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信仰的力量】闽西红土地 热血铸丰碑
视频链接 http://m.news.cntv.cn/2016/04/02/ARTIWiKSNa9VjNZXKlxgRaTt160402.shtml
清明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清明节也是缅怀先辈的时刻。中华民族向来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回望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为了让国家、民族摆脱苦难、走向复兴,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934年10月,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机,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渡过秋风乍起的于都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两年后,红色大军汇聚到西北黄土高原,汇聚在了抗日救亡的前线,这次远征史称“长征”。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清明节,我们要将目光投向这群叫做“红军”的英雄,回看他们的故事,重温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正是他们,历经磨难、辗转北上,高举起了全民族抗战的大旗。在这场气壮山河的远征中,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3个月,纵横11个省份,行程两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一万九千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在长征途中历尽千般险万般难,几经曲折多少悲壮,却也尽显了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影响深远,长征精神流传至今。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搞载人航天、造航母,我们攻坚克难的时候,经常还在说“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长征途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说起长征,就不能不提到一块红色的土地——闽西。闽西和赣南一道组成了中央苏区,那里的人民,为长征、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西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万余无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战役结束后,红九军团在中复村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开赴江西瑞金,迈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无数闽西儿女加入红军,踏上长征路,眼前的这座“红军桥”,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闽西的红色大地,追寻那里的长征记忆。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6/04/02/2016040211022264737.jpg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叫钟宜龙,今年87岁,每年清明前后,他都会来到这座山头,为千余名红军烈士祭奠。
钟宜龙的养父是位老红军,养母是游击队队长。埋葬在松毛岭的红军烈士,并没有钟宜龙的家人,他们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这些散落在山间的无名冢,无声地讲述着82年前那场惨烈的战役。
1934年9月23号,中秋节,松毛岭战役在这一天清晨正式打响。
松毛岭位于福建长汀县东南,距离江西瑞金直线距离只有33公里,是拱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最后一道屏障。敌人选择中秋发起进攻,就是想出其不意开展突袭。可他们没有料到,红九军团两万多名战士和当地的百姓,特意提前一天过了中秋。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6/04/02/2016040211023797511.jpg钟子老人演示自己当年如何带领挑粮队给红军送饭
钟子老人如今已是99岁高龄,那一段烽火岁月的记忆已经成为生命中最深的烙印。老人回忆说,松毛岭战役时,她是妇女挑粮队的队长。丈夫上松毛岭打仗,她就翻山越岭给红军送饭。
激战七天七夜,红军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迫后撤。松毛岭战役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它成功阻滞了敌人在东线的进攻,为红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6/04/02/2016040211032564011.jpg
距离松毛岭一百多公里的福建龙岩连城县文地村,安葬着一位曾经为长征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项与年,福建连城人,1925年入党,多年隐姓埋名,工作在隐蔽战线。松毛岭战役后不久,他冒死送情报,帮助整个中央红军转危为安。
在习仲勋同志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段——“他敲掉门牙,扮成乞丐,穿越重重封锁线,日夜兼程,把这一关系到革命全局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周恩来手中。”
就在这封情报送出去不久,在隆隆的炮声中,在亲人难以割舍的目光里,经历了松毛岭战役的红军战士,开赴瑞金,迈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再也没能回来。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6/04/02/2016040211033674876.jpg
上图的这座墓,埋葬着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当年刚结完婚,赖二妹的丈夫钟奋然就踏上了长征路。她苦等了整整三十年,直到1963年,才等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就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下修建了这座墓,里面埋着30年间为丈夫做的30套新衣服。
红军后人钟开沿:父亲去长征,母亲思念他,每年都给他做一件衣服,一双鞋,后来知道父亲不在了,母亲就把它们埋在这里,她很思念他,过的很苦。
当时,为寻求光明的前景和民族的复兴,无数闽西儿女加入红军踏上长征路。在长汀县,送红军的山歌流传至今——“郎当红军莫念家,专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载不算久,打倒反动再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钟宜龙组织当地百姓一起回到松毛岭,回到当年的战场,将遗落在山间的红军战士遗骸一块块拣回,并在松毛岭的山巅建起了一座两米多高的无名墓碑,虽然烈士无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红军”。
红军后人钟宜龙:很多老百姓看到烈士都哭啊,哭的很惨,没有红军就没有今天,作为他们,连一个名字都没留下,所以大家都感到心痛,我也看了心痛。
为了纪念松毛岭战役,至今,当地的百姓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提前一天,在农历八月十四这天过中秋,缅怀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亲人。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6/04/02/2016040211015152531.jpg 非常精彩 永远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万闽西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纪念长征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长征后在闽西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的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必先、军区司令龙腾云、省委秘书长毛泽覃等英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