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梦幻之乡

[其他] 珍藏书鉴(136P)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通鉴总类》,二十卷(现存卷十三至卷二十)。宋沈枢辑,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吴郡庠刻本。半页11行,行23字,细黑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上部刊字数并“通鉴总类”书名及卷次,下部镌刻工姓氏,计有:夫、祥、东、景仁、海、王、赵、元、付、吉、圭、原、可、户昱、肖、芦、藩、好古、遂良、朱等。版框25.1cm×17.9cm。存16册。   沈枢的《通鉴总类》首刻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元至正时,浙江行省命郡庠重刻之,即故宫所藏。《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是书乃其(沈枢)至支仕时所编,取材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事迹,仿《册府元龟》之例,内容分为二百七十一门,每门各以事迹标题,略依时代先后为次序,亦间采光(司马光)议论附之……”。元人周伯琦原序(故宫藏本佚之)称:“……今江浙行中书省左丞海陵蒋公德明分省于吴,偶购得之,遍阅深玩,嘉其编次有益于治,……遂命郡庠重刻之,以行于世。……至正廿三年岁在癸卯秋七月即望前太史知制诰鄱阳周伯琦序。”   《通鉴总类》的南宋刻本今已不传。至正二十三年杭州郡庠刻本存世极稀。本书卷首扉页钤“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 、“天禄琳琅”及“天禄继鉴”诸鉴藏印。此书原为清康熙朝大臣揆叙家藏,首册正文钤“谦牧堂藏书记”及“谦牧堂书画记”两印即是明证。揆叙将此书进献宫中,选入《天禄琳琅》,储之大内昭仁殿,是宫廷内流传有序的罕见善本。

 
 

  明代尚有嘉靖年孙荣刻本及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翻刻本。至正本著录于《天禄琳琅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历代道学统宗渊源对问》,十二卷。明黎温编,明成化四年(1468年)刘氏日新堂刻本。半页13行,行24字,细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版框18.7cm×12.2cm。16册2函。   此书内容是儒家学者对先贤圣哲的思想及学说进行的整理性的叙录,属一家之说,其时间上起轩辕,下至明成化四年。卷首冠黎温“至治纪元有四戊子年序文”,为伪托序,元代至治年仅有辛酉、壬戍、癸亥三年而无戊子年。。全书依次为:卷一三皇五帝三王,卷二先圣,卷三宋儒,卷四张子、邵子、温公,卷五杨子、罗子、李氏、朱子,卷六元儒,卷七附集、小学总论订疑,卷八大学总论订疑,卷九论语总论订疑,卷十孟子总论订疑,卷十一中庸总论订疑,卷十二读小学四书六经法。   此书流传稀罕,历代公私目录不载。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此一部。

  

  

  


  《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四卷。宋吕祖谦辑,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宏毅慎独斋刻本。半页13行,行36字,细行密字,秀雅精整,白口,四周双边,双鱼尾。版框18.5cm×11.7cm。180册18函。   此书是宋代吕祖谦读史书时删节备检之本,计为:史记二十卷,西汉书三十卷,东汉书三十卷,三国志二十卷,晋书三十卷,南史二十五卷,北史二十八卷,隋书二十卷,唐书六十卷,五代史十卷,目录一卷。卷首冠以疆域世系纪年图。   祖谦淹博典籍,从事讲学课徒,声誉极隆,故朱熹称其“史学分外仔细,附存其目,俾儒者知前人读书必贯彻首尾,即所删节之本而用功之深可以概见。虽不能尽诸史之全,而足以宋儒不废史学之明证”。   此书多有流传,《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皇明文衡》,一百卷。明程敏政编,明嘉靖八年(1529年)郑氏宗文堂刻本。半页12行,行23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鱼尾。版框18.3cm×13.2cm。18册2函。   首冠程敏政序文,程序后有长方形书牌,刊有“嘉靖戊子岁宗文堂新刊”字样(嘉靖戊子为嘉靖七年,1528年),目录后刊有宗文堂“告白”一则,曰:“《皇明文衡》一书,原版出在金陵,乃我朝名贤之所著,纂集百余卷,其中载有圣道、法制、诏诰、表彰、诗书、礼乐、词赋、碑铭、序文、形物、议论诸事,类正后跋俱全也。今书坊宗文堂购得是本,命工刊行,以广流传,四方君子幸为鉴焉。时嘉靖八年孟春月谷旦本堂告白。”这段类似说明文字的“告白”颇有价值,它告诉人们,宗文堂刊本是在嘉靖八年购买原版片后的修订本,记叙了版本来源,而绝非改头换面的“掠版”行为,反映出宗文堂刻书的严谨作风,这在书坊中是难能可贵的。   《皇明文衡》编次依《玉台新咏》体例,分为三十八体,包括代言、赋、骚、乐府、琴操、表笺、奏议、论说、解、辩、原、箴、铭、颂、赞、策问、问对、书、记、序、题跋、杂著、行状、神道碑、墓志、墓表、祭文、字说等。内容比较芜杂,并多台阁体风韵,颇能反映明初文风。   王重民先生指出:“《皇明文衡》一百卷,明嘉靖间重刻本。按书仅九十八卷,其卷九十九及一百为补缺,盖校刻时以补原编有目无文者《四部丛刊》即据此刻本影印。”宗文堂重刻本《皇明文衡》是足本,补齐了原缺的卷九十九、一百两卷,比正德五年(1510年)张鹏校刊的原刻本更为佳善。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劝戒图说》,四卷。明邹迪光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书林安正堂刻本。半页13行,行20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左文右图,有版画200幅。版框20.5cm×13.5cm。4册1函。   首冠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年)邹迪光自序。从自序中可知,此书是作者为官期间编撰的,选用了民间喜闻乐见的图绘,配以文字,编辑刊印。该书有版画200幅,图文并茂,是面向广大百姓的普及性读物。主要故事情节均为主人公行善而得到好报。成书的目的在于评断民间讼事并劝戒百姓要以善心对待人与事,在封建社会制度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卷四末有书牌,上刊“万历岁次甲午孟冬月书林安正堂刘双松梓”。   此书最早的刻本为万历十七年(1589年)邹迪光的自刻本。此本为翻刻本,古代公私目录均不见著录。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此一部。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锲旁注事类捷录》,十五卷。明邓志谟著,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书林萃庆堂刻本。半页10行,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版框22.2cm×12.5cm。6册1函。   作者学问优长,严谨淳朴,为编纂该书曾参考了经、诸子、正史、别史、图注、志乘、传记、诗话、别集、类书等各类书籍共172种。其在自序中提到编辑、刊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后辈参考学习而用的。   卷一为天文地舆,卷二为君道宦品,卷三为人品性情,卷四为女子法教,卷五为岁时宫室,卷六为伦道身体,卷七为德器人事,卷八为百花百草,卷九为飞禽走兽,卷十为昆虫水族,卷十一为文具武具,卷十二为音乐杂具,卷十三为饮食果食,卷十四为珍宝衣服,卷十五为吉事凶事。内容十分广泛,对明代士大夫阶层闲逸优雅的生活情趣记录尤多,保存了许多已佚古籍的宝贵资料。   此书自刊布以来流传不广,而且在清乾隆开四库时被列为禁毁之列,故颇为罕见。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现存世仅3部。

 
 

  《宪章类编》,四十二卷。明劳堪编,明万历六年(1578年)福建布政司刻本。半页9行,行22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20cm×15.5cm。30册3函。   此书白绵纸印造,软字精刻,字口清晰,敷墨匀净。书卷端题:“赐进士出身中奉大夫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臣劳堪编。”   庞尚鹏序文中称: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来所创立的法规条令、政策规章以及治国安邦的大政方针,今不但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还在遵行。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劳堪采辑资料,编成《宪章类编》。左布政使刘侃请求以藩司的名义出资刊刻,以利流传。这部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汇编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书分24类,子目639条,汇集了明初至嘉靖年之朝章国政,分类编辑,举凡有关明代典章制度、陵寝郊庙、崇礼、宫阙形势、出征大阅、御制诗文、经筵讲章、朝仪王府、内阁六部、执事、名臣、祥瑞、灾异、海防、诰封功臣、马政军伍、河漕织造、边备军事、北虏女直、藩属诸国等事均收编其中。卷四十“海西建州条”载“成化二年十月整饬边备左都御史李秉言‘建州毛怜、海西等诸部野人女直来朝’”,这句话被清政府视为违碍,故此书入禁书总目,全毁之。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钟台先生文集》,十二卷附录一卷。明田一隽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福建田元振家刻本。半页9行,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版框19.6cm×13cm。8册1函。   黄凤翔序文称:“今观公所为诗若文,有温醇之度,而其力劲有宏博之气,而其体密一切绮靡纤巧之习世所谓媚目谐心者悉屏若洗也,夫公之不屑为巧也。独词乎!”对田一隽不媚俗体的诗文之风表示了赞赏。   《钟台先生文集》是田一隽唯一的一部文集,卷、目依次为:卷一,疏、奏书、表、箴计13篇;卷二,诰敕、赋计18篇;卷三、四,序文20篇;卷五,序、论计13篇;卷六,议、记共13篇;卷七,祭文、志铭、传、行实共22篇;卷八,启56篇;卷九、十,书85篇;卷十一,近体诗115首;卷十二,排、律、绝、赞、铭共86首。附录一卷:谕祭文及入乡贤祠文移,并郭惟清等哭钟台先生诗,后有男元振、元应识语。卷三有“庆少傅太宰虞坡构公一品九年加恩兼寿六十序”,因此篇序文内有“嘉靖中年,虏尝犯边矣”为违碍句,并贴有标记,入《抽毁书目》。该文集为四库馆臣磨勘查禁之原本。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陆宣公奏议》,二十二卷。唐陆贽编,明万历九年(1581年)郑氏光裕堂刻本。半页10行,行15字,白口,四周双边,单花鱼尾。版框15cm×15cm。4册1函。   《陆宣公奏议》一名《翰苑集》,无注。卷一至卷十为制诰;卷十一至卷十六为奏草;卷十七至卷二十二为中书奏议。其中制诰83篇,为唐代贞元年间所作;奏草32篇,任宰相前所作;中书奏议12篇,任宰相时所作。内容广泛涉及中唐时期的社会历史问题,对当时的财政、经济、军事情况,藩镇割据及与回纥、吐蕃的关系等所论多深切时弊,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陆贽所作制诰、奏议两部分原有单行刻本流布于世,宋人将两种书合编,仍用原名。   《陆宣公奏议》传世颇多,以《四部丛刊》中影印宋本为最古,清张佩芳《陆宣公翰苑集注》二十四卷本为最佳。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翠岩精舍刊十五卷本、明弘治七年(1494年)刊十五卷本、正德三(1508年)年刊十六卷本、嘉靖汪氏刊十五卷本、明刊谢枋得批点十五卷本、清乾隆联腋书院四卷活字本。唯独未收录此本。

 
 

  

  


  《三才图会》,106卷,明王圻、王思义辑,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槐荫草堂刻本。版框20.8cm×14cm。半页9行,行22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版心上刻书名,下刻“金陵吴云轩刻,秣陵陶国臣刻”。卷端题“云间元翰王圻纂集,谭滨黄晟署重校”。107册14函。   《三才图会》为类书,又名《三才图说》。书分14类,依次为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器、珍宝、衣服、鸟兽、草木。此书汇集诸家书中有关天地诸物图像,“图绘以勒之于先,论话以缀之于后”,对每一事物皆配有图像,然后加以说明。图不清晰者可借助文字表达,文字无法说清者可以图作参考,图与文互为印证。所配插图偏重通俗性和实用性。此书可为众多学科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其功用可与百科全书相比。   此书刻成于明万历年间,正值我国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徽州和金陵刻工的作品在当时享有盛誉。《三才图会》地理二卷第一页版心上刻“金陵吴云轩”5字。图像的绘刻线条清晰,但因卷帙巨大,图像繁多,绘刻亦有粗细不同。   《三才图会》刻本流传甚少,除此本外,尚有乾隆年间刊本。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三才图会》,106卷,明王圻、王思义辑,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槐荫草堂刻本。版框20.8cm×14cm。半页9行,行22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版心上刻书名,下刻“金陵吴云轩刻,秣陵陶国臣刻”。卷端题“云间元翰王圻纂集,谭滨黄晟署重校”。107册14函。   《三才图会》为类书,又名《三才图说》。书分14类,依次为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器、珍宝、衣服、鸟兽、草木。此书汇集诸家书中有关天地诸物图像,“图绘以勒之于先,论话以缀之于后”,对每一事物皆配有图像,然后加以说明。图不清晰者可借助文字表达,文字无法说清者可以图作参考,图与文互为印证。所配插图偏重通俗性和实用性。此书可为众多学科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其功用可与百科全书相比。   此书刻成于明万历年间,正值我国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徽州和金陵刻工的作品在当时享有盛誉。《三才图会》地理二卷第一页版心上刻“金陵吴云轩”5字。图像的绘刻线条清晰,但因卷帙巨大,图像繁多,绘刻亦有粗细不同。   《三才图会》刻本流传甚少,除此本外,尚有乾隆年间刊本。

 
 

  《鲁班经匠家镜》,3卷,明午荣编,明万历年间(1573-1602年)汇贤斋刻《平砂玉尺经》本。版框20cm×14cm。半页9行,行20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单边。卷端题名:“新镌京板工师雕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版心上题“鲁班经”。卷端下署:“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居匠所把总章严仝集,南京御匠司司承周言校正”。此书为《平砂玉尺经》附集第四种,1册。   《鲁班经匠家镜》原出自南方,流传已有五六百年。“匠家镜”意为营造房屋和生活用家具的指南。本书为万历年间增编本。卷一从鲁班仙师漂流作工始,叙述了各种房屋建造法,到凉亭水阁式止。前文后图,以图释文,文中多为韵文口诀。卷二全面介绍了建筑、畜栏、家具、日用器物的做法和尺寸,从仓敖式开始,至围棋盘式止,内容详实,亦为前文后图。卷三记载建造各类房屋的吉凶图式72例,版面为上图下文,文字说明多为阴阳五行、吉凶风水对盖房造屋的影响。附录的内容大多与房屋营造的迷信活动有关。值得重视的是书中还记载了制作家具的原料及构件的尺寸。所述家具包括杌子、板凳、交椅、八仙桌、琴桌、衣箱、衣柜、大床、凉床、藤床、衣架、面盆架、座屏、围屏等。此书是我国仅存的一部民间木工的营造专著,是研究明代民间建筑及明式木器家具的重要资料。   本书的增编年代正值明式家具的制作有高度成就之时。当时绘制、雕刻图式者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因此本书比较真实地描绘了各种家具的形状。书中插图线条流畅,人物姿态生动,画面完美。

 
 

  万历以后,此书有崇祯增编本和清代的若干翻本,民国后尚有石印本。虽然版本很多,但图式越翻越劣,文字讹误也有增无减。

  《集古印谱》,6卷,明顾从德辑,明万历三年(1575年)朱墨印刻本。版框26.5cm×16.8cm。行格、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单栏。版心下镌“顾氏芸阁”。序言、凡例为墨印,正文皆为朱印。书前有王穉登序文。3册1函。   本印谱与《顾氏集古印谱》密切相关。成书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的《顾氏集古印谱》由罗王常辑成,以顾从德家藏祖孙三代收集的古印及部分好友的收藏为主。《集古印谱》是顾从德在《顾氏集古印谱》的基础上扩充后以木板翻摹而成的。   此印谱集印1800方,其中玉印160余方,铜印1600余方,均为先秦和汉代的官、私印。其印量大,质佳,分类精细。官印以官职为次,私印以四声韵为序,复姓类附于后,将不识的先秦古印、吉语印和肖形印等列于最后。每印皆附简单的考释并标示纽式和印材。此印谱为现存最早的依原印镌刻的铜玉印谱,保存了古印的面貌,开创了依秦汉原印刻印成谱的先河。   《集古印谱》极为完善的编辑体例一直为以后编辑印谱者所效仿。它在印坛的影响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种集古印谱,为秦汉印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精湛的范本,同时对古代官制、地理、姓氏和史事的探索都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战国策》,12卷,附元本存目1卷,明闵齐伋裁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半页9行,行19字,小字同,四周单边,白口,无行格。版框21 cm×14.5cm。 8册。蓝细绢书衣,朱色篆字题签。   卷首有刘向叙录,其后为闵齐伋题识,钤 “闵齐伋印”及“遇五父” 2印。每卷末题:“皇明万历己未仲春乌程闵齐伋遇五父裁注”,钤“齐”、“伋”2印。书后有闵齐伋跋,说明书中正文夹注的来源及比例等。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整理编纂的演说辞和各国史料的汇编。作者已无考,流传至今的本子是经西汉刘向(公元前79-前8年)整理编次的。据载,全书初无定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经刘向重新校定编次,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共33篇,定名为《战国策》。该书记事上起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下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包括245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之动态及当时各国谋臣策士的游说和互相辩驳之辞,是研究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据今人郑良树先生统计,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一书时采自《战国策》者竟多达149处,其史料价值可见一斑。

  

  《战国策》的语言流畅犀利,书中辞彩飞扬,气势奔放,反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风貌。每论述一个问题,能反复纵横,曲尽其意,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堪称论辩文之典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刻而具体,对后世的文学语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本采用套印技法,书眉以朱、黛、墨三色评注各本字句之异同,行间亦加以点评,正文圈点亦用朱、黛、墨三色,阅读时易于区分。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

  《新刊明医杂著》,二卷。明王纶撰,薛已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刘氏乔山堂刻本。半页11行,行24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双鱼尾。版框19cm×12.8cm。1册1函。   此书无序跋、凡例及目录。正文钤有“星悟海外访得秘笈”、“杨守敬”、“小岛氏图书记”诸印。卷末有莲座碑形牌记,上刊“万历癸卯年孟月刘乔山堂刊”。“癸卯”为明万历三十一年。   书分上、下卷。上卷为医论20条,包括发热论、补阴丸论、积木丸论、化痰丸论、备用药方、痢疾、霍疾、咳嗽、痰饮、拟治岭南诸疾等;续医论15条(为弘治十六年(1503年)七月所著)。下卷为修身养性篇,包括养生之道、山人家事、知天听命、寄傲宇宙、啸咏风月、弄丸余暇、闲中日月、醉惺乾坤、养生序、道林养生、服食法、调气法、老子按摩法和居处法。   王纶《明医杂著》薛已注本,最古的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宋阳山刻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万历三十一年刘氏乔山堂刻本为翻刻嘉靖三十年本,故称“新刊”。此版本流传极罕,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此一部。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周玉绳先生家藏二十三史绮编》,十七卷。明周延儒选编,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余象斗双峰堂刻本。半页10行,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版框23cm×14.8cm。17册2函。   该书卷一为唐虞史、夏史、商周史,卷二至卷五为春秋内史300篇,卷六至卷七为春秋外史92篇,卷八为春秋先齐史18篇,卷九为春秋后齐史94篇,卷十为檀弓小史86篇,卷十一为朝韩文小史8篇,卷十二为战国东西周史58篇,卷十三为战国楚史93篇,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史记75篇,卷十六为西汉史33篇,卷十七为东汉史42篇。这部《二十三史绮编》是周延儒在得中进士之前苦读经史典籍时所作札记。周延儒是明代末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作为他入仕为宦之前的资料,此书填补了史料不足的缺憾。   此书流传稀罕,《明史·艺文志》未收,《四库全书总目》不载,《贩书偶记》正、续编未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3部,此为其一。

 
 

  《程氏墨苑》,12卷,附录《人文爵里》9卷,明程大约撰,明万历年间(1575-1620年)安徽新安程氏滋兰堂原刻彩色套印本。版框23.9cm×14.7cm。行、字不等,无行格,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刻“墨苑”二字。20册2函。   《程氏墨苑》是明代万历年间雕印的一部墨谱。书中收入名家刻绘的墨样共519余种,墨形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圭形等式样。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山川景物、草木禽兽、佛道祥瑞等珍贵的图案资料。所制墨品分为六类:一类名元工,二类名舆地,三类名人官,四类名物华,五类名儒箴,六类名缁黄。参与的画家有丁云鹏、江世会、郑一桂等,丁氏提供的墨样颇多,其中“侑座之器”、“金人图”、“五瑞斯岳”、“十有二牧”与丁氏所绘《养正图解》中的图为同一规范。刻工黄铭、黄应道、黄应泰均为歙县虬村名匠。全书精选苛择,其绘刻、印制都很讲究,无论书面构成、黑白处理及刀法运用等都有特点。此墨谱以良纸佳墨刊印成书,是当时出版界的盛事。   《程氏墨苑》的另一特色是书中附有西洋宗教画“宝象图”(即圣经的图解),图像由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所传。“宝象图”刻制极精,图说皆全,为最早受西洋画风影响的中国版画。

 
 

  本书数量稀少,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徽州版画的代表作,为研究墨史及木刻史的重要著作

  《隐秀轩集》,三十三卷。明钟惺著,明崇祯年书林近圣居刻本。半页8行,行17字,白口,四周半边。版框 19.2cm×14.5cm。6册1函。   内书衣题:“钟伯敬先生全集,书林近圣居重校定二刻新版。”卷端署:“竟陵钟惺伯敬著,海虞沈春泽雨若阅。”首冠明天启二年(1622年)陆月虞山沈春泽原序,称:“伯敬先生既以视闽学政出褒其新旧所撰诗文若干卷,合而名之曰《隐秀轩集》……。”   该集分为诗十卷,文二十三卷,以千字文排列。天集为四言古诗151首,地、玄集为五言古诗164首,黄集为五言律诗246首,宇集为七言律诗92首,宙集为五言排律66首,洪集为七言排律1首,荒集为五言绝句14首,日集为六言绝句2首,月集为七言绝句48首,盈集为赋3首,昃集为序9篇,辰集为记2篇(在其中的《官古愚先生传》中,删去“转饷辽东问辽事,如前日身到处不放过他……”一行文字,语涉违碍),列集为论23篇,张集为策2篇,宿集为传2篇,寒集为表1篇,来集为奏疏1篇,暑集为启2篇,闺集为祭文6篇,余集为题跋32篇,成集为说2篇,岁集为辩1篇,律集、吕集为书事各2篇,调集为颂1篇,阳集为赞12篇,云集为铭6篇,辰集为记6篇,昃集为序48篇,往集为书牍30篇,秋集为疏13篇(内有《代荐辽东阵亡将士疏》,文中有“胜则为功,固有尊周攘夷、狄之效”,“夷狄”为违碍,被毁),收集为碑2篇,冬集为现状1篇,藏集为墓志铭7篇。

 
 

  《隐秀轩集》在清乾隆时被列入禁毁书目,原因是书中有一篇与女真人有关的文章。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政府与后金努尔哈赤的军队在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阵亡将士45,000余人。钟惺闻凶讯后写了一篇《代荐辽东阵亡将士疏》,收于《隐秀轩集》秋集中。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对与女真人作战阵亡的明军将士表达了深深的同情,而且还有辱骂“建虏猖獗”之类的言辞,这是清朝统治者绝不能容忍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本书由江苏巡抚杨魁奏准禁毁。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御览筹兵药言三十六字》,4卷,明曹飞撰,明崇祯年刻本。半页9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版框19×14cm。版心上部刻著作名,中部刻卷次,下部刻页码。全书版心下部有两处刻“金陵毛升梓”。书前依序有赵光抃\序、文震孟题辞、颜茂猷崇祯七年(1634年)序、颜光衷书牍、兵部复疏、曹飞疏稿和《留都四策》,然后是正文。   明末内忧外患隐伏,农民军的烽烟四起和关外满族军事上的强盛,均对明朝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平民曹飞力图挽救明朝的危亡,针对时局,结合孙吴兵法,经10年揣摩,撰成本书。崇祯六年(1633年)冬,他徒步赴京,将其恭献于朝廷。   首卷为兵事夙弊8字(初拟“问病”,今改定):悖懈恸讳掣耗姤耻;二卷为备兵本源13字(初拟“治本”,今改定):辅枢计缮将兵民屯漕河盐钱税;三卷为兵防急着15字(初拟“治标”,今改定):诏险保边海苗寇蒐优收制火阵车马;四卷为剿平流寇勘破奴情。   本书引起崇祯帝及朝臣的高度重视,由兵科都给事中祝世烇、宛平县知县周献、昌镇总兵太子太保左都督陈洪范等17人阅校。

 
 

  入清,本书被列为禁书。此部书每卷末标注版刻项目处均经裁删,与《经世挈要》同装一函,属海内外孤本。由于此书内容涉及面广泛,撰者学识博杂深奥,其价值所在尚需专门研究。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新刊李九我先生编纂大方万文一统内外集》亦称《万文一统》,二十二卷。明李廷机编,明余象斗双峰堂刻本。两截板,*****行,行十七、八字不等,细黑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版框23.2cm×14cm。8册1函。   开卷依次为申时行序、朱国祚序、李廷机自序。此书卷一至十三为内集,卷十四至二十二为外集。各卷内容依次为:卷一简古文,卷二典则文,卷三典则文,卷四雄伟文,卷五、六叙文,卷七经济文,卷八殊绝文,卷九抚直讽切文,卷十讽刺攻击文,卷十一论政文,卷十二正大节义文,卷十三恳至标表文,卷十四玄虚文,卷十五神奇文,卷十六幻颖文,卷十七、十八悲愤文,卷十九至二十出思机权文,卷二十一深刻捃蔗文,卷二十二潇洒豪放文。   此书是李廷机编辑的撰写文章的典则规范。古时作政论、策论文章都有一定的格式、用语,所以读书人在这方面需作专门的学习,这部书就是学子们的范本。   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未收,《贩书偶记》正、续编不载,《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8部。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新刻官版周易本义》,四卷。明成矩编,明书林新贤堂张闽岳刻本。*****行,行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单边。版框13.2cm×14.5cm。2册1函。   书前有洪常序文称:依据世间读易经的人先读《本义》后读《传》的习惯,奉化县的成矩刊刻《本义》的单独本流行于世,读者感到很方便。现在成矩退休了,回到故乡苏州,书版也随他而去,读书人不容易得到此书。宁波的胡俦与其弟胡信以成矩之本重新校正,自己出钱请人刻版刷印,目的是让读书人能读到此书。卷末有长方形牌记“书林新贤堂张闽岳精镌”。   此书卷一、二为周易上经,卷三、四为周易下经。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称:“……然则康熙至乾隆间,矩书犹有影响,后遂无闻。今是书原刻本久佚,即明刻亦不易得。”   此本流传极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此一部。

  

  《礼记集注》十卷。元陈皓编,明张闽岳新贤堂刻本。*****行,行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框12.5cm×13.5cm。10册2函。无序跋及目录。   该书成于至治壬戍(壬戍为至治二年,1322年),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十卷,今本十卷,是书坊商人所为。明初,开始规定《礼记》用陈皓注释的本子。胡广等修《五经大全》,其中《礼记》也用陈皓注释,以后便沿袭了这种作法。   此本版式奇特,首有凡例数则,述所据之“校雠经文”及所“援引书籍”,为通行本所无。卷十有牌记 “书林新贤堂张闽岳校梓”,末附一图,绘数尾鲤鱼跳跃龙门,盖坊肆用以祝颂士子早登龙庭之意。陈皓注《礼记》是明代士子的必读之书,而在清代则不显于学塾间,陈皓注本几无传布。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西洋新法历书》,103卷,明徐光启、李天经等撰,明崇祯年刻。清顺治二年(1645年)钦天监补刻本,每半页9行,行21字,标目行高1字,左右双线,白口,版心上方为节次目,下方为页数,版框20.5cm×13.5cm   《西洋新法历书》是我国第一部引进西方天文学理论编著的历书,据《崇祯历书》稍事删削整理而成,书表重加组合增删,行句稍作修订损益。此清顺治二年汤若望捐资剞劂修补进呈之本,基本上是《崇祯历书》原本,刊印时用的亦是原板,原扉页所题“崇祯历书”4字易为《西洋新法历书》6大字。汤若望所著《历法西传》、《新法历引》、《新法表异》各1卷,亦附刻以行。收入《四库全书》时,为避乾隆“历”字讳而更名为《新法算书》。故《崇祯历书》、《西洋新法历书》、《新法历书》、《新法算书》实为一书。   全书以说解文字配合图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古典与近代的天文学知识,包括理论、仪器、观测、计算诸方面的内容。103卷中奏疏2卷,治历缘起8卷,皆当时涉及历术的奏疏及考测辩论事由。正文93卷,包括历书的6项内容,即日躔、恒星、月离、交食、五纬及五星交会。同时又涉及到历书的5个范畴,即法原、法数、法算、法器及会通。法原即天文学理论,法数为天文表,法算是天文计算法则,法器为天文仪器知识,会通则为中西各种度量单位的换算表。其中法原是全书的中心,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是书的编撰刊印标志着欧洲天文学理论已被我国吸取和利用,是当时最主要、最全面地介绍和引进西方天文学的著作,它使我国的天文学从传统的中国旧式体系转向了西方近代的天文学体系,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从此我国的天文学也就逐步地走上了近代化乃至现代化的道路。   是书故宫图书馆藏有三部,《崇祯历书》本为一残帙。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唐音统签》1036卷,明胡震亨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胡氏家族刻、范希仁抄补本,半页10行、行19字,白口,左右双边,版框20.1 cm×14.7cm。120 册。   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汇全唐三百年诗为一书的唐诗总集,也是迄今所知仅存的一部足本《唐音统签》全帙。该书以“十干”为纪分作十签,自甲至壬签,卷次连续,共1003卷;癸签单独起卷,计33卷。全书依时代先后辑录唐人诗篇,各附作者传记爵里。所辑诗篇极为广富,上自帝王妃嫔,下迄委巷闺闱、释道乃至仙鬼谚谣等等,靡不采录。以其卷帙浩繁久未刊行。其后世子孙力图谋划全帙,初刻戊癸二签,后又续刻甲乙各签,但终未刊成全书。据故宫所藏一部可知,其刻者有甲乙戊癸四签全部及丙丁二签的部分卷页,未刻者有已庚辛壬四签全帙,连同丙丁二签之余部,共为377卷,皆由范希仁抄补而使“统签”成为全书。书内钤有“邢村文若范氏家藏”及“希仁号文若藏”二印,并书题“邢村范希仁文若抄”八字。   《唐音统签》本为范氏家藏,康熙年采进宫中,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命编《御定全唐诗》,就是用此书为底本合季振宜《全唐诗》等唐诗集,参互校订、增补而成的。“统签”至今仍不失为研讨唐代历史文化及唐诗发展的重要参考典籍。

 
 

  《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目皆有著录,但较“统签”实有卷数少3 至12卷不等。公私藏书目录多著录其戊癸二签,不曾录其全帙。《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录》所载,戊签之外,仅有一部“统签”全书,亦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部,堪称稀世孤本。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宋陈承、裴宗元、陈师文原撰,宋许洪增广,[日]橘亲显等校正;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三卷、《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诸品药石炮制总论》一卷,宋许洪撰;《增广太平和剂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二卷,宋佚名氏撰,[日]橘亲显等校正。日本享保庚戌(1730年)东都书林西邨又右卫门刻本。半页13行,行24字。四周双栏,白口,*****行。版框20.7cm×14.4cm。12册1函。   书前有享保庚戌之冬十二月橘亲显撰“和剂局方序”,宋陈承等“进表”,宋裴宗元、陈师文撰“新校凡例”。卷端有“东井文库”、“飞青阁藏书印”、“宜都杨氏藏书印”等印记。扉页贴杨守敬小像,旧藏杨氏观海堂。   两宋时期,中医药学继续发展。中央政府在太医院之外设立了太医局、柒局(和剂惠民局)等新机构,加强对职业医生和药品的管理。同时,大规模地整理古医籍,编纂新医书,因而《神医普救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等书相继问世,对推广和普及医药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南宋嘉定年间,太医助教许洪奉旨对《局方》进行了全面增补,并续撰两书附刻于《局方》之末。此后,又有佚名氏撰《增广太平和剂图经本草药性总论》再附于后。因增广的《局方》切于实用,故传播甚广。金、元时期,医界争鸣大起,此书因受到名家“忽视辨证论治”的抨击而流传渐稀,后又因误写等原因而多有差讹,至明崇祯间重刻此书亦未能复其旧观。

 
 

  日本曾长时间学习中国的医药学,多以传入的大量中国医籍为依据。《局方》对日本的汉方医学有很大影响,因多种版本参差,遂有校勘之举。此书校勘系奉“钦命”而为,由当时的“典药头”橘亲显领衔,诸医官协同完成。所据15种版本均为公私秘藏之“稀世旧刊”,包括中国明初刻《和剂局方》6种,朝鲜刻《增注和剂局方》8种,以及日本民间医生野吕元丈所藏孤本《增广和剂局方》1种,而将后一种作为原本。校勘内容包括:对字句脱误者正之,剂量脱落者补之,疑而难明者考之,方名交错、二方混淆者存之“以嗣后贤”。   是书各卷内容及载方如下:卷一诸风(附脚气),89方;卷二伤寒(附中暑),67方;卷三诸气(附脾胃积聚),108方;卷四痰饮(附咳嗽),44方;卷五诸虚(附骨蒸),64方,痼冷(附消渴),25方;卷六积热,26方,泻痢(附秘涩),56方;卷七眼目,24方,咽喉口齿,15方;卷八杂病,29方,疮肿伤折,33方;卷九妇人(附产图),87方;卷十小儿,98方。诸汤,26方。诸香,4方。凡16类,载方795首。   此本校勘细密,考证精审,以“编次雅古,文字精正,最冠正本”而称美善,医界几无见之者,近年才随着《故宫珍本丛刊》的影印而公诸于世。书中所载方剂中的药物顺序、剂量与国内现存《局方》各版本出入甚大,非同一版本系统。此外,附刻三种书之后二种,国内诸本少有附刻,尤其是末一种,援引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药》、《药性论》等大量古代佚书,对研究与辑复古医籍具有重要意义。

  《二希堂文集》,11卷,卷首一卷,蔡世远撰,清雍正十年(1732年)私宅刻本。半页9行,行20字,抬头22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端刊书名、卷次及页码。版框13×19.5cm,全4册。开化纸印造,镌刻精湛,敷墨匀净。首冠皇四子弘历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序,皇五子弘昼序,平郡王福彭序。   卷首为圣主躬耕藉赋,包括圣主亲诣太学颂、青海平定诗序、日月合璧、五星联珠颂、清河颂共5篇。卷一至四为序文62篇;卷五为记14篇;卷六为传12篇;卷七、八为论、说、书30篇;卷九为墓表、志铭、行状14篇;卷十为祝文、祭文16篇;卷十一为杂著18篇。通检全书文字,“弘”字皆不避,卷二“送鄂少保相国(尔泰)经略西陲序”文内有“雍正十年壬子秋七月”字样,故此书定为雍正十年(1732年)刊刻。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宸垣识略》,16卷。清吴长元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池北草堂刻巾箱本。半页9行,行21字。版框12.8cm×9cm。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全书共8册。卷首有例言13则。   《宸垣识略》是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之书,系根据清康熙年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和清乾隆皇帝敕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提要钩玄、去芜存菁而成。卷次分为:卷一,天文、形胜、水利、建置;卷二,大内;卷三、卷四,皇城;卷五至卷八,内域;卷九、卷十,外城;卷十一,苑囿;卷十二至卷十五,郊垌;卷十六,识余。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大内宫苑、皇城、内城、外城和郊垌)的史地人文情况。书中胪列城市,条析坊巷,杂载寺观,间徵轶事,收录诗歌,采掇大纲,事详语略。吴长元久居北京,他根据自己的实地考查与史籍、碑碣想印证,对所据底本疏略未尽之处予以增补,错误不实之处予以纠正质疑。书中考证的文字,原为《日下旧闻》中的加“原按”,补遗的文字加“补按”,《日下旧闻考》中的加“考按”,作者自己考证的加“长元按”。书前冠有18幅地图(城池、大内皇城、八旗界址、西山园囿等),可称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旅游地图。   《宸垣识略》记载了北京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衙署府邸、名人故居、州县会馆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除此本外,尚有咸丰二年(1852年)藻思堂刻本,同治二年(1863年)文英堂刻本,光绪二年(1876年)巾箱本及近年出版的重排本、影印本等多种。

  《寰宇访碑录》,十二卷,清孙星衍、邢澍编,清嘉庆七年(1802年)阳湖孙氏刻本。半页11行,行22字,小字同。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版心镌刻“访碑”、卷次和页码等。版框17.5cm×11.5cm。4册,1函。   本书专门收录编者所知所见的石刻碑碣目录,书前有清嘉庆二年(1797年)七月孙星衍自序,叙述所录石碑及砖瓦的来源。此书主要根据邵晋涵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时获取的石刻、郑樵《金石略》的副本、孙氏亲眼所见的摹拓,以及王昶、钱大昕、翁方纲、冯敏昌、阮元、黄易、武亿、赵魏、何元锡等人邮寄给孙氏的拓片,再加上邢澍所收藏的石刻拓本编撰而成。   全书依时代为序,自周起,止于元末,著录各地石刻碑碣七千余通。除石刻外,尚有各家收藏的古砖和古瓦。各石刻之下一一注明其书体、撰书人姓名、碑刻年月、后人题记及刻于碑阴的文字,所录砖瓦与石刻的体例相同,同时还注明石碑的所在地及砖瓦的藏家。   清朝嘉庆以前的碑刻目录以本书最为详备,虽然所录的碑刻多不载碑额,记录的碑刻时间亦未精确到日,但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寰宇访碑录》流传的版本有清嘉庆七年(1802年)平津馆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年)江苏书局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年)吴县朱记荣刻本等。

  


  《丛书集成初编》、《国学基本丛书》和《艺苑丛钞》收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古刻书跋前集》,不分卷。日本近藤守重、栗原信充辑,日本仁孝文政已卯(日本仁孝天皇文政二年,1819年)刻本。每半页行、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单栏,*****行。版框21.2cm×15cm。1册1函。   扉页贴有杨守敬小像,卷端钤“杨守敬印”、“星吾海外访得秘笈”等印记,为杨氏观海堂旧藏。   书前有栗原信充的《古刻书跋附言〉,大意为二人雅好古刻本,凡触目者或影抄或购求,日久积多,偶查阅其刊刻时间,前后翻检甚劳,因此抄出题跋以便于批阅考索。又虑及书跋可以为古刻之左券,拙手传写必有谬误,进而刻此书以示同好。   是编所录题跋依次为:贞应二年(日本后堀河天皇年号,1223年)《大般若经》,嘉祯二年(日本四条天皇年号,1236年)《阿弥陀经》、《普门品》,嘉祯三年(1237年)《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弘安二年(日本后宇多天皇年号,1279年)《大日经疏》,某年《法华经三大部》,弘安十年(1287年)《传法正宗记》,正安四年(日本后二条天皇年号,1302年)《御请来目录》、《观无量寿经》,正和二年(日本花园天皇年号,1313年)《虚堂新添》,正中元年(日本后醍醐天皇年号,1324年)《诗人玉屑》,嘉历三年(日本后醍醐天皇年号,1328年)《圜悟录》,嘉历四年(1329年)《临济录》,历应二年(日本光明天皇年号,1339年)《首楞严义疏注经》,历应四年(1341年)《圜悟录》,贞和二年(日本光明、崇光天皇年号,1346年)《云卧纪谈》,贞和三年(1347年)《雪峰外集》,贞和四年(1348年)《景德传灯录》,共计18种。书前注“前集”,说明编者有再续之意,但不知是否续成。仅从前集看,跋语短则10余字,长也不过百余,篇幅虽不多,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资料书。

 
 

  编者既是收藏家,又是文献目录学家,故所据藏本古老精善,且编纂方式注重传递原刻风貌。各篇跋语字体风格不一,或大或小,楷体为主,兼杂行草。正文首页题名旁有“原版选择集”字样,系依原版手摹上版,相当于早期的“书影”,兼有法书之神韵,足供细细观览。跋语内容涉及版刻的起止时间、版刻过程、原委、藏版地点、捐资人及校印过程。所收藏本最早的刻于日本后堀河天皇贞应二年,最晚的镌于崇光天皇贞和四年,时间跨度百余年,对应于中历为南宋至元代,西历为1223-1348年,均属早期日刻汉籍的珍贵资料。   所录18种文献的内容,除诗话总集《诗人玉屑》外,其余均为佛教书籍,包括常用的重要佛典、佛僧语录和求法目录,反映出唐、宋时期日本全方位接受中国文化的历史信息,可证中国佛典对日本佛教创宗立派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中国佛教日本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1932年何澄一编《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著录。

  

  


  《甔甀洞稿》,54卷,目录2卷。明吴国伦撰,清道光十年(1830年)桂芬斋木活字印本。每半页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版框21cm×14.1cm。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上记书名《甔甀洞稿》,下表卷第、页次。封页刻有“道光庚寅年重镌”、“甔甀洞稿”、“楚兴国吴国伦著”、“桂芬斋梓”。卷首大题下诗类属“楚兴国吴国伦著”、“九世族孙步瀛镌”,文类同。以下依次为:《兴国洲志明卿先生传》,《铣重刊甔甀洞稿序》,明万历十二年王世贞《吴明卿先生集序》,隆庆六年(1572年)胡心得《天鬻子古乐府序》,万历元年(1573年)孙应鳌《西征杂述序》,目录。全书共20册,4函。   《甔甀洞稿》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明人诗文集。各卷内容及收录数量如下:卷一至卷二乐府诗250首;卷三乐府杂拟31首,杂歌谣17首,四言古诗70首;卷四至卷七五言古诗263首;卷八至卷九七言古诗110首;卷十至卷十七五言律诗971首;卷十八至卷十九五言排律诗93首;卷二十至卷二十二七言律诗270首;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九七言律诗626首,七言排律诗5首;卷三十五五言绝句189首,六言诗31首;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三七言绝句400首;卷三十四碑文4篇,墓志铭3篇;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六墓志铭14篇;卷三十七明表6篇;卷三十八至卷四十四序81篇,传8篇;卷四十五传1篇,记9篇;卷四十六记4篇,行状2篇,诔2篇;卷四十七哀辞5篇,祭文17篇;卷四十八杂文4篇,像赞4首,告文5篇,题跋10篇;卷四十九至卷五十三书193通;卷五十四书14通,奏记3篇。是书印刷年代较晚,但因木活字精印本传世稀少,弥足珍贵。

 
 

  《甔甀洞稿》最早的刻本为明万历初年本,文集20卷,诗集6卷。此外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兴国吴氏刻本,54卷;明万历十二年、三十一年(1603年)兴国吴氏递刊本,54卷,续编27卷,台湾中央图书馆等处有藏。《评林新镌甔甀洞稿文类二十卷诗集六卷》,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清白堂杨新泉刻本,上海复旦大学等处有藏。又一《甔甀洞稿》,诗集12卷,文部15卷,目录2卷,明万历三十一年吴士良、马攀龙刻本;又《甔甀洞稿》,清初吴栋元刻本,上海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处有藏。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善本书目》著录。

  《仙屏书屋初集》,诗录16卷,诗后录2卷,黄爵滋著,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泾县翟金生泥活字印本。半页9行,行21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端刊“仙屏书屋”,下刊页码。版框12.5×17.5cm。凡5册。书衣内封刊有“泾翟西园泥字排印”字样。   集首冠以黄爵滋于道光丙午(二十六年,1846年)序文,次为诗录总目,共计1047首,再次为编录名录,为秩昇、春昀等。泥印排检名单为:泾县翟金生西园,以及翟廷珍、翟一熙、翟家祥及门人翟文彪等,再次为“诗录校误”,足证金生此本文经精审。   此书是现存于世的泥活字本的珍贵实物之一,受到版本界的普遍重视。因所用泥字较小,称“小泥字”。此外,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字木刻字本。   《故宫善本书目》著录。

 
 

  

  


  《校邠庐抗议》,不分卷,清“吴县冯桂芬林一著”。卷端题李鸿章签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仁堂刻本。半页10行,行23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栏。板框17.5cm×13cm。版心下刻“广仁堂”3字。凡2册。   书前为《曾文正公覆冯宫允书》,次为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十月作者撰《校邠庐抗议自序》。封皮右下部署“李鸿章谨签”字样。   《校邠庐抗议》是一部政论集,也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的代表作。“校邠庐”是作者居住处,“抗议”二字语出《后汉书·赵壹传》,即位卑言高之意。作者针对清咸丰朝以后的社会大变动,以及当时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况,向当权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此书共收政论47篇,大部分作于亡命上海期间,少数为旧作。   上册各议为:公黜陟、汰冗员、免迴避、厚养廉、许自陈、复乡职、省则例、易吏胥、折南漕、利淮鹾、改土供、罢关征、节经费、筹国用、杜亏空、复陈诗、变科举、改会试、广取士、停武试、减兵额、严盗课、制洋器,共23篇。各篇之首皆粘一黄色签条,上有李鸿章批注,多则二三百字,少则五六字。   下册各议为:善驭夷、采西学、重专对、变捐例、绘地图、兴水利、均赋税、稽旱潦、改河道、重酒酤、收贫民、劝树桑、壹权量、稽户口、崇节俭、复宗法、重儒官、裁屯田、寓兵于工、通道大江运米运盐、恳荒、上海设立同文馆、用钱不废银、以工巧为幣,共24篇,均无签注。

 
 

  全书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生产、经济等个领域,指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方向,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开放思想。其中采西学、制洋器、改科举等多项建议被洋务派所采纳,进而成为洋务政策。其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被概括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根据,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甚大。   此书先由作者自刊,因洋务派势力尚未形成,反响不大。至同治、光绪年间,才被奉为改良思想的先声而大加翻刻。此本翻刻水平平庸,但因有当时政府要人的签注,价值非同一般。   同一版本的其他人士签注本,故宫博物院尚藏有10种:宗人府府丞葛宝华、宗人府副理事官恩斝、宗人府主事宗室继仁、候补主事松溥,以及未署职官者载武、荣光、陈懋鼎等人的签注本。多位清代官员同时分别为一书签注,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此书的重视。

  明清抄本   明清内府以恭楷缮录的精写、精抄本是故宫博物院的藏书特色之一。按其用途,大约分为如下数种:一为向不发刻之书,如清代历朝《实录》、《本纪》等,缮录满、蒙、汉等文本若干份,分贮于乾清宫、皇史宬、盛京等处;二为刊刻之书的底本,即一书修成后,呈请皇帝御览、付刻的定本;三为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稿本,书内有各种修改文字;四是为皇帝阅览或携带方便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五是为宫苑各个殿宇的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等。   除内府抄本外,尚有不少进呈抄本,即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以及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具有史料价值但未刊行的书籍。   以写、抄形式流传的书本复本极少,而精写细缮所需之功力又数倍于刻本,加之内容本身的多重价值,以及御览之书所独有的特色等,皆足以使其成为妙绝的精品。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是明成祖朱棣编撰的文集,现存卷三、卷四两卷,明内府精抄本。半页10行,行20字,版框25.4cm×18.1cm。明黄色龙凤云锦书衣,上等棉纸墨色精抄,双朱鱼尾,朱丝栏。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卷第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 革宝鉴序,7、理性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序,10、孝顺事实序,11、古今列女传序,12、太微济世经书序。卷第四为序二,内容依次为:1、普庵语录序,2、普庵实录序,3、金刚经集注序,4、道藏经序,5、传心妙诀序,6、传心妙诀后序,7、大齐瑞应录序,8、淮安施经瑞应序,9、报恩寺施经瑞应序,10、五台山施经瑞应序,11、神仙传序,12、神僧传序,13、水懴序,14、般若论序,15、喜金刚本续序,16、正宗大觉妙经序,17、四部经序,18、佛顶经咒序,19、大悲经咒序,20、华严经序,21、真实名经序,22、观世音普门品经序,2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明代内府抄本存世已属凤毛麟角,本书字体秀美流畅,代表了明内府抄本典型风格,可称稀世珍品。《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有著录。

  

  《营造法式》,34卷。宋李诫编修。清初钱曾影宋进呈抄本。半页11行,行22字。版框22.5cm×18.5cm。白口,左右双边。12册,2函。   卷前有宋崇宁二年正月十日、绍圣四年十一月二日奉旨准依奏镂版颁行札子,李诫《进新修营造方式序》,其后为《目录》、《看详》各一卷, 首叶下钤“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印记一方。   《营造法式》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书。始编于北宋熙宁间(1068-1077年),元祐六年(1091年)成书。绍圣四年(1097年)李诫奉敕重修,元符三年(1100年)修订完毕,并经御览,于崇宁二年(1103年)付梓。   全书分为总释总例、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大部分,共357篇,3355条。有“看详”和“目录”各一卷。   第一、二卷《总释》和《总例》,考证了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通用的名称以及书中所用的正式名称;第三至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和窑作等13项工种的制度,而大、小木作的内容占了8卷篇幅,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木作制度中规定“材”为祖,材有八等,以材作为房屋建造的基本模数;第十六至二十五卷按照各作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规定了各工种的用料定额和有关工作的质量;第二十九至三十四卷是图样,包括测量工具,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彩画作的雕饰和彩画图案,殿堂、厅堂地盘(平面图)、侧样(横剖面图),共约560余幅,是此书中极为珍贵的部分。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此书系统地总结了北宋前建筑学方面的可用之法,大部分章节是根据当时工匠的实际经验总结而成,反映宋代建筑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的灵活性,装饰与结构的统一以及生产管理中严密性,是宋代建筑技术向标准化和定型方向发展的标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建筑学专著之一,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富有科学价值的参考文献。   《营造法式》的宋刻崇宁本、绍兴本,宋刻元修补本,今仅残存单叶或零卷。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曾将其录入,但前书也只残存一卷。现存钞本多出自绍兴本,此为其中较完善之本。

  《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目录一卷,明刘文泰等编纂;《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十卷,清王道纯、汪兆元奉旨纂辑,附《脉诀四言举要》二卷,宋崔嘉彦著,清王道纯奉旨注释。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进呈朱墨写本。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20cm×14.7cm。14册2函。   卷前冠明孝宗皇帝序,以下依次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初三日承德郎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上表,纂修官员职名表,序例,凡例,神农本经例,采用斤两制度例、雷公炮炙论序及目录。《续集》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七月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进表及目录。   此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药物学著作。明弘治年间,刘文泰等上表朝廷,认为宋以来对药物的记载多有重复与错误,注释多局限于个人之见,建议重修本草。此项建议得到允准。刘文泰等数人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删繁补缺,去诸家之讹以从正,并附工笔重彩图绘1,358幅,有366幅为新增,共历时年余。书成后,孝宗去世,刘文泰等因医疗事故而获罪,加之朱墨分书,图绘不易雕版,书稿搁置内府未刊。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奉命校正原本,录为校正本一部,并仿原格式体例增《本草纲目》等内容490余条,附入《脉诀四言举要》,题名《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即为此本,无图。此外,另有摹造本等流传。   全书内容分为十部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共收新旧药味1,815种,内46种为后补。其中,取自《神农本经》者为朱字,取自《名医别录》者为黑字。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赝等24项,以朱书朱框标出,各项之下,再以墨字予以提要解说,十分醒目。《脉诀四言举要》为朱书,解说、注释为墨书,末附望、声、问三法。

  

  此校正本进呈内府后未经刊行,故在医药发展史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937年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行世,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又据商务本排印,2000年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流传。

  

  


  《几何原本》12卷,附《算法原本》2 卷,古希腊欧几里得撰写,意大利人利玛窦口述,明徐光启笔译,清朝康熙年间内府精写本,共4册。半页9行,行18字,无框栏,无行格,通高27.3cm,宽17,5cm。上图下文,全书无序跋。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的汉译西方数学专著之一。体例内容是:卷一论点、线、面、体,卷二论三角形,卷三论四边形及多边形,卷四论圆及切线,卷五论平面及垂线,卷六、七、八俱论比例,卷九至卷十二论等边等角,有公论共 222论。附算法二卷,有公论60论。此书与《四库全书》中所收6卷本不同。《四库全书》6卷本提要中写到“原书十三卷,五百余题,玛窦之师丁氏为之集题,又续补二卷于后,共为十五卷。今止六卷者,徐光启自谓译受是书,此其最要者,遂刊之。”《四库全书》6卷本中内容分别为:卷一论三角形,卷二论线,卷三论圆,卷四论圆内外形,卷五、六论比例。每卷有界说、有公论、有题设。题设共182 题,每题有法、有解、有论、有系。“其于三角、方、圆、边、线、面积、体积比例变公相生之义,无不曲折尽显,纤微毕露……”。   12卷本与 6卷本的不同之处在于*****说无题设,其公论更细致,由浅入深,从简至繁。《几何原本》的最大优点在于:一、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二、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几何原本》刊行后,以其严谨的逻辑演绎体系一改中算恪守的《九章算术》之方式,与《同文算指》共同成为研习数学知识、掌握西方算法的必读本。该译本文字通俗,译名恰当,徐光启精心研究,以求合原书之意,很少有误。许多数学专用名词术语的译名沿用至今,并传播到日、韩等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亚洲科技的发展。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天文算法》收录。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清勒德洪等奉敕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内府朱格抄本。版框25.0cm×16.1cm。半页7行,行17字,抬头行至20字,四周双栏,朱口,朱色框栏,无行格,朱色对鱼尾。   清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立下功勋,分别受封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此后三方各拥重兵,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先后起兵反清。经过长达8年的战争,清朝平定了“三藩”叛乱。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修书,记述平叛始末。二十五年(1686年)书成。   这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内容自康熙十二年(176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1683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记载了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耿仲明孙)叛乱之始末。   此书开清代纂修“方略”、“纪略”之先河。此后,每当一次政治、军事行动后,皇帝都要下诏设馆撰书,纪其始末。   另有满文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康熙字典》,42卷,清张玉书等奉敕编,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内府朱墨精抄本。每半页大字8行,每行字数不等,小字16行,每行字数不等,正文无行格,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18.2×12.3cm。14册,每册分上、中、下三卷,首册有上谕、凡例、职名、总目等,末册为补遗和备考,正文分12集,以地支排序。   《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敕命纂修的大型汉文字书。康熙皇帝认为明代所编《字汇》疏舛,《正字通》芜杂,均不足依据,故应“删繁补漏,辨疑订讹”,博采众家之长。遂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立编书机构,任命张玉书、陈廷敬为总阅官,凌绍雯等27人为纂修官,陈世倌为纂修兼校刊官。新字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编成,康熙皇帝定名为《字典》,后人称之为《康熙字典》。   该书集历代字书、韵书之大成,并加以补充发展,其特点是收字极多,达47035字,另在辨形、注音、释义、引例等方面均较以前的字书更加完备。以朱墨端楷精写,工整如一,如刻印而成,精善之至。   《康熙字典》纂修刊印后一版再版,除此本外,仅内府即有康熙五十五年刻本、乾隆年《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年《四库全书》本和道光七年(1827年)重刻本,流传甚广,至今仍是人们阅读、整理、研究古籍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佩文韵府》,444卷,清张玉书等编辑,康熙五十年(1711年)敕撰,清乾隆年内府朱墨精写袖珍本,半页20行,行36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框高12.4cm×9cm.。每册首尾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及“养心殿鉴藏宝”二玺。此书是为便于皇帝出行携带,特聘书写名家抄写而成。书的外观小巧精美,装帧古朴,字体为古雅的仿宋体,工整不苟,书写字画秀润,结构俊美,行气整齐,间隔匀称且校勘精良,代表了清代内府的抄本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此一版本为海内外孤本。   此书是一部查找词藻、典故的类书。“佩文”为康熙帝的书斋名,“韵府”有韵书之库含义,故命名曰《佩文韵府》。全书以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及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增补其他书中的有关材料而成。原书不分卷,依韵分为106卷,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以其“篇页繁重”,析为444卷。全书收10252字,词汇近50条,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个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其体例,首列单字,再将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单字下有注音与释义,词语下举书证,列典故,以经、史、子、集为序,兼顾时间先后。每词引古书用例,少则一二条,多则数十条。引文一般只注书名,引诗只标作者。收词又分“韵藻”、“增”、“对语”和“摘句”四类。“韵藻”为阴、凌两书原有部分;“增”为阴、凌两书未见而增补部分;“对语”为上下文两两相对的偶句;“摘句”为以该字为尾的五、七言诗句。每一韵部之后还有“韵藻补”,收不见于阴、凌两书之字。全书卷幅浩大,材料丰富,惟其编制不够严谨。为查阅方便,万有文库本于书末附有索引,将全部词条依首字的四角号码排列,后附单字笔画索引。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读画录》,4卷,清周亮工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库全书》撤出本。半页8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朱格。护叶题“总校官进士臣程嘉谟 校对官学录臣常循 謄录监生臣济东阿”。每册前钤“文津阁宝”、末叶钤“避暑山庄”朱文大方印。蓝绢面,织锦函套,包背装。   本书为明末清初画家传记。列传者始于明李日华(1565-1635年),止于清章谷(生卒年不详),共77人。书后附有名无传者69人。明代画家多数被收录,各论其品第,兼引时人评论,亦间附载题咏及其人生平梗概,多有为撰者目睹或相去不远者。所载遗事轶闻较为可信。撰者读画勤于随手札记,书未成而卒,故当时名家有缺略。   本书曾录入《四库全书》,但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内阁奉谕复勘《四库全书》,校官祝堃查出《读画录》中有“人皆汉魏上,花亦义熙余”之句,怀疑属民遣的周亮工以“义熙”作喻,暗含反清之意。因此,本书和均属周亮工的《印人传》、《书影》、《闽小纪》和《同书》等全从《四库全书》中撤出,并在社会上查毁其它版本。以上几种《四库全书》撤出本因意外原由保存下来。

 
 

  《读画录》存世版本尚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周氏烟云过肯堂刻本,清乾隆六年(1741年)鱼元付抄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御制十全记》,不分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宗弘历写本,1册,另有拓本1册,各16开,同函装。每半开4行,行14字,小字双行同。无框栏、行格,纸本,墨笔楷书,开本29.5cm×14.6cm,版心23.5cm×10.9cm。月白绫镶裱,书册上下有楠木夹板,书函为硬木制,中镌大题。   写本、拓本前均有乾隆御制序云:“昨准廓尔喀归降,命凯旋班师,诗有十全大武扬之句,引而未发,兹特叙纪之。” 末署:“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嘉平月御笔”,并钤“八徵耄念”、“自强不息”朱印2方。拓本除乾隆御制序外,尚有碑题记,刻有双龙捧“御笔十全”题字云纹图案,末为云龙纹碑之背面。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廓尔喀投诚,进表纳贡,清高宗以军功完善,于是月初三日作《御制十全》一篇,以誌武功十告,并令翻写四体文字,建盖碑亭,以昭武功而垂久远。   正文首列10次战役名称,即:“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次记平廓尔喀战役之详情经过,并依时间顺序以小字双行穿插其间,追溯其余8次重大战役之始末原委及军事胜利等情形。由于清高宗对缅甸、安南及廓尔喀的用兵,使得缅甸、安南、廓尔喀皆先后归顺,进表纳贡,成为中国的属邦,长久以来的边境冲突遂告缓和。清高宗又积极整顿边疆,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家,其“十全武功”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乾隆皇帝也因此而自诩为“十全老人”。

 
 

  全文载于《御制文三集》卷八,本件原贮重华宫。《石渠宝笈三编》卷二著录云:“御笔行楷《十全记》文见《续编》,并识乾隆壬子秋之月下澣,御笔,书成鉤刻于重华宫漱芳斋之壁,以原本装成此册,小注凡二千一百余言,壁间尺度不能容,故未书,御制文集中具载,可考也。并识,钤宝二:‘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册内分钤宝玺:‘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重华宫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宝玺:‘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

  《十百斋书画录》,清金瑗(十百斋主人)辑,乾隆年蓝格抄本,墨笔,行草书,半页8行,行14字,顶格行至15字。版框12.5 ×8.7cm,为刻印。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版心下方印“笔墨余闲”4字。凡22册,分为上、下两函。上函称卷,以干支为卷名,下函称集。书中有乾隆癸卯(1783年)金榜题“付步蘧侄收存”、乾隆丙申(1776年)金农题“步蘧贤友”,并有罗聘等人题识。   《十百斋书画录》为私家书画著录著作。共著录法书593品,自汉迄清,以天干编号;绘画465品,由唐迄清,以地支编号。除第22册(亥集)为扇面,其余卷、轴、册不分别著录。各卷偶标有唐宋画迹,其余多为元以后书画。著录不按朝代,一人书画散见于书中各处。时人赠作者的诗画常置于卷末。   是书以记述藏品的名目、题识、印记、质地、尺寸为主,偶有评述之跋语,可从中得见著者的识见。因作者收藏丰富,长于鉴识,尤以其藏品中每有诗札或长题识的画迹,较一般书画著录提供的资料丰富。题识中还有不少论书论画或记述画家行迹的文字,可订补书画家的著述和画史记载。此书除为我们提供了清初一些画迹流传的情形,并可供了解一个私人收藏家20年的鉴藏情况。   此书仅以抄本流传,见于著录者有3部,此本为全帙之一。

  

  《御制文渊文源文津文溯阁诗记》,不分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年梁国治写本。半开6行,行13字。版框15cm×9.3cm。2册。   正文为墨笔楷书,边框绘有缠枝花图案,经折装。册末款署“臣梁国治敬书”,有“臣”、“国治”朱印2方。外有硬木雕花书匣,匣正面刻填金隶书“圣海观澜”。原藏养心殿。   文渊阁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乾隆皇帝钦命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样式在紫禁城内建造的,用于贮藏第一部《四库全书》。与圆明园的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合称为“内廷四阁”或“北四阁”。   本书上册为“御制文渊文源文津文溯阁诗”,收录四阁诗19首;下册为“御制文渊文源文津文溯阁记”4篇。   本书所录都是乾隆皇帝在四阁的建造、使用及《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过程中即兴而作、有感而发的诗文。如《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得近体四律首章即叠去岁诗韵》即描述首部《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抄写完成后,乾隆帝于次年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四库全书》编纂人员的盛况,所述皆发自肺腑,感慨万千。

 
 

  除此写本外,尚有谢墉、绵恩等写本,或诗或记,装潢、材质亦有多种。

  《备物昭诚·祭器图》,不著绘者,不分卷。清乾隆年内府彩绘本,开本37.2cm×34.8cm,版心27.6cm×31.7cm,黄绫托裱。48册6函。册页装式,金丝楠木书衣,书函为紫檀木制,函面镌隶书“备物昭诚”。原藏斋宫。   每册首扉页骑缝处均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其中太庙前殿、社稷坛正位、天坛正位、地坛正位、朝日坛正位、夕月坛正位等各册首分别有乾隆墨笔楷书御题“对越备诚”、“报功致恪”、“精英昭格”、“厚德含章”、“宾阳彰敬”及“仪处少采”等字样,并钤“乾隆御笔”白文印。   是书前后均不载绘制年月及绘者姓名,故其成书具体的时间及画工姓名尚待考证。以此书与《皇朝礼器图式·祭器》对校,两书图序基本相同,但图的比例不同,文字说明也互有出入。   册内分绘清朝廷祭祀中大祀之天坛、祈谷坛、太庙、社稷坛,中祀之朝日坛、夕月坛、帝王庙、文庙、先农坛、先蚕坛、地坛、地祗坛、太岁坛、关帝庙以及群祀之三皇庙、都城隍庙、内城隍庙、永佑庙、天下第一泉龙王庙、黑龙潭龙王庙及奉先殿、传心殿、崇圣祠等各处之祭器的形制、质地、尺寸、纹饰、颜色等,每器均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是研究清代礼制的宝贵资料。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钦定西清砚谱》,二十四卷,目录一卷,清于敏中、梁国治等奉敕编,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内府写绘本。版框22.3cm×14.9cm。半页8行19字,抬头行至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朱印框栏。磁青色绢书衣,蓝绸函套。书前有清乾隆戊戌年(四十三年,1778年)御制序,序言首页框栏处钤“乾隆御览”之玺。序后为凡例、目录。4函24册。   清内府藏砚颇多,包括流传自前朝各代的与本朝的收藏,陈列于乾清宫东暖阁。乾隆皇帝认为所藏砚台年代久远却无综合记录,若遗失可惜,遂于乾隆四十三年(1768年)命内廷侍臣于敏中、梁国治等人甄别优劣,作成图谱,厘为二十四卷。   此砚谱卷一至卷六所载皆属陶砚,上起汉未央宫东阁瓦砚,下至明旧澄泥四直砚;卷七至卷二十一所载皆属石砚,上起晋王廞璧水暖砚,下至清朱彝尊井田砚。以上砚台共计200枚,图464幅。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为附录,所载诸砚41枚,图108幅,皆系松花、紫金、驼基、红丝诸品及仿制澄泥各砚等。全书以图系说,详记砚之尺度、材质、形制、出处及收藏鉴赏者的姓名,核其纪年、署款、公私印记,历朝史传所记载亦细加考证。前人铭跋附于宸章之后,臣工奉敕题名。各砚之正、背、侧面由宫廷画师门应兆奉敕描绘,凡有御题、御铭、御玺及前人款识、印记等,也由宫中专事篆、隶书法之人摹写。图文并茂,勾摹具精。书成之后,乾隆帝赐名《西清砚谱》,并冠序于卷首。该书为研究我国古砚史提供了极为形象与翔实的宝贵资料,是了解清宫所藏历代名砚概况及其流传经过的重要参考书。

  

  此书纂修告成之后久未刊行,仅奉旨缮录正本数部,陈设于大内、园囿和盛京等处。所知传世者仅有4部足本和1部残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国朝宫史续编》等书著录。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六卷,清庄亲王允禄等奉敕修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内府朱格抄本。每半页 9行,行18 字,抬头至21字,白口,四周双栏,朱鱼尾。书口上为书名,中为卷次及页码。朱笔句读。版框22.8cm×18.1cm。6册1函。明黄绫缠枝花纹书衣,明黄绫包角。   卷首有乾隆十二年七月初九日(1747年8月14日)清高宗弘历关于清文(即满文)《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编成之上谕,次为承办、监绘、誊录该书之诸王大臣、官员等职名,再次为目录。卷末有乾隆四十五年大学士阿桂、于敏中等奉旨将清文译成汉文编入《四库全书》之跋文及奏折。   是书为满洲风俗志。满族信奉萨满教,祭神、祭天由萨满任神职,并伴有固定仪式,悉用满语编出祝辞。清代宫廷萨满祭祀源远流长,早在努尔哈赤起兵前,爱新觉罗氏即以堂子为萨满教活动之所。清入关后,仿盛京城外东南堂子之制,于紫禁城东南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堂子,并仿盛京清宁宫改建坤宁宫,将萨满教信仰习俗带至北京。至乾隆朝已百有余年,唯古制相沿,皆为口授祝辞仪注,久而小有异同,萨满教信仰也大不如昔。为使其信仰习俗能保留久远,以维系满族人之团结,乾隆帝特敕庄亲王允禄等,将满族各种祭祀仪式、祝辞进行收集、诠释、整理,详细考订,汇编成文,并将祭祀中使用的祭器等绘成图画,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成书。乾隆帝钦定书名,为之作序,用满文印刷出版。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大学士阿桂、于敏中奉谕旨将其译成汉文,四十五年收入《四库全书》。

 
 

  全书首为祭仪2篇,次为汇记故事1篇,次为仪注、祝词、赞词41篇。每一卷成,乾隆帝“必亲加厘正,至精至详。祈报之义,对越之恢,皆足以昭垂万世。”全书备载祭神、祭天、背灯、献神、报祭、求福等各种祭祀活动之祭期、祭品、仪注、祝辞及所用器皿形式图等,是爱新觉罗氏萨满信仰礼俗的总结,也是研究清代宫廷萨满祭祀及满族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政书类二》著录。此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亦有著录,但行款等有所不同。

  《秘殿珠林》,二十四卷,清张照等编,清乾隆九年(1744年)内府朱格抄本。卷首有凡例、总目,各卷前有细目。8册1函。   此为佛道书画著录书,著录清内府有关佛教、道教之书画藏品。分历代名人画(附印本绣锦缂丝之类)、臣工书画、石刻木刻经典、语录科仪及供奉经相等类。各类用阮考绪《七录》之例,先佛后道,再循以往鉴赏之通例,先书后画,依次著录册、卷、轴等。   所著录的书画分上、次二等。上等系真迹且笔墨至佳者,详载其纸卷、尺寸、跋语、藏印等;次等系真迹而神韵较逊或笔墨颇佳而未能确辨其真伪者,仅载款识及题跋人名。   以往《宣和画谱》等书亦收录释道内容,但专以释道书画别立一书者此书为首例。   有《四库全书》本。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影印本(与《石渠宝笈》合刊)附索引。

 
 

  《石渠宝笈》,四十四卷,清张照等编,清乾隆九年(1744年)内府朱格抄本。卷首为乾隆九年二月初十日高宗〈手谕〉,次为凡例十九则、目录,以及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纪昀等所撰提要。   此为书画著录书,著录清内府所藏自古至清代的列朝帝王和名家的书画作品,按所贮殿堂分卷,如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各八卷等等。各处之书首冠四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朝)宸翰,其余作品按年代先后排列,以册(书册、画册、书画合册)、卷(书卷、画卷、书画合卷)、轴(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为帙,以作品质量高下分为上等、次等二类。次等书画的收录范围仅为大家作品,如书有二王、欧、虞、褚、柳等家,画有荆、关、董、巨、元四家等。书画著录的项目依次为:作品名称、质地、书体、本人款识、印章、他人题跋、收藏押缝诸印等。它如册之前后副页,卷之前后隔水、引首、拖尾,轴之左右边幅、诗塘题记等项。其中上等作品著录较详;次等作品仅记本人题识,不录印章,他人题跋只云某题一、某跋一。凡御笔题跋,无论上等次等皆录全文,置于各项著录之后。对各件作品的介绍详尽客观,不加评论。   此书是对清皇室宏富的书画收藏的整理成果,“既博且精,非前代诸谱循名著录者比也”,是书画鉴赏、研究的必读之作。书中所录作品大多流传至今,分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另有《四库全书》本,1918年涵芬阁石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影印本,附索引。1988年,上海书店将全书三编与《秘殿珠林》三编缩版影印,附各编人名索引。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奉敕编,乾隆四十年(1775年)内府朱丝栏抄本,10卷,每半页10行,行20字,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版框20.7×13.6cm。卷前有《乾隆御题昭仁殿诗》、《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和《凡例》,末署“乾隆四十年岁次己未新正上浣臣……奉敕编校”。此目共10册,馆存3部,装潢有所不同:一为织锦书面及书函;一为石青绢书面及书函;一为米色纸面、石青绢函套。   清统治者入关后不久即开始在全国广泛访求图书。乾隆九年(1744年),于敏中等奉旨检阅内府所藏宋、元、明善本进呈御览,阅毕即于乾清宫之东昭仁殿列架庋置,乾隆帝据汉代宫中藏书天禄阁故事之意,亲笔题匾额曰“天禄琳琅”,初创了内府善本专库。又经30年续藏之后,于敏中等人奉敕据该库所藏书籍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共收书420余部。   作为首部官修善本书目,在编排和著录方面新意迭出:以版本时代为纲,分为宋版、金版、宋抄、元版、明版等类;同时代者再依经、史、子、集四部为序。版本类型之下,“同一书而两椠均工,同一刻而两印俱妙者俱从并收”,突出了版本目录的特点;著录项目除书名、提要外,还有“函册”和“阙补”两项,并收载藏书印,皆为新创。   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亦被焚毁。此书目成为了解宋元明旧刻旧抄和宋元明图书出版及流传情况的重要参考工具。

 
 

  是书完成时,适逢纂修《四库全书》,遂被列入,并选入稍后诏纂的《四库全书荟要》中。光绪十年(1884年),长沙王先谦将前、后两编之全本刊行,1992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又将其影印。199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天禄琳琅书目》等三种书目的合印本。

  《圣迹全图》,不分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于敏中写绘,进呈袖珍本。版框15.7cm×11cm 。书面敷以织锦,签题“圣迹全图”。扉页为明黄宫笺,泥金绘云龙纹饰。卷尾款署“乾隆丁卯长至月臣于敏中敬书”。4册1函。   本书为孔子生平图传。历史上以传颂孔子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甚多,尤其明清两代,儒家思想备受推崇,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此绘本即源于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以刻石、雕版、手绘等手法歌颂孔子的书籍,为进呈本,专供皇帝闲暇时阅览,可视为连环画。   全书共110幅图。绢地,每幅12.8cm×7.9cm。每图的上方以娟秀清丽的蝇头小楷作题解,引人入胜。开卷为孔子至圣小像,以下依次介绍孔子名丘的来历、诞生之时的祥瑞之兆、童年的聪慧、求学中的不耻下问、对弟子循循善诱、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逝世后历代帝王对他的尊崇等内容。作者以精湛细腻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孔子一生的故事,图文并茂,文辞凝练,图画清丽,功力非凡,不失为我国清代写绘艺术的上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