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梦幻之乡

[其他] 二十四孝石刻塑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20.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21.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22.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23.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简论毛泽东对传统孝文化的辩证扬弃

胡学举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江总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今天,如何发挥传统孝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是摆在当前国人尤其是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此,我想简单论述一下毛泽东对传统孝文化的态度和认识,希望能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有所启迪。
    一、“生我者父母……还得承认”──认为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珍贵品

    毛泽东是从读四书五经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自幼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使他对传统文化的偏爱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浩瀚博大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为毛泽东提供了智慧的营养,因而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珍贵品。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孝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中许多珍贵品之一,对毛泽东的巨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18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因病不幸去逝,终年才52岁,他悲痛至极,于是用四言古风这一诗体写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母文》,其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2〕在这篇祭文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至孝的赤子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诚挚赞颂,对母亲不幸病逝的沉痛哀悼和无限怀念之情。他同时还写了两副悼念母亲的挽联,其一为:“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其二为:“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3〕同样是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感人至深。就在母亲病逝后仅仅相隔一百余天(1920年1月23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也因患急性伤寒病去逝了,享年才50岁。尽管毛泽东年少时对父亲的封建家长作风颇有不满,但对父亲的生养之恩始终铭记在心。1925年春夏和1927年初,毛泽东回到韶山探亲、开展革命工作时,总要到父母的合葬墓前凭吊一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9年6月,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故乡。在旧居里,他在父母的照片前凝望着,伫立了好一阵,然后对随行的同志说:“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因为他的父母得的都不是难医的病症,却都过早地去世了。他在一天早晨还特意去瞻仰了父母的坟墓。回到住所后,他又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他们两位。”〔4〕不仅如此,他对新中国成立后仍健在的岳母(杨开慧的母亲)也经常嘘寒问暖,不时寄些钱物,执礼甚恭。从上述毛泽东行孝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在承继传统孝文化这份遗产方面堪称典范。
    二、“父慈”与“子孝”──对不合理的封建主义纲常伦理进行抗争和批判
    传统文化总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如果不加分析地全部继承下来,对社会的发展必定会产生负面作用。以孝文化为例,《二十四孝》中所列的行孝典型中,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已不合时宜,充斥着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的东西,如郭巨埋儿等其孝心虽可嘉、其行为实不可取,行孝要以剥夺下一代的生命为代价,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中肯定是不宜提倡的。在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有些孝行在当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日益显示其不合理性,理应对之进行辩证的扬弃。因此,毛泽东一贯主张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分析和批判地继承。他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5〕他之所以能得出这一科学的结论,除了他在后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以外,与他自幼对传统文化的切身体会密不可分。毛泽东的父亲具有较浓厚的封建意识,因此,毛泽东在《祭母文》中才对他的母亲深表同情:“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6〕毛顺生不仅对待妻子时常表现出大男子主义,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对于父亲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毛泽东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而是经常与之抗争,有一次,毛顺生责儿子不孝,毛泽东则引经据典说,经书上说“父慈子孝”,说明“父慈”在先,“子孝”在后。此虽有强辩的成分,但说明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对父母的孝敬并不等于无条件的服从,父母与子女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只要父母善尽其职,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情自然就会发自肺腑。因此,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对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进行了不断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当然在极左年代,这一批判又走向了极端,连传统孝文化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也给批判掉了,人们一度对“孝”字讳莫如深,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
    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提出了创立新的孝文化的基本方针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创立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文化。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是我们创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本方针。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要求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认真的分析,发掘其中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的民主性的精华部分,同时吸收国外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成分,以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所谓“推陈出新”,就要求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不只是要继承,还要大胆创新,把前人创造的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既然这是我们创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本方针,当然也是我们创立社会主义新的孝文化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应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孝文化。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文化发展方针,而且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方向,这虽然是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但这一文化发展方向在今天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江总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的文化纲领中,又重新肯定了这一文化发展的方向。当然,十五大报告的文化纲领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其内涵要丰富得多。但它确实又是对毛泽东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方向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当年提出的这一文化发展方向,仍然是我们今天创立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正确方向。我认为,所谓民族的,就是要保持民族特色。传统孝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今后不论如何发展,都应保存其民族形式,才能使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所谓科学的,就是要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相一致。我们应坚决摒弃传统孝文化中不科学的成分,提倡文明科学的行孝观念。提倡孝道不能寄托在因果报应等虚幻迷信的基础上,也不宜去鼓励那些盲目伤残自身及后代的蠢事。我们既要达到行孝的目的,同时又要讲求科学性。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普遍形成尊老爱幼的文明风尚。
    所谓大众的,就是我们提倡的新的行孝观念要能为最广大的民众所接受。既要树立一些标准较高的行孝典型,又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要考虑到大多数民众的接受能力。我们不能指望一天之内就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建立文明理想的社会需要全体公民作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707―708.
    〔2〕〔3〕〔6〕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10,411,410.
    〔4〕宋一秀,杨梅叶:毛泽东的人际世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8―29
    (胡学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兼《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副主编,副编审)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毛泽东深情祭母

1919 年 10 月初,毛泽东收到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急忙带着小弟泽覃奔回韶山。可是当他们赶到时,母亲已入棺两天了。毛泽东内心极其悲痛,长时间默默无声地守在灵前。 10 月8日,他席地而坐,独对孤灯,写出了一篇情深意切的《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皑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捆忧,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离开韶山后,毛泽东在给他的同学、好友邹蕴真的信中,又高度赞扬了母亲的品德。信中说世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损己利人的人。他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这几句话,显示了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对于林林总总的世相人生,已经有了宏阔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对他的母亲这样的劳动妇女的品德的评价,达到了极其尊崇的地步。

    这年冬天,毛泽东把孤独的老父亲接到长沙居住,翌年1月30 日,父亲病故,当时毛泽东正率领湖南“驱张代表团”到北京,未能回家奔丧,只得把悲哀深深埋在心中。

    毛泽东在父母墓前静立,默哀了片刻,轻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说完恭敬地鞠了躬。下山后回到住所,他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看他们两位。”在参观父母曾住过的卧室时,毛泽东对身旁的人说:“我父亲得伤寒病,我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只因为是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他的话讲得很轻,含着深沉的怀念。在故居母亲的遗像前,他曾端详良久之后说“我像母亲。”是的,毛泽东像母亲,不仅脸型像,而且基本品格也像,他把母亲的博爱升华为中国广大的人民大众谋幸福的伟大实践。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老百姓眼中的谢延信:宛如平常一段歌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

    2006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谢延信:一诺至孝三十载》,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阅后批示:“读了这篇报道,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大孝至爱的谢延信,以其崇高的道德境界揭示了做人的真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新华社《矿工谢延信32年照顾亡妻家人感动矿区》一文上批示:“媒体应予宣传!”

    2006年11月8日,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向谢延信同志学习的决定》。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诸多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对谢延信的感人事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

    2006年11月14日,接到采访任务后,记者不忍心打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谢延信,独自来到他居住多年的中站区朱村街道办事处西苑社区,连续一周挨家挨户走访谢延信的老邻居和工友们,希望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一下老百姓眼中的谢延信。

    历史回放谢延信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安阳市滑县青年刘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在家乡喜结良缘。

    1974年7月,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40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为了爱妻临终时的嘱托,22岁的刘延信毅然改名谢延信,把多病的岳母、呆傻的妻弟接到自己的家中供养。

    1979年春天,在原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的岳父中风住院,成了瘫痪病人。27岁的谢延信带着岳母、妻弟、幼女来到矿上,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建筑队打零工,补贴家用。

    1983年,31岁的谢延信顶替岳父成为朱村矿的一名矿工,一边下井采煤一边支撑残破的家庭。

    1984年,32岁的谢延信赢得了同乡女子谢粉香的爱慕,两人重新组建了家庭。之后,谢延信继续在朱村矿上班、照顾岳父母和妻弟,谢粉香在老家种地、照顾几个孩子和公婆。

    1989年春,谢延信的岳父又先后患上了肝硬化、癫痫等症。谢延信每天坚持背岳父出来晒太阳,为老人读小说、洗脚、按摩、擦屎洗尿,直到老人去世时,瘫痪18年的岳父居然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1990年,38岁的谢延信因长期劳累过度和营养不良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为省钱靠吃醋泡花生米治病。

    1996年8月,69岁的岳父走了。临终前老人放心不下,谢延信对老人说:“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俺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我上班,让弟弟跟着我;我退休了,就让弟弟跟我回老家,决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

    2003年,51岁的谢延信因脑溢血住院,虽经抢救脱险,但落下了行动迟缓的后遗症。他妻子谢粉香从老家赶来,从丈夫手中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为啥出了个谢延信

    “谢延信这个典型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他是一个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平民楷模,他用32年的默默奉献为我们诠释了人间真爱的丰富内涵。借用我们集团公司董事长杜工会的一句话,谢延信的事迹是百年焦作煤矿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生动体现,他是知荣辱、明是非、重美德、讲良心的光辉典范。”谢延信的同事、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政工部长何延生说。

    据何延生介绍,谢延信作为敬老爱老的典型,早在1997年就已经被《焦作日报》和《焦作矿工报》报道过。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中国农民善良朴实的传统美德,又能看到焦作矿工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价值观的大形势下,谢延信以大孝至爱的崇高道德境界赢得全社会的赞扬和关注,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如果说何延生的介绍侧重于理论层面的话,那么与谢延信同乡的老邻居冯翠玲的解释就更形象一些:“啥环境出啥人。小亮(谢延信的小名)他家从老辈传下来就讲究孝道,弟兄几个都可孝顺。小亮来到矿上上班,伺候瘫痪的岳父最尽心啦,左邻右舍谁见谁夸。咱这一片都是农转非过来的,都可看重孝道,谁家孩儿们不孝顺,媳妇都说不上。”

    “也在个人品行。”年届七旬的王建华老人谈了自己的看法,“照常理说,前妻亡故后,当女婿的就没有赡养岳父母的义务了,但人家小亮一照顾就是32年。他岳父家要钱没钱、要房没房,他图个啥?要说找媳妇,到哪儿不能找?当初他可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出名呀!”

    “人都是讲感情的。”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兰英自有一番理论,“谢延信对前妻的爱,决定了他对岳父母一家无法放弃。岳父母也是相中了他的品行,才不顾自己侄儿们的反对,硬是让谢延信顶替岳父到矿上上班。延信重感情,岳父母也可亲他呢。延信下井那会儿,他岳母做好饭等他,热了又凉,凉了再热,别提多上心了。不是听人家说,我可不知道他是个女婿。”

    记者与李兰英一起来到谢延信家探望老太太,听到记者一口一个“老谢”时,耳不聋、眼不花的老人家一肚子不乐意,半嗔半怪道:“不能给俺亮儿叫老谢,再叫都叫老了!”

    邻里们咋说谢延信

    对于谢延信的事迹,老邻居们的评价很直白:“小亮那人,没说的。亲儿也做不到人家那一步。”“小亮好心眼儿,是个长远人呢!”“一心一意对老人好,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曾经在朱村矿招待所当服务员的李海莲老大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见证孝道的大杨树”。

    1979年,谢延信的岳父中风后,矿上在招待所给谢延信一家解决了两间九平方米的住房。由于岳母有病不能沾凉水,给岳父、彦妞(谢延信妻弟的小名)洗洗涮涮的活儿都落在了谢延信身上。“当时招待所是两座楼,大门口是个公用水管,邻居们成天见小亮搂个大盆子守着水管洗衣服。他家住在南楼中间,门口南边有三棵小杨树,小亮就在树上系了两根细铁丝晾晒衣物,一直洗到他岳父去世之后。”李海莲说得两眼泪汪汪的,“尤其他那个傻弟弟,胆小得很,不敢上公共厕所,乱屙屎,弄得身上到处都是。小亮可没少给他洗呀,后来又专门在自家菜地里给彦妞弄了个小厕所,这才好一点。如今招待所拆掉了,建成了西苑社区的篮球场,但那三棵杨树还在那里,已经长得很粗了。”记者找到这几棵大杨树,只见深嵌树身的两道铁丝印儿历历在目,好像正在向人们述说那段悠悠难忘的沧桑往事。

    看罢大杨树,记者突然想去看看谢延信给彦妞修的那个小厕所,未曾想却因此引出了第二个小故事——“传递孝心的小菜园”。

    头天记者前去看望谢延信的岳母时,碰巧遇见一位给老太太送菜的中年妇女,叫董素青。记者本想采访她,却被婉言谢绝。当时只约略知道,董素青种的菜地原先是谢延信开的。那天记者来到菜地一看,只见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菜地一角果然有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厕所,两块木板架在一个小土坑上,周围矮矮地半围着一些树枝和砖块。正在邻近菜地收菜的老邻居张怀忠说,这个小菜园原来是个炉渣堆,谢延信抽空就领着妻弟一筐一筐抬土铺在上面,前后弄了有个把月,硬是整成了这块菜地,每年种点蔬菜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后来招待所拆迁,谢延信家搬到了西边稍远一点的地方。他见老邻居董素青没有工作,一个女人家领着两个孩子过日子挺难的,就把菜地送给了她。董素青过意不去经常送些萝卜白菜给老太太。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董素青的女儿李培霞。小姑娘十分懂事地告诉记者,妈妈照顾他们兄妹二人很辛苦,她今后要像谢延信伯伯那样孝敬老人。记者试探道:“为啥不拆掉那个小厕所?搁在那里多难看呀。”小姑娘摇摇头:“那是彦妞叔叔的专用厕所,不能拆。”

    离休在家的老八路黄守富今年已是82岁高龄了,提起谢延信他赞不绝口:那孩儿可以,知道老人们嚼馍喂饭照应小孩儿长大不容易,待岳父母如亲生父母一样,尽心照顾傻兄弟好让老人放心。平时见着我们这些老辈人不先笑笑、不叫个叔啊伯啊婶啊的不说话。啥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啥叫“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别看人家小亮没有多高的文化,却办了一件很有文化的事情呀!

    老百姓咋学谢延信

    2000多年前,孔夫子在《礼记·礼运》中勾画出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有资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郭居埋儿供母、丁兰刻木事亲、董永卖身葬父等故事就发生在焦作。撇开当时的局限性来看,这些传说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和人文主义精神。与之相比,谢延信“32年替亡妻照顾病残家人”的故事一点也不逊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深入发掘谢延信大孝至爱所蕴藏的巨大精神财富。

    坐在西苑社区的街头,记者同几位退休老工人就“老百姓如何学习谢延信”这个话题聊了起来。

    今年69岁的韩凌学老人说,如今有的年轻人没老没少,兄弟几个比着“刮老”,老人还没提点意见,就给你来句“不照脸”的话。像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向谢延信学习,学学人家是怎样敬老爱老的。

    老中医张清波今年72岁,他对谢延信的岳父当初顶着侄儿们的压力,坚持让延信顶替接班十分赞同。他说,选接班人就是要选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对家庭没有责任心的人,到社会上也不会有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因此,学习谢延信首先要学他的责任心。

    年逾七旬的李泽运老人和66岁的辛兴文老人说,人不能忘本。有道是“人不孝,不可交”,连父母养育之恩都不报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好人,如果当官也不是啥好官!

    说着说着,老人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如何成立西苑社区孝道协会的事情来。大家提出要向上级领导建议,将来由社区孝道协会定期评选孝子、孝媳和孝敬家庭,并参与社区成员在申请低保和升学、就业过程中的孝行评价工作,从制度上保证社会主义孝道观的有效确立。

    结束采访时,西苑社区主任冯秀丽告诉记者,该社区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育龄妇女孟祥娟、杜秋云、汪宝琴,最近放弃了二胎指标,原因就是她们通过谢延信的事迹,认为“好女婿比儿子还顶用”不是一句空话。

    最后,记者用一位朋友的赠言结束这篇文章:

    “当一个人能够对自己负责时,他就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能力;当一个人能够对他人负责时,他就具备了价值并被他人所依靠。”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发表于 2008-10-6 11: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经典石雕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