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回复: 2

[其他] 北京故宫馆藏顾绣(97P)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发表于 2007-5-12 09: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顾家丝彩 神针绣画
顾绣指明代中叶以来上海顾名世家眷所绣的作品。因顾家所居上海宅院名“露香园”,故世称顾家绣品为“露香园顾绣”。
  顾绣出自露香园闺阁之中,据载,顾家内眷缪氏长于丝绣,巧夺天工,极有口碑,故有“上海顾绣始于缪氏”之说。顾氏次孙顾寿潛善画,其妻韩希孟丝绣工艺精妙绝伦,摹绣宋元院本画稿登峰造极,世称“韩媛绣”。后又有顾名世曾孙女嫁廪生张来为妻者,传授绣艺,更使顾绣名噪海内。
  顾绣工艺针细如毫,擘丝细过发。其作品受明代松江地区“云间派”绘画风格的影响,刻意追摹宋元名人书画,针法繁复,运丝如笔,配色柔雅,又间以淡彩晕染,颇具绘画之神韵。
  顾氏“画绣”之誉名满天下,其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的针法对其它绣种影响深远,苏沪之地往往将顾绣与苏绣混为一谈,使顾绣之名几乎成为丝绣工艺的代名词,说明顾绣在绣画艺术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展览特从故宫藏顾绣名品中精选出13件,以期和大家共赏这颗传统绣艺中的明珠。
顾氏闺阁有神针---顾绣源流
  露香园顾氏,以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顾名世始著称。顾名世在上海九亩地筑造家园,通浚园池时发现一石,上有“露香池”三字,据说是元代赵孟頫手篆,露香园即以此得名。
  顾名世,字应夫,号龙泉,官至尚宝司丞。育子三人:长子箕英,号汇海;次子斗英,字仲韩,号振海;三子奎英为庶出。其中顾斗英育子二人:长子昉之,字彦初;次子寿潜,字旅仙,别号绣佛主人。
  顾绣之艺,据传得于内院。据《女红传经略》载,可考之人有缪氏、韩希孟、张来妻顾氏、顾名世与顾廷评家婢、顾伯露之母等人。明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记载顾箕英之妾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得其手制者无不珍惜。清人亦记“上海顾绣始于缪氏”,可能顾箕英之妾即为缪氏。在顾氏兴旺时,明嘉靖至崇祯年间,顾绣作为闺中精品与露香园的嘉桃、糟疏一起为座上宾客所赞扬,名震沪上。
  更使顾绣负盛名于天下的是“韩媛绣”。顾名世的次孙顾寿潜善画,师从董其昌,曾受其师称赏。顾寿潜娶武陵(今湖南)韩氏希孟为妻,韩氏工画花卉,尤擅刺绣,其绣品均追摹名人书画,气韵生动,呼之欲出,为世人所珍视,称“韩媛绣”。
  初,顾绣非为牟利而作。随着顾氏家族的没落和顾绣进入市场后的供不应求,顾绣渐成女眷们养家的技艺。顾名世曾孙女嫁与廪生张来,但24岁即寡居,她守节抚孤,因家贫,便以针绣品养家。张来妻用三十余年时间传授顾绣技艺,直至70岁而终,使顾绣名声大噪,一时间凡女红绣品必称顾绣,民间皆习以为糊口之技。
  至清初,工巧已不如前,乾隆时已有半数为男工所为,绣品也多为生活实用品。但顾绣的传播对江南苏绣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细丝淡彩摹古画---顾绣的艺术特色
  顾绣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绣画上,与同时期粗犷豪放的北方鲁绣相比,江南顾绣细丝淡彩,其精妙细腻常使观赏者惊叹不已,难辨是画是绣,充分展现了闺阁绣的魅力,其气韵传神,为世人称颂。
  首先,其绣画甄选稿本眼光颇高,并追求意境之古雅。顾寿潜在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的题跋中称:韩希孟“搜访宋元名迹,摹临八种,一一绣成,汇作方册”。可见顾绣对稿本的要求是很高的。如《宋元名迹》册中的《洗马图》,即追摹赵孟頫(松雪道人)墨迹。
  其二,“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以及多变的针法是顾绣的另一特点。顾绣讲究因画施绣,因材施针,针法繁复多变,常用针法即有数十种。极细的色丝使晕色自然传神。顾绣“寒铦暑溽,风冥雨晦,弗敢从事,往往天晴日霁,鸟悦花芬,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刺入吴绫”。江南的冬日阴冷,暑天湿热,对于讲究“擘丝细过于发”的顾绣会影响其擘丝和刺绣的质量,因此,大家闺阁刺绣时特别讲究天气的适宜和心境的舒朗。
  其三,顾绣之绣绘结合的技法是其它绣种中所罕见的。为了表现画稿的层次效果,顾绣往往施以彩墨渲染背景,虚实相间主次分明。作品的绘、绣相互映衬,绣像的质感呈现得更为精彩。露香园中的绣画尤以韩希孟的作品登峰造极,主要也因她有良好的绘画功底。绣绘结合的精妙之处有着水墨丹青和其它绣种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神韵。
画、绣难辨惊方家---名人评顾绣
  顾名世的次孙顾寿潜师从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学画。一次,董氏见到顾寿潜之妻韩希孟摹绣的《宋元名迹》册,大为欣赏,不禁问道:“织绣之技果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么?”在学生讲述了绘绣过程的精勤辛苦之后,老师不住地赞叹如此高妙之作已不仅是人工技艺所能成就的了,兴致所致,欣然命笔,为册页中的每一幅都题写了赞语。这套《宋元名迹》册又曾为明末名诗人陈子龙赞誉为“天孙织锦手出现人间”!
  董又曾见露香园顾氏绣八骏图,并记曰:“顾太学家有铁圣,绣此八骏图,虽子昂用笔不能辨,亦当一绝。余每劝太学令多绣大士像,以助生天作佛之因,正如绣铁面说法耳。”董其昌向顾名世建议多绣佛像,后露香园出的绣品中果然佛像多了起来。
  明代文坛竟陵派的领袖谭元春曾得到一幅露香园绣佛图,兴奋得作歌记述此事:
  “上海顾绣,女中神针也。己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十一月与雨若相见,蒋谢适有贻尊者二幅,举一为赠,时地风日,往来授亲,皆不知为今生,相顾叹息,乃为歌识之。歌曰:
  
绣佛人天喜,运针如笔绫如纸。
  华亭顾妇嗟神工,盘丝擘线资纤指。
  如是我闻犹未见,以纸以笔想灵变。
  一见惊叹不得语,竹在风先,果浮水面。
  咄哉笔纸犹有气,安能十七尊者化为线!
  有鹤有僮具佛性,托汝针神光明映。
  浪浪层层起伏中,以手扪之如虚空。
  可见此物神灵肃,来向沈郎现水木。
  沈郎爱余初见余,寒日霜湖赠一幅。
  尚留一幅亦奇绝,同是顾姬幽索结。
  相视恍然各持去,我醉荒郊草庵处。”

  其歌赞叹顾家神针绣出的形象气韵生动,精妙之处不可思议。
  明末清初的画史学家姜绍书在他的著作《无声诗史》中录有顾姬小传,介绍其“所绣人物、山水、花卉,大有生韵”。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钦点的状元瑶溪(浙江温州东南)人戴有祺有咏露香园缪氏绣佛诗,描述道:“须眉老少各不同,笑语欢然并超忽……青莲花下扬灵旌,微风过处欲飘举”,写出顾绣之生动传神。
  民国时期的吴江名人徐蔚南专著《顾绣考》,其中简介道:“露香园顾绣,据称得之内院,其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亦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夺天功,而山水人物无不逼肖活现。……故世备称顾绣之巧,谓为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名之曰画绣,而许为女中神针也。”
针丝千秋韩希孟---韩希孟小传
  韩希孟(生卒年不详),武陵(在今湖南省)人,约生活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韩希孟嫁到上海露香园,成为顾名世家的孙媳妇,也将"神针"带进了顾家闺阁之中。
  ·“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徐蔚南《顾绣考》)
  韩希孟既通晓绘画之奥妙,工画花卉,又擅长刺绣,继承了唐宋以来发绣精湛的技法,而以古今著名书画作品为稿本,将画理融入绣艺,绣出另一番境界。韩氏的作品有摹绣唐宋以来的院本经典、米氏的云山水墨、黄筌父子的写生等等,这些大师之作,其笔墨高妙绝非庸手所能体会。韩希孟运针如笔,以色丝为墨,吴绫作纸,其绣品细丝淡彩,难辨是画为绣,令董其昌一辈的大师也惊讶得瞠目结舌,并使大师欣然挥毫作题,与绣品合璧生辉。
  ·“寒铦暑溽,风冥雨晦,弗敢从事,往往天晴日霁,鸟悦花芬,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刺入吴绫。”(顾寿潜《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跋)
  韩希孟的丈夫顾寿潜向其师著名画家董其昌讲述了希孟绣画之精,对天气和心境均非常讲究,既要避免因寒暑干湿而降低擘丝刺绣的质量,又要虑及氛围心境对创作的影响。这样的创作过程令大师董其昌亦颇为惊叹。
  韩希孟的创作年代约在泰昌、天启到崇祯的十多年间。其时顾氏家族兴盛,衣食无忧,内眷的闺阁之绣不在牟利。书香门第不仅有闲,而且有较高的修养,正是在这种优裕的环境中,韩希孟可以高标唐宋院本,从容地走针,精益求精,而臻于“画绣”的颠峰,证明了“针丝也足以千秋”。












顾绣宋元名迹册 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 共8开,每开长33cm,宽25cm
  顾名世孙媳韩希孟摹临宋元绘画名迹,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绣成方册,计8幅,世称《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此套册页深得希孟之夫顾寿潜的老师、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的赞赏,并由顾寿潜作跋,故每幅绣品的对页均有董其昌墨书题赞。此册针法精妙,神韵生动,独步古今,堪称顾绣艺术的颠峰。


















顾绣十六应真册 明 清宫旧藏 共16开,每开长28cm,宽28cm
  此绣册以米色绫为本,用墨色丝线和滚针技法为基础,刻意追摹稿本之白描技法,以线勾描物象轮廓,略施淡墨晕染,具有明代画家吴彬、丁云鹏的人物画风格。人物造型多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运笔遒劲,设色古雅。十六应真即十六罗汉,此绣册人物颇具神韵,一方面体现了绣者绣作时虔诚的心态,同时展现出顾绣擘丝细过毛发、运针灵活巧变的高超技艺。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明末 长120cm,宽45cm
  此图在本色绫地上彩绣神话中诸仙朝拜观音的故事。作品采取单晕色的装饰方法,施以缠针、滚针、平金和钉线等针法绣制,然后用石绿、赭石和大红等色渲染。作品始终未作大面积铺绣,只运针勾描线条,画中人物在云雾衬托下似穿行游走,颇具动感。作品构图新颖,线条舒展流畅,绘绣搭配适宜,把顾绣半丝半彩的装饰手法充分表现出来。

顾绣相国逍遥图轴 明末清初 长143cm,宽40cm
  此图轴在本色绸地上彩绣园林人物。在恬静幽雅的环境中,人物独酌自饮。作品采取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画中纹样多以绣线勾勒,然后用石青、石绿、赭石等色渲染点苔,充分显示出绣绘点染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作品既吸收了中国绘画勾线填彩的传统技法,又保持了彩色丝线在织物上游走所形成的独特韵味。通过着笔施色达到了工写兼顾、放逸自然的视觉效果。作品生动写实,绣工规整精细,设色自然淡雅,是一件优秀的顾绣之作。






















































顾绣五十三参图册 清初 共53开,每开长27cm,宽24cm
  此图册描绘佛经《华严经》中所述善财童子跋山涉水,参拜53位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图册共运用了十余种针法绣制,再辅以石青、石绿和赭石等颜料皴擦点染。配色亦丰富精妙,二十余种色线也缤纷明丽。所绣人物众多,衣饰、姿态和神情各不相同,造型夸张,生动有致。此图册是顾绣针法和色彩运用的集大成者,充分展示了顾绣劈丝纤细、针法多变、配色和谐、绣画结合等特点,是技艺精湛的刺绣艺术杰作。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清 共6开,每开长26cm,宽22cm
  此图册为花鸟草虫图与仿董其昌诗跋合璧的作品,除顾绣常见针法外,还以独特的针法绣制细部,如以冰纹针绣蜻蜓翅膀,滚针绣蚱蜢、蝴蝶之须,轻细且有动感,丝线细过于发,针微如毫,堪称神绝。而以施毛针所绣的鸟羽,丝丝缕缕,逼真精妙,仿佛飞鸟入画。所绣蝶翅,视之翅粉犹存。此图册针法穷其巧变,平齐工整,可谓妙手天成。配色亦自然写实,“生气廻动,五色灿烂,有过于黄筌父子之写生”。图左仿董其昌诗跋,用墨丝绣成,与绣画合璧,风雅别致,相得益彰。

顾绣竹林七贤图轴 清康熙 清宫旧藏 长130cm,宽44cm
  此图轴在米色绫地上施五彩绣。画面清新淡雅,表现出避世隐居、超脱凡俗的田园景象。正上方墨书诗句“千竿修竹尘氛静,七士诗书逸兴赊”。点明此图取材于魏晋时竹林七贤的典故。图轴绣、画结合,人物、树木、竹子、水、字等系绣成;山石是画的,只绣其轮廓;而太湖石则全部用墨画成,这种绣画搭配方式是清代顾绣最常用的一种技法。此图为清代顾绣的典型之作。

顾绣围猎图轴 清康熙 长97cm,宽46cm
  此图表现冬季满族围猎的场景。所绣马匹的肌理、狼毛、鹿斑、鸟羽、人物衣纹等,通过擞和针、套针等复杂的针法变化来排列丝线走向,并加上丝线特有的柔和光泽,逼真地表现出了物象的质感和动感。图中背景山峦追摹文人画宁静安闲的意趣,同时也表现出围猎的宏大场景和层次感,使所绣人物、动物更格外生动,达到绣与画的完美结合。

顾绣猎鹰图轴 清康熙 长96cm,宽44cm
  此图捕捉山野间纵马驰骋的猎手弯弓射鹰情景。画以白绫为地,施青绿、宝蓝、浅绛、黑灰等色线,运用平套、打籽、盘金等针法绣制。远山和苍松的描绘较为简略,远山仅用滚针勾边,淡彩点染;苍松施以接针,多为绘染。而人物的服饰和马具的绣制则甚为精细,如人物发须之纤毫、衣纹之描金团花均清晰在目;马具饰件亦用盘金绣制,真实表现出金属的光泽和质感。画面正上方墨书唐代王维《观猎》一诗中的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顾绣一鹭芙蓉图 清康熙 长152cm,宽41cm
  此图稿本具有清代“院体”花鸟画风格,融合了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和清代画家恽寿平设色没骨画法。绣家更以其独特的绣绘结合技法尽力追摹画稿的神韵。作品以小青绿技法着笔晕染山石,用精妙多变的针法绣芙蓉、鹭鸶和小鸟。其中以施毛针表现鸟羽,套针绣花卉,抢针绣花叶,打籽针绣花芯,滚针绣水纹,使物象既有工笔画的工丽细腻,又具刺绣工艺的仿真效果。画面构图疏朗,配色明快艳丽。图上以墨书题诗句:“四宇香名推振鹭,百年景福聚荣萧。”

顾绣渔樵耕读图轴 清乾隆 长112cm,宽45cm
  此图以绣绘结合的技法追摹原作风格,远山近坡均以笔墨描绘点染。人物、木桥、茅屋、树木等则以针代笔,以丝代墨,精细地绣制。针法除平针、套针、滚针、正抢针等常用针法外,草鞋、渔篓用网针;茅屋窗棂、房顶用编针;芦苇、小草用斜缠针;衣纹在用滚针勾勒外,并加笔墨渲染,使之更富立体感。此幅诗堂题跋“采樵过野逢渔父,理钓临溪听读书”为青色丝绣。作品从意境到风格都具有清代文人画的情趣。

顾绣觅药图轴 清乾隆 长123cm,宽45cm
  此图在本色绫地上刺绣觅药图,绣画结合。人物、小鹿、仙鹤用彩色丝线以多种针法绣成,小鹿尚有动笔着色之处;山石则以画为主,用石青、石绿、赭石和墨平涂渲染,仅轮廓边缘为绣成。树叶先用绿色平涂,再于其上绣树叶形状。图上方墨书:“授得长生诀,迢遥入翠微。采芝云染袖,觅药雾沾衣。”这是清代具代表性的顾绣精品之一。

顾绣金刚经塔轴 清乾隆 长213cm,宽69cm
  此图轴在八枚缎地上刺绣金刚经塔。塔共7层,以赤圆金线作回纹边框。最下层从须菩提向坐在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提问开始,释迦牟尼结迦趺坐,左手扶膝,右手施说法印。经文即从释迦牟尼头上方开始,按回纹从右向左、从下向上周折回旋,以蓝色丝线绣于回纹框内。每层塔中间均绣有释迦牟尼不同的说法相,绣工精细。整座金刚塔身用金线、赤圆金线和银线以平金法绣成,金色轮廓奕奕夺目。这是一件极为别致的佛教题材绣品
「真诚赞赏」
   汀州----------梦幻之乡

1380

主题

3万

回帖

4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07-5-12 09: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色彩好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发表于 2007-5-12 1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不错不错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