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  慰 (汀州客家严婆文化)
抚慰钟德彪
长汀南山。严婆田村。当地久负盛名的严婆崇拜实在是一道无比丰腴的人文风景。
任何物质存在的方式都是对立统一的。
有高山就有大海,有危崖就有沟壑,有激越就有舒缓,有刚强就有温柔。
世间万物有了男女,繁衍人类,追求理想,相扶相携,成为万物之灵。
正是这种相扶相携的依存方式,成为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图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原生动力。
据当地研究学者介绍,严婆崇拜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威严女性崇拜而设祀的圣地,我是信了的。
2013年1月26日,尽管节气已进入严冬季节,但这一日天气格外晴朗,和煦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放眼望去,整个严婆田村沃野平畴,收获的稻田显得空旷辽阔,偶有勤劳的村民利用冬闲辟出一块菜畦,绿油油的青菜在微风中摇曳;更多的村民则在田间弯腰躬背,牵着塑料白膜,覆盖已经种下的烟秧;溪边的老树,枝繁叶茂,虬虬曲曲,拂着天空云卷云舒;村边的严福庵,红墙碧瓦,飞檐翘角,香烟缭绕,倒映在半月形池塘里,别有一番风姿。
文友们穿过树丛,跨过同心桥——一座别致的风雨廊桥,径直往严福庵里赶。 严福庵占地面积五六百平方米,矗立于阔大的田段中央。在大门前坪,便从庵里传来阵阵当地信士的诵经声,猛一抬头,又有两副对联扑入眼帘,“严为律戒播定三世福,婆奉仪香自开九重天”,“三示圣威泯千年苦寂,一尊华厦铸万载丰碑”。庵里上堂正中供奉观音菩萨造像,右边一侧敞口式庵堂便是当地传说中的严婆塑像。只见严婆仪态万方,左手执书卷,右手持指天剑,峨冠博带,慈眉善目,双耳垂肩,神态安详;神龛上摆放着香炉、长明灯,红烛闪闪,香烟袅袅;塑像两侧悬挂上刻“两手执书剑崇文示武,一心建家园教子相夫”字样的对联,让人肃然起敬。
“严格是福”,这是当地信众对严婆及其人格化身最简洁的解释。
徜徉在严婆田村,种种民间传说总是把村里的花草树木赋予严婆的神力,成为万劫不灭的灵魂化身。敞开胸襟的樟树,高大挺拔的荷树,高耸入云的松树,枝头挺立在空中的桐树,成为这方水土这方人尊崇的保护神,演绎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成为严婆倡导的“做事顺天”的真实写照。
不论在战火纷飞的远去的岁月,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太平盛世,严婆就站在村落的一隅,静静地看花开花落,看世相百态,有时端庄严肃,有时莞尔一笑,给人一种为善、向上的定律。
据当地民间传说,严婆是汀南涂、杨二夫人的合祀化身,成为民间信奉之俗源自元末明初,500余年来长盛不衰。元朝是由马背上的民族建立起来的,左冲右突,南征北伐,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北方流人再次走上逃离之路,南中国成为人们安身立命之所。尤闽粤赣边成为南迁乐土。一方面是鸡犬不宁的离乱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回望中原、渴望和平安宁的心理趋势,如何教化顽劣不泯的民情风俗,在更快的时间内回归中原千百年来传承的社会核心价值,此时,“严婆”的德行正顺应了民间的呼唤,从民众的心理朦胧闪烁,经口耳相传,最后走向前台,成为人们膜拜的偶像,接受香火的供奉,抚慰民间浮躁的心态,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格神。
物换星移,一切华丽的宫阙都做了土。
山河依旧,南国佳木却又郁郁葱葱。
世间的一切,都在轮回中相生相长。
“现在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村里人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是的,城镇化的推进给乡村稳固的文化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静谧的乡村开始躁动,乡村的信仰发生动摇,固有的传统文化模式有了肢解的迹向,并发出“嘎嘎”的响声。快走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歇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有时竟让人感到迷茫,找不着明确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此时,“严婆”仍站在九曲溪边,静静的,围观世相百态,阅尽人间沧桑,长期以来只顾奔跑的人们突然回首,发现此时的严婆是那么俊丽、贤淑、聪慧,“做人要清正,做官要廉明,做事要顺天”,严婆微笑着,吟诵着,她的声音环绕在高高的庙堂,跨越辽远深邃的时空,击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久久回荡。
躁动的灵魂,也是需要抚慰的。只有安静的灵魂,才能认识人生的真谛,才能领悟世界的本真,从而蓄积更加强大的力量,催人奋发前行。
所有的浮躁都将灭绝,一切急功近利都将归零。
静默,沉沉的铁幕罩住一样的静默。
此时,只听得耳边山风猎猎,青青的竹子翻动摇情;身边溪流淙淙,穿越石隙,沟壑,草丛,汇入汀江,奔向大海。
人们躁动的灵魂啊,何时才能平静?
此时,面对严婆的威仪,我迈开沉重的双腿,缓缓走上前去,沐浴净身,燃起一炷香火,双眼紧闭,双手合十,行深深的鞠躬礼……
(原载《闽西日报》2013年2月9日,作者为闽西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闽西客家研究学者,《闽西日报》编辑、记者) 看看 ... 看看 感谢分享 最后一句改动下:此时,我只能虔诚地沐浴净身,迈开沉重的步伐,面对严婆威仪,缓缓上前去,燃起一柱香火………… 来看看。。。 好介绍,长知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