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40|回复: 0

闽人智慧之向学篇丨从古至今,福州人为什么这么会办教育?真相是……

[复制链接]

89

主题

0

回帖

134

积分

下士

发表于 2022-9-11 02: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来自: Reserved
常言道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

从古至今

办教育,福州人是认真的

今天是教师节

让我们一起追寻

中国教育长河中的福州身影

找一找

这些和福州人有关的学府

有你的母校吗?

在福州,尊师重教之风山高水远,有着千年传统。

宋代,程师孟、张伯玉、辛弃疾、陆游、蔡襄、曾巩等才学兼优的学者型官吏云集榕城,福州中进士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清代,福州出现了在全国声名大振的四大书院,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林则徐、梁章钜等,且深深影响了台湾书院;

近现代,福州人走出去办学,严复、张亨嘉、林启等参与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创办,影响深远……

w2.jpg

今年8月,福州人林尚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早在一百多年前,一批杰出的福州人士就走向全国,参与顶尖学府的创办,影响深远。

  北京大学

w3.jpg

北京大学旧址。严复翰墨馆供图

1904年,福州人张亨嘉由大理寺少卿、原浙江学政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就职时,张亨嘉致词曰:“诸生听训: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只14个字,堪称最短演说。

张亨嘉选定校舍、讲堂、操场,广收生徒并参与制定学堂章程,拟定考试科目,设中文论著、中国史地、外国史地、翻译、算术、代数与平面几何、物理无机化学等7门。他亲手开创京师大学堂的优良学风,为该学堂以后成为闻名于世的北京大学,贡献良多。

w4.jpg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图源北京大学官网、学习强国平台

今年是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110周年。

1879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的严复,先后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上海复旦公学、安徽高等学堂。1902年至1904年,严复受聘为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1912年2月出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严复5月改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兼文科学长,还邀请林纾、叶可梁等福州同乡参与北大教学管理,林纾任经文科教习,讲授古文,叶可梁任农科学长。

w5.jpg

严复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像。严复翰墨馆供图

严复执掌北大期间,恰逢民国初年南北纷争,政局动荡,办学极其困难。为了维护北大的生存,严复据理力争,他一面筹款办学,一面对北大进行整顿、改革,在师资聘用、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举措。严复为北大从清末大学堂向现代大学的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

福州人林启,清光绪丙子二年(1876年)进士,他认为:“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材,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

w6.jpg

林启雕像。福州市教育局供图

任杭州知府期间,林启将福州家乡重教育的风气带进浙江,开启了杭州乃至浙江近代教育的先河。其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求是书院”,便是浙江大学的前身;创办的浙江蚕学堂,为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

w7.jpg

求是书院,是浙江大学的前身,于1928年更名为浙江大学。图源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网

求是书院于1897年创办,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史地、博物、音乐、英语等现代课程,浙江近代高等教育由此开始。高等教育初具规模后,1899年林启又开办养正书塾,开设国文、小学、经学、修身、算术、历史、地理、物理、体操、英文、音乐等现代课程,为杭州中等学校的创办开了先河。

  东北大学

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民国著名才女林徽因曾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w8.jpg
林徽因。图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林徽因被称作“福州的女儿”,她的祖父林孝恂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等要职,叔叔林天民被誉为“福建话剧第一人”,堂叔林觉民、林尹民皆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人物。

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奉献毕生心血。1928,梁思成和林徽因到东北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林徽因担任美学和建筑设计、雕饰史等课程教员,还教专业英语课。
在教学方式上,她不拘一格,上美学和建筑设计课时,经常把学生带到沈阳故宫等地,以现存的古建筑作教具,实地讲授建筑与美的关系。她渊博的学识、犀利的谈锋、爽朗幽默的性格,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w9.jpg

福州为何能走出这么多的教育大家?这和福州兴文重教的传统、海滨邹鲁的盛名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到开闽地文教之先河的人物,绕不开阮弥之。1600多年前,阮弥之从江左(江苏南京)来闽担任昌国(即晋安)郡守。《闽县乡土志》载:“弥之入闽兴学,在虞愿、李椅、常衮诸人之前。”

阮弥之于乌石山南麓拓地30 多亩,建房20 多座,作为办学施教场所,延请江左阮氏文人及名士任教。据《三山志》载,因他的教化,闽地从“俗未知学”做到“家有诗书,市无斗嚣”,教化成效影响全闽,闽中读书之风由此兴起。

w10.jpg

福州市晋安阮公祠,纪念阮弥之的地方。福州市政协文史委陈常飞供图

唐代大历年间李椅、常衮两任福建观察史在福州提倡教化甚力。由此,福州学风大振,奠定了宋代“海滨邹鲁”的基础。闽王王审知在福州32年,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在福州“建四门学(高等学府)”,选知名人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

在他的倡导下,当时的福州地区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文化教育事业大大发展。唐贞元年间(785-805),福建全省中进士74人,福州占39人。

两宋时期,随着全国政治中心南移,福州经济社会和学术文化异常活跃。

为官者重教,为民者优学,成为优良传统。才学兼优的学者型官吏云集榕城,如程师孟、张伯玉、辛弃疾、陆游、蔡襄、曾巩等,使得福州文教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也迎来了科举时代的 高 光 时 刻 ——

喜报
整个宋代,福州中进士的有1339人,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宋乾道二至八年(1166—1172)七年中,永泰由萧国梁、郑侨、黄定连续三科得了三个状元,千古罕见!
嘉定元年(1208),出现“一榜三鼎甲”全是福州人的盛况。
宝祐四年(1256),长乐杨梦斗兄弟叔侄四人同登宝祐四年(1256)进士,一门同榜四进士,时称“闽中四凤”。

w11.jpg

官学的兴盛,也带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入宋之后,尤其是南宋期间,福州私人办学则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其中以朱熹及其门人创办的理学书院为数最多。这为明清福州书院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福州书院出现了在全国声名大振的四大书院。

  鳌峰书院

w12.jpg

鳌峰书院。福建师大教授徐心希供图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办了鳌峰书院,是当时福建省最高学府。书院位于福州于山鳌峰之北,每次报考人数往往多达五六千名,可见竞争激烈。林枝春、陈寿祺等一批在全国学术界独占鳌头的经学大师先后到这里主持教学。

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在福建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林则徐、梁章钜、陈化成、蔡世远、蓝鼎元、张际亮等。清代福建省三个状元之一的林鸿年也是鳌峰书院的学生。

w13.jpg

w14.jpg

福州鳌峰书院。福州市政协文史委陈常飞供图

台湾书院绝大多数建立于清康熙朝以后,受鳌峰书院影响很深。由于台湾当时是福建属下的一个府,鳌峰书院还直接接受台湾学生。所以,这所东南第一学府,还是当时台湾读书人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求学圣地。

  正谊书院

w15.jpg

正谊书院。池远 摄

正谊书院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创立。陈宝琛、林纾、陈衍、张亨嘉、吴增棋等皆是历届正谊书院所培养之才。

  凤池书院

w16.jpg

福州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凤池书院。叶诚 摄

凤池书院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闽浙总督汪志伊、盐法道孙尔准创建。戊戌变法后,改办全闽大学堂,著名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肄业于此。

  致用书院

w17.jpg

现今福州大梦山西湖书院。1873年,致用堂正式成立于福州西湖旁的西湖书院内。1874年,“致用堂”改名为“致用书院”。福州日报社供图

致用书院于同治十二年(1873)由福建巡抚王凯泰创办,培养了不少出众人才,如研究经学、文学的黄增,研究史学的张亨嘉(京师大学堂首任监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全闽师范学堂简易科,即福建师范大学前身。

从古至今,福州都将教育作为开辟历史前程的动力。当历史的车轮走到时代的岔路口,福州又通过兴办新式学堂,掀开了中国近代史崭新的一页。

w18.jpg

船政学堂——制造学堂。图源清风福州公众号

w19.jpg

船政前学堂。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培育工程师,后学堂培育海军军官。图源清风福州公众号
1866年,福建船政“求是堂艺局”在福州马尾开办。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严复,即是船政学堂首批学员。
1877年,船政学堂还派出首批留学生35人,后又多次派出留学生出国留学,足迹涉及英法等当时科技发达的国家。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柱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w20.jpg

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与洋教官。图源清风福州公众号

人文荟萃,风韵悠长。一直以来,福州秉承尊师重教传统,煌煌史书,有着许多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故事。千年文脉在福州薪火相传。

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认为,福州文教发展1600余年,期间造就大量人才,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回顾福州文脉的发展历史,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助于激发当下人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形成代代相承的宏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闽都书院》 福建美术出版社 徐心希 主编

《闽中文教先祖阮弥之》  作者 卢美松

《福建教育史》 王豫生 主编

《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点校本

《清代书院与学术变迁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

作者:陈坚

作者单位:福州晚报

编辑:郭金铭

审核:陈煜晃、傅妤

「真诚赞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