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25 08: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来自: 广西桂林
三乡苏区行
老同志听取“中和之战”介绍
三乡原是梅县区一个镇,后并入雁洋镇成为一个片区,是土地革命早发地带著名苏区。清明节前一天,省老促会原顾问曾洪老厅长和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老促会及三乡分会一大批老同志与当地民众一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随同参与该片“诗文社”30周年华诞喜庆及建言乡村发展。
拜祭先烈,感念英雄洒热血
清明前一天的清晨7时半,队伍自梅城乘车经国、省、县乡公路40多公里直抵三乡黄坳村的坪山坑口,眺望山麓,“三乡革命烈士纪念碑”便映入眼帘。队伍自山脚凝神静气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站在纪念碑前,但见阵阵蝴蝶翻飞,山野鲜花拥簇,更显英陵庄严肃穆;周边翠柏相拥,山上青松挺立,英陵荡漾着凛然浩气。
拜祭人群怀着敬仰之情,为英陵敬献花环,鞠躬致礼。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代表着当地民众心愿,寄托着久远的哀思,是由黄坳行政村委和乡贤热心筹资兴建的,碑文铭刻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烈士们为革命而捐躯的光辉史迹。同志们万分感慨:今天的国强民富,就是烈士们当年用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要永远牢记他们,传承他们义薄云天的革命精神。
同忆战史,再闻枪声颂先贤
我们来到当年“中和之战”战场,听取战史介绍。1947年前后,在党的领导下,举国上下处于壮大力量不断开展游击战争时期。那时三乡是闽粤赣中心县委所在地,粤东支队也已建立,队伍逐步壮大,伺机袭击敌人。1947年10月27日,当地保安部队企图搜剿消灭我支队主力,派一个中队60余名保警驻扎中和学校。支队司令员刘永生闻之,决定组织队伍痛歼来敌,连三个大村的民兵数十人也投入战斗。我方先后采取智探、夜袭、包围、诱降、迷敌、强攻的战术,毙敌4人,伤敌8人,俘敌50多人,创造了当时南方游击队成建制歼敌的先例,受到上级表彰。
三乡类似的大小战斗自1929年土地革命“甲坑暴动”至解放战争,累计数十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设在小都村的电台,还为指挥长江以南大片区域的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庆诗社,盛赞“花”妍推春意
到三乡共同接受红色洗礼,老同志们还与一批诗人、摄影爱好者和民众共庆三乡“诗文社”建立30周年华诞。还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4年,当时的三乡属地方基层区的建制,一位代表民意的文化站长的提议,得到当时的区委书记等领导大力支持,于是,一个以收集、整理、出版、弘扬本地历史人文,启迪来者,推崇优秀传统,促进地方建设为宗旨的“诗文社”,竟然成立了起来。这既是新时期的先知先觉之举,亦是历史的传承,因为三乡在清朝时就有“文祠会”,后又有“诗会”。30年来,一个民众文化社团生于当地,一直受到内外乡亲的热情支持,并创造了一番不俗业绩。“诗文社”开头的几年间,便艰难收集、编纂了至今全国仍罕见的乡级自编地方志书,个中还特别编写了地方革命斗争史、侨史、文史和诗文汇编十余个专著,为地方和民众提供了当地的历史和人文借鉴。同时创刊了反映浓郁乡情的《山棯花》刊物,现每期发行1200多份,读者遍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乡亲中。“诗文社”和《山棯花》成了当地文化阵地和海内外乡亲的心灵家园,在加强内外交流、推动家乡建设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深受民众爱戴。
齐游乡间,喜见村寨艳阳天
三乡属生态发展地带,更是国际慢城——雁洋地带,人们心中牢固铭刻“绿色生态”,村村寨寨森林绿海连片,乡村道路四处畅通,村寨民居雅观,卫生环境一流,真是个天蓝山绿水碧人旺的世外桃源,清明春暖花开,更带给人们诗情画意。讲求绿色发展、绿色致富是干部、民众的职责与向往。旅游产业正在村寨发展,年月久远的客家古民居吸引着外地游客,一批乡贤正在兴建山寨娱乐园,还涌现不少大小休闲农庄。当地传统的水稻种植良种高产,不少村民成了“空军司令”,在认真发展养蜂酿蜜产业的同时,更多的村民成了果茶种植大户,在披绿蓄水的山地中掏金掏银。据干部介绍,去年三乡片柚果种植已上升至4403亩,总产柚果1490多万斤,价位高,总产值达3680万元,不少果农一户收入超过10万元。各个大小村寨公益事业大为发展,随处可见村民的文化娱乐和健身中心,农村民间乐队及电影下乡常为民众送来文艺大餐,人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罗德宜 黄声洪 曾昭霞 陈其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