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sfz 发表于 2012-4-7 01:48:43

“观音挂珠”汀州古城墙,千年长汀古城的山水人文

新浪BLOG:“观音挂珠”汀州古城墙,千年长汀古城的山水人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932a0102dw0l.html


吸引我们到长汀的原因除了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的名片,更因为这里的景点不用门票,非常难得。汀州初设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是福州长史唐循忠查得附近避役的三千余户百姓,加上福、抚二州山峒(南方少数民族)而奏请设置。汀州州治在唐大历四年(769)迁到这里后再无变更,现存汀州城墙就始建于当时。唐光启元年(885),王审知(862-925)随兄王潮(846~897)入闽,于景福二年(893)控制汀州,后梁开平三年(909)成为闽王。保大三年(945),随着南唐灭殷闽,汀州并入南唐。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此后汀州一直是福建的“市”级行政区。现在由于地处偏远的闽赣边陲,长汀“屈尊”成为龙岩市的一个县。
http://s3.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b8a9a82&690

汀州到宋代已经成为客家聚居的最大城市,因而被称为客家首府。自西晋永嘉五年(311)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为避战乱,大举南迁至粤、赣、闽三省交界处,经过千年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根据长汀县博物馆内的汀州客家迁徒路线图,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规模南迁。在宋元之交的第三次大迁移时,汀州是客家人南迁广东的最大节点。因为汀江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通道,她因此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http://s5.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4f12592134&690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为当时的汀州禁军署地,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州八县科举考试的场所,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1724~1805)来汀主考时曾下榻于此。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就设在这里。汀州试院设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等展厅。
http://s1.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80ec260&690

汀州试院内有两棵唐代古柏,它们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http://s3.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5bbc0b2&690

福建建筑的檐角总是翘得很高,有一种轻盈之感。
http://s5.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87122c4&690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长汀成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汀州试院内保留着当时“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场景。
http://s13.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7215ecc&690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长汀指导过革命实践。长汀也为红军贡献了2万多名子弟,并涌现出了将军13名。http://s15.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4a90a6e&690

儿子喜欢历史,对各地的博物馆都很感兴趣,下图正在与他老妈一起观看馆内的陈列和介绍。
http://s14.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7a3f31d&690


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长汀是长征出发地之一,红军第九军团曾在长汀发了大量物资。红九军团是唯一一支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行动的红军队伍,在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ttp://s12.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6ce653b&690


卧龙山下的汀州府文庙始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当时以规模宏大而名冠汀州八邑。下图为汀州府文庙的大成殿。有我老妈在,这里免不了要为儿子点几柱香。大成殿内还整齐地摆着数排课桌,前面还放着教授书法、绘画的黑板,这里确实是给孩子课余培训、学习的好地方。

http://s5.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9e7d4f4&690


汀州书画院紧邻文庙,原先为乡贤祠。书画院五扇门上的石雕都非常精美。
http://s5.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a8725e4&690

汀州古城墙全长4119米,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宋治平三年(1066)扩建,当时城墙东到水东桥西岸的丽春门,南至镇南门、鄞江门,西至秋成门(大西门),并在大西门开深1.5丈的城濠经鄞江门、镇南门注入汀江。明洪武四年(1371),汀州州城墙外全部包砖;崇祯四年(1631),州城与南门街一带的县城合并,城墙加高后从卧龙顶金沙寺两侧沿山势逶迤而下,环抱全城,如观音的项链,因而得名“观音挂珠”,当地人说风水极佳。从下面的户数统计可以看到,由唐到清,汀州在宋代1200年左右的户数超过20万户,远远超过其它朝代,
http://s7.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6545816&690

汀州古城墙曾有十座城门:朝天门、丽春门、挹清门、环雁门、正笏门、富有门、宝珠门、西水门、凝瑞门、通津门。除丽春门(水东桥西侧入汀州的主城门)外,其它城门晚上按时上锁,有“十大城门九把锁”的典故。丽春门因进出城居民多,所以关而不锁,只有官兵把守,晚上可“叫城”出入。民国初年,汀州诸城门不再关闭。http://s6.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8eb35e5&690

从民国期间开始,许多城楼、城墙因修建马路遭到拆除,现在仅保存下汀江沿岸的一千余米古城墙和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三元阁等五座城门,其中一部分城墙还是2001年后在当地老人的倡议下修复的。由于城墙砖以前多被挖去建民房,政府采用“以砖换房”的方式回收城墙砖,以保持城墙的历史原貌。
http://s1.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ed1d030&690


http://s14.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334423d&690

惠吉门位于民清街出口,正对原先的汀州码头,当时这里曾繁盛异常。游客可以登上城墙,不过上面还在维修。
http://s7.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9d00136&690

三元阁与汀州城墙一样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1499)建城楼。由于三元阁正对着汀州试院,清代将它改名为“三元阁”,表示“状元”、“会元”、“解元”。
http://s7.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92187e6&690

龙潭公园位于水东桥北侧的汀江沿岸,沿古城墙而建。江岸分布一片黑色的坚硬山岩,却千余年来被过往的船只、行人磨得光滑透亮。山岩边古树参天,伴随江风习习,走到那里感觉非常不错。http://s14.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accbc9d&690

ctsfz 发表于 2012-4-7 01:51:07

“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这楹联概括了汀州古城的历史地位。过此门沿城墙往北走百余米,就会到大树下的“宋慈亭”。
http://s14.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b749fad&690


这门洞后为丽春门,即本文第一张照片拍摄的位置。丽春门就是“十大城门九把锁”中唯一晚上不上锁的城门。
http://s11.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c1c613a&690

宋慈(1186~1249)被称为世界法医鼻祖。宋绍定五年(1232),宋慈任长汀知县,开辟了汀州至广东潮州的汀江运输航线,使汀江成为沟通闽粤的水路大动脉。他注重减轻百姓徭役和赋税,狱无冤囚,深受汀州百姓赞誉。因此当地人建宋慈亭、刻宋慈碑石以纪念这位父母官,下图就拍于宋慈亭边,榔榆树下就是汀江边的黑色山岩。
http://s11.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d2f044a&690


这位正在亭边散步的老人告诉我,他年轻时这段汀江上还水运繁忙。现在由于瘀积,江里已没有运输船舶了。
http://s6.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c7eb785&690

尽管江水不深, 由于水流较急,水质看起来不错,不少当地居民在汀江洗漱。
http://s4.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31c7be3&690

过宋慈亭不远,经过上官周纪念亭、维修中纪念朱熹的紫阳祠和祖师庙,便可拐进乌石古巷。由于没经过改造,乌石巷比明清古街更原汁原味。下图是巷中的一条叉道,房子墙体基部彻石,中间叠放整齐的卵石、碎砖,上面是夯土。不少房子的二楼还向外突出,使本已狭窄的小巷更显局促。
http://s7.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283cf06&690

云骧阁在距巷口不远的乌石山上。它始建于宋代,曾名“清朗”、“集景”、“双清”,清道光18年(1838)重建,“云骧风月”是汀州八景之一。1929年3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离开井岗山后首次入闽,消灭了驻守长汀的国民党福建省第二混成旅。红四军前委和长汀县委在此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属闽西苏维埃政府)。随着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1931年10月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又在汀州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http://s16.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d91628f&690


登上云骧阁眺望,看到迎面爬满藤本植物的参天古木,觉得这才是古城底韵最好的体现。
http://s8.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e6f7e37&690


快到乌石巷出口时还有点意犹未尽,便随意串进一条支巷,没想到又发现一片新天地。首先看到了维修中的上官周故居。上官周原名世显,字文佐,是清代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乾隆八年(1742),他79岁时创作的《晚笑堂画传》刻画了120位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成为后人学习人物画的临摹范本。我们在此参观时,一位管理的大伯还专门送给我们两本上官周的传记。一路上,长汀人的热情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ttp://s9.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f176e08&690


看到路边小院内竖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旗杆石,进去一看,上面刻着“乾隆乙卯年”(1795)、“恩科”、“联捷进士”等字样。旗杆石下是个猪圈,我拍照时猪鼻子还不时拱出来,真是委曲这根进士旗杆石了。
http://s15.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fa7668e&690


到刘氏家庙,才知道这条巷叫东门街劳动巷。汀州刘氏家庙始建于宋淳化三年(992),是各地客家刘姓子孙集资建造的客家刘氏总祠。初祀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鲁王刘永及入闽始祖刘祥,故称“王衙”。后来成为培养汀洲各县刘姓子孙科考复习之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名儒杨方等均曾在旁边的东山书院讲学授徒。北宋末抗金名将刘袷、明末郑成功的副将刘国轩、清光绪年间的刘光第(戊戍六君子之一)均曾来此祭祖。据史志载:宋景炎元年(1276)的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都曾驻兵于此。
http://s9.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5fbf3c88&690


刘氏家庙有门楼、照壁、大厅、后楼、福德祠、朱子阁、桃园结义亭等组成。下图为正堂,里面挂满各历史时期的牌匾,建筑也非常精美。门口楹联“为肖子难为孝子,做良臣勿做忠臣”就是刘光第来此祭祖时所提。门口上方挂着这支刘氏宗族中最有名的几位祖先及其官衔。
http://s8.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06dc637&690


刘氏家庙内在土地革命时期为兆征县委、兆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罗明、张鼎丞等许多党政领导都来此工作过。时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的陈云在这里撰写了《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一文。解放军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1910~1965)上将1925年在福建省立第七中学(长汀一中)读书时就住在这里,因此祠内有一块“开国上将”牌匾。
http://s16.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094d57f&690


状元亭位于龙首山状元峰顶,原名白沤亭,始建于明代,是长汀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亭中央有一尊魁星塑像。“魁星”是“奎星”的俗称,为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被古人认为是主管文运之神。过去读书人与崇拜文昌一样崇拜魁星,全国各地均有魁星楼、魁星阁。因“魁”与“鬼”谐音,魁星被形象化为一个立于鳌头之上,翘足、捧斗、执笔的赤发蓝面鬼形象。
http://s4.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12d62c3&690

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曾内迁到汀州办学八年,培养了大批人才。下图为厦门大学的汀州校址,厦门大学创建人陈嘉庚曾亲自来汀州视察厦门大学的办学情况,如今这里成为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抗战时期,中国共有124所高校内迁,比如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组为西南联大先迁长沙,再迁昆明;浙大迁到贵州遵义、湄潭;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迁到重庆;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北联大迁到西安...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中国却涌现出众多大师和一大批学术成果,反观如今的高校,鲜明的反差令人唏嘘。
http://s9.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1c5fc38&690


长汀城内的“古郡南门”街是条直通惠吉门码头的繁忙古街,我们白天、晚上来回走了好几次。街上有镇武祖师亭、贡元府等古迹,当然更少不了客家老字号、名小吃。我们离开前还特意买了一大包被称为闽西“八大干”之首的长汀豆腐干,味道确实不错。
http://s11.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26dcc8a&690

长汀西门外的汀州府城隍庙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缮,是汀州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城隍庙坐北朝南,背倚卧龙山麓,由正殿、前殿、后殿、门楼、东岳宫、两廊等组成,主建筑为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揭顶,建筑和绘画都非常精美。http://s2.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3d382b1&690

城隍庙1999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大院东西两廊按原样重绘的十幅彩色壁画分别画出了十殿阎罗和酷刑场面,让人望而生畏,不知这种用轮回报应约束言行的方式对当下的中国还有无意义?下图大殿内“九命荷荣封衮冕辉煌位居侯伯子男以上,全汀昭世守金汤巩固神显山川社稷之间”的楹联过去被用泥巴封住,修复时发现了真迹。http://s10.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2a4ba25f99&690

ctsfz 发表于 2012-4-7 01:51:22

走G319国道去瑞金时,没多远看到路边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旁边还有杨成武铜像,便停车上去瞻仰。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卓越的理论家。他在1935年春转移时不幸在长汀水口被捕,并囚于汀州试院,同年6月18日在纪念碑所在的罗汉岭英勇就义。碑上“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八字由陆定一题写。碑右侧不远还有瞿秋白烈士纪念馆,馆内二楼分凄凉家世、传播真理、力挽狂澜、一代文豪、奔赴苏区、傲霜雄魂、诸夏怀霜八部分介绍了瞿秋白一生的事迹。鲁迅与瞿秋白有深厚的友谊,“诸夏怀霜”就是鲁迅1936年整理、出版瞿秋白遗文时取的“出版者”名,暗示全国人民对瞿秋白的怀念与哀悼,“霜”即“秋白”。
http://s2.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46c1b41&690


杨成武铜像紧邻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杨成武(1914~2004)是长汀客家人,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长征时作为前卫率部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智取腊子口;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抗美援朝期间为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还参与指挥1958年炮击金门、1959年西藏平叛、1960~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抗美援越。由于战绩辉煌,他与杨得志、杨勇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杨”。雕像旁还有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http://s7.sinaimg.cn/middle/5939932agb31c6437abf6&690

(来源:新浪BLOG,2011-12-06;作者: 行天下)

龙在汀江 发表于 2012-4-7 07:18:35

谢谢楼主转载分享!!

中华汀州 发表于 2012-4-7 08:44:24

福建汀州非常著名的张郡祠(君政公祠)宋绍兴年间汀州知府张昌在横岗岭兴建的一座原汀州府八县的张姓总祠张郡祠,后于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规模宏伟壮观,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是福建最大的宗祠建筑群之一。宗祠大门为石板门楼,坐北朝南,为四栋三厅建筑。依卧龙山麓的地形而建,三座大厅依次向上一厅高于一厅。每一个大厅都由宽大石板台阶登上,石阶前是宽敞的天井,天井全部都用石板条铺就。三座大厅的左右两翼都是横屋(厢房)。当时汀州八县来汀城赴考的张姓子弟食宿都在张郡祠,因张氏人口多,无法解决赴考的张姓子弟所需,为了解决来汀城赴考的张姓子弟食宿之用,又于祠堂门外购得两厅十四房作为考生之寓所。每年来汀祭祖及来汀城进行贸易的张氏族人,在非逢考试时便可作为住宿之用。张郡祠是汀城规模最大的宗祠之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屋后正是卧龙山九脉之正中一脉,郡祠前方即汀城著名的汀州府学,气势夺人。解放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郡祠一直是长汀县历年扩干会议的住宿地点之一,可容纳400多人住宿,三个大厅可摆大园桌40余张,供400多人同时就餐,可见其规模之宏大。门楼,前.中厅被建县实验幼儿园、后厅被建县干部宿舍至今一直都被无偿占用。此总祠原汀州八县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张氏族群提议要求与占用单位交涉。

丘元海 发表于 2012-4-7 08:57:30

可惜没图

牧蚂人 发表于 2012-4-7 09:37:03

回 丘元海 的帖子

丘元海:可惜没图 (2012-04-07 08:57) images/back.gif

要先下载图片再上传才有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0:29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1:21

汀州到宋代已经成为客家聚居的最大城市,因而被称为客家首府。自西晋永嘉五年(311)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为避战乱,大举南迁至粤、赣、闽三省交界处,经过千年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根据长汀县博物馆内的汀州客家迁徒路线图,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规模南迁。在宋元之交的第三次大迁移时,汀州是客家人南迁广东的最大节点。因为汀江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通道,她因此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2:40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为当时的汀州禁军署地,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州八县科举考试的场所,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1724~1805)来汀主考时曾下榻于此。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就设在这里。汀州试院设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等展厅。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观音挂珠”汀州古城墙,千年长汀古城的山水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