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2-25 08: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来自: 广西桂林
故乡的年味
梅州网 www.meizhou.cn
敬神
□ 文·图/水冬青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过年了。每天生活在匆匆忙碌中,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过年,也许更多属于小孩子们,属于每个成年人曾经有过的快乐记忆。
来广州十几年了,却总是不大习惯在广州过年。在广州除了去逛逛迎春花市外,就没有其比较特殊的年俗了。而小时候,在我们兴宁客家地区,从冬至后就开始进入过年准备了。在郊外和农村,四处可以闻到燃烧稻秆和米糠的烟味,那是他们在蒸糯米酒。母亲也开始在家用大酒坛发酵糯米酒。鸡炒酒、蛋煮酒,酒糟香甜美味,但是后劲十足,让贪吃的我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倒床不起。
入年界
腊月廿五“入年界”后,人们忙着筹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糕果,制作用糯米做的“煎堆”或“金团”以及炸油角等等。入年界后十分注重取兆意,不可以骂人,不准讲不吉利的话,有俗语称:“入年界,讲好话。”
入年界后我们就开始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采购年货,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当然是新衣新鞋、烟花爆竹和花花绿绿的氢气球了。那时没啥机会穿新衣服,每次摸着新买的全套服装总是恨不得立即穿上向其他小朋友炫耀,总是在大人的呵斥声中才万分不情愿地脱下新衣。过年前几天是全家总动员日,大家围坐在一起包油角、炸煎堆、酿豆腐、炸腐卷,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笑,那种温馨快乐的场面至今仍让我温暖。现在生活好了,年夜饭也都到酒店吃了,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好好坐在一起聊天干活了,每到此时,心中突然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过年
除夕,是小朋友最开心的日子,成年人的任何烦恼丝毫也不影响我们对过年的喜悦和希冀。早早冲洗完毕换上新衣服,再把大红灯笼挂上,对联贴上,就等待年夜饭的到来。
客家的年夜饭除了鸡鸭鱼肉外,酿豆腐和手打猪肉丸都是必备菜肴,寓意着团圆和兴旺。吃饭前接过长辈们的压岁钱仔细收好,小小心眼就已经在欢天喜地盘算怎么使用这点小钱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家里的必备节目之一,嗑着瓜子看节目,相声小品是全家喜欢的内容,一到歌舞时我们就跑到外面放点零星烟花,还不到零点,我和哥哥已经迫不及待地点燃爆竹,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告诉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初一早上早早起床,县城舞狮队开始登门拜年。我们在兜里塞满糖果爆竹后就跟在狮子后面穿街过巷,顺便占据前排位置观看精彩的舞狮表演,逗弄狮子的沙婆往往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小时候很少人知道我是表面文静但背后调皮的女孩子,喜欢和哥哥拿着一堆散装的爆竹和“地老鼠”藏身街边骑楼后,看见有漂亮大小姑娘经过就点燃“地老鼠”扔到她们脚下,吓得她们哇哇大叫后就乘乱溜走。
初二是全家回娘家日,我们和表弟表妹在田间野外偷瓜摘菜、捉迷藏、放烟花,喧闹声惊天动地。吃饭时几大桌的亲戚按辈分就坐,老人家眼力不好但总是往我们碗里夹满满的菜,有时夹了几大块肥肉,让人吃也不是丢也不是。转眼大家都长大了,有着各自的生活和忙碌,却发现多年都未曾好好聚聚了,亲情突然变得如此生疏。
初三一个大埔的亲戚常常带我们去花萼土楼参加他们家乡的祈福和祭祖仪式,一大早我们跟在观音神像后面,在爆竹声中游走全村,所经之处村民们纷纷鞠躬迎香。结束后,全村人聚集花萼楼内,圆楼内分两行摆上十余张八仙桌,桌面排放着家家户户敬奉的斋果,在长辈司仪的喝唱声中,在观音神像前斟茶敬酒,焚香点烛,叩首跪拜行大礼以表虔诚之心,祈求全村平安,家宅安康。祭拜完后,鼓乐齐奏,鞭炮齐放,彩旗绕行,土楼内霎时震耳欲聋,火花四溅,硝烟弥漫,场面热闹非凡。
初五是客家人的“出年界”,商铺在当天摆上香案开门迎客,爆竹声响彻大街小巷,很多乡下有着迎灶神的风俗,热闹非凡。
元宵
客家花灯
从初八到十六就到了兴宁和五华地区最特别的节日“赏灯节”,它也相当于传统的元宵节,小时候我甚至以为全国人民都是这样过的。兴宁的赏灯节主要有三项内容,即“请花灯”“赏灯”“暖灯”,历时三五天至十多天,热闹盛况可见一斑。赏灯有双重意义,一是观赏花灯,二是庆祝添丁(“灯”同“丁”谐音)。以前凡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赏灯时举办筵席,邀请亲友前来庆贺,添了丁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盏大花灯。“请花灯”是指村民事先买好花灯,在赏灯节前夕或当天,同村的村民敲锣打鼓一起前去迎接花灯。同去接花灯的人都手持鞭炮,请花灯回来时沿路燃放,一直至把花灯接回来挂在宗祠的上厅,鞭炮声延续不断。
上灯活动十分隆重,要举行“上灯”“暖灯”等仪式,其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列祖列宗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市”表示祝愿,完毕后全族人开怀大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上灯”是与女孩子无关的,她们也没资格在族谱里占一席之地,这也是当时重男轻女最典型的表现。
赏灯节每个家族和每个姓氏都有些不同,习俗都是各自祖先留下的。同一个姓氏一般会在同一天过节。但不同姓氏也可能在同一天过节。一个围龙屋一般代表一个大家族,自然大家也是同一天过节。正月十二是我们家的赏灯日,大家换上新衣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到老家古旧的围龙屋内,给长辈们请安逗利市后,一堆小朋友又呼啸奔跑于晒谷场和围龙屋中。父亲有时也会带着我们在围龙屋内挨家挨户串串门,然后告诉我们哪里是他小时候读书和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接受忆苦思甜的教育。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围龙屋内外灯火辉煌,晒谷坪上自然少不了舞狮和舞龙的队伍,锣鼓声喧天动地。中庭祖堂内挂着巨大的花灯,如果恰逢有人添丁,更是大张旗鼓宴请宾客。每次一阵鞭炮声后,我们就一拥而上,在鞭炮纸屑中寻找还未点燃的鞭炮。小时候胆子大,常常左手拿香点燃右手的鞭炮,点燃后立即扔出。有时时间把握不好就直接在手中爆炸。长大了反而怕死了,看到鞭炮立马躲得远远的,小时候那大无畏精神早就消失不见了。
元宵节后是全国春节结束的日子,但兴宁还有个暖灯节。与赏灯节一样,兴宁各地暖灯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从正月十六到二十八。暖灯没有赏灯那么热闹,我们通常回外婆家,全村人聚集在村里晒谷坪上放孔明灯。大大小小的灯带着全村人对新年生活美好的祝福飞向空中,夜空中,星星点点,浪漫美丽。暖灯的结束意味着年过完了,大家也要开始下田劳作了。
儿时回忆总是令人神往。年一年一年过,人也一天一天长大,不管过年的感觉开始变得多么淡薄,但亲情和温暖永远占据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位置。过年了,提醒自己,常回家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