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6-17 08: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来自: 广西桂林
彩虹之国 南非客家人
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南非现有人口4910万,主要有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洲黄种人四大种族。现在的华侨华人有30多万人,其中有客家人近3万多人,大多数已加入南非国籍。
●邓锐
南非客家人的迁移史
中国与南非的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开普敦的客家人是最早涉足南非的华人之一。客家先民为了逃避战乱,为了改变自己的民系命运,不断地迁徙,甚至海外的客家人都是如此。客家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钱转(回去)唐山,无钱番(外洋)过番”(意思是在海外发了财才好回国,否则只好从这个侨居地转到另埠,以求谋生),就是对海外客家人具有较广泛流动性的最好诠释。客家人的海外迁徙,有史记载就是,文天祥起兵抗元失败后,梅县松口人卓谋等愤然出国,抵达东南亚。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中的一些人继续迁徙,一些人到了毛里求斯、南非等地。
162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长庞德古(Willem Bontekoe,1587-1657)在《难忘的东印度旅行记》中记述的:他们把这些中国人以及从他船抓来的中国人全部送往澎湖,两个两个地绑在一起,在胸脯上烙上英文字母,“C”是运往“古巴”的;“P”是运往秘鲁的;“S”是运往檀香山的;“A”是运往南非等的印记,先运到巴达维亚(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再卖往各地。这个时间刚好与客家人第三次南迁的时间重合,客家先民(客家人)继续南迁途中,被掳、被骗、被拐运到他们的殖民地之一的南非。
明朝郑和下西洋,客家先民(客家人)加入郑和的船队,随同出访,到过南非,有一些人留下来了。明嘉靖年间,大埔人肖晚、程乡(梅县)人林朝曦与饶平人张琏为首的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人,后为戚继光所败,不少部属流散到东南亚各国定居,一些人到了毛里求斯、南非等地。民国新修《大埔县志》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郑成功举义旗抗清,镇将江龙、偏将罗宏(均为大埔人)等率领义军几千人,随郑成功到台湾,以后不少人辗转到南洋各地,一些人到了毛里求斯、南非等地。
有史料记录,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敦建立基地时缺乏劳工,1658年,将数千名囚犯从印尼等东南亚地方运抵南非,其中就有华人,包括客家人,这些华人大多数是因无钱偿还债务而沦为“流放罪犯”落户南非。随后,广东梅县、南海、顺德的一批乡民,远涉重洋到非洲谋生。
乾隆中叶,梅县石扇人罗芳伯,因参加过反清秘密组织,有“叛逆”嫌疑,不能在乡立足,便邀集乡人江戊伯等9人连同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一起从梅县动身,经虎门乘木船南渡,随季风漂流到印尼婆罗洲西岸坤甸,由于生活所迫,一些人到了毛里求斯、南非等地。祖籍梅州人士、前清秀才、被叫“汉山大哥”的吴伟康是洪门会领袖,后带领众人到印尼发展,由于生活所迫,一些人到了毛里求斯、南非等地。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祖籍在梅县石坑的洪秀全领导的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幸存者多被迫逃亡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由于生活所迫,一些人再次迁移到了毛里求斯、南非等地。
英国殖民者入侵南非后,就曾以多种手段掠夺华工开发南非,其中客家人相当部分是从毛里求斯、加尔各达等地转来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开放五口岸通商,西方殖民者利用“洋行”,大量掠夺华工,在潮梅地区盛行达50-60年,据统计有10万多人被送到非洲,其中不乏客家人。1903年,南非发现金矿后受招募前往采矿的华工,其中不少是客家人。1904年至1906年,约有5万余名华工,其中不少客家人加入华工队伍,前往南非金矿当苦力。
近代客家人移民南非有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民不聊生,中国人到南非寻找生存机会;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南非白人政府与台湾关系极为密切,不少台湾客家人迁移到南非,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在南非“独立家园”及投资的产业政策的鼓动下,一批旅居港澳台的客家人迁移到南非;第三次高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客家人到南非寻找发展机会,成为这次移民浪潮的主体。
客家人的主要移民路线:由香港、南洋,到达毛里求斯、留尼旺和马达加斯加,再迁移到其他非洲地区;由香港、南洋,直达南非,或经毛里求斯转南非,后来又从南非移居其它邻近的国家。
当地客家人的发展现状
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南非三个首都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和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德班、伊丽莎白港等地,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最多。上世纪70年代之前,南非法律严格限制中国移民可以从事的经营活动和地点以及他们的生活,大批年轻的客家人,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定居。20世纪70年代,由于一项鼓励在所谓的“独立家园”及附近投资的产业政策,来自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客家人开始在南非投资。
上个世纪70年代后,南非政府准许有色人种在南非购置房产等,在约翰内斯堡市中心,不少客家人开始开设店铺经营中国杂货、餐厅、旅行社等业务。1998年中南建交后,2005年底,在约翰内斯堡新建的唐人街,华人居民已达6万人之多,唐人街门楼由南非客家联谊会副会长陈焕全捐建。
现在南非的客家人有如下几个类型:一是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各大公司派驻南非的商务代表;二是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前来寻找商机的个体或私营者;三是定居下来的客家人经营者;四是从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到南非高校的客家留学生。
现在南非客家人的职业:老一辈客家人主要经营杂货店、洗衣店、蔬菜店、茶馆和餐馆。新客家移民以经商为主,同时也从事电子、电脑、电器、金融、饮食、商贸、旅游、建筑、渔业、纺织等行业,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客家人或者就职于中资企业,或者成为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甚至供职于政府部门。1994年,新南非诞生后,客家人前往南非的人数逐渐增多。华侨华人经济快速发展,南非客家人中成功的有李铿发、陈云生、李杰发等。
南非客家人继承了客家传统,开办学校。在南非的种族隔离时期,客家人将所赚到的钱用于兴办中文学校,用于回家乡建设、购置房产,购买土地等。在上世纪20年代,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开普敦等地先后开办了华文小学,40年代约翰内斯堡增设了华文中学,50年代以后,华文学校规模得到扩大。
早期的客属社团组织是为维护权益,如约堡梅州人参与创办的梅侨商会、南非东伦敦中华会馆、梅县同乡会,维益社、南非中华公会、南非联卫会所等社团会馆等。在住在国,客家人兴办中文学校,不少客家人还加入南非执政党,为南非的独立富强做出贡献。对于祖籍国,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南非客家人不仅捐献了大量资金,而且购置了大量公债、国债,至今仍然没有兑换。南非客家社团会馆还在家乡购置会所、产业,服务回乡同胞。
2001年,以南非中华公会为基础,联络一部分台籍人氏和梅侨公会、福建同乡会、上海工商联合会,粤港澳商会等,成立了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02年,南非客属联谊会成立。2004年1月,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成立,为侨民侨胞提供警务及法务咨询、沟通、协调等服务。
由于南非政府的种族政策好转,给了客家人生存和发展空间;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与南非的关系友好,提高了客家人在南非的社会地位;由于客家人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现在生存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