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 发表于 2012-2-23 23:27:46

五步三查模式的基本解读

   “五步三查”是高效课堂在数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一套适合每个学科教学的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够教好地完成三维目标对教学的要求,而且极大程度地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五步三查模式体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课堂特色,具有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的课堂特性。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原上草 发表于 2012-2-23 23:30:16

对中国教育有深远影响力的是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按照教科书上的定义,五步即控制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实际上,当我们一直将凯洛夫五步奉为教学圭臬时,然而在前苏联的50年代,却是另一番景象。钟启泉先生著文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界就已彻底超越凯洛夫教育学。但在我国教育学界某些人至今依然沉醉于“凯洛夫教育学情结”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把凯洛夫教育学捧为现代教育学术的精华,似乎离开了它,中国的教育就注定要失败。我同意钟启泉先生的说法,在今天我们旗帜鲜明地批判凯洛夫,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正如钟先生所说: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重新捡起“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口号来抗衡“新课程理念”和“概念重建运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的确耐人寻味。批判凯洛夫,是为了阻止一场教育的倒退。

原上草 发表于 2012-2-23 23:32:28

“传统课堂”一般具有这样的流程:导入课题,认定目标→教师讲授,学生自习→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而自主的课堂,一般主张这样的流程:创设情景,激发动机→导入课题,认定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课堂讨论→教师反馈矫正,反思升华。两种流程的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传统课堂流程排斥了学生的能动的作用,自主课堂流程实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原上草 发表于 2012-2-23 23:34:51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第一步,让学生独学,要求找出“问题”;第二步,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找同伴对学、群学,尝试解决问题;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过程与成果(小展示);第四步,教师通过小组学情调查,组织反馈(大展示);第五步,学生整理导学案、纠错本,然后对子之间相互测评。(具体操作,另章论述)

    课堂教学模式甚至可以只要两步,即“学”与“导”,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精讲提升,至于教与学两者的时间分化,可以实行“25+20”或者“20+25”,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教学其实就是教学生去学,放手让学生去学。课堂教学模式能不能只要四步呢?当然可以,我建议依照这个思路建构:自学——展示——反馈——提升;六步行吗?当然行,但我的建议是最好别超过五步,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环节太多,会导致课堂支离破碎。

原上草 发表于 2012-2-24 09:14:14

hcl19910901 发表于 2012-3-31 17:07:00

初中,回忆

原上草 发表于 2012-5-3 16:19:04

贷到地头死,深山偶埋柴啊

青出于蓝 发表于 2012-6-17 11:35:47

这个好帖!

明煜春 发表于 2012-6-17 11:47:51

新吗?

藍й色ㄝ飛揚 发表于 2013-1-2 18:03:21

说句实话,教室真的很破。我觉得在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改善一下教学环境?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课程、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