毛岭成为闽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战场,敌我双方参加战斗的兵力,红军有2个军1个师;国民党军除有10个师外,还有空军和炮兵。撇开双方参与打援与后勤人员不算,敌我双方直接投入战斗的就有五六万人之多。此次战役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直接指挥,红军赫赫有名的将领林彪、聂荣臻、罗炳辉亲自率领作战。尽管国民党军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也对红军无可奈何。红军在松毛岭与敌军对峙激战7天7夜后,奉命撤出战斗,毅然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 国民党军则依然按葫芦画瓢“步步为营”,逢山挖山,逢水搭桥,挖出了一条有200多个弯道的松毛岭简易公路,并且一直把这条公路挖到了汀州城。 所以我从懂事起就见过烧木炭的汽车,可东去龙岩,西往瑞金。不过,时有所闻东过松毛岭西驶牛岭时车毁人亡的事故。因此,松毛岭以其高大陡峭、公路险峻、事故多发而闻名。尽管如此,我对乘汽车的愿望依然兴味十足。 终于有一天,小时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那是共和国成立不久的1951年春,我参加工作后头一次乘班车前往龙岩学习。那时班车很少,隔天开一趟,对从来只见过汽车,而从来没尝过坐汽车滋味的我,就像头一回乘飞机一样的新奇和高兴,那兴奋劲说来可笑,差不多一晚没睡好觉。 第二天,天还没亮到车站,5点半钟开始发车,我兴致勃勃地从玻璃窗向外眺望时,田野还笼罩在朦胧晨曦中。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天才大亮,此时,我也被车子颠来簸去得有点头晕了,加上头晚没睡好觉,一双眼皮真打架。不知过了多久,蓦然“啪”的一声把我惊醒,邻座的朋友告诉我,汽车正在爬松毛岭。因为路小,路旁的树枝常擦汽车而过,刚才就有一根树枝打在窗玻璃上,幸亏已关好车窗,不然我的脑袋就挂了花。 班车似老牛拉犁一样缓慢地在爬坡,我偶尔看见车门开了,司机的助手手里提着一块三角大木棒站在车门口。班车一直加大油门往上爬,在一个急转弯处加大油门也无济于事,突然,班车油门熄了,班车不是往上而是往后滑去,狠狠地颠了一下,车停了。司机叫乘客们赶紧下车,我还傻乎乎地不太愿意下去,及至下车一看,使我倒抽了一口冷气,额上沁出冷汗。汽车的半个后轮子滑到路边已经悬空。还有一个后车轮,幸亏那位司机助手及时跳下车,用那三角大木棒给挡住了,否则,往下一掉就是深涧壑谷,那就好比黄鳝上沙滩,不死身也残。 经此一惊,瞌睡虫也惊飞了,任它怎么颠簸硬是熬着,一直熬到太阳偏西5时许好不容易抵达龙岩城,算一下整整熬了12个钟头。 晚上,我什么地方也不会去,也吃不下饭,早早躺在床上歇息。可是眼一闭就觉得床摇摇晃晃,就像仍在汽车上一样。 当然,这种局面的公路没有维持多久,建国后对松毛岭进行了多次改建。而直到1994年松毛岭上仍然还有127道弯,车行仍需半个小时。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赣南、湘南开往闽南沿海的车辆剧增,而松毛岭路段车速缓慢,事故多发,严重影响了“三南”经济的沟通。就闽西而言,长汀要振兴,非对它动大手术不可。 60年前松毛岭上红军的一声炮响,意味着红军长征的开始;60年后的1994年11月,松毛岭隧道的建设者们的一声炮响,揭开了长汀人民重振雄风新的长征的序幕,豪情不减当年,提出了两年打通松毛岭隧道,让长汀和“三南”穿过松毛岭,走向全世界! 誓言不仅如期而且提前实现。如今车过松毛岭只需三四分钟,弯道从127个减少到12个,里程从11.5公里,缩短为4.07公里。从长汀到龙岩,两年前还要6个小时,今天,小车只需2个小时左右,大车也不过多半个小时。 车过松毛岭再也不必提心吊胆了,且西往赣南车过牛岭提心吊胆的岁月也即将成为历史。 车过莽莽的松毛岭,品味历史的沧桑巨变,令人兴奋、鼓舞、感叹,让我们向松毛岭隧道的建设者们深深地鞠上一躬! NBA你还知道这个历史呀,修松毛岭的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吧,没有修松毛岭隧道之前我也只因去冠豸山玩走过一次。 当兵时 有走过那路,一个字,弯急 呵呵........那隧道就是我打通的。 引用第3楼满意茶行于2011-07-12 08:18发表的 :呵呵........那隧道就是我打通的。 http://bbs.ctw.cn/images/back.gif
辛苦了。 骑自行车去连城倒水泥路的时候,在那儿经过了
回 1楼(xxq9511410) 的帖子
去你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