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70|回复: 0

闽西历史人物研究【22】文天祥在龙岩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回帖

128

积分

下士

发表于 2024-5-1 1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来自: Reserved
闽西历史人物研究

系列报道

【编者按】龙岩历史悠久,秀气钟灵,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唐置汀州以来,历代都曾出现一些对龙岩有重大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他们的杰出贡献,已积淀成为龙岩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激励后人团结奋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融媒体中心在“报、网、微、端”等全媒体平台开设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闽西历史人物研究”专栏,为“打好五张牌、建设新龙岩”,加快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史志力量。本期刊发闽西历史人物研究系列报道【22】《文天祥在龙岩》,敬请关注。

《文天祥在龙岩》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钦点状元。曾任右丞相,被封为少保、信国公。他是南宋杰出的抗元民族英雄,至元二十年(1283年)慷慨就义,年仅47岁。在抗击元兵的征途中,文天祥开府汀州,间道龙岩(今新罗),坚持抗元,在龙岩、长汀、连城、永定等地留下了倒岭、垂珠岭、驻师桥、丞相垒、丞相岩、铜城、丞相祠、景忠祠等众多遗迹,后人曾建祠树碑以为纪念。700多年来,这些英雄遗迹连同他不朽诗篇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永照日月,激励来者!

文天祥塑像开府汀州
宋德祐元年(1275年),正值20万的元朝虎狼之师水陆并进进逼临安、家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举起抗元保宋义旗,起兵前往江浙勤王,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翌年正月,临安陷落,宋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同年六月,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赵昰在福安(今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元年(1276年)。文天祥奉诏以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身份往南剑州(今南平)建立督府,作为行都福州的西部屏障,募兵筹饷抗元,一时天下豪杰云集南平。南宋朝廷权臣见文天祥一呼百应、唯恐影响在己之上,遂于景炎元年十月,令文天祥以同都督职出掌江南西路,驱赶文天祥到汀州开府抗元。

十一月,文天祥抵汀后,将指挥部设于刘氏家庙。距刘氏家庙百米之遥,便是汀州城济川门。时候正值深秋,文天祥登上城楼,被人们高涨的抗元热情所感染,一首《汀州道中》有感而发:“雷霆驱精锐,斧钺下青冥(前两句指义军队伍威武雄壮)。江城今夜客(指文天祥等转战到汀州城),惨淡飞云汀(时局不如意一如汀城远处散乱的飞云)。”表达了文天祥在战事惨淡、无力回天的局势下,与全城军民同仇敌忾,誓与汀城共存亡的抗元意志和决心。

文天祥移驻汀州开府抗元的消息传开,民心呼拥,义军云集,闽粤赣忠义之士纷纷前来投效。龙岩县知事赵万率领千人应援汀州,许多江西旧部率部前来汀州与文天祥会师。文天祥在汀州各驿道设栅驻兵,各营寨日事习武。文天祥除了募兵练武之外,还大量打造兵器,补充部队装备。不久,文天祥部队得到壮大。他乘赣南元兵立足未稳,派遣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参赞吴浚以及唐仁、陈子敬、罗开礼等分别率部进军赣南,收复了多处江西失地。
间道龙岩
宋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兵自两浙南下三路犯闽,闽地除汀州的文天祥和兴化军的陈文龙(字如心,抗元被俘后绝食而死)坚守城池外,其他州县望风而降。元军占领南剑州、福宁府后,大举南下,从江西、南平两路向汀州进逼。

元宵前夕,忽报元朝骑兵将至。汀州城门紧闭,文天祥率兵据城御敌,准备与元兵决一死战。然而汀州郡守黄去疾有异志(想降元),按兵不动。文天祥只好于正月十四日,乘夜色率部撤出汀州,通过羊肠小道往漳州龙岩县方向进发。

当队伍撤到连城县朋口水口外一路亭时,文天祥派遣去江西的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兵败率兵归来,唯独参赞吴浚的队伍没有音信,加上麾下龚、刘、杨三名部将因伤病逝。回望远去的汀州,文天祥一时感慨万千,涕泪犹如断线珍珠,当地后命名为“垂珠岭”。

此后,队伍沿着山间小道经连城隔川、龙岩江山湖村碧峡谷到达龙岩县。文天祥想借助龙岩地僻山深的有利位置,一来躲避元军追击锋芒、休整义军残部;二来此地南通漳州,招募兵勇壮大队伍,相机图谋保卫皇室、恢复大宋江山。龙岩勇士踊跃参加义军,其中,龙岩表政里郭邦社(今江山镇铜钵村)的郭铉、郭錬俩兄弟率领200余勇士投奔文天祥麾下,人心振作。

行都福安陷落后,宋军东南守备土崩瓦解。元将唆都一面准备追击文天祥,一面又派吴浚去说降。文天祥一见吴浚,责以大义,怒而缢杀之,并将其尸首吊于军营前示众,以稳固军心,表示自己抗元到底的决心!唆都再派偏将罗辉带上书信去龙岩县说降。文天祥回以《正月复降书》,回顾艰难的抗元历程,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视死如归的决心:“天祥至汀后,即(随即)建、福以次沦失。朝廷养士三百年无死节者,如心先生(指陈文龙)差强人意,不知今果死否?哀哉哀哉!坐孤城中,势力穷屈,泛观宇宙,无一可为,甚负吾平生之志。三年不见老母,灯(元宵节)前一夕,自汀移屯,至龙岩,间道(偏僻的小路)得与老母相见,即下从先帝游,复何云(不再有遗憾)!”

w3.jpg

文丞相全集
文天祥在龙岩驻足一两个月,队伍由六七千人增加到两三万人。景炎二年(1277年)三月,文天祥听说宋皇室驻跸潮州,为图谋勤王,率部南下途经适中倒岭(今坂寮岭岭顶)向漳州,因道阻不通,改向梅州进发,光复梅州。

这时,忽必烈因北方诸王叛乱,召南征诸军回师,宋军便乘势兴复。五月,文天祥率军从梅州出发,北上抗元。不到3个月,就越五岭,入赣南,收会昌。六月三日,于雩都大败元军。同时,派兵攻占汀州,杀伪天子黄从。十月,文天祥收集散兵,回师汀州。郭铉、郭錬领军迎接文天祥入循州(今惠州)、梅州,退守南粤。
郭公再续正气歌
郭铉、郭錬,龙岩表政里郭邦社人,骁勇善战、兼通韬略。宋末元初,群盗四起,郭氏兄弟便在本乡筑土为城,墙外壁石砌、内填土,是为铜城,盗不敢犯。今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尚遗存宋代铜城城门及城墙一段,城门顶上石刻“铜城”二字。

宋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文天祥率抗元义军进入龙岩县,郭铉、郭錬兄弟率领当地乡勇200余人投奔其麾下,文天祥令他们为左右前锋。随后,他们跟随文天祥光复梅州,越五岭,入赣南,收会昌,于雩都大败元军。而郭铉、郭錬兄弟俩却身中10余箭,血流贯甲,但他们依然冲锋在前,英勇无敌。文天祥亲自解衣和药以慰劳,兄弟俩从此名重四方。宋皇室封郭氏兄弟为惠、济二侯,这是闽西历史上唯一受封侯爵者。八月,文天祥以郭氏兄弟受伤严重,派他们在梅州屯守养伤。

十月,文天祥兵败退回汀州。郭氏兄弟率领军抄小路迎接文天祥入循州、梅州,想在梅州据险以守。十一月,文天祥率领郭氏兄弟退至循州,进而退守南粤。景炎三年十二月,亦即祥兴元年(1278年)年十二月,郭氏兄弟随同文天祥在朝阳县五坡岭(今饭方亭)一起被俘。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当郭铉、郭錬兄弟俩人终于到达崖山时,陆秀夫已经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张世杰也因船翻葬身大海。兄弟俩仰天长叹:“大宋不可恢复了!”7天之后,宋军尸体浮出海面,兄弟俩与众人一起打捞起皇帝尸体葬于高山,然后回到龙岩铜钵村。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被害。翌年十一月初,消息传到龙岩县江山社铜钵,郭氏兄弟恢复宋朝的信念被彻底粉碎。他们悲痛万分,设下灵堂,向西拜泣,三天三夜,血湿衣襟,最后吐血而死,后人建郭公庵(香林庙)以纪念。数百年后,郭公逐渐演变成为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镇邪祛秽的神灵。

w4.jpg

举办龙岩郭公文化节纪念活动
正气常留天地间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及其光辉诗篇,激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明朝名将于谦称赞他:“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清乾隆皇帝评价他:“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文天祥足迹遍及闽西长汀、连城、龙岩、永定,后人为了纪念他,建祠树碑,赋诗凭吊。在长汀,明代长汀知县李曰芳以文天祥丞相曾经在汀州开设督府,在长汀县学大成殿旧址建“文丞相祠”。在连城,人们将当年文天祥驻师回望汀州的路亭称作垂珠亭,所在山岭称为垂珠岭,所在地方称为垂珠坝,龚、刘、杨三部将之墓称为三将坛。清代,连城人杨伯元一首《垂珠岭怀文丞相》,抒发出对英雄胜迹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慨:“河源有岭连荒村,当日移漳将士屯。苍茫北顾泪沾臆,何啻鲛人双眼眢(流泪到干枯)。连阳(即连城县)地僻文献缺,空有垂珠名独存。寒花泣露馀宿恨,丛河带雨添啼痕。”据说,文天祥的队伍途经连城隔川时,在徐屋山教乡民建窑烧制缸、钵、罐、盘、碗等日用器皿,开创了连城陶瓷史。在永定,后人在文天祥驻扎筑垒的圆岭(新罗、永定交界处),筑文山亭,亭畔立石碑以纪其事。明代,永定人阙恩诏赋诗凭吊曰:“岭头犹记昔年碑,丞相南来虎节持。半壁河山经破碎,藐孤(指幼弱的孤儿)臣主更流离。于今客路空禾黍,自古忠魂想旆旗。枯木寒鸦斜照外,清风石上拜须眉。”在龙岩,明万历十年(1582年),龙岩县民在城东名胜龙岩洞建景忠祠(即文信公祠)以纪念。当年文天祥率军经连城隔川来到龙岩县江山,在湖村崖石上奋笔题诗一首(《湖村》):“怪石岩岩总是窝,当朝宰相此经过。马蹄踏破归来晚,万古流传永不磨!”后人将此题壁悬崖称为“丞相岩”。明代万历恩贡连瓒、龙岩人林洪中均有诗文纪念。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龙岩知州包承祚作长诗一首,以歌赞文天祥经天纬地的浩然之气。诗曰:“岏巑(峻峭)万仞峭壁立,草木飞扬云气塞。丞相当年此驻师,至今犹壮山河色……兹岩何突兀,疑是先生忠义骨;兹岩何崔嵬,耿耿丹诚贯日月。摩崖大书字深刻,藓迹苔痕瓷拂拭。正气常留天地间,海枯石烂无剥蚀!”在适中倒岭,文天祥的队伍因桥毁受阻,只好就地安营扎垒。附近百姓听说是文丞相的义师过溪涧受阻,便纷纷搬来门板、床桌等,架起便桥让大军通过。文天祥为人们的热情义举感动,便命名此桥为“大义桥”(今适中国公桥)。人们将倒岭扎营垒寨之地称为“丞相垒”。适中人还建专祠祀文天祥。明万历十年(1582年),为纪念文天祥抗元就义300周年,龙岩知县曹胤儒在“丞相垒”遗址建亭立碑题字,3块石碑并排竖立,竖写阴刻“赐谥忠烈故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文山文公天祥举义驻师故垒”。左右碑正面均刻行书诗文。当地名人还附题诗,其一为吴文望的《过文信国屯兵垒》,其二为吴系江的《过文丞相驻师故垒》。清乾隆年间,适中人林泰七律《国公桥》,堪称咏怀杰作:

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萧萧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径碑犹在,极目寒山事已空。

怀古不堪回首望,冷烟衰草夕阳红!

1982年3月,为纪念文天祥抗元就义700周年,龙岩市(县级)人民政府将倒岭驻师故垒列为市(县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在石碑原址处重新修建。

w5.jpg

位于新罗区适中镇的丞相垒
2020年,龙岩启动文天祥文化园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江山镇村美村东阳山麓,包括文天祥雕像、丞相岩广场、郭铉亭、郭錬亭等。2021年1月,文天祥雕像揭幕,希望通过文化园展示文天祥抗元史迹,让人们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传承和弘扬正气精神,激发人们家国情怀!

(执笔: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刘可明 阙晓雪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王  英)

资料来源:

1.《宋史》,元脱脱、阿鲁图主修,卷一百九,卷四百十八。

2.《文山先生全集》,明嘉靖三十一年整理,卷之十八《拾遗》。

3.《汀州府志》,清曾曰瑛修,2004年王光明、陈立校点,679页、1033页。

4.《龙岩州志》,清乾隆三年张廷球修,1987年龙岩市(县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校点,212页。

5.《连城县志》,清乾隆版(民国28年再版)56页。

6.《长汀县志》,清光绪五年刘国光 谢昌霖修(1967年台湾重印),卷九《古迹》。

7.《连城县志》,民国27年邓光瀛纂卷,283页。

8.《龙岩县志》,民国34年郑丰稔纂,2003年郭义山 邹文清校点479页。

9.《龙岩地区志•军事》1992年版。龙岩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连城县志•工业》1993年版。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群众出版社出版。

11.《福建省志•军事志》1995年版。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新华出版社出版。

来源:龙岩党史方志


w6.jpg





喜欢这篇文章
就给我们“点赞”和“在看”
「真诚赞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