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42伞兵步枪
口径: 8mm Mauser(7.92×57 sS)
FG42,是德语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即“42型伞兵步枪”的缩写,这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专门为伞兵研制的一种自动步枪。虽然不是一种成功的战斗步枪,但其设计却很有意思,而且由于产量低,还不到7,000支,使这种步枪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罕见,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一支功能完好能够发射的FG42大概能卖个5万美元,而一支不能发射的FG42也能卖到1千至2千美元。
伞兵是纳粹德国的精锐部队,隶属于空军,在二战开始时德国伞兵的轻武器与陆军的差不多。1941年5月入侵希腊克里特岛的战役是德军伞兵的恶梦,在开阔地带的激战中,德军伞兵的武器无法与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的SMLE步枪及布仑机枪抗衡,虽然德军最终占领了克里特岛,但伤亡率超过1/4。当时的德军伞兵只装备有少量的MG34,而且它的轻机枪形态也比其他轻武器要重得多,由于伞兵空降难以携带太多太重的装备,而且要经常远离补给地点独自战斗,于是根据克里特岛的经验,帝国航空部提出研制一种能有效地代替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冲锋枪和机枪的通用伞兵武器。
当时德国陆军和武装党卫军正在试验G41半自动步枪,但纳粹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坚持他的伞兵必需使用与陆军不同的装备,他认为这种“伞兵步枪”应当是轻得足以让伞兵带着一起跳伞,能提供精确的半自动火力,又具有全自动压制火力,即同时兼顾制式步枪与轻机枪两种角色,而且首选发射标准的7.92×57mm全威力枪弹。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德国陆军装备部已经认定给全威力步枪加上全自动功能是不可行性的,因此德国陆军非常重视中间型威力的7.92×33mm短弹和Mkb.42自动卡宾枪的研究工作,并最终发展成Stg.44突击步枪。但戈林坚持他的伞兵必须使用全威力武器,于是帝国航空部制订了这种称为“伞兵步枪”的新武器的技术指标,并向武器制造商发出招标。
1942年夏天,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Rheinmetall-Borsig)和克里格霍夫兵工厂(Krieghoff)开始应这个要求研制新型武器。此外,毛瑟兵工厂也提交了经过改造的MG81机枪,但由于采用弹链供弹和重量超过5.4kg而很快就被淘汰。
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和克里格霍夫兵工厂在1942年中期开始提交原型枪进行试验,经过测试后,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提交的原型枪FG42被选为优胜者,但仍需继续改进。FG42主设计师路易斯·施坦格(Louis Stange)是MG34的设计师,他本人也是倾向于采用7.92×33mm短弹的,但顾客就是上帝,帝国航空部想要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FG42的主设计师路易斯·施坦格
1943年初的试验时的FG42原型
这种可能是更早期的FG42原型之一
在1942年下半年,由于空军与陆军、武器局与采购署之间的矛盾使FG42的计划差点儿中止,幸好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赠送给戈林一支FG42样枪参加德军42周年庆典,而戈林又把该枪送给了希特勒,希特勒对这种新式武器甚为喜爱,要求马上生产,还希望能作为德军的制式步枪,于是FG42得以继续改进。
1943年初,在试验了改进过的FG42后,德国决定装备这种伞兵步枪。但此时的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正忙于为德国陆军生产其他的武器,没有多余的生产线去投产新枪,结果德军只得把FG42的生产合同转交给克里格霍夫兵工厂。
克里格霍夫兵工厂生产的头一批2000多支FG42步枪很快被移交给帝国空军。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轻型步枪在全自动模式下需要很大的力气来控制后坐力,而且生产成本也太高。根据反馈意见,克里格霍夫兵工厂的工程师在1944年初重新设计,经过改进后的新枪并命名为FG42第2型,或FG42-2,而原来的型号则被称为第1型或FG42-1。
FG42-2比FG42-1稍重,长度也略有增大,不过在全自动射击时仍然是显得太轻,甚至要依靠两脚架来帮助控制后坐力,而且生产成本仍然是太高,尤其是与同时代的Stg.44突击步枪相比较。而且在FG42-2的设计完成之前,战争境况已经变得很差。盟军持久的轰炸已经严重削弱了纳粹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使得武器生产不得不用较次的材料和工艺。为了尽快提高产量,德国又增加了5个其他规模较小的生产商来生产FG42,但直至战争结束时,6个生产商一共只生产了约5000支FG42-2步枪,而且只有很少的数量被交到军队手上。在奥托·斯科尔兹内(Otto Skorzeny)领导下营救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突击队就使用了FG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