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1601
注册时间2010-5-4
最后登录2022-6-15
威望9 点
好评度50 点
金钱6798 金币
上尉
|
发表于 2011-12-20 2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邹和福,我是周小玲,我的老朋友你在哪里……”这是周阿姨一直藏在心里的一句话。
看到102岁老人微博寻亲(详见12月17日A3版)的报道后,昨日,61岁的周阿姨打进本报热线,希望能找到一位念念不忘的老朋友,她说:“有份感动藏心底近40年难忘怀。”
当年她19岁,作为知青下乡到龙岩长汀县的农村公社,认识了20多岁的邹师傅,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殊的温暖。然而短暂相识,一别就是近40年,再无相见。
这段时光有“让人怀念的地方”
61岁的周阿姨起床后,坐在客厅泡了壶茶,把电视调到CCTV-4,这是她长期的习惯。十年前退休后,她的生活清闲了不少。
以前她偶尔也会和朋友出门耍太极、舞剑,现在慢慢减少了这些活动。开朗的周阿姨总是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说起话来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尤其是说到过去的事。
在看到前日本报《74年后102岁老人微博寻亲》的报道后,昨天,周阿姨也打来了电话,希望能借助媒体,寻找一位40年前下乡时认识的老朋友。
“人有时候就是很奇怪。”周阿姨说,像许多故事中写的那样,她在很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邹师傅,“他是个好人。”周阿姨称,短暂的相识后就是分别,然后是几十年的念念不忘。
1969年,当时19岁的她接到通知,要到本县的农村公社去。“内心挺不愿意的,一个城里的姑娘,非要跑到个乡下地方。”带着这么些不情愿,她还是随着大队伍到了长汀县馆前公社洋陈大队。
在那里的岁月艰辛而苦闷,正是因为认识了邹师傅,才让这段时光有了“让人怀念的地方”。
拖拉机上谈笑风生的青涩岁月
谈起最初的相识,周阿姨笑了,她说,应该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几个姑娘走在回城的路上,身上没钱,“过了好几辆车,我们都喊,但没人愿意顺带捎我们一程。”直到一辆拖拉机经过。
“师傅载我们一程呗!”“好嘞,上车吧!”那是一辆比人还高的“庞然大物”,周阿姨比划着。驾驶室里那位师傅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看上去也就20来岁,大约170cm左右,身材壮实,皮肤不太黑,留着当时很流行的三七分短发,穿一身宝蓝色的工作服。这个模样,周阿姨在几十年后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来。
开拖拉机的师傅把她们拉上车,一路上,大家热情地聊起天来,聊着聊着,大家知道了师傅姓邹,是长汀县拖拉机站的,经常给长汀松香厂拉货。
此后,她经常会在路上碰到邹师傅,说到这里,周阿姨露出难掩的笑容,“我们下乡的身上哪有几个钱,但他人特好,每次都让我搭顺风车,送我回城。”而这样的人,此后周阿姨“没有遇到第二个”。
那时候周阿姨就坐在驾驶座旁边的工具箱上,混合着拖拉机轰隆的声响,二人总是聊得很起劲,从周阿姨的角度看,邹师傅专注开车的这个侧影,定格在她心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左右,在那段没有电话的岁月,见面全靠运气,能碰到就搭一程,没碰到那也没法子。
1973年,周阿姨上调到建设兵团,她匆匆收拾了几件衣服就离开了长汀县,后来她时常想起,“当时怎么就没遇到邹师傅,和他说一声道别呢?”想着想着,时光推移了近40载。
你还记得老朋友周小玲吗?
离开长汀县,周阿姨先后去了永安、三明,最后在福州定居下来。
“我今年都61岁啦,他也该快70岁了吧。”周阿姨掩着嘴笑了,从一九九几年那会儿,她每年回老家长汀时,都会去县里打听一番,得知长汀县拖拉机站早就解散了。一位原本站里的工友和她说,邹师傅回家去了,家在龙岩连城四堡。
周阿姨记得很清楚,当时她的家住在长汀县水东街大井头旁边,邹师傅总会帮她家拉点木炭和柴火,末了留下来吃个午饭,那时候家里人也对这个实诚的小伙子印象深刻。
周阿姨说,她不知道这位远方的老朋友如今在何处,是否还能坐在一起叙叙旧?“那是下乡期间,我常回城,经常会搭你的顺风车,你还记得吗?老朋友,你没想到吧,近40年前龙岩长汀县里的乡间小路,拖拉机上谈笑风生的岁月,我还时常会想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