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
发表于 2013-2-10 14:35:09
楼主辛苦了
祝新年快乐!
大家旺
发表于 2013-2-10 15:40:10
没啦?
大家旺
发表于 2013-2-10 15:40:38
看得正起劲呢
小小辉
发表于 2013-2-10 16:21:10
莫非楼主精通地理
老龙
发表于 2013-2-10 16:47:53
楼主应该参加讲古会哦!!问候新年好!!
rshzh
发表于 2013-2-10 19:41:42
报答何妇救命恩 苦肉计移葬佳穴
赖布衣与林昌离别之后,打开林昌为他预备的包袱一看,里面除了闪闪发亮的银子之外,还有洗妥揲好的衣物;赖布衣这几年来在林家生活得相当的舒适,他一想到如今又要开始只身逃亡,就不禁潸潸泪下。为了逃避官府的通缉,赖布衣白天找隐秘处休息,晚上则摸黑赶路,一路走到广东潮汕地区,为了顾虑安全,他决定乘船前往潮州。
这一天晚上,赖布衣前往岸边探问,获知当晚正好有一艘船,要运货到潮州。船主见赖布衣长得眉清目秀,应该不是恶人,便答应赖布衣一同前往。在船上的第一天,赖布衣不太适应渔船的摇摆,整日呕吐个不停,直到第二天才适应些。不料船主却告诉赖布衣一个令人害怕的坏消息,他说前方的天空似乎有台风的预兆,渔船已来不及*岸,一切都得听天由命了。果然不出两个时辰,风浪开始越来越大,船上的人都脸色大变,而赖布衣从来没有遇过这种情形,只好抓着船诡,向神明祷告。
忽然,一个大浪把渔船推高,然后再将渔船狠狠地抛下,这艘年久失修的渔船,就这样被打个粉碎,船上的人也全沉没在大浪之中。赖布衣一坠入海中,便昏迷的不醒人事了。所幸赖布衣大难不死,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海岸边,身旁尽是些碎石,全身疼痛的无法动弹。他看了看四面,并没有任何界碑或是告示,四周似乎也没有人家居住,他想挣扎着站起来,但因为饥饿过度,又昏了过去。当他再度醒来,身旁站着两个人,问道:“喂!你不象是我们这儿的村人,是打从哪儿来的?怎么会昏倒在这儿呢?”
赖布衣全身酸痛无力,根本说不出话来。这时,坐在路旁轿子上的一个女子,对赖布衣身旁的人说:“我看你们就将他抬到四周的物质土地庙去休息吧!待会儿再请个大夫去看看他。” 赖布衣被抬到土地庙之后不久,即有一位大夫来看他。大夫按了按赖布衣的脉搏后告诉那个先前坐在轿中的女子说:“他受了点风寒,加上长时期未吃东西,所以体力才这么虚弱。” 那女子听完,便令一位家仆跟随大夫去抓药,然后拿出几个馅饼给赖布衣吃。赖布衣吃了几口大饼,精神状况似乎好了许多,便开口说话:“我在潮安县搭船,本来是要到潮汕去的,不料半路上却遇着台风,渔船被风浪给吹翻后,我就被冲到这儿来了。”赖布衣说。这名女子听完后,说:“幸好你命大,昨天是我父亲大寿之日,路过岸边时,刚巧看见你,否则你恐怕已饿死在岸边了。” 赖布衣向她道完谢,便问她姓名,那名女子笑着说:“这点小忙,不用放在心上。”接着叫仆人留下十两银子及几个大饼,便离开了。赖布衣在土地庙休息了三天,体力已完全恢复,他向村民打听是什么人救了他,村民告诉他:那名救你的妇人是村里许成翁的长女,她为人善良,只可惜际遇太差。嫁到何家不到三年,丈夫便死了,所以常受族人的欺侮,不过她夫婿留下了一些田宅,及一个儿子,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赖布衣听村民说完,心中暗自盘算了一下,他知道像何氏这样善良的女子,是绝不会接受他的报答。
于是,赖布衣便在山地庙前摆摊,*占卦为生,一方面也找机会报答何氏的救命之恩。虽然赖布衣学的是堪舆之术,但对于占卦、看相,也略有研究,所以自从摆卦以来,生意相当不错,甚至还存了一些积蓄。这日,他收起了卦摊,想到四周山头逛逛,究竟堪舆之术才是他的专长所在。赖布衣探听得知,何氏的祖坟葬在鹿山四周,便往鹿山方向走去。他看见鹿山外形似狮,属于上乘的安葬之所,只可惜何家祖坟的位置,不是安葬在正穴中。赖布衣猜想可能是当初的风水师,道行太浅,只看到狮身,未看出狮爪,所以才误葬了祖坟。赖布衣心想,这下可有机会报答何妇的恩情了。从这天起,赖布衣天天早上便手执卦铃,在何家庄四周游走,希望能巧遇何妇。皇天不负有心人,半个月之后,何氏果然请赖布衣帮她儿子利生算命。赖布衣看见何妇后,连忙跪下说:“夫人,我就是你半年前在岸边救起的那个人。不瞒夫人,我本名叫赖凤冈,是朝廷目前通缉的国师,上次没有机会报答您的恩情,今天特地来指点夫人,好使您的儿子将来功成名就。” 何妇忽然看到这么一个人向她跪下,又称自己半年前曾救过他,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在旁的仆人忙着把那天的情形重新叙述了一遍,何妇才想起了这件事。
何妇说:“原来先生就是赖国师,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怎受得起您这一拜啊!” 赖布衣说:“救命大恩岂是言谢即可?我今天是为了告诉夫人一处佳穴。” 何妇非常兴奋,问赖布衣莫非四周另有名山?赖布衣说:“这里的名山不多,只有狮山最好。” 何妇听后,觉得希奇,说:“先夫的坟就是安葬在狮山啊!” 赖布衣说:“是的,只可惜安葬之处不是狮山的正穴,所以无法发出功名富贵。而狮山的精华所在是位于“猛狮摸宝”的狮爪处。” 何妇此时面有难色的说:“先夫下葬已多年,现在若重新安葬,势必会引起族人闲话的。” 赖布衣点头说:“你这话说的不错,只是此事关系到利生的前途,我们必须排除困难,利生才能扬眉吐气,我倒有个计谋,不知夫人是否愿意配合?” 何妇说:“一切就听国师的指示!”
何妇对利生的管教,向来非常严格,所以利生比同龄的孩子来得懂事。可是自从上次赖布衣来过之后,利生就一反常态,时常与母亲顶嘴,甚至还结交一帮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坏朋友,经常一起出入街尾的赌场。何妇对利生又打又骂,利生不但全然置之不理,反而更变本加厉,时常扬言没钱做赌本,要把田宅给买掉。何妇看见利生变得如此厉害,心灰意冷之际,便向家族中的长者诉苦。她说:“利生最近结交了坏朋友,时常向我嚷着要分家。现在他年仅十六岁,不知趁着年轻时好好求学上进,我看倒不如把这些家产,全部送给何氏祠堂,为地方做些有意义的贡献算了!” 族人一听,这么好的事,岂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在一阵商议之后,何家长辈怕何妇后悔,言明要立下字据。何妇在立字据之前,又提出一要求,她说:“各位长辈,为了怕利生将来在我死后,不给先夫上香,所以我想将先夫的坟移到祖坟四周;这样每到清明时分,即使不孝儿不愿祭拜,族中的长者也可顺手在先夫的坟上点上一柱香。”
何家族又商量了一下,看在何妇捐出这么多家产的份上,就答应何妇的要求。其实,这些请求以及利生的变坏,都是赖布衣设计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何妇先夫的坟,可以顺利移到狮山的正穴中。何妇见事情进行顺利,便派人去请教赖布衣,下一步该如何做。赖布衣说:“我已看好吉时,就在明日的酉时,你们带着骨坛前去正穴的位置。记得,一路上仍然要互相埋怨,别让人看出端倪来,我会趁机给你们暗示,让利生知道正穴的位置。” 第二天,何妇与利生照着赖布衣的话,一路上争吵不休。利生一下嫌骨坛重,一下骂何妇浪费了这么多的家产;何妇假装生气,狠狠的敲了利生一记,利生则作势要打何妇。同行的族人一看到此情形,有的苦笑,有的幸灾乐祸,最后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母子俩便停在“猛狮摸宝”穴中大吵一顿。赖布衣则混在人群里,站在正穴位置上。利生望向他,赖布衣连忙用脚跺了三下,利生会意地向赖布衣点了点头,便找机会,把骨坛朝着赖布衣所踏的地上一摆,然后说:“您到底葬是不葬,今天我是说什么也不再上山了!”说完,利生扭头就走。何妇当时哭的满脸是泪,然后说:“这里离老太爷的坟也不远,我看就麻烦各位族人帮我一起埋了吧!”
次日,利生忤逆的行为传遍了整个镇上,人人都说何妇将来必定会被利生活活的气死,而利生自己不是被赌场的人打死,就是会沦为乞丐。谁料到,在次年的会试中,利生居然高中举人,乡人们赶紧见风转舵,说利生这孩子本性不坏,而且天赋过人。又过了几年,利生顺利的当上了巡抚。而多年前的往事,乡人们自然是不敢提起,惟恐吃上官司。利生发达后,努力重建家园,没数年光景,家产比原来的增加了数十倍。他一直在暗中查访赖布衣的下落,但自从赖布衣在正穴上踏了三下之后,便如风一般的消失了,任凭何利生怎么去探寻,都没有他的任何消息。
rshzh
发表于 2013-2-10 19:47:56
得禽渠吐火之穴 被孩童无意迁葬
赖布衣为何妇葬得猛狮摸宝穴之后,他自知现在仍是朝中通缉的罪犯,不宜在一处久留,倒不如四海为家,寻访各地名山佳穴,于是便朝着鹤山方向走去。在经过堂下墟时,看见群山相接,龙脉暗藏,值得细细探寻,说不定能为亡母觅得佳穴。
几日后,赖布衣在指山墟四周,看见一座高山,山上林木繁茂,正对仙人石,心想此山必藏着佳穴。他便上山仔细观察,发现山势宏伟,但山下却没有任何石碑刻有山名。他正觉得遗憾时,忽然看见一个高约三尺的岩洞,洞口呈青苔色,赖布衣迷惑地站在洞穴前端详许久,才恍然大悟的说:“原来这里就是此山的正穴-----禽渠吐火之穴啊!”
赖布衣寻得了佳穴,心中自然轻松,便在洞口坐下来歇息。他不经意的四处张望,看见洞口的几株桃树,树干、树叶全都枯萎了,似乎被人用火烧过一样。赖布衣当场叹了口气,说:“禽渠吐火之穴,成年人碰不得啊!” 所谓的“禽渠吐火之穴”,大都出现于杀气重的山峦中,并非所有日都可经手下葬,尤其是成年人,很轻易就被禽渠口的火给烧毙,只有未涉世的孩童才可避免。赖布衣左看看、右看看,仍然对此穴赞不绝口,心想就暂做个记号,或许以后能找到适合的人葬在此穴。下山后,赖布衣决定在指山墟一带住些日子,等禽渠吐火穴安置好之后再离开,否则若有不知情的人,正好选择了此处安葬,就枉死人命了。赖布衣天天留意墟上有无适合的人家,竟发现没有一户人家有此福分。
于是,他将目标转移到邻墟。直到有一天,赖布衣在指山墟口摆卦时,看见有个壮汉追打一个小孩,赖布衣上前阻止,却被壮汉推了一把,大汉大声嚷嚷的说:“这小子拿了我的锄头去掘死人的坟,最后还把锄头弄成这副样子,你说气不气人!” 壮汉说完之后,又作势要打那个小孩,赖布衣连忙阻止说:“这位大哥请息怒,这把锄头值多少?我赔给你好了。”
大汉见有人愿意赔钱,便不再发怒,拿了钱就走了。赖布衣转头向那小孩说:“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为什么要去挖掘死人的坟呢?” 那孩童说:“我叫阿勇,六年前,父母就去世了,把我托给姑姑收养,从此改姓梁。前些日子,我看见邻人在替亲人捡骨,所以便想替我亲身父母捡骨,谁知一不小心,就把叔叔的锄头给弄破了,不过,爹娘的骨骸我已保存着了。” 赖布衣听完,心想:“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如此有孝心,我看那个禽渠吐火之穴,倒是挺适合他的。” 这时阿勇见天色已晚,便赶着回家了。回家后,他把下午发生的事告诉姑姑,他的姑姑叹了口气说:“勇儿,你何不等我们有钱之后,再买个好骨坛呢?” 姑姑看阿勇一片孝心,也不忍心责备他,便要阿勇吃完饭,早点上床睡觉。
一天,阿勇正在园中偷摘番薯,预备拿来祭拜父母,不料,却又被那个大汉发现,追得阿勇到处跑。阿勇跑到山上,眼前正好有个山洞,便决定先把骨骸藏好。于是阿勇急忙地把骨骸放入洞内,然后再用乱草遮掩。那壮汉追来,看见阿勇便大声怒骂,但阿勇个儿小,身体又灵活,壮汉始终抓不到他,只好放弃下山去找阿勇的姑丈理论。阿勇见壮汉走后,便赶紧跑去洞穴找寻骨骸。不料那洞穴竟然不见了,只剩洞口有一排笋状的石头,阿勇见此情形,便嚎啕大哭,拼命地想把石头移开。他“啪”的一声折断了一枝最细的石笋,接着再攀折第二枝时,忽然有人阻止他,说:“孩子,万万不可!” 阿勇转头一看,原来是墟口那个摆卦先生,他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赖布衣听完后说:“孩子,你真是好福气。”
阿勇听了觉得莫名其妙,赖布衣接着说:“这穴名为禽渠吐火穴,由于杀气太重,只有孩子才能亲手安葬。今天你在偶然的情况下,把父母下葬于此,这是上天注定,你将来必定享尽一生功名富贵,只是你刚才拌断了一枝石笋,表示你将少一个儿子。” 阿勇无法判定赖布衣所说的话是否属实,便想回去禀明姑姑,但赖布衣却说:“孩子,你千万要相信我说的话,否则你这一去,将有牢狱之灾;最好是马上游走他乡另觅出路,等待功成名就之日再返乡。” 阿勇心想:“也许他说的话都是真的,刚才那位壮汉一定去衙门,告我偷采番薯,不如我跟着这位堪舆师到外地增广见识。” 阿勇便把心里所想的告诉赖布衣,赖布衣答说:“看你的性格,适宜习武,但从我这儿,却只能习文,你就暂且跟随我,等以后有好出路时,再做打算好了。” 两人就一路顺着鹤山直上。傍晚,两人来到高明县城,赖布衣决定找一家客栈,好好的休息几天,顺便在城内采买一些干粮及日用品。
次日,赖布衣出外摆卦做生意,阿勇便在客房内打理房间。赖布衣看赚的银子,已够当日开销,便收拾卦摊,到四周山头去寻找龙脉。阿勇在客栈中觉得无聊,便跑到城中关帝庙去逛逛。他看见关帝庙前的广场,围着一群人,中间则站着一个和尚,不知在此划着什么。这位和尚背着一个葫芦,手上拿着一根禅杖,对围观的人群说:“谁能三刀将此三根香蕉切为九段,我就送他一件无价之宝!” 要想将此排成川字状的香蕉,以三刀切成九段,的确需要花点脑筋。在场的人一时议论纷纷,就是没人能出个好方法来。阿勇在旁想了一想,就对和尚说:“我有办法。” 他便拿起刀朝川字形的香蕉对角切去,香蕉被切成不等的四段,即上下两根仍保持原状,仅中间那根被对等切开,然后他再朝中间直直地切下,第三刀则往右侧边切断。就这么三刀,香蕉当场被切成了九段。和尚见了,惊呼道:“小施主真是聪明,这件无价之宝已是你的了,但是我必须当着你父母的面,才能将它送给你。”
阿勇这时非常自得,就带着和尚回去找赖布衣。赖布衣从山中回到客栈,看不到阿勇,正在着急时,却看见阿勇领着一个和尚,推门进来说:“师傅,这位大师要送我一件宝物。” 和尚说:“贫僧是四川峨眉山庆云寺的主持,人称悟真上人。” 说完后,和尚便在赖布衣耳旁低语了一阵。赖布衣回头嘱咐阿勇,明早要去庆云寺,今晚早点休息。第二天大早,三个人便向庆云寺出发。到了庆云寺的罗汉堂,悟真上人叫阿勇朝五百个罗汉分别磕三个头,阿勇二话不说,便朝着罗汉一一磕头,直到磕完时,已两腿发抖,一身大汗。
悟真上人等阿勇磕完后,说:“小施主既聪明又有志气,整整一个时辰里没听他抱怨一句,看来我是找对人了!” 原来庆云寺历代主持曾立下一规矩,每隔百年,当代主持就得下山,寻找几位既聪明又有胆识的少年,传授珍贵的文武秘籍,使先人的武功不致于失传。而阿勇正好赶上这个良缘,获得了这本稀世的秘籍。
破镇风水的龙池桥
赖布衣见阿勇这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一方面想到即将与阿勇分离,不禁热泪盈眶。他摸着阿勇的头说:“师傅就将离开你了,日后若是有缘,我们必会相逢。你在这要好好的念书习武,莫辜负了禽渠吐火穴带给你的好运。” 阿勇连忙跪地磕谢,赖布衣将他扶起后,便拿起包袱,往山下走去。他边走边想,该往哪里去?最后决定去广东,因为广东地处偏远,而且山水秀丽,应该有发掘不完的龙穴佳地。
布衣一路自峨眉山走下,预备经贵州、湖南,再重返广东。他见峨眉山四面峰峦连接,山势苍劲挺拔,便赞叹峨眉山地灵人杰,难怪山上香火不断。
赖布衣这一路游览,自然耽误了行程,他看天色渐暗,便在山下的龙池镇住宿一晚。隔日一早,他起身到四周闲逛,发现龙池镇夹在两山之中,颇像地经上所说的“藏龙缩爪”,看起来此镇乃是大发之镇。
于是赖布衣便向镇人询问,镇中可曾出现过显赫的名人,或是财大势大的员外。不料,镇中父老却都一致表示,近百年来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人。赖布衣不觉纳闷起来,决定在龙池镇上再多待些时日。
次日,赖布衣来到镇中的龙池桥上,他往上抬头一看,眼前的山峦像在移转似的,让人一阵目眩。赖布衣深思良久,忽然惊呼:“原来破此镇风水的竟是这座龙池桥!”
赖布衣在桥上端详了两个时辰,更加确定龙池桥将带给龙池镇民一场灾难。于是他希望找位镇上的名人,谈一谈此桥的源由及历史,并劝导镇上的居民迁居他处,等灾难过后再回来。
赖布衣忽然想到客栈老板,他在地方上小有名气,且为人随和。于是便回到客栈,与老板闲聊,这老板知道赖布衣是个地理师之后,便向赖布衣请教道:“不瞒先生,我对地理风水之事也小有研究,当初选择了龙池镇居住,是看出此镇风水极佳,却没想到龙池镇一代不如一代,没有丝毫大发的迹象。”
赖布衣说:“今天我正是为了此事而来,贵镇中的龙池桥,似乎暗藏着一些玄机,明早我们一同前往观察,不知你意下如何?”
于是,第二天,赖布衣便带着客栈老板一起到龙池桥上,把昨天看到的景象,具体的解释给客栈老板听。客栈老板听完后,知道赖布衣并非一般的风水师,连忙带他去拜访地方上颇有权势的胡员外。
胡员外一听赖布衣不过是个看风水的地理师,就摆出一副不耐烦的姿态,对赖布衣所说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还以鄙视的口吻对赖布衣说:“我胡家三代在此住了几十年,没见龙池镇有什么天灾,为什么你一来,就满口的灾难,劫数?是不是缺盘缠,想借点银子花花?”
赖布衣行走江湖已有些时日,却从没碰到过这么无礼的人,本想拂袖一走了之,但一想到镇中千百人的性命,就耐着性子,对胡员外说:“胡员外,今天我只是个过路客,身上并不缺盘缠,我之所以会如此热心,完全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你是否听的进去,我希望你能把我说的话,仔细的想一想。”
赖布衣说完,便马上转身返回客栈。不料,到了傍晚,赖布衣说龙池镇将发生灾难的事,一下子就传达了全镇。镇民们聚集在客栈中,一片嘈杂声,有的骂赖布衣是骗吃骗喝的江湖术士,有的则在一旁看热闹,客栈老板看到这种情形,便亲自上楼,向赖布衣道歉,说:“这一切都怪我不好,假如我不带你去见胡员外,你也不会受到这些欺侮,请大师不要责怪那些无知的镇民,”
赖布衣回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该如何拯救镇民的性命,其他的并不重要。看来龙池镇我是待不下去了,等我走了以后,我希望你能刻一石碑,竖立于龙池桥旁,日后龙池镇发生浩劫时,镇民就可以明了我的专心了。”
客栈老板答应了赖布衣的要求,问赖布衣:“大师,那石碑上要写些什么?”
赖布衣拿起笔纸,匆匆的写了一首诗后,便收拾包袱走下楼去。围观的镇民仍不停的咒骂着,而赖布衣并不理会他们,只是昂首阔步的走出客栈。
次日,客栈老板一方面开始打理行李,一方面则进行立碑的事。他心里想:等我一离开龙池镇,这石碑恐怕就会被镇民砸烂,我何不将客栈*卖给胡员外,而以立石碑为条件,以胡家在龙池镇的声势,必定没人敢动这块石碑。
胡员外听客栈老板出价如此低廉,便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客栈老板见心愿已了,便马上离开了龙池镇。
光阴似箭,一转眼五年过去了,镇民一如往常的生活,而五年前的那个预言,也早被镇民所遗忘。龙池桥旁的石碑,所刻的那首诗:“断龙桥旁头纷纷,断龙水溢无遮掩,藏龙缩爪不可测,龙飞水走如梦中。”大家早就见怪不怪,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四周的妇人还把石碑当做晒菜的板子呢!
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龙池镇的劫数已到!一天中午,一群被官府缉拿的盗匪,流窜到龙池镇来,他们不但大肆烧杀抢掠,还毁了不少宗寺庙宇。数以百计的镇民逃到龙池桥畔,本想上山去躲起来,但在桥中即被盗匪截住,当场人头落地,死伤惨重。赖布衣的警世石碑正实现了这可怕的预言。
rshzh
发表于 2013-2-10 19:53:19
聚财添丁的麒麟俯卧福地
话说赖布衣离开龙池镇之后,又开始云游四海,沿览各地风光。在越过广东省界时,发觉广东省北部,有一雷霆万钧的龙脉。赖布衣追龙直下,直来到广东中部的高要县,却忽然不见龙脉的踪迹。于是,他当晚便住在高要县,等明早再好好的勘查这支龙脉。
次日一早,赖布衣便前往龙脉处仔细观察,但走了整整一天,却一无所获。当他踏着月光,走回客栈时,看见客栈旁有一条荒凉许久的小巷,巷前有座小山丘,山丘上林木长得非常繁茂。赖布衣沿着这山丘打了几转,再由小山上向那支龙脉望去,忽然恍然大悟的说:“原来这条龙脉的终点就是这山丘,此山丘虽小,但山上巨石神似麒麟身上的花纹,而林木繁茂具有生气,看来此脉就是麒麟俯卧的龙脉!”
所谓麒麟俯卧之地,是块聚财添丁的福地,穷人只要迁进去,即可家财万贯,享福不尽。
次日,赖布衣向客栈伙计打听,得知此巷叫做高明里,原属于陈氏家族的产业,但在十年间,住在此巷的所有男丁没有任何原因的相继去世,而新生的婴儿也全是女婴。因此,当时陈氏家族的长辈们决定离开高明里,所以那条巷子才荒凉至今。
傍晚,赖布衣躺在床榻上百思不解,便下楼问伙计,如今陈氏家族迁居何处?伙计告诉他,就住在前面一排房子的转角处。赖布衣来到陈宅前,把心中的疑问告诉陈氏族长,陈老先生说:“当时发生那种事情,全族的人都很害怕,便请风水先生来到家中探查,有的说这是块凶地,有的看不出个究竟,总之到最后,就全部移迁到这,远离那不祥之地了。”
赖布衣心想:这分明是块麒麟俯卧的佳地,怎会是块凶地呢?那些江湖术士可能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便胡诌了一番,等明天天亮后,再好好的看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第二天,赖布衣再度来到高明里,前前后后花了六、七个时辰,终于让他看出了问题所在。原来麒麟俯卧时,独角会朝上,但高明里的房子却正好建在麒麟的头顶上,而把麒麟的一对眼给遮蔽了。这样不仅使麒麟的灵气无法发挥,而且还会引发灾难,所以陈家的男丁才会接二联三的出事。了解原因之后,赖布衣豁然开朗,却听见前方传来叹息的声音。
来者是陈族的陈守意,赖布衣问他为何如此抑郁寡欢,他说:“我们陈族的族长要我及妻小搬回旧居,这旧居死过很多人,听说是块受过诅咒的山地,怎么能住人呢?”
赖布衣接着问他,为什么族长陈继光要赶他们一家人出来?陈守意答说:“族长近几年来,已将陈族的产业一一占为己有,如今逼我们出来,是因为他儿子要娶媳妇,房子不够住的关系。风水先生,你愿不愿意为我占一卦,看看我们一家人未来的吉凶?”
赖布衣说:“我刚才已为你占了一卦,你的命与其他人不同,住进高明里,不但会大富大贵,而且十年之内,你后代子孙必将出人头地。”
陈守意虽然对赖布衣的话感到怀疑,但现在除了搬进高明里之外,也别无选择。此外,赖布衣还非凡嘱咐他,要与陈继光订下契约,以他原来的祖产交换高明里所有的房子。
陈继光见陈守意自动放弃祖产,反而要那块凶地,心里暗笑陈守意是个傻瓜,嘴里则一口允诺。次日,陈守意遵照赖布衣的指示,将阻挡在小山前的两间房子拆毁,然后再沿着高明里,搭盖一条高一丈的围墙,然后建两座祭拜天地的天坛,坛上放置两盏红灯,待一切布置就绪,再选良辰吉时迁了进去。
迁进去的当晚,当两盏红灯点燃之后,陈守意听到地底下传来隆隆的声响,他感到非常害怕,第二天便去向赖布衣请教。
赖布衣说:“这声响是表示麒麟复生,盲龙复活。”赖布衣看陈守意一副不解的样子,接着又说:“这些深奥的道理,你不用去了解,反正好运就将降临了。”
陈继光看陈守意大肆修建高明里,而且还天天工作得相当勤奋,料想其中必有原因,于是他便去探视陈守意。憨厚耿直的陈守意,不疑有他,就将整件事的经过,全盘托出。陈继光听了,也想去贿赂赖布衣,好让他能得到另一块佳地。
次日一早,陈继光预备了一些厚礼,跑到赖布衣所住的客栈,向赖布衣说出他的来意。赖布衣本想一口回绝,但念头一转,何不趁此机会教训一下陈继光呢!于是便答应了陈继光的请求。
他们来到陈族的祖山上,赖布衣向远处远望,只见山中云雾弥漫,气象万千,自成帝垣格局,但这整片山,却只有一处人家,看来陈守意必发,也是上天注定好的。赖布衣暗想,若是阿勇能住进陈族祖山前的郡号,那未来前途将无可限量。
于是,他对陈继光说:“此山本是好山,只是郡号地广人稀,人气过虚,若是能在此汇聚一市集,那么你陈家大发之日便有希望了。”
陈继光听完,面有难色地说:“汇聚一市集,那需要极大的财力,这恐怕不是我能力可及啊!”
赖布衣微微一笑,说:“不然,我还有一计,只是贸然地说出天极,恐怕会遭天忌。”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呢?”陈继光问。
“只要你诚心诚意禁食三天,早晚勤念佛经,三日后去静虚寺找我,到时候我会把计策告诉你。”
陈继光生**财,为了致富,果真开始断食三日。只是他平日养尊处优,餐餐山珍海味,三日不吃不喝,可说是折杀了他的老命。
三天后,陈继光依约前往静虚寺,赖布衣身穿道袍走了出来。他看陈继光额头冒汗,手脚颤抖,一阵冷风吹来,便连着打了几个寒颤,心里不禁觉得好笑。
赖布衣拿出香烛,朝着麒麟山上朝拜,再掐指一算,对陈继光说:“大事不妙,施主半年之后必有杀身之祸。”
陈继光当场面无血色,说:“大师,此话怎讲?”
赖布衣答说:“因为施主原居高明里,高明里地处麒麟山丘上,而麒麟眼被屋角遮蔽,所以陈族男丁皆不幸去世,施主虽然逃过一劫,但如今旧屋拆迁,麒麟已兽性大发,约莫在半年之后,必会取你性命。”
陈继光此刻已乱了方寸,连忙向赖布衣跪下,请赖布衣无论如何,一定要救他一命。
赖布衣心想,陈继光平日狐假虎威,仗着族长的权势,欺压族中晚辈,如今却这么一副狼狈相,便说:“现在只要找个阳气正盛,能与麒麟的灵气相抗衡的贵人,迁进郡号内,救可去除你身上的凶煞之气。只是你日常仍要勤念佛经,否则灾祸将随时降临到你子孙身上。”
陈继光说:“吃斋念佛是不成问题,但那个贵人要去哪里找呢?”
赖布衣答说:“贫道会替你留意,短期之内必寻获此人,到时再告知施主。”
陈继光连忙拱手向赖布衣再三拜谢,然后拖着蹒跚的步伐走回陈宅。
其实,陈继光根本没有灾祸临身,只是他平日作为嚣张跋扈,为富不仁,赖布衣不愿见他日后大发,又会鱼肉乡民罢了。当晚,他便收拾了一些衣物,预备明日上峨眉山庆云寺找阿勇。
赖布衣本来预备直接上山,拜访阿勇,但又想,何不先到郡号,仔细瞧瞧那福地的方位。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后,就毫不犹豫的朝着郡号走去。
刚越过禄山与云雾山之后,就望见灵气洋溢的郡号,赖布衣记得他父亲曾经说过:“龙脉的两旁,若有外形似旗或鼓的山,则此地将出现将才,若是有外形如笔,高耸入云的山峰,则此地将出现文才。”赖布衣向郡号四面的山形,仔细的观察,心中不禁一怔,那郡号四周的山形,不仅有旗、鼓,甚至连笔杆状的山形也出现了。
赖布衣满心欢喜,心想阿勇这孩子,未来的际遇,必是惊天动地,不可限量。这时,忽然有一声巨响凌空而降,天空中马上出现一道红光,朝着郡号正中非去,而陈家祖坟上也忽然飘起一道青气,挡着红光,外形怪异。赖布衣被眼前的景象给吓呆了,因为他眼前红光来自青云寺,然后降在郡号上方,然而陈家祖坟的青气却出来阻挡。这说明了阿勇日后虽然居于郡号,但命运却凶多吉少。赖布衣对此微兆思量了很久,却始终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
正当红光与青气相持不下之时,忽然从郡号四周的草屋内,打出一道紫光。只见紫光帮着红光,一齐抵制青气,最后青气终于被制服,消失在空中。
这草棚内住的是什么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看来他对阿勇的前途,有很大的帮助,赖布衣便急忙地上前去探个究竟。
赖布衣来到草屋前,敲了几下大门,却没有人回应。于是他推门进去,看见大厅里躺着一位上身半裸的老翁,老翁全身热汗淋漓,正呼呼大睡。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这位头发已白的老翁,竟还能裸着上身睡觉,令赖布衣百思不解。
赖布衣高声喊着:“老丈!老丈!你没事吧?”他一连叫了几声,这老翁才起身坐起,睡眼惺忪的揉着眼睛,说:“来者可是赖凤冈国师?”
rshzh
发表于 2013-2-10 19:56:48
赖布衣听完,大吃一惊地说:“老丈是何方高人?为何熟悉贫道?”
老翁微笑不语,起身穿了件衣裳,说:“我就是帮助太祖赵匡胤得天下的虞训。而我之所以知道你是何人,是因为刚才做了一场梦,梦见一只披布衣的象,而象又名獭,所以老朽便猜来者是你。”
赖布衣记得父亲曾经提过此人,说他精通天文地理,是位旷世奇才,在助赵匡胤得天下之后,便浪迹天边,云游四海。现在赖布衣看他双眼炯炯有神,面颊红润光亮,一望便知此非凡人。于是赖布衣便把刚才看见的怪异景象,一一向虞训细述。虞训说:“几个月前,我观察天象,发现我汉族降被外族侵略,而今异族已开始入侵,这可谓是“天意不可违”。如今你想救爱徒阿勇,而泄漏了天极,最后恐怕会不得善终!”
虞训接着又说:“唉!其实我早就算出这些事,你就速去找阿勇来此地吧!唯今之计,只有你找我携手合作,为阿勇化解此劫。”
赖布衣听完,马上向虞训告辞。一路上,他没有稍做停留,所以原本两个月的行程,他一个月就赶到了。
远远地就望见“庆云寺”的朱红牌坊,这时小道上一名道僧走来,仔细一看原来是悟真上人。赖布衣对悟真上人说:“大师,阔别一年,您依然身强体健,不知阿勇有无给您添麻烦?”
悟真上人说:“施主您真是客气,阿勇天资聪颖,老衲打心眼里就喜欢这孩子。他现在正在佛堂做功课,我看你们分别一年多,自然会有许多心事要说,不如现在就去看他。”
赖布衣当下跟着悟真上人,走进殿堂,见阿勇正盘膝打坐。不一会儿,他合掌舒气,睁开双眼,忽然看到恩师赖布衣,连忙翻身跳下,跑到赖布衣面前,叫道:“师父,您来了也不通知我一声,好让徒儿去迎接您!”
赖布衣手抚着阿勇的头,心里却盘算着要如何开口。悟真上人似乎看出了赖布衣的心事,就说:“施主,你是否有相辞之意?若是真有此意,直说无妨。阿勇在此一年中,已降两本秘笈练得相当熟练了,虽然我与他仅有一年师徒之缘,但老衲已心满足足了。”
赖布衣听了,非常感动,忙说:“大师深明大义,不愧是佛界高人,阿勇日后必会再上峨眉山,以报答你这一年多的教诲。”
于是,阿勇含泪拜别悟真上人,与赖布衣前往虞训的住处。在路上,赖布衣就将郡号上空的怪异现象,与高人虞训的话全告诉阿勇,阿勇一知半解的听着,他相信赖布衣是绝对不会害他的。一路上,他待赖布衣有如亲身父亲,令赖布衣感到很欣慰。
这一日,他们来到渡口镇上的客栈用膳,忽然听见邻桌的客人说:“各位,听说皇帝已决定定都杭京,并改名为临安。”
赖布衣听完一怔,桌上的饭菜尚未吃完,就拉着阿勇继续赶路。阿勇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他看赖布衣一脸严厉,便不敢开口发问,只得尾随赖布衣赶路。走了大半天,来到莫邪山,赖布衣才告诉阿勇:“据我所知,临安并非是块王气之地,大宋皇帝将都城移至此地,恐怕会遭来乱事,所以刚才急欲前来看个仔细。”
赖布衣凝神举目张望,见昆仑南干的龙脉自云南入浙江,表面上临安居龙脉之终点,其实它只是暂隐,也就是说,临安不可作为百年之都,仅可暂时驻留。赖布衣细看之后,叹了一声,说:“宋朝大势已去,今后半壁山河将很难保住了。”
阿勇见师父如此忧国忧民,心中也想为国效力,他问道:“难道就没有拯救的法子吗?”
赖布衣回答:“现在建都临安已成定局,*你我之力是无法拯救的,何况天意不可违,我们只能静观其变了。”
赖布衣说完,便在路旁的白石上写着:“天目山前水不长,龙飞凤舞到临安,海门更叠异峰起,一百年间送帝王!”
此时正是宋高宗绍兴八年,一百年后,宋朝果然被元人打败,惨遭灭亡,而当初献计移都的罪人,也就是逼走赖布衣的jian人--秦侩,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所以即使是像赖凤冈这样的大师,也无力改变命运!
赖布衣与阿勇下了莫邪山之后,继续赶路,一路上赖布衣仍然为大宋的半壁江山忧心不已,所幸有阿勇在旁殷勤照料,这才稍解了赖布衣心中的忧虑。一个月后,赖布衣偕同阿勇终于回到郡号。
虞训一看阿勇,便说:“赖国师果然好眼力,觅得如此人才!”
赖布衣进屋后,把大宋移都之事告诉虞训,虞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就务须这么忧心了,还是先料理好阿勇的事再说吧!” 赖布衣说:“老丈对阿勇的事。是不是已有对策?”
虞训说:“阿勇曾经得过龙穴之助,若骤然住进郡号,仍然会阴阳失调。所以我打算将我身上的灵气传给阿勇,待数年之后,阿勇便可迁入郡号了。”
是,赖布衣要阿勇跪地叩谢,并且拜虞训为义父,从此改姓虞,字允文,以避陈家祖坟的青气。而赖布衣则表示要继续寻找龙脉,四处游览,以精进其堪舆之术。阿勇自然是舍不得,但为了要在郡号潜修,也不得不与恩师话别。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此时虞允文已是个英挺的青年,虞训待他视如己出,而虞允文也非常孝顺他。这一日虞训忽然生了一场怪病,虞允文心里非常焦虑,连忙到市街上去为义父买药。
虞允文到镇西的一家药铺买完药后,就急着赶回郡号。
忽然,他听见不远处有喧哗声,虞允文便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个樵夫不慎勾破了一位公子的衣物,连忙鞠躬道歉,但公子却丝毫不加理会,命令身旁的家仆痛打樵夫,樵夫被打得鼻青眼仲,血流满面,却也不吭一声,而围观的人却没有一个敢出面阻止。虞允文本想上前搭救,但想起义父正等着他手上的药,只得转头上路。
没想到他才走了几步,忽然听见有人叫:“阿勇!阿勇!”虞允文觉得希奇,怎么会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呢?于是回头细看,竟然是三年未见的恩师--赖布衣。
虞允文看见久违不见的恩师,正想开口说话,却不料赖布衣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赶紧去追那个樵夫!” 虞允文听后觉得很希奇,便告诉赖布衣,虞训卧病在床,正等着药治病。
赖布衣见他犹豫不定,连忙说:“你义父的药就由我送去,刚才那位樵夫是武界奇才,你找到他之后,一定要向他拜师学艺。” 虞允文听完,大感不解,那位被打得如此凄惨的人,怎可能是武界奇才呢?但恩师说的话又不可能出错,于是便赶紧去找那位樵夫。他四处打听,知道樵夫出了城,往溪边方向走去。追了数里,他终于看见樵夫正预备走进山边的一幢茅草屋。
于是虞允文跑到屋前,大喊:“师父,请开开门!” 樵夫出来,问:“你有什么事吗?” 虞允文答:“请师父收我为徒。” 樵夫大怒:“我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你最好离我屋子远一点!”
说完,便用力关上门。 虞允文虽然碰了个硬钉子,但他深信赖布衣所说的话,所以便跪在门前,直到天亮。
天一微亮,樵夫预备上山砍柴,他一打开大门,便看见虞允文跪在地上,不禁大吃一惊地说:“小伙子,你这么做是为什么?我与你素不相识,你怎么半路认师父呢?”
虞允文答:“这是我恩师交代的,一定要拜你为师。” 樵夫说:“你师父是何人?”、 虞允文答:“我恩师是堪舆国师赖凤冈。” 樵夫听了,哈哈大笑两声,然后把跪在地上的虞允文扶起来,
对他说:“不瞒你说,我是当朝兵部尚书陈伯康,如今皇上因受*人秦侩的蛊惑,国事一片混乱。所以我才微服出巡,想找一位文武全才的有为之士,以备将来能与金人对抗。
既然你是我最仰慕的赖国师所推举的,我就传授给你一些武学,只是千万不要称我为师,我们年龄相仿,不如你就称我为兄好了。”
虞允文欣然点头,自此数个月,每日专心习武,没有一日懈怠,另外陈伯康还教他研习三韬六略,以及孙子兵法。直到有一天,陈伯康接到一封信后,把虞允文叫到面前来,说:“朝中有军报传来,指出金兵己开始南侵,所以我现在必须返朝率兵抵御。日后,你要把我传授给你的武学,勤加练习,不出半年,我想你的成就将与我不分轩轾。”
虞允文当场跪谢陈伯康,究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使只是以兄弟相当,但虞允文已将陈伯康的教诲铭记在心。等陈伯康走后,虞允文返回郡号,见到赖布衣、虞训身体康健,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当夜,三人一话家常,虞允文也将这些日子来的点点滴滴,具体地告诉赖布衣和虞训。 虞允文生性耿直善良,从未与人发生争执。
这一天,他一如往常的上街买菜,途中忽然出现二、三十个大汉向他挑衅,其中一个大汉指着虞允文的鼻子说:“小子,看你在高明镇住了这么久,却从不与别人打交道,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啊?” 虞允文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个意思,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但这些大汉却不由分说的,朝虞允文乱捶一通。
只见虞允文动也不动站在原地,但动手打他的人,却像捶到了石头般,痛的在地上大声哀嚎。大家看到这种始料不及的情形,纷纷跪地求饶,虞允文非但没有打他们的意思,反而笑脸可掬的把他们扶起,并对他们说:“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年寒暑,你们何必把光阴浪费在争强好斗上呢?习武是为了强身报国,不如我们以兄弟相当,这样从此可相互切磋武艺。”
于是,数十位大汉就拜虞允文为大哥,而虞允文的武功,也一传十,十传百的,成为镇上谈论的话题。话说这一日,赖布衣正在桌前念书,忽然瞧见一片红光笼罩在草屋上空,
赖布衣一看,便知此微兆是在暗示虞允文的官运就要开始了。心里正暗自为爱徒庆幸世,忽然听见一阵马蹄声,朝着草屋方向而来。 “莫非是秦侩所派的追兵?”
赖布衣心想不妙,便急忙的找地方躲起来,虞允文看见恩师如此慌张,连忙说:“恩师,若是真有追兵,来一个,我杀一个,您不用害怕。”
但是赖布衣为了不影响虞允文的官途,仍然坚持躲进屋外的草丛中。不久,有六位骑士在草屋前停下,其中一人走向大门,高声喊着:“虞允文接旨。” 虞允文睁大眼睛,满心迷惑。
于是来者又大喊了一次,虞允文这才跪下接旨。原来是陈伯康向皇帝推荐,所以皇帝便下诏,命令虞允文马上进京觐见。此时正是金兵大肆扰疆之际,虞允文能为国效力,心中满是欢喜,他随便收拾了几件衣物,随着六位使者离开了草屋。此时,躲在草丛中的赖布衣,心中却是忧喜参半,喜的是虞允文终于出人头地,忧的是此次一别,要到何时才能再见。虞训连忙安慰他:“这不是你多年来的心愿吗?阿勇能有今日,才不枉费你我的一番苦心。”
卢心媛
发表于 2013-2-10 22:25:42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