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下,万般安闲(经典)
慈怀君说神秀本是五祖弘忍座下首席弟子,寺中僧众一致认为五祖会将衣钵传给神秀。
谁知,慧能横空出世,入寺才八个月便以一首偈子换得五祖青睐,将衣钵传授与他,连夜送其下山而去。
得知消息的僧众莫不为神秀愤愤不平、哀嚎痛哭;更有甚者,还私自下山追慧能而去,期望追回衣钵奉与神秀。
而作为当事人,神秀却气定神闲,继续奉养师父,继续修自己的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任务。
是否继承衣钵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修自己的心,感化同自己一样只有小根器的人,还世人一个无染无埃的纯良天下。
明心慧智,年少立志成佛
神秀俗家姓李,汴州尉氏人氏。他博览经史,“《老》《庄》玄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说通训诂,音参吴晋”,是一名妥妥的学霸。
不仅如此,他还生得样貌堂堂,“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隋末年间,战乱四起,河南、山东一带饥疫遍地。神秀到荥阳筹粮时遇到一位高僧,得其点化,于唐高祖武德八年在洛阳天宫寺出家,成为一名僧人,从此游历各地,“寻思慕道”,专研佛教经典,一心求佛。
至五十岁时,听闻湖北黄梅县双峰寺弘忍禅师是禅门宗师,即便山高水远,神秀也翻山越岭前往以礼相见。
与弘忍禅师相谈之后,神秀对禅师推崇备至,叹“此真吾师也”,便拜弘忍为师,甘愿从事打柴、汲水等杂活,期望能得弘忍指点,求法成佛。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年来,神秀夜以继日服勤的虔敬之心及对佛法的见解终于感动了弘忍,被弘忍升为上首弟子,令为“教授师”,给寺中僧众讲经授课。
弘忍对神秀评价极高,称他为“神秀上座”,赞他“吾渡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东山法门,尽在秀矣”,并“命之洗足,引之并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固然深得师父器重,神秀却从未放松分毫,他心知自己参禅三十多年虽颇有心得,但还不到至高境界,唯有在师父的引领下,继续循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前行,方有成佛之日。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衣钵另传,虔敬之心依旧
禅宗四祖道信在湖北黄梅东山上创建寺院双峰寺,结束了自达摩以来禅僧们居无定所、行无定处的“头陀行”历史,禅宗进入禅林化。
五祖弘忍继承衣钵之后,弘扬佛法,致使进入双峰寺修行的僧人越来越多,弘忍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慕名而来者不计其数,以至于鱼龙混杂,不尽人意之事时有发生。
弘忍既为警醒众弟子修行不得懈怠,又为探求衣钵传承者,让门人各自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声称如有发现领悟到佛法大意之人,便将衣钵传授予他。
众僧都觉得神秀乃是大师得意弟子,且为大家的教授师,衣钵传承,非他莫属,故而谁都不想亦不愿与他争,一时间竟无人呈偈子给弘忍。
神秀明确大家的顾虑,却也有自己的顾虑,“求法即善,觅祖不善”。他自认对佛法并未研究透彻,还未达至高之境,所写偈子并不一定能让师父满意。
何况,此时写便有是为了得到衣钵而作偈子的怀疑。他所求不外是开悟成佛,不愿做出这等以凡俗之心夺取圣位的举动。那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可师父命,不敢违。最终,“不敢求祖,只求开示”,为了让师父指点迷津,于夜间他将自己的偈子贴在了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灰尘。”
这首偈子既具有儒家与道家“慎独”意境,也体现了佛门修行需勤奋、领悟需循循渐进的“渐顿法门”。
弘忍固然让众僧“依此修行,一定大有利益”,却认为神秀只到了“了明佛性”的大门口,并未“明心见性”,不曾跨进佛性真理的大门,因此对传授衣钵之语只字未提。直到多日后有人问起,才道:“衣钵与法脉已传至南方,能者得之。”
有人声称要去夺取衣钵。神秀告诫众人求法可以,夺取衣钵不可取。并如同昔日一般全力以赴奉养师父,直至师父入灭圆寂。
神秀一直都清楚自己的目标,不管遇到何种变数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刚强自己的态度。不得不说,只有大智者方能有此心性。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渐悟成佛,虚怀广若山谷
神秀明确,芸芸众生,资质各异,像慧能那样顿悟成佛之人少之又少。因此,谁能继承衣钵自有定命,强求不得,也强求不来。
他也清楚,世间之人多数与自己一样,根器一般,只能靠“时时勤拂拭,勿使惹灰尘”,逐渐明悟成佛。
为了使这些资质一般的人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普照,引领他们做到“身如菩提,心如明镜”,还天下寂静,还人性纯良,他在渐悟的道路上从容不迫地前进着,终至成佛。
处理完师父的后事之后,神秀来到湖北当阳玉泉寺,弘扬自己的渐悟法门长达20年:
他主张“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脱”;
他将“观心”和“念佛”并举,只有在心中念佛,自心清净,才能去贪图破邪魅,达到寻求本心、明心见性的境界;
他反对“修伽蓝,铸形象,烧香,燃长明灯”等形式主义的修行运动,认为“若不内行,唯只外求”,无法达到摆脱。
因神秀所传之法即为道信、弘忍东山法门宗旨,因此深受接待,一时间上山求法者络绎不绝,当阳山下冠盖如云。
唐朝名士张说在《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上记载:“两京学徒,群方信士,不远千里,同赴五门,云集雾委,虚往实归。”
与此同时,神秀见慧能在曹溪说法,创建南宗,声名大振,自知所悟之道与慧能有所差别,因年龄已高,无法前往,便让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志诚前往曹溪:“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汝若闻法,尽心听取,还为吾说。”
只可惜,志诚一去不复返,听过慧能说法后,改投慧能名下,成为慧能得意弟子。这一效果让神秀更加确定慧能之法别有洞天。
在接受武则天召请起程之前,他嘱咐门下弟子,不愿前往洛阳者,可前往广东韶州投奔曹溪慧能大师。
有门下弟子轻谩“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
他答复:“他得吾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代大师,心胸开阔至此,足见宗师风范。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上达天听,尊为三国帝师
武则天临朝执政之后,一改唐朝皇室“道在前佛在后”的传统,高扬佛法,遍请天下高僧到宫中奉养。神秀盛名上达天听后,武则天下旨将他延请至宫中奉养。
九十余岁的神秀明确,给皇室中人弘扬自己的渐顿法门,将是自己入灭前最后的任务,他应邀前往。
入宫当日,他受到隆重的礼遇,“趺座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都城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他在洛阳期间,武则天时常向他问道,为表敬意,下诏在他弘法的当阳山建度门寺一所,汴州故宅建报恩寺一所。
当武则天请他为国师时,即便会影响自己北宗职位,他却仍旧如实相告:“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的是师弟慧能禅师。请陛下把他请来吧。”
当得知慧能不来时,他“自作书重邀之”。而慧能以“吾形貌短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拒绝之后,他也一笑置之。
他明确慧能的意思,不外是说世人大多以貌取人,抛头露面之事,照旧让他来做为好。
至此,神秀才领国师之职。在洛阳期间,因还曾为唐中宗、唐睿宗讲经说法,被尊为“两京法主,三国帝师”。
神龙二年,他于少时出家的洛阳天宫寺圆寂,享年100岁。唐中宗亲派使者致哀,出殡之日,御驾送至午桥,还特为他在嵩山嵩岳寺建造灵骨塔,追谥号“大通禅师”。
不管后人如何揣测他与慧能之间的关系,实则是,两位大师活着时,从不曾有过任何嫌隙。
生前誉满神都,身后极具哀荣,神秀师堪称圆满的一生与他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不无关系:一生求佛,无关其他。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豌豆。一个喜欢笔墨的时间过客,愿执笔筑梦,梦暖人生。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下期人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系列,正在连载中…
来日诰日我们一起来读
济公的故事
▼
记载丰盈人物,咀嚼温暖人间
保举您关注人物公众号——拾录人
读人如读书,阅人亦阅己。
在他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兹心,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慈怀读书会的推送,那是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啦!
只要 「星标」慈怀读书会,就可以快速在订阅号列表上方找到我们啦,接待评论、转发、在看,我们天天不见不散。
来源:https://www.sohu.com/a/434618136_12094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