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 谁是大爷
市场经济创造出经济的神话,现在市场上物资供应就有尽有。偶然间翻到以前写的文章看看比较一下也有意思岁月匆匆――谁是大爷?
光阴易逝,星移斗转,岁月匆匆。社会从计划经济转换成了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增广贤文上有一话说的是“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在计划经济时代,而是“有权道真语,无权语不真,只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权人。”改革开放之前,没权的最受气。有权的人最吃香,这权是指那个年代手中握有物资分配权的人。那个年代是所谓的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的收入差距一般不大。生活质量的好坏,全看你呆的单位有没有权力。那个年代老师手里抓的只有教科书和粉笔,正月的酒宴上,老师讲的话不管你是如何幽默哲理,也没有人附和。那些手中握中实权的说一句低俗的笑话,往往还会博得满桌喝采。过年过节给老师送礼拜年少之又少。逢年过节去商店打瓶酱油,那些售货员还不理不睬,因为他们手中没有可交换的权力。那个年代谁派头呢,国营粮店职工,供销社的职工,果品公司、食杂公司、百货公司还有豆腐社的职工,食品公司手握屠刀的屠伯。粮店的职工虽然你去购买定量的粮油,也有排队不排队之说,还有买面条的多少之说。至少你去粮店购买粮油的时候,他能给你一个微笑一个问候,即使你同样排队买粮打油,按规矩卖给你。你心里仍然会觉得温暖,因为排队前前后后不见得会有人认识这个售货员,即使认识,但他没人给你打招呼。说明他对我有好印象。或许什么时候求他的时候,他会给我开个后门。纯粹的阿Q精神。连手握屠刀的屠宰场员工也是不可一世样子,看到亲戚、邻居眼角也不瞟一下,因为多少有权力的人都会求他走他的后门,不用排队就能买到中意猪肉。
在那个年代,在那广阔大有作为的农村天地,最吃香的是供销社的职工。因为他的手中掌握着农民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明明店里还有的火柴,盐巴、肥皂、过年炰糖糈,要用红糖。他说没有就没有了,你总不能进店里翻找吧,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供销社的职工几乎是当地太上皇,逢年过节,上迎下请,比什么大客更大客。说来好笑,有时为了争抢这个可能或许对自已有用的客人,没有拉到,而同时被另一个村民拉走,生闷气,觉得没面子。这贵客酒喝多了也会大言不惭地说:“我来这里吃喝是给足了你家的面子,不然路上就有好拨人堵着拉我去喝酒。”
现在还想来好气的是,那是80年代中期的一天,我到乡下作客,本来我是这家主人的主宾,酒过三巡,宾主相谈正欢,也来了酒兴,正想伸掌撸袖划拳比试时。来了个供销社的负责人。他一入座,这张酒席的人不管七八十岁老头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来个全体起立,“哗,”的一声,我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大家落座,从这位负责人旁边的人一个挨一个顺序给这个人敬酒。我只得黯然神伤,自己下席去休息了。真应了一句“只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权人!”
还有一次的正月,在一个老师家喝酒,一张桌坐了十二个客人,有九个都是老师。正是猜拳斗酒正酣时分,忽然间来了一个五十来开外的客人,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大家一下子认出了这是电影院卖电影票的。主人介绍说这是我某亲戚,几乎是全体起立,好象认识这个贵人自已能得到多大好处似的。席间只有三四个没有起身,其中一个事后对我说,“大家就是,‘贱’!只不过是一个卖票的吧,犯得着,也不怕丢了老师的脸。” 特殊时期,特定人物! 张旭的文章不仅文章好,可读性强,还兼具史料价值,真是难得的好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