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汀州共大琐忆
历史回眸 汀州共大琐忆长汀县志,有一页记载汀州共大,1969年一月正式撤销。汀州共大,城市户藉学生安置在四都荣溪大队,红楼大队、红寮大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农村户藉学生社来社去回到原来的河田、南山、濯田等各自生产队。老师回到各自的学校任教,座落于四都楼子坝,省里注册县里承办的半工半读大中专学校。正式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
当年,长汀城知青就业的问题在龙岩地区是最为突出的。为了解决1963、1964年长汀城关一些知识青年待业的问题。长汀名人廖狄甫等人大代表提出开发山区,建设山区,在距县城90多里的楼子坝,办个半工半读的学校,既能解决城镇知青就业问题,也能开发山区。得到厦大校长陆威特大力支持。支持了小车一辆,书藉,实验器材等。安排了大学老师资四人,有教政治,数学的,化学的,县里抽调了农艺师兽医师,中学数学。语文等老师由李叔豪当校长。学习江西共大的经验实行半工半读,降低入学门槛。1965年秋季,全县城乡广贴布告,招有高中毕业30多人,初中毕业学生40余人。还有初中学历的学生。实行半工半读学习。学制三年,经上级批准为:<汀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省里注册。
校址选在楼子坝,58、59年原建有二三座楼,成了学生和教职员工宿舍和教室。自力更生建起了篮球场。篮球场上总是有学生在那里争抢篮球。
十人见了九人怕的楼子坝。夕阳西下,公路旁,校园里,到处是三三两两学生散步的身影,到处是师生们的欢声笑语。时不时悠扬笛声从那个宿舍传来,有时也会有二胡,三弦悠悠琴声。书声朗朗。成了当地人常来看看的风景。
1966年春,因为教学需要,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中专班需要搬进了距楼子坝四里远的龙珠坑。长汀师范教数学的班主任丘仁炳老师还有农业局的廖镜华跟我们住进龙珠坑。龙珠坑是条宽不过十来米的小坑到处是同学们的的欢声笑语。
1966年春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家写大字报,学习生活依然有序。1966年9月13日,组织去北京串联,文化大革命开始,串联至1967年二月回校。学校学生开始残酷两派斗争。农村学生回乡务农。
1969年一月学校解散,城市学生上山下乡,农村学生社来社去。汀州共大完成历史使命。 我中学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就是“共大”毕业的 还有这么一段历史 谢谢分享历史典故! 如果不是发生文化大革命,或许我现在会过得更好。 记录历史刻不容缓,很多很多人身上的经历有着很珍贵的价值,但除了有兴致有知音的时候在茶余饭后偶尔谈起,更多的人根本不愿去谈起,或者没有对象去倾听,以至失传。希望有更多的象张旭一样热心传播历史文化的人涌现,口述历史、书写历史。我觉得历史的记述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或者是英雄般的史诗。它可以是很平凡日常生活经历,只要是真实的,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就好。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太平凡了,没什么可说可写的,殊不知,若干年后,若干个时代后,这些当时平凡的生活却因为再也没有人说得出来而变得十分珍贵了,这些都是了解一个时代的十分珍贵的历史记录。
回 张旭 的帖子
张旭:如果不是发生文化大革命,或许我现在会过得更好。(2015-11-26 19:26) images/back.gif
我相信: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张旭一定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会是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导了,或者并不止于此。时代的悲剧啊 “我觉得历史的记述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或者是英雄般的史诗。它可以是很平凡日常生活经历,只要是真实的,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就好。”
这句说得很好,有同感。
不看此帖,真的不知道长汀曾经有个共大。
回 闲时拈花 的帖子
闲时拈花:“我觉得历史的记述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或者是英雄般的史诗。它可以是很平凡日常生活经历,只要是真实的,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就好。”这句说得很好,有同感。
不看此帖,真的不知道长汀曾经有个共大。
(2015-11-28 22:52) images/back.gif
曾经听过,但一无所知,看到张旭的发文才知道原来就楼子坝,我曾在四都工作过,也多次到过楼子坝都没听当地人说起 围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