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千年汀州古文庙见证闽台客属渊源
视频:千年汀州古文庙见证闽台客属渊源 2100新晚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5NTcxODM2.html
长汀应恢复千年汀州文庙原有格局和规模
台湾现有众多文庙,包括台湾规模最大文庙-高雄文庙摸仿汀州文庙格式而建,长汀拟将县级行政中心迁移,有利于恢复千年汀州文庙原有格局和规模!
福建长汀-汀州文庙的历史变迁
文庙即孔庙,亦称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但各州县多统称文庙。
汀州文庙始创于宋咸平二年(999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闽西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堂皇的文庙。据《临汀志》载:宋真宗咸平二年创至圣文宣王庙于郸江门内横街;宋仁宗天圣中,迁州东横冈岭下;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郡守郑强移至今址,郑强亲自定址,周密计划,组织设计施工,在不扰民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动工兴建。竣工后的新文庙“大成殿岿然中峙,缭以两廊,分列六斋,正录直学以下各有位”,并且根据“庙与学合”的唐制,在大成殿后,建明伦堂(讲堂),堂之后建藏书阁曰“稽古”,其后绝高处建阁,比起老文庙来,规模更加雄壮。是科,汀州府一科中进士的多达四人,此后长汀县中进士的计有赖遂良、李汝明、欧阳旦、杨方等人;至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9年),郡守罗勋重修;继而郡守赵崇模又在郡学门右建朱熹、杨方二先生祠,在学左有文昌庙;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郡守戴挺,教授张实甫认为庙、学混在一起不好,相中左边广阔的射圃地另建郡学,使庙、学分离;宋理宗开庆初,郡守胡太初以为建筑已旧,下决心要大规模更新一番:首先对大成殿、御书、稽古二阁,明伦、芳桂二堂,都增高辟广,石柱梁栋极为雄伟,同时还重书稽古阁匾,改芳桂堂名为“致极”,取《中庸》“致广大,极高明”之义,并创祭器库,对禄位、斋舍、门庞,依次修整,还浚井(即府学阴塔)开渠,凿深浮池,将木板桥改建成石桥,于是美仑美矣,焕然一新,跟从前大不一样。
此后,汀州文庙又在历朝历代得到不同程度的修整或补充。其中明朝有:明永乐八年知府宋忠重修;弘治元年知府吴文度重建权星门、省牲所,堂前仪门五间。书楼七间,弘治九年吴文度重建桥道石鼓;正德二年知府蔡余庆在殿后偏西处建乡贤祠,在殿前偏西处建名宦祠;嘉靖五年通判毛公毅、杨太古重建权星门,嘉靖十年,嘉靖帝下诏书,改塑像为木制的神主牌位,嘉靖二十七年郡守马坤重修。据杨显为这次重修作记所述,将府学门北边的浮池,石桥移至戟门之南。将圣殿之北的名宦祠移至东庞之南,与乡贤祠相对。又在外门的东、西两边建“乐育”、“累征”二座牌坊。在正东建祭酒张显宗(汀州府唯一的状元)的状元牌坊,用来勉励后人进取之志。嘉靖戊戍年间,前守令南京工部尚书马某改置文庙之前。至马坤时,浮池崩塌,再者,淬池的水靠下雨和地下的泉水,天气久晴,池水就干涸。嘉靖乙卯年汀州府同知李某,扩大浮池规模,重新筑池,并从府学的西边引来卧龙山的流泉注人浮池;万历十九年知府万振孙,万历三十七年知府李自芳修葺;崇祯五年知府鳖继良重修,崇祯九年知府唐世涵改建棂星门,易木为石。
清朝则有康熙二十年学道杨中岳、巡道周昌、知府胡以涣重修。这次维修的重点是殿房、房廊、淬池、启圣宫、奎星阁、名宦祠,修好后还描花、刻画、贴金、油漆,使文庙面貌一新,宏伟巍峨,二十一年知府继葺;乾隆十四年知府曾日瑛重修,二十四年知府高霞又重修;嘉庆九年(1798年)知府李明心,倡捐重修,历时十三年之久。这次重建费用计白银三万四千五百多两,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重建工程。
文庙至民国二十三年时已经破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本县戴锉卿、李惕生、彭耀、吴篙年、谢雪堂、张惕斋、游子光、王燮梅及专署科长丁液群组织文庙修复委员会,募款修复,规模焕然。此次修复,耗资一万五千余元。民国二十八年秋在文庙内设县立中学(长汀县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一直由县文化馆管理使用。“文革”期间,文庙内有关孔子的一切陈设,被视为“四旧”破坏殆尽,连屋脊上的陶制龙饰、石柱上的龙头、石栏杆的石狮,也被敲掉。1979年拆除权星门改建文化大楼。
改革开放后,汀州文庙受到政府重视,此后进行过保护性的小规模维修。1995年又将文化大楼拆除,重建棂星门和维修浮池。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长汀各界着手自民国二十五年重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工程。一座庄严雄伟、恢复了历史原貌的汀州文庙岿然矗立于汀州城市中心,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一颗灿烂明珠。 汀州文庙原来的样子更好 福建长汀涉台文物-汀州文庙景观片区修复保护规划方案
——(应该增补重建汀州开元寺、汀州府衙门规划设计方案)
http://www.zjgj.net/cpinfo.asp?id=33&productsort=1
http://www.zjgj.net/hzkchtadmin/UploadFiles/20115616479285.jpg
长汀县汀州文庙
http://www.zjgj.net/hzkchtadmin/edit/UploadFile/201156164730278.jpg
汀州文庙修复规划总图
一、项目背景
涉台文物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是联系海峡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是千百年来两岸民众的文化创造,保护涉台文物就是保护两岸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增强两岸文化沟通与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涉台文物的保护工作。
长汀县政府为保护县域涉台文物委托我院对该县县域涉台文物进行保护设计。2009年夏,我院赴长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于2009年冬提交了《长汀县域涉台文物保护规划纲要》、《汀州文庙保护规划》、《汀州文庙修缮方案》。现三套成果均已通过福建省文物局专家评审,汀州文庙建筑正在修缮中。
二、项目概况
长汀,又名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与江西接壤,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汀县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汀州所辖八县均为福建省的纯客家县,汀州府号称八闽客家首府,汀江号称“天下客家第一江”。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
涉台文物是长汀县文物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内保存有汀州文庙、刘国轩故居、广福宫、新新巷家祠群等33处涉台文物,其中汀州文庙是国家首批启动的15个涉台文物保护项目之一。这些文物均是联系长汀与台湾乡亲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桥梁,是历史上反映大陆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关系,在促进两岸交流和合作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设计简介
在保护设计过程中,我院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分级负责、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发挥涉台文物在联络海峡两岸同胞民族感情、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在《长汀县域涉台文物保护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构筑县域涉台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体系,提出五年及远景计划和实施目标,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在汀州文庙保护规划及建筑修缮方案编制过程中,对周边已经形成城市CBD景观的现代建筑进行立面改造,远期搬迁对文庙整体格局影响较大的县人民政府,根据文庙实际情况,重新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文庙周边建立环形消防通道,拆除添建建筑,恢复入口棂星门及大成殿两侧辅房。
(来源: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1-5-6)
渊远流长 回复原来 骄傲啊 支持!!!!!!!!!!!! 涉台文物啊 张显宗汀州府唯一的状元的状元牌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