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梦幻之乡

[其他] 珍藏书鉴(136P)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大清一统志》(嘉庆朝本),560卷,清潘锡恩等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内府进呈抄本。版框22.5cm×14.5cm。半页10行,行19字,朱格双栏,白口,单鱼尾。545册80函。   嘉庆朝本《大清一统志》是清朝第三次修订本。由于卷帙浩繁,嘉庆一朝未能完成。宣宗旻宁即位后,命国史馆总裁穆彰阿继续主持该书的纂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书,叙事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止,故又称为《嘉庆重修一统志》,简称《嘉庆一统志》。   本书首列道光御制大清一统志序,其次有凡例、皇舆全图。凡例叙述了全书的体例和编纂原则。书中规定自京以下每省有统部总叙一省大要,各府厅直隶州设分卷,凡所属之州县入志;蒙古各藩统部分卷悉照各省体例;皇帝御制有关地志之诗文备载;直省修茸及新建的城池、学校、寺观等,凡嘉庆二十五年以前奉旨修建及赐名者均据各省来册备载,其各书院及津梁、堤堰等有经某官某人增建增修者亦载入;各宦人物凡续志所载者照旧纂入,其新增者以嘉庆二十五年为界,此前奉旨入各宦乡贤祠者俱载入。该志以行政区划为纲,分述各省,条目清楚,完整地勾画出“乾嘉盛世”时期中国版图的全貌,并对各地的政权建制、地理环境、户口田赋等方面的变化(或变迁)一一作了叙述,引征档案、官书、文集、方志,资料丰富,考核精确。此书不仅是了解和研究清代地理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书,而且对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阶级斗争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各地方修志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书还有《四部丛刊续编》本。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彭元瑞等奉敕编,嘉庆三年(1798年)内府朱丝栏抄本,20卷,每半页10行,行20字,*****,朱笔句读,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版框20.7×13.6cm。扉页贴有黄签,上署校官“孙尔准”、“秦承恩”、“文宁”等名。此目20册,馆藏共5部,装潢各有不同:一为织锦书面及书函;一为石青绢书面及书函;一为石青绢面、织锦函套;一为红绢面、楠木匣;一为白纸面、红布函套。   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因太监用火不慎,乾清宫、昭仁殿失火,“天禄琳琅”藏书亦被焚毁。太上皇弘历下令重建宫殿和“天禄琳琅”藏书,由大学士彭元瑞等编定《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收书数量较《前编》为富,包括御题宋版书、御题影宋抄书,鉴藏宋版书、影宋抄书,辽版书、影辽抄书,金、元、明版书及明抄书,共650余部。   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时,属于“天禄琳琅”者仅剩311部,均为“天禄继鉴”之品。又在懋勤殿、养心殿发现溥仪赏单数十纸,赏单内列宋元版书不少于300种,且与《后编》所失者类似,则知其已被溥仪赏与其弟溥杰。   《后编》未及收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之中。除内府抄本外,尚有几种抄本传世。此外,清光绪十年(1884年),长沙王先谦将前、后两编刻行,1992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又将该本影印。199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天禄琳琅书目》等三种书目的合印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国朝宫史》,36卷,清乾隆七年(1742年)内廷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纂,嘉庆十一年(1806年)朱格抄呈进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栏,朱鱼尾,版框19.4×13.6cm,朱丝栏抄本。卷首有乾隆皇帝七年(1742年)、二十四年(1759年)及二十六年(1761年)有关初修、细校、重修本朝宫史的圣谕以及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于敏中纂成《国朝宫史》进书表。   全书分为6门,其中训谕4卷、典礼6卷、宫殿6卷、经费3卷、官制2卷、书籍15卷。训谕一门,收录从顺治至雍正朝圣训,皇上(乾隆皇帝)谕旨,以昭垂内廷法制。典礼一门,备著内廷典礼、仪节、规制、冠服、舆卫之制,充分体现了宫中的封建伦理纲常关系。宫殿一门,分外朝、内廷、景山、西苑和雍和宫等区域,详列规模,并收录各处御笔匾额、楹联及题咏等,对于研究明清宫廷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费一门,详细记载了内廷年例、日用、典礼、筵宴中的花费等规定。官制一门,俱载太监职事级职与其功罪赏罚等。书籍一门,主要汇集这一时期官修重要书籍的名称、编书缘起、内容梗概和御制诗文等。其“编目提要,皆穷理致治之作”,对研究清代的官修图书概况及学术流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朝宫史》书成之后,向无刻本,只缮录三部,一贮乾清宫,一贮尚书房,一贮南书房。1925年故宫博物院曾据此本铅印出版。1994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据该铅印本标点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及陶湘所编《内府写本书目》著录。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清官修对外关系档案史料汇编,80卷,清文庆等奉敕编纂,咸丰六年(1856年)内府朱格抄本,半页10行,行25字。板框24.9cm×16.3cm。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书前有文庆等10人编竣奏表、凡例及目录。全书共80册,分装16函,每函外裹黄缎夹袱,再以锦带、牙别捆缚。   本书编者认为,夷务之兴始自道光朝,而办理得失全在奏章,于是将当时有关对外交涉的档案,如内阁、军机大臣所奉谕旨,内外臣僚奏章以及中外往来之照会、书札等等汇为一编,以资异时考证。   本书的时间范围,自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1836年6月10日)许乃济奏请驰鸦片烟禁始,至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1850年1月19日)广东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获胜止,前后共13年又7个月。所录谕旨,谕内阁者占十之二三,谕军机大臣者占十之七八。   本书所辑多为原始资料,颇为珍贵,但编纂中有一些缺陷,如所有文件均无标题;对原文时而加以删节,使原文不全,给后人研究史实造成了困难;对各地官吏进呈的奏折,将原奏发出日期删去,一律改成军机处收到或奉旨发出的日期,造成时间上的模糊混乱;而各国照会等外交文书是研究当时中外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却以其文义难解,仅择部分附录,等等。尽管如此,书中资料多是当时的机密资料,有不少为《实录》、《圣训》所阙载,也从未公开发表过,皇帝在奏文中句旁的批语、批注、圈点、勒抹等也都保存原貌,这些对研究清统治者关于筹办夷务的见解主张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内幕等极有价值。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清官修对外关系档案史料汇编,80卷,清贾桢等奉敕纂。同治六年(1867年)内府朱格抄本,半页10行,行25字。板框24.9cm×16.3cm。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书前有贾桢等9人编竣奏折、凡例及目录。全书共80册,装为16函。   本书仿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体例,取材范围也与该书大致相同。时间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迄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内容主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廷与英、法、美、俄等国交涉的史料,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前后中外交涉及列强在华经商、传教活动等方面的文件。   书中辑录的史料颇为珍贵,有不少系《实录》、《圣训》阙载而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皇帝亲笔密谕和臣僚奏章,这些机密资料对研究清统治者有关筹办夷务的见解主张等极具价值。如1860年英法出兵侵占天津后,钦差大臣桂良迫于威胁,答应英法公使带兵入京换约,并赔款付现。咸丰帝在其奏报文旁批有数语,并朱笔手谕密告亲王大臣,断然反对公使带兵换约及给予现款。此类记载有助于了解当时事变的内幕。   此书编成后从未刊行。1929年,故宫博物院将此书影印出版。1979年,中华书局将此书整理、标点,铅印出版,书后并附有分类索引、折片索引、上谕廷寄索引和文件索引。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196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编辑出版《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次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又编辑出版《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对是书记录不全之处多有补充,可资考阅。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治平宝鉴》,二十卷(存法卷1—7、10、12;戒卷5—8),清张之万纂,清同治元年(1862年)内府进呈朱格写本。版框21.8cm×14.6cm。每半页9行,行20字,四周双栏,单朱鱼尾,朱笔句读。有“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方形朱印。石青纸面,黄绫书签,包角,黄丝线装订。13册2函。   清咸丰帝去世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废启祥年号,改同治年号,与慈安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听政之初,慈禧急谕大臣将历代帝王政治及垂帘事迹汇纂进呈,寻找垂帘听政的理论根据和熟悉从政经验。诸臣奉命纂办,于年内完成此书,恭录进呈。   书中选列汉、唐以来帝王政治及母后临朝事迹,择其可法可戒者,不加修饰,据史直书。从汉高祖至明毅宗帝、后等共108人,每位1至23条不等,计314条。每条后加以注释,并有大臣按语。慈禧太后听政之暇,由军机大臣轮班召对,隔帘侍讲。慈禧在听讲、研读此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统治之术。   此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满足特定人物的特定需求而编,未抄未刻而成为孤本。《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清官修对外关系档案史料汇编,100卷,清宝鋆等等奉敕编纂,光绪六年(1880年)内府朱丝栏抄本,半页10行,行25字。板框24.9cm×16.3cm。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书前有光绪六年八月宝鋆等12人编竣奏折、凡例及目录。全书100册,装为20函,每函外裹黄缎夹袱,再以锦带、牙别捆缚。   本书仿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体例,时间起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迄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主要辑录总理衙门设立以来至同治末年的中外关系史料,其中尤以有关英法支持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出洋留学生、设立江南制造局、开办福建船政局等方面的内容称详。   书中所辑史料有些为它书所无,如卷二十一所载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为清廷李泰国在英购买兵轮船之事所上奏折为《曾文正公全集》所缺收。   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编成的时间不一,但取材范围大致相同。由于三书内容的丰富性和资料的珍贵性,被研究者视作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至今仍是了解和研究道光十六年(1836)至同治十三年(1875年)40年间中外关系的基本史源。   此书编成后从未刊行。1930年,故宫博物院将此书影印出版。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杰士上书汇录》,不分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内府抄本,3册,半页7行,行16字,抬头行至17字。版框为刻印,个别抬头出格者为画栏,19×13.1cm。白口,线鱼尾。楷书字迹不一,非一人所抄。溥仪出宫前,此书藏于昭仁殿。   本书是康有为于戊戌年(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上奏条陈之汇录。收有康有为于戊戌年正月至七月陆续上奏的条陈18件。其中7件从未刊载过,5件与过去刊载的不同,6件相同。以时间先后为序。书前未列目录,每件条陈之前也未加标题,内容都是对当时所应实行的新政随时提出的具体建议,如建立议政机关,编纂群书以采鉴变法,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推行新学,开发民智,废除八股,厘正科举文体,培养维新人才,分别官差,以高秩优耆旧,以差使任才能;以爵赏奖励新艺新法,禁妇女裹足等,内容广泛。   本书多数条陈以康有为个人名义,少数为代他人草拟,皆系依照康有为当时的原呈或副本抄录,较宣统三年(1911年)刊行的《戊戌奏稿》等真实可靠,弥补了过去有关史料之不足,并有助于对已发表的材料进行考订与辨伪,是研究康有为变法思想和戊戌变法运动的珍贵资料。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不分卷,未注撰者,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彩绘本。纵34.2cm,横22.7cm,黄绫封面,无框栏,1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试图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以防御西方列强的海上入侵。光绪元年(1875年),确定了分南、北洋两大海区组建新式舰队的海军发展计划。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清政府的海防力量受到重创。宣统元年(1908年),清政府提出重振海军的计划,指派贝勒载洵、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将南、北洋统一分为长江和巡洋舰队。同年七月,载洵上奏拟定海军长官旗式及军官章服标志。   本书以图文并举的形式详细说明清末海军拟定的长官旗式、官兵的军服样式及官阶等级标志。其内容分三部分:   一是海军长官旗式图说,包括海军大臣旗、正副都统旗、协都统旗、统带旗、队长旗、当值旗、长旒、舰首旗等旗的样式,详绘其图案,并注明质地、尺寸、长宽比例等;   二是海军军官章服图说,包括军官帽章、帽沿、大礼服帽、礼服帽、肩穗、领章、参谋带、饰带、袖章、大礼服全图、礼服裤、肩牌、刀带、军刀、手套、鞋、雨衣等项,注明其样式及配件;   三是海军士兵章服图说,包括呢帽、草帽、裤褂、肩章等,其中肩章列出三个等级,总共47类,诸如:信号兵、枪炮兵、鱼雷兵、铜铁匠等等,极为详细。

 
 

  本书是研究清末海军的重要史料,书中不仅直观地反映了清末海军旗式及章服的样式、种类等,还间接反映出当时海军的军队建制、官职设定、等级标定、士兵职能等方面的情况。此书为传世孤本,其中的彩色图绘虽历经近百年仍鲜亮如初。

  《琉球国志略》十六卷,首一卷。清周煌辑。清乾隆年墨格抄进呈本。半页9行,每行19字,抬头行21字,无行格。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上为书名,下注卷数、篇名和页数。开本30.7cm×19.6cm,版框21.8cm×15.3cm。6册,1函。黄绸暗花书衣。   本书主要记载琉球国的历史和地理概况。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周煌同翰林院侍讲全魁受命前往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于次年正月回国。在出使途中,周煌留意当地掌故,随手记录。回国后又参阅大量史籍,整理编辑,手写成书后进呈皇帝御览,以便把握琉球国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人情等方面的情况从而确定相应的国策。   全书依序有总目、凡例、采用书目、首卷及正文。首卷包括御书、诏敕、谕祭文和图绘。御书辑录圣祖、世宗、高宗亲笔书赐琉球国王的匾额。诏敕辑录世祖、圣祖、高宗给琉球国王的诏书。谕祭文辑录圣祖、高宗为与琉球国有关的丧事或祭事谕写的祭文。图绘包括琉球星野图、琉球国全图、琉球国都图、王府图、先王庙图、天使馆图、球阳八景图、封舟图、玻璃漏图、罗星图和针路图。正文各卷篇目如下:卷一星野;卷二国统;卷三封贡;卷四上舆地,包括建置、疆域、形胜、城池和炮台等;卷四下风俗,包括形质、气候、习尚、仪节、节令、服饰及舍宇等;卷五山川,包括国中山、属岛山、海(潮候、风信、针路)、水泉、桥梁等;卷六府署,包括王府、世子府、使馆、学校等;卷七祠庙,包括寺院;卷八胜迹;卷九爵秩;卷十赋役;卷十一典礼;卷十二兵刑;卷十三人物,包括贤王,忠节、忠义、孝义之士、列女、文苑及方外人物;卷十四物产,包括谷、货、蔬、果、草、木、禽、兽、鳞和介虫;卷十五艺文;卷十六志余,所收的都是无卷可附的杂记丛谈。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记载琉球史地的古籍并不多见,因此本书极为珍贵,可作为研究中国和琉球友好往来及琉球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琉球国志略》尚有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丛书集成初编》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清实录》,4433卷,目录42卷(据中华书局影印本统计),清历朝实录馆臣纂修。清乾隆至光绪年内府朱格精抄本。半页10行,行23字,抬头至24字。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包背装。各朝《实录》卷前皆冠以本朝御制序、进实录表、修纂官和校对官职名。   《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清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主要依据上谕、朱批奏折、起居注及其它原始档案经整理加工纂成,内容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对外关系以及天象变异等各个方面,详尽记载了清代近 300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政,是“国史”和“正史”的重要史料来源,也是研究清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为治清史者所必读。需要注意的是,在《清实录》纂修的过程中,出于现实统治的需要,曾奉敕对某些史实加以篡改或掩饰,这种情况在清初三朝实录中最为明显。   《清实录》包括《满洲实录》、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实录》,以及《宣统政纪》。后者虽未用实录之名,实与之无异。各朝《实录》的卷数多少不一,但在时间上前后衔接。   《清实录》从未刊布。其中《满洲实录》共有 4部,书内各有绘图87帧,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配图说明,先后绘写于天聪九年(163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分别收藏在乾清宫、上书房、盛京和避暑山庄。太祖至穆宗十朝实录中,满、汉文本各5部,蒙文本各4部。 5部汉文本实录习惯上按装潢和开本大小,被称为小黄绫本、大红绫本、小红绫本。小黄绫本 1部,收藏在内阁实录库,系纂修实录时随时缮呈之本,经御览后分缮大小红绫正本,通称为副本;大红绫本 2部,为正本,分别收藏在皇史宬和盛京皇宫;小红绫本 2部,亦为正本,专备进呈之用,又称阁本,分别收藏在内阁实录库和乾清宫,后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作为御览之书,《清实录》的装潢用料考究,龙凤云纹红绫书面和函套,外裹金龙明黄夹袱,再以紫地白花锦带、本色云头牙别捆缚。   《清实录》的影印本有数种,其中1986年中华书局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宫中原写本之影印本,最为完善。

  《中山沿革志》二卷。清汪楫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朱墨抄本。半页8行,每行19字,抬头行20字,无行格。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朱墨句读。开本29.6cm×17.2cm,版框21.0cm×14.2cm。2册。书衣黄绫暗花,白绸书签上题“中山沿革志”。书前有清康熙二十三年七月汪楫自题的《中山沿革志》序和琉球国先王庙神主序次图。正文卷端题:“中山沿革志 翰林院检讨臣汪楫撰”。   本书为安徽巡抚采进本,纪传体史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圣祖派遣使团至琉球国封尚贞为中山王,汪楫充任册封琉球的正使。他向当地人询问中山王世系之事,皆被谢绝,于是即命使团成员事前备好笔札,在入中山王祖庙谕祭时,暗中记录其神主名位,并购得《琉球世缵图》一卷。回国后,汪楫根据使团的记录和《琉球世缵图》“委曲探索”当地文字,又结合《实录》,最终撰写成这本书。   《中山沿革志》序文简略地叙述本书的成书原因、经过及琉球国的历史梗概。正文按琉球国先王庙的神主序次记载琉球国诸中山王名、统治的缘由及在位期间的大事,并附以考据。本书记载了古琉球国王的世系,是研究琉球国王世系及琉球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菉竹堂书目》,不分卷。明叶盛撰,日本秋谷柴樵校,日本抄本。每半页10行,字数不等,*****栏。开本26.2cm×18.1cm。2册1函。褐色书衣。   每册首页上端钤日本目录学家森立之的“森氏”及日本藏书家澁江全善的“弘前官澁江氏藏书记”朱印各一方。上册下端还钤有“飞青阁藏书印”及杨守敬“星吾海外访得秘笈”等藏书印记,说明此书自日本带回后曾藏于杨氏观海堂。书前有叶盛自序,序文结尾录《文庄公书厨铭》云:“读必谨、锁必牢、收必审、阁必岛(原为“高”字,日抄本有误),子(子)孙(孙),惟学敩,借非其人亦不孝。”末有“菉竹堂书目后跋”及叶盛五世孙恭焕及七世孙国华题识。最末为秋氏朱笔校正记云:“乙丑初秋,以官库藏萃古斋抄本校正,二十二日毕时,病足久不出,秋谷柴樵。”   是书为叶盛家藏目录书。首列圣制类,乃官颁各书及赐书、敕书之类。末曰后录,为其家所刊及自著书。前有成化七年(1471年)自序,谓:“先之以制,尊朝廷也。叶氏书独以为后录是吾一家之书也。”其叙列体例大体依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然如集部,别出举业类而无诗集类,亦略有所增损矣。又别有附录于后,载夏言、王守仁诸人集,皆不与叶盛同时,盖其子孙所续入也。是书目共收书4,238部,合20,576册。每书仅著书名及卷册数,无解题。叶盛之书居昆山之首,在藏书家称极富,故于旧书著录为多,其中颇多世所罕见之笈,深为世人所重。

  

  《菉竹堂书目》传抄本颇多。此部日本抄本,序、跋文及正文行间皆用朱笔句读和校正。据秋氏校正记可知日本官库中至少还应有一本。《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著录。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地方志

  清代自康熙朝始,曾三次纂修或重修《大清一统志》,因而屡次向各地征集方志和赋役等书,于是清乾嘉以前和明代纂修的志书源源汇入宫中,构成了故宫博物院丰厚的志书收藏基础。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增续,现存方志的品种从京师、直隶、盛京,至各省府、州、县,大抵齐备,计有33个省市,以冀、晋、陕、豫、苏、浙、川、粤等省数量较多,其中不乏罕见品种或海内外孤本。   地方史志中,有地理、户籍、农田、赋税、物产、名胜、遗址、风俗、人物、艺文等多方面的资料,为了解和研究各地区各个方面的历史情况提供了珍贵的信息,故一向被视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宝库。 《灵台志》,4卷,清黄居中修,杨淳纂,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刻本。版框20cm×13cm。半页9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双边栏。书前有清顺治十五年戊戍仲春黄居中重修灵台县志序、平凉知府李遇昌灵台县志序、顺治十五年杨淳灵台志后跋及重刊明万历张凤池撰灵台县志序等。4册1函。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商代为密须古国,秦、汉以后曾置鹑、阴密、三水县,隋、唐置灵台县迄今。

  

  灵台县最早的志书为明代万历年间张凤池修纂的《灵台县志》,已佚。此顺治年纂修本应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版本。以后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本,与清顺治本相隔270多年。   本书记事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起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止。分为五纲,以汇命名,每汇均有小序。卷一为方舆汇(内有县境舆一幅),卷二为建置汇,卷三为赋役汇,卷四为职官汇、人物汇。志中多记载该县政令,可以考见民生利弊。凡人物未入乡贤者另立纪绩一目。本书对研究灵台县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书仅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有收藏,《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

  《盘山志》,10卷,补遗4卷,清智朴纂,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本。版框18.9cm×13.8cm。半页10行,行20字,四周单边,黑口,双鱼尾。卷前有王泽弘、王士慎、宋犖、高士奇等7人序。4册1函。   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部,距蓟县约15公里。原名四正山,据传因古时田盘先生隐居于此,故又称田盘山,后省去田字,称为盘山。魏、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皇帝至此地巡幸,并大兴土木,劈山建寺,清圣祖和高宗并在此建行宫。   此志为首部《盘山志》,内容分为:名胜、人物、建置、物产、游幸、文部、诗部、杂缀等。书中收入了魏、晋、唐、辽、金、明至清康熙年间的大量资料。   清乾隆时续修《盘山志》是在此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

  

  《固安县志》,8卷,卷首1卷,卷末1卷,清郑善述修,潘昌纂,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刻本。版框24cm×15.6cm。半页9行,行19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单栏。书前有清郑善述序、徐炯序。4册1函。   固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商时属幽州,战国属燕上谷郡,汉设方城县,属广阳国。至元朝先后改属北义州、涿州、霸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升为固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1941年后又经过几次地域和县名的更改,至1961年恢复现名。   固安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系以明崇祯朝秦士奇及清康熙朝陈祝开所撰两志为底本纂修而成,记事起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止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本书内容丰富,依次为卷首巡幸志,下分记事、诗等4类;卷一封域志,下分星野、疆域等8类;卷二建置志,下分城池、公署等14类;卷三赋役志,下分户口、田赋等6类;卷四官师志,下分知县、县丞等9类;卷五选举志,下分进士、举人等6类;卷六人物志,下分文治、武功、戚畹等11类;卷七艺文旧集,下分赋疏、箴2类;卷八艺文志(新集),下分奏疏、碑文等6类;卷末为拾遗。此外,书中详细记录了郑善述任职期间康熙帝五次出巡途经固安县的时间、地点及当地官员迎送的情景,并附赞颂诗文。此志为固安县较为完备的一部志书,体例合理,资料详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现存4部。清咸丰、光绪朝和民国年间,本志又曾多次续纂

  《夏邑县志》,10卷,首1卷,清尚崇震修,关麟如纂,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刻本。版框19.4cm×14.5cm。半页9行,行18字,左右单栏,白口,单黑鱼尾。书前有方立桢重修夏邑县志序、牛克长序。全书约8万字,8册1函。   夏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元明清三代属归德府(州),民国历属豫东道、开封道、第二行政区,现属商丘地区。   夏邑县志始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2部。嘉靖三十年(1551年)曾补刻,刻本现存较多。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重修,但已不存。清康熙朝重修后,民国年间也曾续修。   本书记事起于宋代,止于清康熙朝。各卷内容依次为:总图、沿革、天文、四至、建置、山川、古迹、风俗、土产、陵墓、寺观、赋税(户口、田赋、徭役、盐税、均田)、职官、人物、科学、传(流寓、附忠烈)、孝义、烈女、隐逸、方技、艺文上(附诗、赋)、艺文下(附序记)。其中,灾难、河防、城池、学校、乡村诸目最为突出。书中还收录了顺治朝旧志文四篇,是研究佚志的珍贵资料。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现存3部。

  《巴东县志》,四卷。清齐祖望纂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刻本,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版框16.7cm×11.3cm。4册1函。   书前冠宫梦仁序,末钤“瀛洲宫梦仁字定山”等印记。以下依次为修志凡例、目录及舆地图。版心上镌“巴东县志”及类别。   巴东县位于今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临建始、四川巫山等,北界神农架林区。县境地处长江三峡中段,南北狭长,重峦叠嶂,地形复杂,据鄂西门户,扼川鄂咽喉,历来为经济、军事要地。西周时为夔子国地,秦、西汉属巫县,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置归乡县,北周改名乐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巴东,唐隶山南东道归州,清雍正十三年(1725年)隶宜昌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83年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县。   清以前,《巴东县志》曾三修: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何山等曾修县志二卷,今不见传本;嘉靖三十年(1555年),知县许周与训导杨培之重纂《巴东县志》三卷,内分舆地、政教、艺文三志,同年刊行。记事自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嘉靖二十年(1541年),今仍存世,为稀见之本;明万历时,知县李光前又修辑《巴东县志》四卷,前一、二卷已佚,今仅存人事、艺文两志两卷。入清以后,《巴东县志》又两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齐祖望莅任湖广巴东知县后搜寻旧乘前闻,独立补修,至二十二年(1683年)书成;同治年间,专门设局修纂,又有所增益,传本较多。

 
 

  《平谷县志》,3卷,清项景倩纂修,清雍正六年(1728年)刻本,半页9行,行19字。上下双边,白口,双鱼尾。版框18.9×13.5cm。全书共4册,约5.8万字。   书前有康熙六年(1667年)任在陛《重修志书弁言》,李柱明《重修县志序》,以及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项景倩补修序。   平谷县位于北京东北的燕山南麓,县城距北京市70公里。平谷县在唐虞时属幽州,夏商时属冀州。有史以来,平谷县共进行过20余次县名的更改和地域划分,至1958年10月,平谷县划归北京市。   平谷县修志始于明代。入清之后,清廷多次下诏修志,知县任在陛、邑教谕李柱明鉴于前代县志残缺不全,纂成《平谷县志》3卷,刊行于康熙六年(1667年)。雍正六年,项景倩在“康熙志”基础上作了增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朱克阅再作增补;民国年间,又曾多次续修。   雍正《平谷县志》各卷内容如下:卷一为地理志(内有山川地理图、城乡屯社图、县治公署图、景致图)和田赋志;卷二为秩官志、选举志和人物志;卷三为艺文志。在“秩官志”、“选举志”和“人物志”中,增补了康熙六年至雍正年60余年间平谷县的官宦人物。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本仅存2 部。

  《盘山志》,16卷,卷首5卷,清蒋溥纂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武英殿刻本。版框19.3cm×13.9cm。 半页9行,行21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卷前有乾隆二十年御制序、蒋溥等人的书表、目录、凡例。10册2函。石青绢书面,米色绢签、包角,米色丝线,宋锦函套。叶内有双层衬纸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蒋溥等人在康熙年间所修《盘山志》的基础上续修本志,增补了一些内容,卷帙由10卷增加到16卷。记事自古至清乾隆修此志之时,汉以后各代记述较详。在编排体例、卷次安排上也与前不尽相同。首卷分为巡典、天章;正文分为图考、名胜、寺宇、流寓、方外、艺文、物产、杂缀等。增刊了40幅图,如:盘山全图、行宫全图、静寄山庄、太古云岚、层岩飞翠、半天楼、池上居、农乐轩以及古中盘、上方寺、少林寺、云净寺、莲花峰等,绘刻精致。

 
 

  《奉节县志》,4卷,清郑王选修,王良弼、杨崇纂,清乾隆十年(1745年)木活字印本。版框21.6cm×15cm。半页6行,行18字,四周双边,单鱼尾。书前有乾隆十年(1745年)郑王选奉节县志序、王良弼奉节县志序、杨崇奉节县志序及修志者姓名。全书约8万字,4册1函。   奉节县位于四川省万里地区东部边缘。春秋为鱼邑,战国属巴,秦置鱼腹县,西汉设江关都尉,东汉升为固陵郡,三国改为巴东郡,南北朝改为巴州,正光四年(523年)改为信州,唐代改为夔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更名奉节,北宋置夔州路,明代降路为府,清代复为奉节县至今。   本书之前仅有夔州府志而无奉节县志。杨崇曾访得《夔州府志》一帙,因嫌其所记奉节内容简略,便有心重辑。郑王选到任后,亦有志于此,便与杨崇、王良弼等共同修志,于乾隆十年(1745年)完成。   该志内容依次为:星野、地舆图、沿革、山川、疆域、古迹、形胜、风俗、名景、公署、学样、坊表、城池、驿递、铺舍、楼阁、关梁、惠政、武备;田赋、物产、坛壝、祠庙、寺观、茔墓、官师、循良、科贡、辟荐;名贤、孝义、隐逸、侨寓、武备、贞节、貤封;碑文、艺文、赋类、诗类。记事起于汉,止于清乾隆年。本志以山川古迹、人物艺文等门类记载较详,收载长江三峡等名胜古迹较多。艺文志中有明以前著名文人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所撰诗文,亦有清初名人的诗文。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本志现存2部。此外,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刊印之刻本。

  《平山县新编乡土志》,不分卷,附舆图一幅,清方汝霖编,田荫隆纂,清光绪末年抄本。版框28cm×17cm。蓝绫包角,半页9行,行25字,无边栏,工笔楷书字体。舆图50.2cm×70.4cm,叠九折,外敷裹红纸,纸面小楷手书“平山县舆图”。此图为木刻套印,标注详明,绘制精巧。本书1册,与《平山县志》合函。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西汉初置蒲吾县,隋置房山县,唐代改称平山,清代属直隶正定府,后平山县沿用至今。   据明嘉靖《平山县续录志》记载,平山县“则前此当修志,修于何时无考”。清康熙、咸丰、光绪等朝又多次续修。乡土志的纂修是以光绪末年学部颁行的《乡土志例目》为程式,为给中小学堂提供乡土志教材而编。志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之事。民国年间续编的《平山县志料集》基本沿袭了乡土志的模式。   清光绪《平山县新编乡土志》正文仅1册,甚简要。内容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户口、宗教、氏族、实业、地理、物产、商务等类,类名不统一,各类目记事亦有详略。记事文字多者数页,略者仅20余字。该志体例与旧志不同,增补了宗教、实业、商务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述了庚子年帝国主义侵略军入侵所造成的骇人听闻的惨状。有关资料称此志“通览全书似未完成之稿本”。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本为孤本。

  《刊谬补缺切韵》,5卷,唐吴彩鸾写本,韵书,唐王仁煦撰,长孙讷言注,裴务齐正字。素笺厚纸本,龙鳞装。凡24页,首页单面书,余皆两面书,共47面,每面35行,自第9页“耕”起为36行,每行字数不等。朱栏,纵25.5cm,横47.8cm。   卷首、末钤宋宣和及清乾隆帝诸玺。卷末有明宋濂跋。前隔水有“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初九日重装”及“裱褙匠曹观”字样。

 
 

  隋仁寿元年(601年),颜之推、陆法言等撰成《切韵》一书,凡5卷,共收12100余字。王仁煦在其基础上又进一步整理增订而成《刊谬补缺切韵》,除对《切韵》加以刊正、补注义训外,还对本字俗体等加以辨析,增收约6000余字,另增立两韵,并注明《切韵》与另外5家韵书分韵的异同,可供了解其分韵梗概和关系等。   此书原为散页,宋宣和年间裱成手卷,后有所改异:以首页全幅粘裱于命纸右端,第二页接续首页尾,仅以右端纸边粘于命纸上,各页再依次以右纸边向左相错1cm粘裱,此式卷起如手卷,展卷时书页鳞次相积,故称“龙鳞装”。因在收卷时各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若旋风,故又有“旋风装”之称。外形似卷轴,但长度大大缩短,既便于翻检,又保护了书页,可视为卷轴向书册过渡的一种装帧形式。明洪武年间重装时保留了原装形式。   此书由宋内府递归清内府,清亡时被溥仪盗携出宫,流落民间。1947年复为故宫博物院购得,仍完整无缺。与各书著录比照,宋徽宗泥金题签已佚,宣和7玺存4,本幅上加钤了乾隆帝诸玺。欲得《切韵》原貌,唯赖此全本,同时还可赏其书法,考其纸墨装潢,堪称稀世之珍。1947年,故宫博物院将此本影印出版,签题《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已知《刊谬补缺切韵》还有两种传本:其一出自敦煌石室,系本世纪初法国人伯希和盗出,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残损较甚;其二为故宫所藏明项元汴跋本,称“内府本”,但内容与宋濂跋本殊异,早经学者定为他人改作之书。   宋《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储藏书画录》,清《石渠宝笈·初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书著录。

  《嘉兴藏》又名《径山藏》,是现存《嘉兴藏》中保存最完好、续刻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而又最具特色的一部汉文方册大藏经,由首一函、“正藏”210函、“续藏”90函、“又续藏”43函四部分组成。全藏按千字文编号,始“天”终“史”。它以《北藏》为底本,参校《南藏》等其他明刻大藏,新增了宋明以来各派禅僧的著述。依照经、律、论、西土圣贤撰集、此方著述五大部的体例编次。各函首册首页附有佛说法图、末册之尾附韦驮像。每经末多附牌记,详载捐刻人姓名、银两、写刻工匠姓名、工价及刊刻时间、地点。重修篇页的版心下方刻重修人姓氏、时间。全部大藏经纸墨莹洁,写刻精良,装帧豪华,是迄今所知保存最为完好的一部。特别是在雍正年间,苏州织造海保曾奉命修补这部大藏经原版并陆续刷印进呈过一百七十余种。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又奉旨校理时,特将钱谦益《楞严经疏解蒙钞》一部14册从大藏中撤出存放养心殿,并抄录了“续”藏、又“续藏”的目录一册,是现存的其他几部《嘉兴藏》无法比拟的。这部大藏经因续刻时间最晚止于康熙四十六年,故而所收内容也最丰富,其中续收了明清之际各派禅僧的著述,不少为其他典籍所不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皇舆全览图》,又名《皇舆遍览全图》,木刻墨印设色,不注比例,板框210cm × 226cm,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内府刻本,是康熙朝绘制全国舆图中刊刻年代较早而又罕见的善本舆地图。   此图所绘地域幅员辽阔,东北至萨哈连岛(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阿克苏以西叶勒肯城,北至白尔鄂博(贝加尔湖),南至崖州(海南岛)。图上注有经纬线,用梯形投影法,以北京为本初子午线,东经320至西经360,北纬180至550。山脉河流以及各省、府、州、卫、所、县、镇、关、堡等重要地方绘制精详,关内外均用汉字注地名,又以黄飞签注五岳、河流、省会等地方。图上以红、黄二色标示两条横贯东西的干线,南干红色,北干黄色。红线起自昆仑山之东南,顺布伦楚必拉(金沙江)南下,经云、贵、湘、赣等省入闽至福州入海。黄线西起昆仑山之东北,经星宿海、陕甘、蒙古,出义屯门(今长春)经兴京至长白山止。西藏地区多空白简略,图上嘉峪关外的“西几州”、“达里图”尚未设立卫所,据专家考证,此图绘制时间当为康熙五十六年。   康熙皇帝费30年心力,组织领导测绘全国地图,不但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亚洲也是创举,意义十分重大。康熙选派官员和精通天文算法的专家梅瑴成、明安图及皇子们,并聘用外国传教士白晋、费隐等技术专家,分期分批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测绘,同时规定使用固定统一的尺度,以工部营造尺(1尺= 0.317米)为标准尺和计算单位。以营造尺18丈为1绳,10绳为1里,天上1度即地下200里,也就是200里合地球经线1度。用绳量地法测量各地的距离里数,采用三角测量、梯形投影法等等,这些都是首次运用,很有创见,不仅奠定了中国地理学、测绘学的基础,对世界地理学也是一大贡献。

 
 

  《乾隆版大藏经》,清弘昼、释超盛等编,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内府刻本,7167卷,经折装,每半页5行,行17字,上下双边。版框27.2×25.7cm。以《千字文》字序编号,始“天”终“机”,共用724字,每字一函,一函10卷(册)。各函首册前有佛陀说法变相图,末册有护法天神韦驮图等。各卷末附音释。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简称《乾隆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而名《龙藏》,泛称《清藏》。它以明《北藏》、《南藏》为底本,又出于政治目的增入明清著名僧人语录、杂著,撤出《出三藏记集》等重要典籍。印成后,乾隆帝还再三下令撤毁其中“违禁”的内容。因此,它比明刻诸藏更具有时代特征。实际收录元、明、清三代高僧大师的经、律、论、杂著等共1665种。   《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   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所用版片特选直隶、山东出产的优质梨木,每版尺寸为75×28×5cm,全部是无结节、无拼凑的整板,共79036块,均两面刻字。1988年文物出版社利用此板再次重印时尚存73024块,有67090块仍能用以刷印。

 
 

  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御笔菩提叶笺心经并题句》,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高宗菩提叶写本,每半开4行,行9字。开本22.5cm×10cm,版心19cm×8cm。折装,织金锦书衣,上有“万寿”字样及繁丽的图案,黑漆地泥金楷书题签。   首页有墨绘观世音菩萨像,末页为护法神韦驮像,款署“乾隆戊子仲夏月朔沐手书”,钤“乾”、“隆”连珠玺。经后有题句,钤印有“如如”、“乾隆宸翰”、“入席有余香”、“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7种汉译本,以唐玄奘译本流传最广。全经260字,浓缩六百卷般若经之要义,是佛法之精髓。据《敦煌宝藏》斯3019号记载:“此经原于大般若中疏出,如法华经普门品别之类是也。三藏法师玄奘每受持而有灵应,是故别译以流通。若人清心澡浴,着鲜洁衣,端身正坐,一诵五百遍者,除九十五种邪道,善愿从心,度一切苦厄。”   乾隆皇帝佛缘深厚,从《秘殿珠林》记载可知,在其63岁之前,每岁书《心经》两册;64-84岁时,改为每月朔望书之;退位后,每岁元旦、上元、浴佛日、寿辰及每月朔日各书一册。因此,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乾隆帝手书《心经》,但均为纸本,菩提叶笺本独此一部。探其来历,乃缘于大臣杨廷璋的进呈。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部菩提叶《心经》系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杨廷璋所书,其跋文中述及菩提叶的产地、加工、性状及进呈之事:“粤中广州府城内西北一里有光孝寺,……今此树历千年,其叶似柔桑而大圆。……寺僧采之,浸以寒泉四十日,浣濯去滓,细筋缭绕,薄于蝉翼,持赠远人,比之绡縠。窃思此树来自耆闍,种于震旦,以此灵叶普诸善根,有如贝多,宣示妙谛。谨裁制成册,敬写般若心经一卷。佐以叶一千瓣,恭呈御览。”   乾隆帝得到异地圣物,颇为珍爱,令人制成叶笺,镶以浅豆青色丝绢,尽管叶笺有筋脉凹凸,但乾隆帝的书体依然圆润流畅,墨色光妍如漆。细观前后两图,布局得当,用笔极为工细,人物衣纹线条准确流畅,形象庄严肃穆而又飘逸超然。这件稀世珍品的问世距杨氏写经不到半年。   此品原藏毓庆宫。清《秘殿珠林》及1996年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甘珠尔》,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内府泥金写本,以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为祖本謄录而成,全部为108卷(夹)。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为庆祝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特颁旨御制金书《甘珠尔》。   《甘珠尔》为藏文大藏经之一部。此经为长条散叶梵夹装,外包经袱,上下红漆描金木夹板,彩色经带捆。每夹一函,共计108函。首叶经头板裱磁青纸,上面覆盖红黄蓝绿白五色经帘,中间凹下部分书梵藏对照金字,两边彩绘佛像二尊。装饰纯金欢门,镶嵌珍珠、珊瑚珠、松石等各色珠宝一万多颗。   经叶长75cm,宽28.5cm,由深蓝色磁青纸托裱而成,四周单栏,栏线外泥金描绘八宝缠枝莲纹。经叶两面用泥金精写正楷藏文,分别书写目录和经文,每面写8行。   每函前均附目录,首函有“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御制甘珠尔大藏经文序”,序文和目录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对照书写。经叶以藏文字母为序,依次叠放,每摞经叶的四个立面均饰以泥金彩绘八宝图案,既显示了藏经的庄严肃穆,又避免了经叶叠放时发生错乱。这部珍贵的藏经现分别庋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96函(夹)30523页。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12函(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存:《秘密经》第一至四、九至二十五卷;《二般若经》第一、三、四卷;《大宝积经》第一至三、六卷;《律师戒行经》第一至五、七、九至十五卷;《圣胜法念住经》第一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存:《秘密经》第五至八卷;《二般若经》第二卷;《大宝积经》第四、五卷;《律师戒行经》第六、八卷;《圣胜法念住经》第二、三卷;《三大般若经》第一卷。对照目录,可知台北故宫所存正是北京故宫所缺的部分。这部珍贵的藏文大藏经被战乱分割于两地已有半个多世纪,殊为憾事,唯海峡两岸早日统一,方可使这部《甘珠尔》复为完璧。

  宫中档案   宫中档案以各殿陈设档案为主,还有少量内务府杂项档册。   陈设档案记录各殿物品的陈放实况,以内廷各殿为主,多为清册形式,或逐一记载某一殿阁的所有陈设,或将某殿的物品按类分册登录,如铜器、珐琅、玻璃、金银铜胎、玉器、雕漆器、葫芦器、珠石、佛像供器、木器、自鸣钟、鼻烟壶、书籍、挂轴、手卷、册页、圣容、毡毯、坐缛、铺垫等。其建立的时间,上起清康熙年间,下迄民国初年,皆为考查相关史实的第一手史料,正可弥补时异事殊的诸多缺憾。

  《城隍庙档案》,不分卷。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立,清内务府抄本。每半页9行,行字数不等。开本35.1cm×22.1cm。每页骑缝处钤“广储司官防”印。1册。   此档为清宫内城隍庙陈设档案,共7页,主要记载内城隍庙陈设布局情况。据《大清会典》规定,每年祭禁城城隍之神两次,万寿圣节及秋季选择吉日由皇帝钦点内务府大臣致祭。万寿节行告祭礼,秋季则行常祝礼。光绪十年(1884年)议定,每年十月初十日慈禧皇太后万寿节遣官致祭。每年万寿节及秋季祭神期间还要请大光明殿道士举办道场3日,以示对城隍神之尊崇。   从该档内容看,内城隍庙陈设分山门内陈设及正殿内陈设两部分,陈设布局严谨有序,既合道教之科仪,又合宫中之典制,特别是殿堂正龛所供奉的禁城城隍之神及上下两层10尊纵神使整个庙宇弥漫着一种道家仙气。   清宫内城隍庙的祭祀活动随着清帝的逊位早已停止。此档是研究宫廷宗教文化生活以及恢复内城隍庙原状陈列的重要资料。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倦勤斋陈设档》,不著编者名氏。清内务府抄本。四周双栏,朱丝栏,版框29.1cm×20.5cm。每半页分为两栏,上栏8行,列陈设物品名称,下栏16行,是对上栏中相应陈设物品的件数、现状、随饰物件、包装、陈设方位等情况的说明。全1册。首、末页残损,存155页。   倦勤斋位于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之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是备乾隆皇帝归政后用以憩息与娱乐之所。因此,其陈设布局系据乾隆皇帝的爱好而设。   据此档记载,斋中设有宝座床11座,上面均铺有毡垫、各色绸缎绣坐褥靠背、迎手并随氆氇毡套、葛布套及凉席等以备四季更换。每套坐褥左、右两旁边分设紫檀嵌玉3块如意1柄,紫檀边糊文锦玻璃容镜1件,红雕漆痰盆1件,边竹股扇1柄。宝座4座,上铺毡垫、坐褥。炕案8张,上面分别设笔筒、笔、各种墨、宋澄泥壁水砚、《御制诗》、花插、玉器、磁器、扇子等。琴桌4张,上面分别摆放插屏、笔筒、玉器、磁器、如意、《御选宋诗》、御制诗、文集等。   斋内各房间均有藏书,以备皇帝随时阅览。收藏《四书大全》、《纲鉴汇纂》、《朱子大全》、《御选唐诗》等经、史、子、集四部中的经典之作共50部100余套,以及乾隆皇帝撰写的《御制诗集》及《御制文集》等。   斋内还藏有乾隆皇帝的《御制生春夏秋冬册页》,董诰、杨大章、朱宪璋、绵亿等人的画册,御制诗意匾,各类挂屏、对联,以及珐琅器、玉器、青铜器、磁器等各类古玩。其陈设风格既丰富活泼又富文人雅趣,合乎乾隆皇帝“耄期倦于勤”的寓意。

  

  据该档册第148页载,斋中藏有《御制书命馆臣入吴三桂擒桂王由榔谕卷识语并诗》册页一册。文见《国朝宫史续集》卷八十九·史学二,末署“乾隆甲寅冬,八十四老人御识”。乾隆甲寅年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据此可以初步断定该档册的立档年代当在乾隆五十九年以后。   此档案是现存倦勤斋4件档案中立档年代最早的一份。档册中所列陈设物品是依该斋的空间位置依次登录的,对于每件物品所在的具体位置均有详细的描述。它是研究乾隆年间倦勤斋室内陈设及恢复原状陈列的绝无仅有的原始资料。

  《钦安殿档案》,不著编者名氏。清内务府抄本。开本35.3cm×22cm。全1册,共19页。每半页8行,每行登录陈设物品一种,包括名称、件数、随饰物件、陈设方位等说明。   此档是故宫现存钦安殿7件陈设档案之一,记载殿内共有大小神龛12座,分别供奉玄天上帝、伏魔大帝及春、夏、秋、冬四令神牌。有纵神32尊,分列于玄天上帝及伏魔大帝两侧。画五龙捧圣的墙上有玄天上帝画像1尊。其余陈设品主要有:玄天上帝神牌3面,红硃油大案1张,香几14件,香炉11个,磁盘1对,花瓶11对,供碗50件,铜掐丝太平有象1对,蜡阡14对,红硃油大小案5张,红漆描金大案2张,法器桌2张,法器22种,青缎绣十团金龙袍3件,青罗缎绣金龙帐幔3份,古铜五供2份,各类灯7件,四色云缎旗20杆,拜垫1块,青白玉山子1座,经桌4张,道经20部,皇经24部,御书黄庭内景外景经1部。   档册中有些物品名下贴有黄纸浮签,上书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十三年(1778年)、四十六年(1781年)此物品的变动情形,表明宫中对此殿的陈设物品进行过多次查核,为一份复核档。   此档反映了乾隆年间钦安殿内的陈设实况及变动情况,对于研究清宫道教活动、宫殿陈设的变动规律及恢复原状陈列极具参考价值。

 
 

  《钦安殿档案》(乾隆二十一年之一),不著编者名氏。清内务府抄本,签题“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 日立”。全1册,正文共13页,附库收陈设13页。每半页9行,每行登录陈设物品1种,包括名称、件数、随饰物件、陈设方位等说明。开本35.5cm×32.3cm   此档是现存钦安殿7件陈设档案之一。扉页处粘有签条三,分别记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九月二十日、二十六年(1761年)二月二十二日及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初五日内臣总管奉旨对钦安殿陈设查核的情况。正文则分殿内陈设及库收两部分。据正文记载:殿内共有大小神龛10座,供奉玄天上帝、伏魔大帝及春、夏、秋、冬四令神牌。有纵神26尊,分列于玄天上帝及伏魔大帝两侧。殿内神龛的分布为:中央正龛1座(随绣金龙帐幔一分),内供玄天上帝1尊,为明代所铸巨型真武铜像。真武披发跣足,脚踏龟蛇,身着青云缎八团龙袍1件,上系白玉带1条(计玉20块)。正龛前有玄天上帝神牌1面。紫檀木龛1座(木龛顶),内供玄天上帝一尊。东、西两侧各置神龛4座,其中东四龛的第一龛供四令牌之春、夏2座,第二、三龛供奉玄天上帝各1尊,第四龛为伏魔大帝1尊;西四龛的第一龛供四令牌之秋、冬2座,第二、三龛供奉玄天上帝各1尊,第四龛供奉伏魔大帝1尊。殿内还供有五龙捧圣玄天上帝画像1尊。其余陈设品有:各类神旛18首,红硃油大小供案10张,法器桌2张,香几10个,香炉15个,铜掐丝珐琅太平有象1对,各类花瓶18个,法器22种,经桌4张,经书5种47部以及各种供器等。   库收部分主要有:玄天上帝3尊,玄天上帝神牌2座,伏魔大帝墨刻画像1尊,伏魔大帝画像1尊,北极画像1尊,各类缎绣法衣34件,各类灯8盏,雍正款碗100个,各类神旛14首,龙眼菩提数珠1盘,蜜蜡佛头1个,古铜五供2份,古铜炉4个,香几2个,花瓶1对,磁罐1个,水盂1件,香盒1个,桌案1张,拜垫2块,各类经书77种160余部。

 
 

  档册中多数物品名下贴有黄纸浮签,上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六年(1781年)某物品变动情形及“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总管得意奉旨交包衣昂邦敬征领去××”字样,表明立档后宫中对此殿的陈设进行过多次查核,为一份复核档。   此档反映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间钦安殿内的陈设实况及变动情形,对于研究清宫道教活动、宫殿陈设的变动规律及恢复原状陈列极具参考价值。

  《钦安殿档案》(乾隆二十一年之二),不著编者名氏。清内务府抄本,签题“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 日立”。开本35.4cm×32.1cm。全1册,正文共11页,附库收陈设12页。每半页9行,每行登录陈设物品一种,包括名称、件数、随饰物件、陈设方位等说明。部分物品名下粘有黄纸浮签,载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某些陈设物品的变动情况,是一份复核档。   钦安殿是清宫供奉真武大帝及关帝的道教神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殿内恭悬乾隆皇帝御笔额匾“统握元枢”和嘉庆皇帝御书匾“道崇辑武”。此档是现存钦安殿7件陈设档案之一,内容分正文及库收两部分。   据正文记载:殿内共设大小神龛10座,供奉玄天上帝、伏魔大帝及春、夏、秋、冬四令神牌。纵神26尊,分列于玄天上帝及伏魔大帝两侧。殿内神龛的分布为:中央正龛1座(随绣金龙帐幔一分),内供玄天上帝1尊,为明代所铸巨型真武铜像。真武披发跣足,脚踏龟蛇,身着青云缎八团龙袍1件,上系白玉带1条。正龛前有玄天上帝神牌1面。紫檀木龛1座(嵌白玉1块),内供玄天上帝1尊(白玉胎)。东、西两侧各置神龛4座,其中东四龛的第一龛供四令牌之春、夏2座,第二、三龛供奉玄天上帝各1尊,第四龛为伏魔大帝1尊;西四龛的第一龛供四令牌之秋、冬2座,第二、三龛供奉玄天上帝各1尊,第四龛供奉伏魔大帝1尊。殿内还供奉五龙捧圣玄天上帝画像1尊。其余的陈设品有:各类神旛18首,红硃油大小供案10张,法器桌2张,香几12个,炉16个,乾隆款蓝磁香盒1个,铜掐丝珐琅太平有象1对,各类花瓶18个,分别插有铜、木灵芝花及玉堂春宝贵绢花等,法器22种,宣石海灯1件,羊角套头戳灯4对,经桌4张,经书5种47部,以及各种供器等。

 
 

  库收部分陈设物品主要有:伏魔大帝墨刻像1尊,伏魔大帝画像1尊,北极画像1尊,各类缎绣法衣34件,各类灯8盏,雍正款碗100个,古铜炉2个,龙眼菩提数珠1盘,洋漆炉盘1个,磁罐1个,花瓶1对,桌案1张,水盂1个,花褥1件,经袱30个,各类经书74种130余部。   此档反映了乾隆二十一年至四十一年间钦安殿内的供奉及陈设实况,对于研究清宫道教活动、宫殿陈设的变动规律及恢复原状陈列极具参考价值。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分架图》,不分卷,不著编者,清嘉庆内府写本。版框36.7cm×22.6cm。1册1函。硬面折装,浅黄绫装裱。   清乾隆皇帝诏修《四库全书》时已届63岁高龄,深恐不能亲睹其成,遂命大臣从全书中撷取精华,缮为《四库全书荟要》,既可求精,又可求速。这部丛书收录书籍463种,卷帙为20,828卷、12,000册,其数量分别占《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依照《四库全书》的式样,《四库全书荟要》先后缮写了两部:一部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完成,贮于宫内御花园摛藻堂,民国年间因避敌南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部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完成,贮于京郊长春园味腴书室,咸丰十年(1870年)毁于英法联军侵华之役。   此图册系原始陈设档案,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四库全书荟要》各书列架分层顺序摆放的情形。每半开记录1架书籍,内分4横格,表示码放的层数;每横格内分4纵格,表示每层码放的摞数;每纵格内再划横格,4—6格不等,写有书名,显示分函情形。其中,经部有《十三经注疏》、《书纂言》、《春秋传》等,共6架;史部有《二十四史》、《通鉴辑览》、《春明梦余录》等,共10架;子部有《家语》、《说苑》、《御制律吕正义》等,共6架;集部有《词综》、御制诗文集、《于湖集》等,共10架,四部合计32架。全册用楷书恭敬缮录,纵横有致,形象地反映了当年《四库全书荟要》的陈设实况。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此图另有1933年故宫博物院影印《天禄琳琅 四库荟要排架图》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钦安殿陈设档》(道光二十年之一),不著编者名氏。清内务府抄本,签题:“钦安殿陈设档,道光二十年 月 日立”。开本35.9cm×23.5cm。全文共21页。每半页8行,每行登录陈设物品一种,包括名称、件数、随饰物件、陈设方位等说明。   此档是现存钦安殿7件陈设档案之一,内容分殿内、殿外及天一门陈设三部分。   殿内陈设主要有贴金木架龛,紫檀亭室龛,东、西重檐龛等各类神龛13座,其中正龛一座为贴金木架(随青罗纹绣金龙幔帐一分,计6件),内供石青妆缎坐褥一个,上面端坐玄天上帝一尊(铜胎镀金)。玄武身着青缎绣十团龙袍一件,系包黄缎嵌白玉素带板(大小20块),脚踏龟蛇一分,手持宝剑一把。其余各龛分别供奉玄天上帝、伏魔大帝及春、夏、秋、冬四令神牌。纵神26尊,分列于玄天上帝及伏魔大帝两侧。画五龙捧圣的墙上有玄天上帝画像1尊。其余的陈设品主要有:玄天上帝神牌3面,关圣神牌2面,伏魔墨刻神像1尊,伏魔大帝画像1尊,北极画像1尊,古铜五供11份(计55件),各类神旛16首,红漆描金卷书大案2张,供桌8张,铜珐琅宝瓶太平有象1对,香几14个,香炉4个,蜡阡10个,各类花瓶13个,碗118个,灯4件,法器10种,皇经24套,赵孟頫\金书道德经1部,御书黄庭内景外景经1部。   殿外陈设主要有:铜镀金重檐元亭1座,内供旗纛神牌1面。青缎白七星大旗1面。各类灯7盏,各类炉3对,神旙14首,铁八卦焚化炉1件。

 
 

  天一门陈设有:斗香桌1张,锡里盘1个,黄缎拜垫1块,黄云缎桌套1件,小栽绒毯一块,黑漆描金插屏1对,高上玉皇本行集经9本,金刚经7本。   此档与另一份钦安殿陈设档虽立档年代相同,但此档所载陈设物品比前者所载内容丰富得多,特别是法器的种类及天一门陈设方面更为明显。这种变化与钦安殿举办道场活动的情况应有一定的关系。它对于研究清宫道教活动、宫殿陈设的变动规律及恢复原状陈列具有参考价值。

  《钦安殿陈设案档》(道光二十年之二),不著编者名氏。清内务府抄本,签题“道光二十年 月 日立”。开本35.2cm×22cm。全文共22页。每半页7行,每行登录陈设物品一种,包括名称、件数、随饰物件、陈设方位等说明。   此档是现存钦安殿7件陈设档案之一,内容分殿内、殿外及天一门陈设三部分。   殿内主要有贴金木架龛,紫檀亭式龛,东、西重檐龛等各类神龛14座,分别供奉玄天上帝、伏魔大帝及春、夏、秋、冬四令神牌。纵神26尊,分列于玄天上帝及伏魔大帝两侧。画五龙捧圣的墙上有玄天上帝画像1尊,伏魔大帝墨刻神像1尊,伏魔大帝画像1尊,北极画像1尊。其余的陈设品主要有:古铜五供11份(计55件),各类神旛16首,红漆描金卷书大案3张,红漆描金供桌3张,红硃油大小供案10张,珐琅太平有象1对,法器桌2张,香几10个,香炉16个,乾隆款蓝磁香盒1个,铜掐丝珐琅太平有象1对,各类花瓶12个,碗150个,灯7件,法器9种,经书6种及各种供器等。   殿外陈设主要有:铜镀金重檐元亭1座,内供旗纛神牌1面。青缎白七星大旗1面。各类灯5件,各类炉3对,神旙14首,铁八卦焚化炉1件。

  

  天一门陈设有:斗香桌1张,锡里盘1个,黄缎拜垫1块,黄云缎桌套1件,小栽绒毯1块。   此档与另一份钦安殿陈设档虽立档年代相同,但此档所载陈设物品比后者所载内容少。将两份陈设档进行比较研究可观察出其变化情况,对于研究清宫道教活动、宫殿陈设的变动规律及恢复原状陈列具有参考价值。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发表于 2009-9-13 1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中华瑰宝,绝对珍品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