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开拓深圳东部的历史见证
http://www.zhkjw.net.cn/uploadfile/2011/0728/20110728081820603.jpg 鹤湖新居有近200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 style="border-bottom: #ff6600 2px dotted">客家围屋之一。 周游 摄http://www.zhkjw.net.cn/uploadfile/2011/0728/20110728081821768.jpg截至昨日20时,《南方日报 深圳观察》在新浪微博发起的投票中,获得票数多少依次是红树林(53%)、莲花山(42%)、东西涌(39%)。
《南方日报 深圳观察》在腾讯微博发起的投票中,获得票数多少依次是世界之窗、欢乐谷、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10.19%),东部华侨城(10.02%)、红树林(8.15%)。
在搜房网网友投票中,获得票数多少依次是红树林11.7%、东部华侨城8.1%、莲花山8.1%。
在奥一网网友投票中,获得票数多少依次是红树林522票、莲花山508票、梧桐山486票。
■候选景观十九
在龙岗区龙岗街道罗瑞合社区,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传统客家民居在现代钢筋水泥丛林的重重包围之中傲然而立――― 这就是鹤湖新居。
它有近200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被诸多专家学者誉为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结晶。
它是客家人开拓深圳东部地区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深圳市客家民俗博物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日益喧嚣的繁华都市里,穿行于鹤湖新居静 谧的阁楼厅堂、房井廊院,游客便宛如进入时空隧道,依稀可见昔日客家先民聚族而居、 筚路蓝缕的情景,感受数百年来的世事变迁、人间苍桑,寻觅着这座移民城市的文化根脉。
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筑
一到鹤湖新居正门前的小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居6米多高的围墙。正门外面上部正中位置有一块大石匾,上面刻有“鹤湖新居”4个大字,题款为“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秋月吉旦”,这是鹤湖新居内围落成时间即公元1817年,距今已经有194年了。
194年前,鹤湖新居所处的位置原来是三面环山,周围水草丰美,有一水塘,水质清澈甘甜,经年不竭,吸引了成群结队的白鹤在此栖息、繁衍,因而取名为“鹤湖山”,鹤湖新居因之得名。
鹤湖新居的始建者名叫罗瑞凤。他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从粤东兴宁迁居龙岗圩马福头立业,当时44岁。罗是个小贩,擅长经商,在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东莞开商铺做生意,勤俭致富,始建罗氏住宅,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经三代人的扩建,终于建成了鹤湖新居。
“上世纪80年代,罗氏子孙仍然住在鹤湖新居,后来陆续搬迁出去,将房子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1996年原龙岗镇政府将其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客家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孙骞说。
鹤湖新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围屋,也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一个完整的客家建筑一般由建筑本体、门前的禾坪和月池3部分组成,鹤湖新居这3部分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本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正面有3个大门,雄伟壮观。
孙骞告诉记者,鹤湖新居可以分成内围和外围两部分,其中呈正方形的内围是一期,后来随着罗氏子孙人口增多,又修建了呈梯形的外围,是为二期。围墙内厅、堂、房、井、廊、院布局错落有致,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这些也都是客家民居的重要特征。
凝聚龙岗客家发展史
穿过新居的正门门厅,进入眼帘的是高大匀称、造型端庄美观的牌坊,据罗家后人介绍,以前牌坊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文革时期遭到破环,目前只有上书“亲仁犹在”“聚族於斯”的石质横额保留完整,成为客家先民虽流离迁徙仍努力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魏晋之后,每逢中原动乱,中原汉族人便不断南迁至闽、赣、粤山区,在唐、宋之际,逐渐形成了传承中原文化的客家民系。客家人经历过至少5次大规模迁徙,龙岗以及香港的客家人是在清代初期从闽粤赣山区迁入因“迁海令”而荒芜的南海之滨,艰苦垦拓,开基立业,并建起了座座围屋。
穿过正门后,便来到中堂。中堂是家族议事、接待宾客的地方。两边的堂联所反映的就是一部罗氏家族史,也是龙岗客家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龙岗客家人由原宝安县和惠阳县(1958年划入宝安部分)的客家人共同组成。他们大都是清康熙年间“迁海复界”后由今梅州市梅县、五华、兴宁等客家地区被清政府“招垦”来的贫苦农民。这些移民重农不抑商,在大力发展本地农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商业经济,龙岗墟市应运而生。龙岗罗氏家族的“瑞合商铺”开到了东莞、广州等地,坑梓黄氏则将稻谷、花生、甘蔗等就地加工,销往惠州淡水等地市场。
嘉庆初年(1800年),以龙岗为中心的深圳客家地区,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辉煌时期,出现了以龙岗罗氏、坪山曾氏、坑梓黄氏、横岗何氏为代表的客家望族。
中堂后面是上堂。上堂是客家人供奉祖宗牌位的场所,这里不仅是年节之时祭祀祖宗的场所,也是家族中举行婚丧嫁娶等礼仪仪式的地方。
再现客家先民生存状况
如果说鹤湖新居的正门、中堂、上堂是罗氏族人的“公共领域”的话,那么,围屋100多间单元房就是罗氏后人每家每户的私家居所。每个单元房结构大致相同,都由天井、廊房、客厅、卧房组成,布局合理,私密性好。
为了更好地展示客家先民的生活状况,目前,深圳市客家民俗博物馆复原了一套原居房。该院坐南朝北,两间一进,带一个天井和一个廊房。正厅设通铺阁楼。正厅明间为客厅,内设简单桌椅摆设,西墙有一门通向梢间。梢间有一木质楼梯可以通阁楼。梢间为卧室,内有架子床、梳妆台等家具。西廊房是厨房,里面有锅灶、碗橱等物。在此原居房内所有陈列物品都是鹤湖新居罗氏族人使用过的物品,简单质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客家普通平民的生活状况。
一个易引起注意的现象是:大部分单元房的卧室、客厅都没有窗户,光线较暗,采光和通风主要通过天井。
“也有的人家会用玻璃开个小窗,以前玻璃是稀有之物,因此能开得了玻璃窗的人家大多是有钱人家。”孙骞说。
不开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安全。客家围屋相传始于东汉时的“坞堡”,防卫始终是围屋一个重要功能,为确保安全,鹤湖新居的外墙高6余米,厚约1米,由三合土夯筑而成,非常坚固,墙上开有数排“望窗”与“枪眼”,墙顶半米多高的女儿墙内侧有宽约40厘米的过道,俗称“走马廊”,贯穿整个围屋,与四角的碉楼相连,组成防御工事,可居高临下防御外扰。
◎小贴士
鹤湖新居位于龙岗龙岗街道罗瑞合社区,距市区28公里,首先需提醒的是,在龙岗很多交通指标牌上,鹤湖新居常以“深圳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之名出现。
鹤湖新居营业时间为上午8:30至下午5:00,票价10元,团体票可打八折。鹤湖新居交通便利,距离地铁三号线南联站不远,也可乘365、351、870、366、329、528路公交车到达。
鹤湖新居地处闹市,周边饮食、住宿都比较方便。
来源:南方日报 深圳龙岗是客家人
饮食、住宿都比较方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