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馆藏漆器赏析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
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到高度发展。
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藏漆器最多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达一万八千余件,其中以元明清三代传世作品为主,兼有少量早期作品。在元明清三代的作品中,又以宫廷作品为主,兼有部分民间作品,其中珍贵文物325件。这些漆器工艺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绘漆涡纹方耳杯,战国楚,高5.5cm,口径17.5-10cm,连耳宽15cm,底径10-6cm
杯为厚木斫胎,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红漆,边髹一周黑漆,饰变形鸟头纹间涡纹。双耳赭色漆,绘变形鸟头纹间三角卷云纹、涡纹等。杯外壁赭色漆,无纹饰。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雨台山354号战国楚墓。耳杯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饮食具,从出土的情况看,方耳杯较圆耳杯原始,时代较早,出现于春秋,到战国时数量增多,至汉代则已绝迹。此耳杯所饰变形鸟头纹是战国漆器中最具特点的装饰纹样。
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战国楚,高6cm,口径18.3-11.4cm,底径12.2-6.6cm,连耳宽15.6cm
耳杯厚木斫胎,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朱漆,双耳及杯外壁髹赭色漆,耳面绘几何纹,两端侧面绘涡纹。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范家山15号战国楚墓。其胎体较厚,具战国漆耳杯的胎质特点。西汉漆器之胎体减薄变轻,耳杯胎体亦如此。耳杯所饰几何纹及涡纹是战国至西汉漆器装饰的主要辅助纹样。
彩绘漆鹿角镇墓兽,通高110cm,兽头高69cm,底座32-19cm
此镇墓兽出土于荆州江陵藤店一号战国楚墓,斫木胎,座上插单面兽头,口吐朱漆长舌,双目外凸,兽头上插双鹿角。通体髹黑漆,方座上绘朱、白彩兽面纹,兽身绘朱彩S形卷云纹和菱形纹等。
镇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镇墓兽的基本形态由鹿角、兽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拼合而成。鹿角插在兽首顶部孔内,兽身插在底座方孔内,多作长颈、鼓眼、口吐长舌状。其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多种,多数单头,少数双头。从出土镇墓兽的排比中可以看出其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演变规律,大致是兽面渐变为人面,无舌渐变为长舌,无颈渐变为长颈,兽面由彩绘发展为雕刻。此种镇墓兽是除楚墓以外其它战国墓中不多见的特殊之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战国早期的楚墓中即有,但数量很少,楚漆器发达的战国中期,镇墓兽的数量最多,到战国晚期又很少见。这种数量上的消长变化应与当时漆器的发展趋势及楚国兴衰的历史是一致的。秦汉以后,这类器物逐渐消失。
彩绘漆透雕座屏,战国楚,高13.2cm,宽49cm
此屏出土于荆州江陵天星观一号战国楚墓,木胎,由凸形座和长方形屏两部分组成。屏中间用立木分隔,两侧各透雕一龙,龙相背,尾相连,瞪目,吐舌,屈身,蜷爪,作欲腾状。座屏通体髹黑漆。底座正、背斜面阴刻云纹,座两端侧面及立木饰三角云纹。所有纹饰均用红、黄、金三色彩绘。
彩绘漆鱼纹耳杯,西汉,高5.4cm,口径17.5-9.2cm,连耳宽12cm,底径9.5-5.7cm
杯斫木胎,胎质较战国时的耳杯薄轻。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用黑漆勾绘小鱼一尾,构图极简练。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其装饰纹样简洁写实,是西汉漆器装饰纹样的新特点。西汉漆器纹样的总体风格趋于写实,主题内容由抽象向具象发展。具象的鸟纹、鱼纹等写实性极强的动物纹样上升为主导地位,且作为主题纹饰,很少使用辅助纹样,多是在红漆地上直接用墨彩勾绘。西汉中期的漆器纹饰较早期更加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反映了西汉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
彩绘漆鸟纹耳杯,西汉,高5.4cm,口径14.5-8cm,连耳宽10.5cm,底径8.5-4.8cm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耳杯斫木胎,胎质较战国耳杯轻薄,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属于圆耳杯类型。器表及近口缘处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彩绘小鸟一只,鸟的轮廓、足及尾部用黑线勾勒,身与翅用黄绿色描绘,鸟身卷曲,头尾相连,纤细的长尾上翘。耳杯的耳面及耳侧均用红漆绘涡纹。
此耳杯构图简洁明快,图案写实,绘制极其精细,具有西汉漆器装饰纹样的典型特征。
彩绘漆云龙纹耳杯,西汉,高4.6cm,口径16.2-9.2cm,连耳宽11.6cm,底径9.7-5.6cm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斫木胎,胎质较战国耳杯轻薄。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口外沿、耳面及耳侧绘波折纹、点纹和旋涡状云纹。器表髹深赭色漆,内髹红漆。杯内用纵横两条细线分割成四等份,中心以墨彩绘由4朵卷云纹组成的花瓣状图案,四等份内各墨绘一条呈相反S形的卷曲状云龙纹,首尾难分。这种墨绘S形纹,无论是云龙、云鸟纹,皆描绘得细腻、秀美、工整飘逸,是西汉漆器上最具特征的纹饰之一。
彩绘漆云凤纹樽,西汉,通高18cm,口径13cm,底径13.4cm
此樽于荆州江陵高台6号墓出土。樽圆筒形深腹,漆樽壁为薄木片卷接成型,有盖,盖边以薄木片卷接成型后与盖粘合,盖上有3钮,对称分布。底部有3个铜质兽蹄形足。盖与底均较厚。上腹一侧有一环形铜柄。樽通体髹赭红色漆,盖顶、樽外壁中部绘相互穿插的卷曲形云凤纹,上下绘朱线弦纹。所饰变形云凤纹为西汉漆器上特征鲜明的装饰纹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