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3:36

汀州试院内有两棵唐代古柏,它们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福建建筑的檐角总是翘得很高,有一种轻盈之感。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4:31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长汀成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汀州试院内保留着当时“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场景。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5:13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长汀指导过革命实践。长汀也为红军贡献了2万多名子弟,并涌现出了将军13名。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5:53

儿子喜欢历史,对各地的博物馆都很感兴趣,下图正在与他老妈一起观看馆内的陈列和介绍。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7:04

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长汀是长征出发地之一,红军第九军团曾在长汀发了大量物资。红九军团是唯一一支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行动的红军队伍,在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7:59

卧龙山下的汀州府文庙始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当时以规模宏大而名冠汀州八邑。下图为汀州府文庙的大成殿。有我老妈在,这里免不了要为儿子点几柱香。大成殿内还整齐地摆着数排课桌,前面还放着教授书法、绘画的黑板,这里确实是给孩子课余培训、学习的好地方。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8:46

汀州古城墙全长4119米,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宋治平三年(1066)扩建,当时城墙东到水东桥西岸的丽春门,南至镇南门、鄞江门,西至秋成门(大西门),并在大西门开深1.5丈的城濠经鄞江门、镇南门注入汀江。明洪武四年(1371),汀州州城墙外全部包砖;崇祯四年(1631),州城与南门街一带的县城合并,城墙加高后从卧龙顶金沙寺两侧沿山势逶迤而下,环抱全城,如观音的项链,因而得名“观音挂珠”,当地人说风水极佳。从下面的户数统计可以看到,由唐到清,汀州在宋代1200年左右的户数超过20万户,远远超过其它朝代,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09:36

汀州古城墙曾有十座城门:朝天门、丽春门、挹清门、环雁门、正笏门、富有门、宝珠门、西水门、凝瑞门、通津门。除丽春门(水东桥西侧入汀州的主城门)外,其它城门晚上按时上锁,有“十大城门九把锁”的典故。丽春门因进出城居民多,所以关而不锁,只有官兵把守,晚上可“叫城”出入。民国初年,汀州诸城门不再关闭。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11:04

从民国期间开始,许多城楼、城墙因修建马路遭到拆除,现在仅保存下汀江沿岸的一千余米古城墙和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三元阁等五座城门,其中一部分城墙还是2001年后在当地老人的倡议下修复的。由于城墙砖以前多被挖去建民房,政府采用“以砖换房”的方式回收城墙砖,以保持城墙的历史原貌。

乐达 发表于 2012-4-7 10:13:22

惠吉门位于民清街出口,正对原先的汀州码头,当时这里曾繁盛异常。游客可以登上城墙,不过上面还在维修。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观音挂珠”汀州古城墙,千年长汀古城的山水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