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9222
注册时间2007-10-19
最后登录2015-11-29
威望8 点
好评度17 点
金钱788980 金币
中尉
|
发表于 2013-4-2 1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方剂就是方子。其结构严谨又变化万千,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工具。
【】方剂的组成,可以是一味药(奇方)如独参汤,亦可以是两味(偶方)如失笑散或两味以上的药(复方)构成。
【】方剂制定的原则:“方从法出、依法制方”“君臣佐使、主次有序”。
君:治疗主病、主证的药物;
臣:【1】协助:协同君药治疗主证;
【2】兼治: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1】佐助:加强君药或臣药的治疗作用;
【2】佐制:减弱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
【3】反佐: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以与君药性味相反又在治疗中起相成的药物。
使:【1】调和:如大枣;甘草;
【2】引经
【】方剂的剂型
汤:临床用途最广的方法。药物加水后通过煎、蒸或水煮,去渣取汁。特点起效快、作用强;
丹:一般由矿石类或贵重药物提炼而成。剂型多样,多用于急救或外用。如紫雪丹,紫金锭;
膏:分为外用内服两种。内服的特点是便于携带和使用,外用的多制成油剂或贴膏。
丸:蜜丸、浓缩物、水丸。多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散:药物的干燥粉末。特点是节约药物,用法多样。
其他的还有颗粒剂、针剂、片剂、灸剂等等。
【】方剂的用法
这里介绍一下临床常用汤药比较科学的用法。
【】汤药煎法在生活中可分煎、蒸、煮三种方法。
煎:将药置入锅中,加适量的水,武火烧沸,三至五沸后即去渣取汁使用。一般适用于含挥发油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解表药物使用;泻下药大黄的使用;
煮:将药置入锅中,加适量的水,武火烧沸后,用文火慢慢煎煮。适用于大部分的药物使用,如熬膏。特别是一些质重、滋补类的药物使用。缺点是煎煮时间较长,火候难以掌握,不小心容易糊锅。
蒸:此法为煎药最常用的方法。将药置于容器内,再放置锅中,加适量水,慢慢蒸出。特点是方法极易,容易掌握。
【】煎药的注意事项:
用具:用搪瓷容器、不锈钢容器较好。一般不建议用铁锅、铝锅,以免在煎药中析出金属离子引起化学变化。砂锅也建议少用,因为药物渗透到砂锅里面后会引起“串味”而影响砂锅的使用。但对于慢性病或保健食疗的药物则建议使用砂锅,因其密封和砂的高温特性可以让药物有效成分更容易分解出来。
水的选择:建议用矿泉水会山泉水。自来水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及口感。
火候:外感证用药或清轻、芳香药物一般武火烧沸,沸几沸后即起锅温服。滋补类药物或质重、厚腻药物一般用武火烧沸后,在文火慢慢煎之20-30分钟。
【】煎药方法:
<>中草药可以先用水冲下去除杂质。中药饮片却一般不洗,因为中药饮片多是经过加工而成的。如盐炒、蜜炙,在冲洗的过程容易把有效成分滤掉。
<>用水一般用没有经过加温的水。开水是不能用的,因为药物中的一些物质如蛋白经过高温烫过后就不能够有效地析出了。
<>煎药时,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在加水适量浸泡片刻,待药物充分湿润后加水至药渣上约一横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煎药的时间按医嘱或药物的种类执行。此外,临床中还有后下、先煎、包煎、烊化等不同的煎药用法。
<>药物一般是一起煎好2-3次后混合药液,再均分3-4次服用,一天一剂。清热、泻下药多冷服,温里、解表药多温服;攻伐药多饭后,滋补药多饭前;泻下药,解表药以汗出,便通为宜,不拘剂数。对一些慢性病、滋补性中药、名贵中药的食补也可以频频啜取,不拘时服。
【】方剂的组成变化
中医学的难点就在于方剂中药的增减,他包含品种的增减和药量的增减。一个方子增减品种或药量都会是另一个方子或方意。如麻黄汤,减去桂枝就成了三拗汤,从发汗解表变化成了宣肺解表;增加石膏,麻黄:石膏=1:3-6,成方麻杏石甘汤,从原来的治疗风寒实喘变为了治疗风热实喘的重要方剂。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中医传承之密也往往就在于药量及(或)一两味药的增减。这是我们学中医的重点、难点。搞清楚药物间组合的奇妙变化,是极其的不容易的。“用药如用兵”就是最好的诠释。
【】方剂与治法
治疗大法有“汗、吐、下、和、清、温、消、补”。
汗:发汗。即通过发汗的方法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此邪一般在表、在外、在浅。临床用于外感表证,麻疹初起,风水证。
吐:呕吐。即通过药物或(和)手法引起患者刺激性呕吐,促进体内邪实排出体外,此邪一般为实、在上。临床一般用于宿食不化,痰涎壅甚,误食毒物早期。
下:泻下。通过泻下通便祛除里实病邪,此邪一般为实、在下。适用于邪滞肠胃,大便不通,淤血,积水实证。
和:调和。现在的和法使用的最多最广泛。“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协调人体的和谐状态,桥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改善人体的生物钟调节,对健康都是很有利的。特别现在社会高比例的亚健康人群,调节生活节律,调和思想,调和身体盛衰是很重要的。
温:温里、散寒。即使用温热药祛除体内寒邪的治疗方法。临床多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寒凝经脉。
清:清热、泻火、解毒。是祛除热邪的一种方法。
消:消导、散结。对体内各种有形实邪采用消食导滞,消痞散结的方法,促其消散。临床多用于食积,虫积,痞块,瘕块。
补:补益。即通过补益药物补其不足,促进体质。用于各种虚证。
方剂的重要,犹如战斗中阵型的重要。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用量、主治、临床应用,清楚方剂中各药的角色,相互的联系、作用,是一个中医师必然要去学习的东西。
<原创作品,请勿他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