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5 0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二、大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的首座佛寺,始建於647年,歷時四年始大功告成。由於達賴喇嘛五世選定此處作為每年舉行傳昭大會的地點,因而得名。7世紀時期,松贊干布先後迎娶尼婆羅(現今尼泊爾)赤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為妻,她們同時帶來了釋迦牟尼佛像,松贊干布便建了兩座佛寺,以供奉兩尊佛像。
同時,文成公主也親自率領工匠,在距離大昭寺不遠之處建蓋小昭寺。兩座佛寺建造完成後,便將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不動金剛佛像,供奉在大昭寺;而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來的釋迦12歲時等身佛,相傳為佛祖釋迎牟尼親手自塑,有極高的文物及宗教價值,就供奉在小昭寺。後經元、明、清朝各代進行增建修築,從而具備了現在佔地25,000平方米的規模。
公元710年,德祖贊普迎娶唐朝金城公主為妻,金城公主卻將兩尊佛像供奉地點對調。從此大昭寺就供奉著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佛像。每年到了文成公主誕辰那天,不少包括來自青海、甘肅、蒙古,甚至尼泊爾的藏傳佛教信徒,一路虔誠\地叩拜到大昭寺。
大昭寺共有20多個殿堂,整個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唐代漢族佛窟寺廟的建築技藝、尼泊爾及印度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晶。大昭寺高四層,殿頂鋪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頂層平台上有四個對稱的金頂,寺門上方裝飾著兩對捧著佛輪的神羊。寺內走廊和殿堂布滿壁畫,描寫歷史人物的神話故事。在主殿周圍的樑柱、樑斗、飛檐、殿門都雕刻有各式各樣人物、天鵝、大象。二、三層檐間,則是雕飾著人面獅身神像作為承檐,充滿尼泊爾和印度風格。主殿兩邊的配殿,裡面供奉著松贊干布、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塑像。
大昭寺門前有一塊唐蕃會盟碑,唐朝穆宗二年(823年)為紀念唐蕃會盟所建。碑上以漢、藏兩種文字刻有盟約,為漢、藏雙方情誼留下歷史見證。藏人相傳,撫摸碑身能逢凶化吉,所以碑身的下部被摸得光滑如鏡,碑文無存。碑旁有一棵枯禿的古樹,相傳是文成公主親手栽種的柳樹,稱為唐柳或公主柳。藏族人對這棵樹非常尊敬,每天有不少人對它頂禮膜拜。
參觀大昭寺及其他寺廟,必須依照順時針方向行走,寺內不能拍照。最後,不要錯過自付人民幣10圓登上頂樓的露台,不單可近觀俯瞰八廓街景象、更是拍攝布達拉宮全景最佳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