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客家路 点滴客家情
梅州网 www.meizhou.cn
开封市新建的客家交流中心——守望阁 (陈炯峰/摄)
小宋城内热闹的夜市 (陈炯峰/摄)
开封清明上和园宏景图 (陈炯峰/摄)
具有浓郁开封特色的民俗表演 《岳飞枪挑小梁王》 (陈炯峰/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一声客家人,温暖如春;一部客家史,力透纸背。“客而家焉” 的客家民系,在过去的岁月,它是迁徙与动荡的代名词。关于客家,人们总有疑窦“客从何来?”
“客家应形成于宋末元初,客家人南迁首发地在开封,客家的先人主要是宋朝的衣冠旧族、忠义之后。”说起开封与客家的关系,著名历史学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绍侯如是说。在诸多论调中,客家南迁首发地在开封拥趸众多。日前,在开封举办的第27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让全球客家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开封。近日,记者也寻根开封,走进了这座八朝古都,感受客家人南迁首发地的魅力。
黄土地诉说客家故事
开封素有“客家祖居地”和“河洛文化沃土”之称,具有非常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是许多大姓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是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魂牵梦绕的寻根圣地之一。第27届世客会在开封举办,开封市亦把“开封让客家人圆梦”作为大会主题,增加客家人对开封的认同感。
来到开封第一站,是开封市博物馆。该馆是一家社会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馆藏文物8万余件,专业图书近3万册。这些文物典籍记录历史、见证历史,不少保留着客家先民南迁前的历史记忆。在记者造访开封市博物馆时,该馆正在进行“客家与开封”特展,特展内容包括了客家人的定义与形成、中原客家先民历史上五次迁徙、客家源流与分布、各个时期开封南迁的客家先民、客家先祖在开封的遗迹等。
在博物馆感受了积淀的厚重历史后,记者来到了开封市新建的珠玑巷、守望阁,其中珍藏了许多客家人的历史。如今提起“珠玑巷”,广东人更多会想起的是距离韶关南雄市区10公里远的珠玑镇上的千年古巷。那么两地珠玑巷有何关联?据介绍,南雄珠玑巷来源于开封珠玑巷,由宋时从开封移居此地的官吏士民眷恋故土而得名。南
雄珠玑巷仍有历史遗存,但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如今开封市珠玑巷已然不是当年的珠玑巷,而是开封市委市政府在原宋代珠玑巷原址附近进行重建,并建设了客家交流中心——守望阁。在守望阁里可以看到从开封南迁汉人历史,依据姓氏“寻根”。
万里犹忆宋都繁华
开封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八朝都会,自古雄踞中州大地。
关于开封,具象的认识约莫不来源于张择端绘就了宋都繁华的《清明上河图》。在开封虽然不能看到《清明上河图》,但能游览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再现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清明上河园。步入清明上河园,看着两边古色古香的建筑,身着北宋服装忙碌的人们,颇有一种“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错觉。在清明上河园里,茶馆、酒肆颇多。据导游解说,在古时开封,每隔数十米就有茶馆,其中《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屋擂茶”是客家传统的喝茶方法,但其由来不详。
开封是中国刺绣发祥地之一,是中原刺绣技艺集大成者和优秀代表。步入开封汴绣厂展销大厅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姹紫嫣红斗芬菲,花不欲醉人自醉”,遍览那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精美绣品让人忍不住惊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刺绣版的《清明上河图》,车马舟船,房舍桥梁,工商百业都形象地用刺绣表达了出来,若不细看,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幅绣品,绣工们介绍在绣《清明上河图》时用了10多套针法120多种彩线,才将《清明上河图》这幅巨作跃然于锦缎之上。的确,汴绣的发达与开封女子心灵手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古时的开封有“女必有一针一鉥”的说法。看着汴绣精致的做工不禁让人想到,在南方客家地区,妇女“针头线尾”这一说法也非常盛行。
在开封采风数日,于点滴中发现中原风俗与南方客家习俗的相通之处:客家人厨房神龛里供奉的“灶王爷”,妇女旧时河边浣衣用棒槌,孩子受到惊吓“叫魂儿”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