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朋 发表于 2015-8-17 15:44:51

起底历史悬案: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在汀州蒙难

起底历史悬案: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在汀州蒙难 作者:胡卫平
    说起隆武帝朱聿键,闽西人可能鲜有所闻,但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以及他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可谓无人不晓。纪晓岚任福建学政期间曾来汀州督考,入住汀州试院(现长汀博物馆内),某晚梦见院中古柏树梢有两个红衣人向其作揖,好生奇怪。第二天清晨,他作了副对联贴于古柏之下的双忠庙:“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这些都被记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双忠庙据传是汀州百姓为纪念隆武帝手下两员陈亡大将赖垓、熊纬而建,不过据笔者查阅史籍考证,熊纬应为南明给事中熊伟;而赖垓是明末崇祯皇帝得力近臣之一,授阶通议大夫、晋秩宗伯学士,不过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他早于1644年回老家福建德化省亲,未及返京,李自成农民义军攻陷北京,明亡,于是赖垓留在老家结庐琼溪,隐居不仕,著书立说,直到1661年去世,若说另一人是赖垓,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往往有很大的出入,不过当年隆武帝逃亡汀州时的贴身大将倒真有两位,一位是前述的给事中熊伟,另外一位是忠诚伯总兵周之藩(两人均在汀州为护驾战死),双忠庙应是纪念这两人的比较靠谱。这些都是闲话,印象中,今天多数长汀人对隆武皇帝的认识大抵于此,其他便是极少见于纸端。
    朱聿键是南明第二个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唐端王朱硕熿,父亲是唐王之子朱器墭,和明末崇祯皇帝只能算个远亲。朱聿键一生历经坎坷极具传奇色彩。年少时因父失宠,被囚奉承司多年,虽然条件恶劣,期间却能博览群书。继任唐王后不久,逢清兵北犯,农民起义,内忧外患,忧国忧民的他未经允许,率领护军北山勤王,触犯宗法,被崇祯皇帝贬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达8年之久,此间受尽守陵太监的非人折磨。明亡后,蒙南明弘光大赦,方得脱离苦海,但此时,天下早已满目疮痍,北方被清兵占领,大明王朝名义上也只剩东南和西南的半壁江山。虽被恢复唐王故爵,册封广西平乐府,但是未及前行,清军又攻破南京,弘光王朝覆灭,这是何等悲壮。
    随着弘光帝被俘,崇祯皇帝的的叔父和兄弟两辈只剩下广西的桂王了,而明朝的政治中心又在东南,近亲继承皇位的传统无法实现,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远藩的朱聿键因为具有雄才大略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加之唐王的原封地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南阳,国难当头,切合了很多人都抱有的“中兴自古旧南阳”心态,在郑鸿逵、郑芝龙、黄道周等大臣的拥立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即位后,就以拥戴之功加封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为收揽人心,任命黄道周、蒋德璟、苏观生、何吾驺、黄鸣俊、陈子壮、林欲楫、曾樱、朱继祚、傅冠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入阁人数之多,纵观明史,从未有过。
    称帝后,朱聿键颇有中兴帝王气象,寻求大有作为。1,联合农民起义军抗清,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对抗。2,针对万历以来朝野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在任监国时,他就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3,关心民间疾苦,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当他听说被清朝逼勒剃头的军民往往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还特别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最大程度的稳定了人心。4,任人为贤,摈弃门户之见,不计前嫌,只要抗清的都被重用。5,为鼓舞士气,主张御驾亲征。6,奉行节俭,自己时常身着土布龙袍,在南明诸帝中少有。7,饱读诗书,励精图治,明代名臣黄道周曾记述:“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尽管如此,面对每况愈下的国势和日益强大的清军,在南明残存的领土上,各部势力却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真正效忠他的人很少。在福建,隆武帝受制于海盗出身的郑氏三兄弟,而湖广总督何腾蛟早已把湖南和贵州的部分地区看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隆武朝实际能控制的地方仅赣州地区和广东,不要说实现复国,就连隆武帝自己的处境都非常艰难。。隆武二年,郑芝龙为求自保,决意降清,放弃仙霞关,清军得以长驱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1646年8月,亲征途中的朱聿键决定经汀州,逃往赣州和另外一股抗清势力汇合。对于隆武帝进入汀州后的结局,历史学家顾诚在所著的《南明史》中如是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从延平行在起程前往江西赣州。他并没有意识到噩运已经临头,在没有多少军队护送的情况下,还带了大批书籍和宗室、随驾官员,根本没有轻装前进。不久,得知清军迫近,隆武君臣大惊狂奔。二十七日到达汀州(今福建长汀),随行的只有忠诚伯周之藩、给事中熊伟带领的五百多名士卒。次日(二十八日),清军追到汀州,隆武帝、曾皇后、沈嫔、陈嫔被俘于赵家塘,周之藩、熊伟被杀。隆武帝、后大约在被俘之日即遇害于长汀。对于隆武帝的死亡时间和地点,顾诚用了相对肯定的词“大约”。
    其实对于隆武帝的死于何时何地,在史学界长期以来都是一起悬而未决的著名公案,几百年来有着多个版本(当然其中也不乏众多民间传说),归纳一下大约为三种。1,汀州被俘,押往福州后绝食而死(或斩首)说。2,汀州被抓为替身,在沦陷后逃出,广东出家说。3,被清兵活捉后,杀害于汀州。不管那个学说,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军抓住这个问题,史学界应该是有定论的,清乾隆朝所修《汀州府志》记载:“唐藩自福州来奔,大兵追及之,殪百户闵时,杀忠诚伯周之藩,执唐藩于赵家塘,絷曾妃、沈嫔、陈嫔及内官,死者十馀人。”这个“执”就是逮捕的意思。对于生死,地方志的确没有记载,留下一段悬案。因此,争议的焦点在于“生与死”和“死于何处”。历史研究在没有史料的情况下,采信的是较多人的说法,在有史料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采信史料,尤其是官方史料。
    一,死于福州说。这个说法在相当长时期流行较广,可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清朝官方档案和福州地方志,或者福州人士的文字记载都未发现有相关内容。清初学者江日升在《台湾外记》中记载:“隆武帝后死于汀州府堂,乃顺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诸家纪事,悉书隆武被执,送福州斩于市。但时有锦衣卫陆昆亨从行,眼见隆武帝后戎装小帽,与姬嫔被难。昆亨脱出。……后昆亨归郑,继而为僧,年八十有奇,为口述云。故特表出。”这个史料充分说明,在清朝初年,就有人考证否定隆武帝死于福州的说法。可见,死于福州说应该是当时消息闭塞的情况下,一种推测,没有任何史料支撑。
    二,逃往广东出家说。这个学说,目前也没有发现任何史料记载。广东一直以来的都是隆武王朝实际控制的范围,广东是拥护隆武帝的,如果真是逃往广东,那不是就到了自己的地盘,又何必出家。明朝的朱元璋皇帝是和尚出身,在明代一旦重要人物找不到了就很喜欢往出家方面想,比如第二个皇帝朱允炆不见了,也被民间反复说是出家,还杜撰出几个不同地点;李自成不见了,也说是出家了。现在朱聿键哪里去了,也说出家,这难道是那个年代流行的思维定势?因此这个学说臆造的可能性非常大。要否定这个学说,必须提到一个人-何吾驺。史料记载,在随驾逃往汀州过程中,大学士何吾驺因有腿病,加上又从马山摔下来,身体不行了,于是抄小路返回了原籍广东。在广东,他写信给肇庆当局,希望另立新君。这点可以证明何吾驺在福建期间肯定得到了隆武帝的确切消息。不然,再大胆也不可能提出立新君的事。
    三,死于汀州说。比起其他两个学说,这个观点有较多的文字记载,尤其是官方档案。1,《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九记载当时清军奏报:“闻伪唐王朱聿钊遁走汀州,遣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率兵追击,直抵城下。我军奋击先登,擒斩朱聿钊及伪阳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佺、松滋王朱演汉、西城王朱通简并伪官、伪伯等,抚定汀州。……获伪玺九颗,马骡辎重无算。”(清朝的早期奏报因用满文拚写汉字,翻译时据音写作“剑”字,剑、钊二字形近),这个官方记载说明隆武帝被抓后就被斩了,从而“抚定汀州”。2,明末大臣吴晋锡《半生自记》卷下记载:“翰林刘季鑛曾为余言:车驾次汀州,北兵先通约于汀守。车驾约行,太守以夫马未备为辞,故迟之。有内臣报警,以摇动人心受杖,杖未毕而北兵至矣。季鑛时为侍从,事急,袖小帽青衣以进,请上早为计。季鑛奔,君臣遂相失。此当日汀州事也。”这点与江日升《台湾外记》隆武帝着“戎装小帽”描述相互佐证。可见江日升所记载隆武帝汀州蒙难一说较为可信。更有意义的是《台湾外记》所记载:朱聿键贴身锦衣卫陆昆亨逃脱后证实,亲眼看见皇帝当时就被杀害了,这点又和清朝官方档案吻合。这个学说可谓人证书证具有。
    综上可见,三个版本的学说,唯一可以找到历史文献确切记载的就是汀州蒙难说。一向以谨慎著称的明史学家顾城先生的《南明史》也论证了这一说法,并载入正史。国际百科类权威著作《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朱聿键”词条,也采信了隆武帝在汀州被擒杀的说法,这代表了国际史学界的观点。
    既然死于汀州,那葬于何处?江日升的《台湾外记》的记载:百姓收群尸葬于罗汉岭,竖其碑曰‘隆武并其母光华太妃讳英忠烈徐娘娘之墓’。在当时的情况下死的人太多,又是战乱,一起埋葬是完全有可能的。如今居住在长汀城的老百姓,大约都听过罗汉岭有娘娘墓传说。不过,乾隆《汀州府志》记载此墓为沈太妃墓,与周之藩墓同在西门罗汉寺前;93版的《长汀县志》记载是南明襄帝陈太妃墓,地点也在罗汉岭,且墓碑尚存(据说在长汀博物馆)。三个史料都证实罗汉岭的确有娘娘墓,不同点是,《台湾外记》记载隆武帝与娘娘一起埋葬。并且每个史料所记载的太妃姓氏均不同。是过去战乱年代,因没有条件考证而形成的误写,还是什么原因?既然做为这段公案重要证据之一的墓碑可能还在,倘若是清初的原碑,并且完整,找到碑后,很多真相可能将大白于天下。另,娘娘墓到底在罗汉岭的什么位置?据老人描述,在文革时曾见过这个墓碑,在罗汉岭下,也就是消防大队所在位置。
    隆武帝朱聿键虽有满腹治国之才,也有刘秀中兴之志,怎奈生不逢时,英雄气短。有人说,如果朱聿键生在太平盛世,一定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不过历史没有如果的。明末的现实和朱聿键的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导致隆武朝廷复国计划的失败。
从历史上看,古代汀州人对隆武皇帝还是有深厚感情的,要不然怎么会有汀州试院的双忠庙,以及百姓为隆武帝和嫔妃敛葬立碑。隆武之迷和朱允炆之谜一样是明代重要的悬案,不同的是,隆武帝的死不仅有很多民间传说,更是得到了很多史料的印证,下落基本可定。近年来,来自多地的不少的史学爱好者自发前往汀州寻访隆武下落之谜。长汀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在正着力打造旅游文化。研究发掘隆武帝与汀州的这段渊源,对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事业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阵风雨 发表于 2015-8-17 17:21:54

第一次了解了

长安 发表于 2015-8-17 23:09:38

阐述详尽

长安 发表于 2015-8-17 23:11:28

请问,胡卫平先生是否楼主?如是,此文应加精华。

文竹 发表于 2015-8-17 23:25:51

党批准俺进城 发表于 2015-8-17 23:38:54

lxm 发表于 2015-8-18 00:00:24

真的长知识了!

壶朋 发表于 2015-8-18 00:08:06

长安:请问,胡卫平先生是否楼主?如是,此文应加精华。 (2015-08-17 23:11) images/back.gif

是楼主

汀州赤子 发表于 2015-8-19 11:46:14

是的,这段历史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好好发掘打造的!娘娘墓、灵龟庙、顿脚塘都是确凿无异的汀州罗汉岭旧迹!还有汀州城救驾坪、双柏树、双忠庙、河田蔡坊以及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等,也是确凿无异的!这些都价值无限!

永记古月胡 发表于 2015-8-19 13:44:58

回 汀州赤子 的帖子

汀州赤子:是的,这段历史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好好发掘打造的!娘娘墓、灵龟庙、顿脚塘都是确凿无异的汀州罗汉岭旧迹!还有汀州城救驾坪、双柏树、双忠庙、河田蔡坊以及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等,也是确凿无异的!这些都价值无限! (2015-08-19 11:46) images/back.gif

还有一个蛇皇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起底历史悬案: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在汀州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