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怀旧--寒冬腊月放排人
寒冬腊月放排人朱伟杰
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深冬,我在闽西山区的楼子坝村生活过一二十天,几乎天天目睹一群男子汉赤身裸腿,在小小山溪里放竹排。看得我口瞪目呆,心灵震撼,至今烙印在心。
放排,俗称放排子,指的是将竹木扎成一二米宽的排子(也叫筏子),而后将一二十甚至三四十节排子用缆索连缀起来,形成几十米几百米甚至一两公里长的长排子之后,就将这长排子放到河里去,让它顺流而下,只需三四个人在长排子的前中后节掌握方向就行了。排子上面还可以放一些不怕水的货物。因此,这排子既是运输工具又是货物,一举两得。在公路交通尚不发达的过去,要将竹木从原产地运输到外地,放排子就是一种成本低廉而且简单方便的运输方式。电视剧《闯关东》中,就有放排子的场面。电影《刘三姐》、《闪闪的红星》中的排子,是单节的,是交通工具,不是放排子。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放排子应该在水面宽阔,水深得可以的江河上。可是,我在楼子坝村看见的,却是例外,例外得令人难以置信。
记得,我当时还是十六七岁,跟一个年龄相仿的同伴,赶着鸭群,在一个下午来到了一个被群峦叠嶂森林茂密包围着的山村,横过马路时看见一个指示牌:“楼子坝”三个大字,至今印象深刻。马路与村庄之间,是一条小河,鹅卵石的河滩,时宽时窄,但水面也就只有三四米,水深不过五六十厘米——还不如说是一条小溪吧。如果那时你跟我说,在这条山溪里也可以放排子,我是打死也不愿意相信的——相信读者朋友也会坚决不相信。但是,第二天,我就见证了奇迹。
那天一大早,我们照例早早地做饭吃饭,八点钟左右就赶着鸭群去野外觅食。鸭子是不怕冷不怕冻的小动物。一路上,漫天皆白,山上树木是亮晶晶的冰棱,水田和水沟里是镜面般的冰块,路边的野草、蔬菜和田里的禾杆堆上是厚厚的白霜。大北风呼呼叫,耳朵、脸面和脖子像刀子剐过。只有旁边的溪水没有结冰,依然欢快地唱着歌儿,有节有奏地流淌。怯生生的太阳刚从山坳上冒出来,有气无力地打量着这一片冰冷的山林和田野,不过也多少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温暖。我们沿着小溪往上游走去,大约走了一二里路,前面两条山坑,是个好吃场。我们就此打住,竖起长长的竹竿,就东张西望起来,看哪个角落背着北风又阳光好,就奔向哪里。
忽然,我们发现了匪夷所思令人万分惊异的一幕:在阳光照得到的小溪边上,有四个男子汉正在一件一件地脱衣服!难道他们不怕冷?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马上跑过去看。他们已经脱得差不多了:棉衣,卫生衣,背心,长裤,衬裤,都丢在旁边的木头堆上,身上只剩下一条底裤(那时候的底裤,都是棉布做的,大约有八九寸长)。接着,他们就用毛巾蘸了溪水,在身上擦擦擦,擦得红红的。擦了,又一个人一个酒瓶直接喝酒。
“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不冷吗?”我们张大了嘴巴发问。
他们看着我们,各有各的回答:“我们有法术,当然不怕冷!”“难道我们是石头缝里冒出来的?不怕冷?”“你看我们是干什么的?”其中一个中年人伸出左手指了指前面水上的木排。
我们回过神来看脚下的小溪。这一段小溪,不像我们沿途所见过的小溪,却像一个长长的池塘。水面上,飘着十几节木排,节与节之间已经连缀好。不远处有一个拦河坝:原来如此!怪不得小溪流的水怎么大怎么涨呢!拦河坝的中间,是两三米宽的水闸,是木板做的。水闸的两边,各蹲着一个人,都抽着烟,也在瞄着那些赤膊大仙。再看看周围,赤膊大仙旁边码着一大堆一大堆的树木,十几个人正在那边叮叮当当嘿嘿呦呦地扎木排。
忽然,那些赤膊大仙异口同声叫起来:“准备!——”一边叫,一边提起竹篙,跳上木排,调整位子,接着,又大叫:“一——,二——,三——,放!”
在他们的叫声中,水闸两边的人早已弯腰,双手拉住了木板水闸边上的什么。只听得一声“放”,水闸马上拉开,“池塘”里的水马上奔腾而下,几乎就在同时,头一节木排立马飞箭似的射了出去。后头的木排紧接着笔直而下。那四个放排人分别站稳在第一节、中间、最后一节的木排上,用竹篙把握着木排的方向和路线。我看那水闸的宽度仅仅比木排大了一两米,难为放排人将木排的行进位置掌握得这么准确。
顷刻间,“池塘”里的水放完了,又恢复了平日的小溪模样。水坝上的两个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将水闸放回原位了。他们见我们一副迷惑不解的神色,就耐心地告诉我们,到了明天此时,又是满“池塘”的水了。这条山溪水位高,一路下去,每隔一两里、二三里路筑一个水坝一个水闸,就能保证小小山溪也能放木排。
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在这条小溪的两边放鸭子,果然看见了好几个类似的水坝。每逢八九点钟,每个水坝上都有两个人,两眼盯着上游,眼看着上游的水波浪滚滚而下,木排呼啸而来,他们马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拉开水闸,让木排顺利而过。现在想来,那拉水闸和放木排的配合可真玄乎,真默契,若是迟了或者早了十几秒钟,都是失误,都是损失!水闸拉早了,木排还没有来到,蓄了一天的满满的溪水就白白地流走了,浪费了,这一天的木排只得在此搁浅;水闸拉迟了,木排就会撞在水坝上,顷刻间十几节木排乱成一团,待人们好不容易将木排整理成一条线,那上游几个水坝汇成的水流早已经漫过水坝,漫过水闸跑掉了,这一天的木排又走不了了。因此,放排师傅必须有一对好眼力,有一双好手力,相互配合得心应手才行。眼力好才看得真航线,看得准水坝的距离;力气好才能将一根竹篙犹如孙悟空的金箍棒,或者插到河底,或者划水成浪:只有这样,方能将一副长长的木排行走得随心所欲,出神入化。
我发现,每天的放排师傅都是同一伙人,想来他们放木排的河道并不很远。但是,每天几个钟头在刺骨冰水中赤身裸腿劳作,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经受的啊!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赤身裸腿呢?上身穿上几件衣服不行吗?原来,人在木排上,浑身都会弄湿,湿衣服黏在身上更加刺骨寒冷!看来,在小溪上放排,比起在江河上放排,显然是更难更辛苦啊!可是,既然这么辛苦这么搏命,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一行呢?没有人告诉我们一个答案。
我们在楼子坝只是呆了半个多月。后来,我们赶着鸭群回家去了。再后来,就一直没有重返楼子坝了——一直到今,五十年了!可是,放排师傅那手持长竹篙,在木排上疾驰而下的英武形象,像电影一样,一直活动在我的脑海里。如今,那些放排师傅也该七八十甚至八九十岁高龄了,早已应该是儿孙满堂了;他们当年如此辛苦劳作,是否为他们的父母妻儿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呢?他们的儿孙们,是否也选择了需要如此拼搏的营生呢?最近一二十年来,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了,楼子坝的小小山溪也许早已不见木排的踪影了吧。
顶一个 http://bbs.366300.com/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http://bbs.366300.com/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http://bbs.366300.com/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 生活是艰辛的,回忆是珍贵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