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4900
注册时间2010-6-20
最后登录2015-6-19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141525 金币
中士
|
六、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从全局上把握,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科学组织实施。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宏观指导。争取国家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地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加的乡村旅游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作用,领导和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强化联动,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发挥部门职能加大对乡村旅游建设的扶持力度,形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强旅游部门对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统筹规范,加强市场监管、市场促销、培训、公共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区县旅游部门的一线服务力度,扩展范围职责。当前重点是要提供专业的规划和项目开发指导,服务到村,帮助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克服开发雷同化,增强市场经营意识;要制订基本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和接待服务标准,推广到户,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提供相应的监管服务,切实加强对农村旅游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继续加大对各类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指导力度。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成立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乡村旅游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二)加强政策扶持
要结合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支持政策。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保护,以及规划、培训等公共服务,并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补贴。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各级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把乡村旅游列入相关项目投资计划。
金融支持政策。推动农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农村旅游户;加强对农户和经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担保支持,并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或贴息。引导和鼓励中介组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信用担保、融资租赁、项目融资、信托投资等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担保形式,依法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兴办乡村旅游,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稳定长期的收益回报。
土地支持政策。积极探索,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和土地转换等土地政策。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前提下,探索按照“城乡挂钩、指标周转”的要求,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保障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税收支持政策。引导并支持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从获利年度起,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期限内实行全额补助。
环保支持政策。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补助和奖励等办法,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应用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扶持中,对乡村旅游示范点予以支持。
科技扶持政策。在星火计划、863、服务业支撑计划、新能源发展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科技扶持,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科技计划,享受相关政策。
消费扶持政策。探索对农民出游给予优惠、便利,对经营乡村旅游和组织农民出游的微利企业,对提供的服务业绩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鼓励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网络。
分享各种乡村支持政策。分享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农村支持政策,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三)创新体制机制
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向业主集中,改变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用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根据农民意愿,在满足农民居住自用的基础上,引导将多余产权房入股参与建设集中的、规模型产权式乡村旅游住宿设施,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完善相关利益群体参与分配机制,采取“村支两委+村民”、“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政府+村委会+农户”、“外来企业经营”、“公司+农民旅游协会(农村新经济合作组织)”等模式,探索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
遵循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布局的规律,推进乡村旅游合理布局和相关要素的有效集聚,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拓展资金渠道
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开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项目经费打捆使用的模式,多渠道投入。
在确保农民利益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大企业参与投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农民户办、多家联办、城乡居民合办、城市居民承包独办、旅行社承包(租赁)创办、业主成片租赁承包开发或与区内农户股份化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创办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探索推动重点地区农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
鼓励多渠道和多层次筹措资金,探索建立社会化的旅游就业发展基金。积极鼓励和引导规范各种扶贫基金和社会捐助。
(五)推进科学管理
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机制,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启动准入标准、组织管理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市场营销与信息管理标准和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性标准的制定,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
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科学统计水平。由农业、旅游、商委、统计等部门联合,成立乡村旅游统计工作小组。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乡村旅游数据调查方法、预测方法,明确乡村旅游统计口径和指标,规范乡村旅游统计范围、指标口径、测算方法,以及数据反馈等。结合统计部门农调队工作,加强乡村旅游统计基础工作。
根据乡村旅游地域差异大、类型丰富、方式灵活多样等实际情况,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六)营造社会环境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宣传,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形成全民关注乡村旅游、热爱乡村旅游、参与乡村旅游、支持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