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长汀网
Portal
长汀论坛
BBS
长汀人才
长汀房网
手机客户端
长汀股市
长汀同城
更多功能
每日签到
积分商城
摇摇乐
论坛银行
论坛导读
论坛排行
群组
精彩分享
动态
论坛广播
淘帖
日志
相册
记录
积分抽奖
邀请注册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帖子
用户
长汀论坛
»
长汀论坛
›
≡互动汀州≡
›
【聚焦福建】
›
闽人智慧丨不是“南方小土豆”,而是“福建小地瓜”,我有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167
|
回复:
0
闽人智慧丨不是“南方小土豆”,而是“福建小地瓜”,我有证据!
[复制链接]
公路美学
公路美学
当前离线
UID
151644
注册时间
2022-8-2
最后登录
2022-8-2
威望
0 点
好评度
0 点
金钱
43600 金币
雷达卡
68
主题
0
回帖
102
积分
下士
下士, 积分 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下士, 积分 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17 1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
来自: Reserved
“小四果汤”“小鱼丸”“小扁肉”……福建人出门在外,该给自己什么身份?别吵了别吵了“小地瓜”必须拥有姓名!首先,地瓜干、地瓜稀饭、地瓜粉……但凡你有福建省籍谁不是从小吃到大?不仅吃地瓜讲话还要带着地瓜腔福建人对地瓜的爱简直就是与生俱来情到深处不自知难道它救过福建人的命?你猜对了!
图源:央视新闻
番薯,又名甘薯、地瓜等。明朝中后期,福州长乐人陈振龙率先将番薯引入福建并推广种植。远道而来的番薯成为缓解当时旱饥的“救命稻草”。此后,这一舶来品从福建走向全国,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甘薯是福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四百多年前的“福建严选”
与“胡”字辈、“西”字辈、“洋”字辈有所不同,番薯这类“番”字头的农产品,祖先大都来自遥远的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沿着新航线走向世界各地。
番薯进入中国,可能不止一条路线。其中不能不提的,便是“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冒险带回甘薯种苗的故事。
陈振龙雕像 叶青卿/摄
明朝万历年间,福州长乐县青桥村人陈振龙,二十岁考中秀才,之后二十多年始终考不中举人,终于在45岁时弃儒经商,来到吕宋岛,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经商。当时,番薯已传入西班牙人殖民下的吕宋岛。在吕宋,他第一次见到一种当时被称为“朱薯”的作物,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他以敏锐的眼光认识到朱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联想到家乡“闽都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歉岁,待食嗷嗷”,若把朱薯引种乡土,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
图源:福州晚报
1593年,陈振龙不顾出口禁令,将薯藤绞入缆绳,冒险带回福建。
当时,闽中大旱,五谷少收。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便向巡抚金学曾报《献薯藤种法禀帖》,汇报父亲带回薯藤的经过及番薯的各种优点,建议推广种植以救荒。金学曾让陈家先行试种,结果发现这一外来物种果真很快适应了中国的土地,当年就取得丰收。得知消息的金学曾大喜,到第二年传令整个福建种植番薯,不计其数的灾民因番薯的种植成功而获救。福建人民感念陈振龙携薯救灾之德,称他为“甘薯之父”。
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陈振龙纪念亭” 图源:掌上长乐此后,陈振龙的子孙代代“接力”,一家七代不仅积极致力于番薯的引种、推广,还将种薯技术传授亲戚朋友,把番薯推广到更多的地方。由于世代经商,陈家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番薯的种植地图也从闽中开始向江浙扩张,而后一路向北。18世纪6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番薯再次“披挂上阵”,成为救灾的“大将军”,全国掀起“番薯热”。1768年,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将番薯引进经过和种植经验整编成《金薯传习录》一书,他也因“教种有效”而被清廷授予举人头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种植、推广农作物而获得举人头衔的人。
《金薯传习录》图源:中国青年报
番薯引入中国,改善了中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中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著名历史学家夏鼐在其所写的《略谈番薯和薯蓣》中总结
“我国的人口,在西汉末年便已接近六千万,到明代极盛时仍只有六千万有零,清初以战乱有所减少,但是到乾隆六年(即1741年),便达一万万四千余万,道光十五年便增至四万万以上。这样的人口激增,虽然与版图的扩大、田地的开辟,及赋税的改变都有关系,但是与明朝晚年输入原产于美洲的番薯和玉蜀黍,恐关系更大。”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与金学曾引种推广之功。如今,先薯亭依然矗立于福州市区乌山上,记录着这段历史。
先薯亭 林跃佳/摄
福建的“地瓜宇宙”
从入门级的地瓜干、地瓜粥,到进化版的番薯丸、地瓜粉丝,再到闽菜必备的神来之笔——地瓜粉,蚵仔煎没它没法煎,面线糊少它不成糊……论起地瓜做法,福建真的可以绘就一个宏大的“地瓜宇宙”。在番薯引入福建的四百多年间,福建人可算是把地瓜的吃法给研究透了,放眼全国,难有对手。
从左到右依次为番薯丸、地瓜干、面线糊。
在番薯的做法上内卷到登峰造极的福建人,还致力于从根上解决——育种。早在20世纪50年代,福建便正式开展番薯育种研究。1955年,安溪农民陈罗庚从番薯植株上获取数粒天然杂交种子,从中培育出了高产品种“新种花”。该品种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建的主栽品种。此后,省农科院等省内科研机构纷纷开展番薯育种研究。当时的育种第一目标是高产,粮饲兼用型品种是主流。20世纪80年代,福建广泛开展番薯“五改”,通过改品种、改扦插密度、改耕作制度、改施肥方式、改病虫害防治手段,实现了“亩产万斤薯”,成为全国番薯高产的典型。
六鳌地瓜 图源:视觉漳州
世纪之交,人们逐渐从“要吃得饱”转向“要吃得好”,番薯地位也悄然发生改变——粮饲用途逐渐弱化,鲜食、加工等用途的占比越来越高,育种方向随之转变,从以兼用型品种为主,转向专用型品种百花齐放的时代。目前,福建番薯产业已形成鲜食、淀粉加工、地瓜干加工三大类型,长乐番薯、六鳌地瓜、连城红心地瓜干等番薯品牌名声在外。
政和县铁山镇罗家地村,村民制作地瓜干。余长青/摄不久前,“福建长乐番薯种植系统”还入选新一批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是广大农民在长期农耕实践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系统。在长期实践中,长乐农民构建了果薯套种、薯蔬间作和轮作种植体系,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弥补了山地沙地不适合水稻种植的缺陷,保障了地区粮食安全。
长乐番薯 图源:最美长乐
番薯的全新打开方式
除了从根上解决,福建人还研究起了地瓜藤——茎和叶,把番薯的全身都纳入了菜谱,爱得深沉,必须吃干榨净。过去由于口感不佳,地瓜藤多用来给生猪加餐。也有农民掐尖做菜,但也只是少量尝鲜。
图源:家在鼓楼其实,地瓜叶是很好的维生素来源,还富含粗纤维、蛋白质以及生理碱性物质等物质,毕竟白白胖胖的家猪们最有话语权。那么,能不能取之长、避其短,选育出专门的菜用型番薯呢?富有想象力的福建育种家,选育出了专门的菜用型番薯品种,也就是近年来市场走俏的地瓜叶。作为番薯家族中的“特长生”,地瓜叶摆脱了传统番薯藤的苦涩味,并且鲜嫩爽口,还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等元素。
种植户手捧菜用甘薯苗 图源:福建日报省农科院育种团队选育出的采用番薯 “福薯7-6”,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品种鉴定和省级审定的菜用型番薯,开创了我国番薯利用的新途径,也在绿叶蔬菜市场开辟了新赛道。在它之后问世的“福菜薯18号”,则是断层式领先品种,烫煮后依旧翠绿,清香带甜味,入口滑腻。推广十余年后,其综合性状依然无竞品可超越。目前,“福菜薯18号”占据全国地瓜叶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
“福菜薯18号”长势喜人 图源:福建日报
不仅如此,福建在紫薯品种选育方面也颇有建树。近年来备受吃货们青睐的紫薯,花青素含量高,具有抗氧化等功效。福建育种家们选育的“福宁紫3号”“龙紫4号”“龙紫9号”“福薯317”,在紫薯市场上颇具号召力。
从一根藤到遍地生瓜
四百多年间
番薯扎根在了福建的土地
更扎进了福建人的生活
从饱腹的救命粮
到健康生活的必备粗粮番薯也和我们一同持续进化、持续向上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
部分内容综合自掌上长乐、观八闽、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记者:张辉
编辑:郭金铭
审核:雷光美 方婷
「真诚赞赏」
打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0
长汀论坛
(https://www.fjctw.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闽ICP备2020018947号-1,闽ICP备2020018947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