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7828
注册时间2020-11-29
最后登录2020-11-29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50 金币
列兵
|
发表于 2020-11-27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活动的边界”科武艺术展现场
后疫情期间,人类将如何打造新连接
“一方面,新技术在动人们不停跨界,另一方面,世界并没有变大,而是变小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传授、北京大学影戏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如是说。
11月26日,在第五届腾云峰会现场,10余位来自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在“活动的边界”这一主题下,对“科技将如何重构新连接,催生数字文化新表达,资助人类开启新旅程”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跨界探究。
疫情前,环球化俨然正如日中天,“活动”被视为期间的主题,可一场疫情,却揭开了它脆弱的底色——在最需要环球管理的议题上,“边界”的声音反而日渐嘹亮,保守主义沉渣泛起,退群、商业战、民粹等此起彼伏。
凡此种种,引人深思:互联照旧阻断、沟通照旧封闭、大同照旧求异、跨界照旧保守……由此拼合成年度腾云峰会的第一核心——“新·连接”。
戴锦华、李敬泽、王石在论坛现场
我们如何连接人类的文化、头脑与情感?
“世界好似无比巨大的麦场,劫难如同连枷,无情地击打人类这片麦子。”这是加缪在《鼠疫》中写下的句子,却在2020年得到人们的共鸣,因环球已有超6000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劫难带来的从来都不只有绝望,更意味着新生。1948年,世界还没有从二战的阴影中走出,一批优秀的人文学者意识到打破封闭、消除隔阂的重要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由此诞生。70多年后,它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系统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机构之一。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3个月前,我很荣幸代表腾讯与这家有着久长汗青传统的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我们将协手助力环球数字文化财产和相关学术研究,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科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冠疫情之下,两者的代价都得到凸显。在国外,网友利用社交媒体创造出了“团结在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等社交媒体标签,接力分享居家隔离期间的有趣经历。在国内,腾讯微视和央视共同发起了“同心战疫”系列短视频活动,最终创造出26万条加油短视频,播放量超10亿次,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今天,科技已经将物理空间的连接服从提拔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靠什么连接人类的文化、头脑与情感?我想,答案大概是‘丰富生活、暖和民气、感动人性’的故事。”程武说。
从《庆余年》;到今年7月,《王者光彩》上线了以三国为原型的新版本“三分之地”;以致“云游敦煌”小程序访问量已突破1200万;今年9月推出的“数字秦陵”小程序中,仅6天访问量便突破了180万……腾讯已经做好了长线服从的准备,为环球用户创造出真正属于这个期间的中国文化符号。
程武表示:“2020年,世界已经站在新的路口上。未来会怎样?这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索和行动。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探究‘活动的边界’的意义。”
活动暗示着连接与对话,以及对新边界的探索
“由于弱连接,由于连接的故障和不畅,成了我们人类的大部门故事,以及至今为止的大部门戏剧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说。
疫情期间,李敬泽在家读杜甫的诗,共1444首。他发现,如果杜甫有手机,最少1/4的诗不必写,“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京”“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写的都是地理、空间和时间上的隔绝,他使隔绝变成一个精神的空间,变成了一个产生诗的空间。
李敬泽对此的感受是:“连接是我们的天性,不连接也是我们的天性,甚至我认为某种水平上不连接是我们更深的天性,是我们更根本的精神结构,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必须栖息在这个绝对的否定性的身边,我们才能开始精神上的征程。”
连接与不连接,是辩证的关系。换言之,任何连接的条件,都是把自己从世界中区别出去,然后才能谈得上我和其他人、和这个世界的连接。正如互联网期间,人们反而更关注隐私、个人信息安全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特别喜欢我们今天的主题‘活动的边界’,我想‘活动’暗示着连接,暗示着我们这个期间无所不及、不屈不挠的技术上和来往上的连接能力,这大概就是科技需要和人文对话的地方,也是科技需要和人性对话的地方。”李敬泽说。
有了手机,尽管人们现在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际、即时交际、碎片零星无时无刻的来往,向着全面拼命的打开。但拿到了手机,人依然为自己保持一个与他人、与世界的距离,以便用于他的明白、认识、观看、追忆和爱。没有这些距离,这些代价很大概就不会存在。李敬泽老师将此概括为:“既要活动,也要探索那个不停移动的、新的边界。”
新连接的大概,无处不在
环球化曾是过去近40年间最令人陶醉的乌托邦,如今它似乎已繁华摇落、豪情消散。一个咒语在环球各地流传:“我们再也不大概回到原来的样子了。”那么,“后疫情期间”究竟会如何,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期间?为此,戴锦华、李敬泽和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石进行了精彩讨论。
戴锦华认为:“2020年犹如一篇命题作文——每天有新的都会被封闭,有新的地区疫情爆发,不停的传来家人被分割,有家难回,天南地北的消息,人类命运的共同承担这个概念没有比2020年更真切。”
面对疫情爆发,人类社会唯一可以或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封闭,是重申边界,是关闭边界,是每个人被迫退回到自己的居所之中。
连接与隔离,突然变成了一个问题,横亘在每个人的眼前。戴锦华等待的连接是:“新连接不仅是形而下的连接,同时是头脑观念知识的全新的创造,以及一种新的连接可以告竣。”
李敬泽认为,疫情之下,连接变得更重要了,使自己对他者、对自我有了重新的体认,“我把它看成一个充满了挑战性、充满了乐趣的一个连接游戏”。
“他者在这里常常被当成一个敌对的对象,是一个否定性的力量,但我觉得至少我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对付朋侪圈,但是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古人的时间,我觉得那,是一个需要我们在遥望中去破镜的他者,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确认的过程。”李敬泽说。
王石即将完整推出新版的《二十四史》,这是一个今注本,以此建立人与汗青的连接。
王石说:“有一次在集会上谈这个事情的时间,竟然当着那么多人面大哭一场,为什么大哭一场?因为太难了。1994年10月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开了今注本《二十四史》的开编典礼,本来认为5年左右时间可以做完,没想到做了26年,今年终于可以出前13部,明后年大致上可以完成。”
第一稿完成后,原定校三遍就付稿酬,效果校对五遍也付不了。后来王石只好对各人说,你们告状我吧,说我诈骗,一告状,说不定就有钱了。有人刊布去,一些学者说万万不行,不忍心如许做。在此过程中,万绳楠等老一代学者先后离去。
虽然《二十四史》已有两个注本,但王石依然认为即将推出的,是一套新书。
“为什么我说它是一套新书?是因为它表达了今世人对中国汗青的认识和看法,像从前人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纪录的汗青,这可以看成是中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今世认识水平以及其汗青观、看法。”王石说。
来源:https://www.sohu.com/a/434708461_12000516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