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2902
注册时间2007-5-18
最后登录2023-4-20
威望0 点
好评度1 点
金钱153320 金币
少尉
|
发表于 2013-10-7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佮瑚侯王(又称“公太”,即各族百姓公共神祖之意)是福建汀州客家“汀连十三坊”地区自古以来全民崇拜的人格神,因其灵应佑民、安定家国而恩波远扬。宋元以后,在其原有旗鼓笙歌、迎庆仪程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有关歌舞杂技、风情期盼、祈祝教化、特色展演、交流娱乐等民俗内容,终于形成为如今全国最隆重的综合性乡村文化典庆活动。近期汀南严婆田文化村正举办的“新公太”迎奉文化节,尤其可为此一活动的典范代表。
关于佮瑚侯王的传说及其原型是谁的问题,争议颇多,有说是纯青蛤(一种形似青蛙而青腻慑人的动物)受封而成的,有说是唐初某大将受封而成的,有说是王审知兄弟三人受封而成的,有说是王审知儿子王延钧受封而成的,有说是汀州历史上某三位功德英杰受封而成的,有说是宋元时汀州某类异人受封而成的,还有说是“各府侯王”转化而成的,等等。然依据广泛走访调查,我们会发现,“唐天子跌落污泥河,青蛤精(某人或某青蛤)化作马脚石垫起天子座驾,救出天子,背上留下马脚印,后天子论功行赏,封其为 “佮瑚侯王”。”这种说法却总是众口一词。由此,再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比对推研,我们可以确定,下面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
唐初玄武门内耗事件后,唐室削弱,突厥咭利可汗乘机进犯,皇帝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率兵迎战,大败敌军。可是,不甘失败的咭利可汗又再次前来扰攘,还竟然要李世民朝廷让出一半江山,李世民忍无可忍,亲自飞马迎战于渭水,急情之中陷于河中,危急万分。此时,据说李世民身上所配玉蛙(形似青蛙、蟾蜍,客家人现称“青蛤”)顿时化作四个垫脚神石,垫起皇帝马脚腾飞迎战,所向披靡,终于救出皇帝,震慑了敌人。于是,双方在渭水便桥边订立盟约,和平相安。战后,为彰表神蛙之功,皇帝便敕封其为“蛤蝴侯王”,将其奉作国之重器。随着唐王朝历史的推进,“蛤蝴侯王”日益成为镇邪重宝、护国神器的象征。唐末五代时,光州固始县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随寿州首领王绪起义,平汀入闽,并最终易主启新、众望所归被拥立为新首领人物,带领义军镇邪扬善,平息纷乱,驻屯闽地,成为闽地明主。尤其“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的王审知接替王潮兄长受拥掌权后,在平乱安民的同时,大力推行轻徭薄役、兴闽富民、力助农桑、重教开智等休养生息政策,终使闽地安泰富庶、敦显一方。因感于惠政恩泽,有人便欲拥戴王审知立国自主。王审知节义高远,不图功利,“宁做开门臣子,不做闭门天子”,毅然归顺拥戴朝廷。朝廷感念,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琅琊王”,视其为东南柱国,并将曾封国之重器“蛤蝴侯王”赐予示敬。由此,物人相合,成为一体——另有一说,认为当年化蛤救驾者本为王审知先人,王审知是承袭重振“佮瑚侯王”神异。为顺应人格称呼,人们结合“琅琊王”(客家话读音与“浪野王”同,听起来给人一种鸿蒙辽远、镇邪广治的感觉)联想之意,又逐渐将“蛤蝴侯王”写作“佮瑚侯王”,逐渐由物称转化为人称。而王审知形体清瘦,神勇非凡,传说常能夜发青蛤之声,以镇奸邪,故人们本已传其为青蛤精转世,现加上“蛤蝴侯王”之赐,人们便更是认定其为“佮瑚侯王”。五代后梁时期,闽地进一步繁荣兴旺,政通人和,朝廷欣慰,又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不负厚望,更加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福建进一步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显重华夏的东南门户和海滨邹鲁。其时汀州东南地区(当时尚未有连城县,其与上杭、武平、永定等地皆同属汀州长汀)发生蛮獠暴乱,祸国殃民。王审知率兵平乱,不想几乎未动干戈,仅以正义气势、理节晓谕便震慑了蛮獠,平叛息乱,惠泽汀民——传说蛮獠为山野蚂蝗、石蝀之精,遇见青蛤精,注定敌战不过,也就只得自泄归服。而王审知作为青蛤至精,来得阵前,首先各抓获一只蚂蝗、石蝀,断其一足,却不害其性命,将其放归,既予警告,又示宽大,其余蚂蝗、石蝀得知此事,自是诚惶诚恐、伏首迎服——在汀州客家地区,据说,以前每当人们夜里进山抓捕石蝀时,也要先抓一只断足放归,后面才能抓到更多,否则,将一无所获。而当又抓到那只断足者后,就不能再继续抓了,否则就将走不出大山了!究其原因,大概正是由此而来吧!——说来也奇怪,自从佮瑚侯王保汀播惠,汀州客家从此也就日益繁兴安泰,即使此后仍时有发生寇乱殃民事件,只要人们一请“佮瑚侯王”护佑,便常常都能逢凶化吉,安度灾劫。于是,“佮瑚侯王”作为一种神圣神秘、威肃慑人的神化功能偶像,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因“佮瑚侯王”功德恩威享誉四方,于是,汀东南百姓便首先香火相供,依坊轮转,虔诚朝拜,一方面以表感念崇敬,另一方面也祈求他永远镇邪扬善、为民造福、护佑家国。而随着“佮瑚侯王”崇拜的深入人心,人们除祈福纳祥外,为更好地得到庇佑,甚至还用“佮瑚”“佮”等字眼为孩子取名字,如“佮瑚佬”“佮瑚妹”“佮东生”“佮木生”“佮水生”“佮金生”“佮保生”“佮长生”“佮凤子”“佮桥妹”“佮兰妹”“佮升妹”等等等等在汀州客家比比皆是——而在汀州客家族群的意识理念中,这些“佮”“佮瑚”等字眼,又都带有一种明显的神圣神秘却又威严整肃的蕃野外来味道,这也许正是从另一个侧面应证了“佮瑚侯王”的外来肃敬身份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