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鸿 发表于 2015-3-1 10:41:41

汀州怀旧







汀州怀旧
廖进琳




    汀州古城打从唐大历四年自东坊口大丘头迁移到白石村起,历经了一千两百多年的风雨,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历朝历代成片成片的老建筑。那密如蛛网的巷道间,有的雄风犹在,青砖黑瓦封火墙高高挺立,傲视着旁边低矮逼仄的古街道古民居;有的柱梁蒙尘,早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每条巷子都铺着黄而光滑的石头,六十年代时,孩子们穿着硬硬的木屐在光滑梆硬的石头路上来回奔跑也不易摔倒,而那过年过节时到处可见的高跷艺人更绝,居然能踩着一米五的高跷在石头路上大步流星地走动。这一切一切的古建筑,这一切一切牵动人情怀的意象是那漂洋过海出门在外的汀州游子的乡愁。

    东门古街,汀州仅存且仍在使用的唐代遗址,志书对它的描述是:“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在这个不大的山谷里,它敞开胸怀接纳了来自东坊口大丘头因躲避瘟疫而逃难的数万客家先民。在这个西风和北风吹不到的河边山谷里,客家先民得到了良好的休养生息环境。除了在山谷平地建房外,客家先民还在老古井之下的横岗岭择地建房,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山下有城,城上有山的山城格局。盘桓于这道山岭之间呈东西走向的横岗岭路是1200年前通往白石村的通衢要道。白石村是客家人的福地,也是客家人的圣地。在此期间,白石村的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至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开始第一次扩城,往南翻过乌石山,扩到了济川门、挹清门一带,往西越过横岗岭,到了通远门(古镇南门)、鄞江门、颁条门、秋成门一带。而兴贤门(即朝天门)则是唯一的唐代古城门,那城楼上保留的斑驳的泥城楼投射着当年客家先民筑城劳动的影子。

    随着汀州郡城的扩大和西移,汀州人的眼界更加宽阔、胸怀更加博大、财力更加厚实。汀州人在深邃的巷道里盖起了一栋栋三进四进、中间厅堂天井、两边横屋围墙的阔大的府第式建筑。一进是客厅,二进是祖堂,三进是绣楼,四进是客房和杂物间;天井可通风采光,横屋可住人囤货。而位于汀州南大街的胡瞎叻的九厅十八井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内有九个大门、九个厅堂、十八个天井则是汀州豪宅的典型代表。那些出门在外的汀州游子每当想起发生在这些幽深巷子中的陈年往事,心中便飘起一缕缕的乡愁。

    元宵节快到了,丈母娘早早地给尚未出生的外孙送上一盏花灯。在客家话中,灯与丁谐音,希望女儿生个男孩,送灯图个吉兆。主人们把家中平时不用的大泡灯、煤气灯和各种较漂亮的灯具找出来擦亮。有孩子的便买盏彩纸糊的飞机灯回来,小孩子盼天快黑,天黑后将点燃的蜡烛插进纸飞机内,然后举着五颜六色的纸飞机大喊着冲出大门。

    端午节是蛋节,在洗浴的药把水中将蛋煮熟,染上红色,用红色线网袋装起来和碎布做的鸡公子一同挂在孩子的衣扣上,再用筷尖蘸着雄黄在孩子印堂上点上俏点,然后将米酒调好的雄黄用嘴喷在水缸脚下、墙旮旯里和灶台边,以驱赶蟑螂、蚊子、蜈蚣、蝎子等昆虫。在端午节宴上,以金黄的蛋做皮,以肉末香菇做馅的蛋饺成为最具汀州特色的客家菜。

    在汀州古城,最能调动千家万户的活动就是在水东桥、五通桥上和半片街那断断续续的二三十座吊脚楼之间、在水东桥码头和五通桥码头、在五通门挹清门城墙上看端午龙舟竞赛。青龙、黄龙、红龙、绿龙、白龙在指挥台上的发令枪指挥下,同时用力挥桨向上游竞力。船上铿锵的锣鼓合着划桨的节奏,头尾的艄公将竹篙撑得弯弯。“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在比赛水域的四面一浪浪震响,从五通楼到航管站(今交通局)的五通桥木质扶栏一年年被观众压断,险象环生——观众纷纷坠河。一千多年了,这里举行过无数场龙舟竞赛,可是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闽西这条最早发起划龙舟比赛的汀江河段就再没响起铿锵的锣鼓。那迷蒙的药把水雾气、那黄灿灿的煎蛋饺和齐崭崭的挥桨动作是出门在外的汀州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中秋将近,买好柿、橘、柚等时新水果上供后,便在门外的地坪里玩起了扁担神。汀州是个灵异之地,当浑圆的月亮升到东塔山顶时,邻居们早已围在坪中。其中一人手握扁担中部居下方,马步向前,力朝上使。一人握扁担上部,力往下使。一个司仪燃一把香在扁担头上绕几圈。口中念念有词:“扁担神扁担神,一根扁担撩两人。撩得起,成得神;撩不起,累死凡间两个人。”接着角力开始,上方不断添人,直至十人左右,但上方始终敌不过下方,以人群坍倒在一边为止。有的则玩起了转水碗:装一碗清水置于月下,把一凳面盖在碗上。四人各出一指点住凳脚。心中默祷一番。不久,凳子便徐徐转动,四人随着转动,凳子愈转愈快,四人也跟着快跑,最终人赶不上凳子的转速气喘吁吁跑破圆圈。中秋另一大型活动就是伏花———生人可通过伏在桌上的人了解往生的人。有一年问起我去世的祖父,伏花者说看到我祖父手持扁担威风凛凛不让牛鬼蛇神通过。我了解我祖父,他就是这样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腊月到了,汀州的客家人开始炸年货。炸豆腐、炸年糕、炸灯盏糕、炸黄豆花生、炸肉丸、炸芋头酥。小巷里、大坪间飘散着浓浓的油炸味。汀州客家妇女很能干,农历十一月起,随便走到哪家,都能看到悬挂在屋檐、窗口、楼栏杆以及竹竿上的腊猪耳、腊五花肉、腊猪腰、腊猪舌、腊猪肝、腊香肠。深深小巷,弥散着八角茴香和肉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出外的游子一看到这些金黄的腊货心情一阵激动——到家了,年快到了。接着,汀州人开始滤冬至添水的客家糯米酒。无论你走到哪条巷子,都能闻到醇醇的酒香——汀州,在浓浓的油炸味和醇醇的酒香中沉浮。

    腊月十五一过,汀州客家人开始把珍藏了一年的太公太婆像拿出来,而蓝姓人家则把珍藏了近千年的狗头太公画像小心翼翼地展开翻晒,然后,像客家人一样,神情凝重地把狗头太公像挂上中堂。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大多数人已经脸色酡红。家中主妇端出早已擦净的豆油灯点亮,全家人开始守岁。扁扁的陶制豆油灯照亮每一张显得幸福的油脸,充盈着酒精的红脸变得富态而喜悦。开始漫谈去岁做了哪些大事,有哪些成就,来年有哪些憧憬哪些计划。子时将到,家长便起身在大门中间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纸条。开大门的时刻终于来到,周围邻居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放起了鞭炮开大门。以前是比谁的鞭炮长,谁的鞭炮响,最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了,家境富裕了,竟也时兴那尖叫着满天飞舞的烟花。汀州首府、客家祖地汀州在浓浓的硝烟味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烟花中沉浮,人们在欢呼、大地在震动。硝味是雄性的物质,男人喜欢闻硝味是因为硝烟能激起人的血性、能驱邪除怪、能给来年带来幸福、吉祥、丰收和安康!

    开过大门之后,熬了一夜的大人开始呼呼大睡,而孩子们则窜到各家的门口拣那未爆的鞭炮,用带来的香火点燃引线往边上一丢,小巷里响起断断续续的爆竹声。

    大年初一八九点左右,家长把全家人叫醒,带队到祖宗的坟上“拜墓”。这是从遥远的中原带来的祭祖遗风,表现了客家人的追宗念祖之情。

    接下来,就是到亲戚家、朋友家、同事家拜年走动。这时起,小巷里飘出的不仅仅是醇浓的客家糯米酒和客家美食的香味,那 “三星高照”、“四红大喜”、“七星高照”、“八仙过海”的“请福寿”猜拳行令声,不仅表现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表现了客家人的生活智慧。

    汀州客家人的新年味是浓郁的、热烈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正因如此,汀州的客家人无论在哪里创业,只要能抽出身来,就一定要回汀州过年,因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那纯纯的汀州味、客家情。

(本文发表于《闽西日报》2015年2月22日版)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15-3-1 10:56:45

感谢分享

汀州时空 发表于 2015-3-1 11:16:29

感谢分享

飞得更高 发表于 2015-3-1 11:18:38

漂泊人 发表于 2015-3-1 11:47:38

感谢分享!!

刘瑾 发表于 2015-3-1 11:52:44

感谢分享

官鸿 发表于 2015-3-1 18:45:46

感谢诸位浏览

老王同 发表于 2015-3-1 19:05:3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汀州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