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发表于 2014-2-18 08:20:32

名动八闽的彭坊纸龙灯

彭坊龙灯编辑彭坊龙灯起源于260多年前,据说彭氏家族第十五世祖——彭景周,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木材商人。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木材生意只有通过水路销往各地(彭坊河水流经连城、三明后注入闽江)。龙岩长汀县童坊乡有个彭坊村,彭坊村的刻纸龙灯特别有名。它采用扎、剪、刻、裱、粘相结合的制作工艺。目前,长汀县正将彭坊刻纸龙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某年的大年三十,一队大兵路过彭坊,在村口的一座木屋桥上暂住。其时大兵已经断粮,饥饿万分,彭景周发现后,立即将他们带回家中,安排烧水做饭,热情招待他们。就在次年四月的一天,一场罕见的洪水把彭景周堆放在河岸的木头冲走了。刚巧这天,驻守福州的大兵们发现闽江上游许多木头随洪水滚滚而来,木头上还烙了彭景周的字号。于是,大兵首领带领士兵把木头打捞上来,堆放一起,几经周折,与彭景周取得联系,特邀他前往福州验货拍卖,彭景周的木材非但丝毫未损,还赚了一大笔钱。而后,彭景周随部队到了泉州住下,改做其他生意。他对泉州各式龙灯十分感兴趣,拜访学艺。几年后,他回老家彭坊教百姓制作龙灯,此后经不断改进,彭坊龙灯越来越精致漂亮。龙灯的制作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龙头、龙尾由当地老艺人制作,先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将其固定在2.1米长的木板上,两端留好连接撑棍时用的圆洞。龙头扎成后先用白光纸粘贴底层,根据龙眼、龙耳、龙舌、龙齿、龙鼻、龙须、龙鳞、龙爪等不同特点,用不同颜色的彩纸进行剪贴、装裱;龙身由各家各户制作,按村里风俗规定每户至少要用一匹灯笼(即由两个或四个灯笼构成),灯笼的制作也很独特,先用竹篾扎成椭圆框架,固定在长条木板上,每块木板分别由两个或四个灯笼组成,最具艺术特色的是灯笼上各种花纹图案的刻饰,艺人们先将红、白、绿三种纸依据灯笼各孔的大小(方孔、长孔、三角孔,计24孔),剪裁好色纸,装订成三至六小叠,再在封面上绘好各种图案,如花草、鸟鱼、十二生肖等,用自制刻刀依照图样精心雕刻,镂空后粘贴在灯笼上(灯笼里层先粘好一层白色透光纸),这样就成了精美的灯笼。到了元宵节晚上七时左右,三声铳响后,各家各户在祖堂由长辈在祖宗牌位前上好香、放好炮后,把自家做好的灯笼点上明晃晃的蜡烛,再交由各家各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把灯笼扛到十乡坪,一家挨一家把龙接起来,最后将龙尾连接,便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剪纸龙灯,精美的花纹图案在烛光映照下光彩夺目、形象生动,各种动物图案栩栩如生。注,(这篇文章是我转载来的)

长安 发表于 2014-2-18 08:22:00

















长安 发表于 2014-2-18 08:26:28
















长安 发表于 2014-2-18 08:27:52

图发完,谢谢浏览。

巴黎恋人摄影 发表于 2014-2-18 08:34:18

感谢楼主分享

秋叶枫落 发表于 2014-2-18 08:35:29

心若冰清 发表于 2014-2-18 08:37:07

感谢分享

dragonstom 发表于 2014-2-18 08:40:44

彭坊龙灯

龙山秋月 发表于 2014-2-18 08:40:47

彭坊村的刻纸龙灯特别有名

心静自然清 发表于 2014-2-18 08:56:55

感谢分享^_^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名动八闽的彭坊纸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