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5779
注册时间2010-12-25
最后登录2020-3-4
威望36 点
好评度53 点
金钱1083483 金币
★★★摄影玩家
|
发表于 2011-5-31 15: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quote]引用第3楼舞文于2011-05-27 22:28发表的 :
不大会儿,就到了寺庙前
3楼这两张特赞,梁师相机一举就是美片!对照片上这个地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
87、88年学校毕业后,我就在羊牯工作了两年。从宣成骑车到廻龙后,先在水坝旁边找一户人家寄存自行车,再到大坝边的沙滩上等船。从大坝坐船到羊牯(约25分钟),客船每天有3-4趟(货船不确定,到羊牯的物资基本靠货船和肩挑),圩天时多几趟,87年票价一毛五,88年冬涨价了要两毛,急事需包船的8元,提价后12元。如果错过发船时间或发大水没船时,只有走这条必经之路了,路人在庙里歇脚、乘凉、吧支烟那是固定的程序,从羊牯走路到大坝处约需40分钟。
从廻龙这边看龙华山全貌,整座山的山脉很像一条龙(逼真而且鲜活,可称为蛟龙),龙身硕大,从山顶开始延伸直往河里探。庙就建在龙头处,庙的墙上有两个直径约70公分的圆孔,那自然是代表龙的眼睛了,庙的下方悬崖峭壁,就是龙的嘴巴,嘴巴下面是深不可测的“龙头潭”,潭里的水表面平静,深蓝清澈,但由于汀江在这里转折迂回,其实谭下水流汹涌(据说潭底有暗河,涌流就更是深不可测了)。潭里有很多的鱼——鲤鱼、鳕鱼、草鱼等等,那时有人用炸药,一炮可以炸几百斤,满河都是鱼肚白。廻龙村仅靠汀江河,春夏季节常常发大水,因此这个庙保佑不发大水或发大水时众人平安应该古时建庙的原意,那供的佛也自然应该是在佛界“水务管理”工作的主管了。
“回龙”当地人写作“廻龙”,虽然都是表达“龙回过头来”的意思,但从汉字“以形释义”来看,无疑要“廻”更贴切,“廻”建之底带有蜿蜒曲折之意(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况且地名是专用读音,应以当地的写法和读音为准,念“fei”的阳声,同“肥”同音,读作“肥龙”。
32楼说,庙里的佛叫“三爷古佛”是完全正确的。在老家,每年正月十四有个很大的蕉事,打醮的时候,就要敲锣打鼓吹唢呐、老人小孩抬红旗,一行二三十人,好不热闹,到这个庙里恭请这位“三爷古佛”,烧香点烛和佛说明后,由一壮年肩扛着(不得落地)回到村子,开始挨家游走,家家门口摆上桌子,买最好的果品作供,主人沐浴更衣,满脸肃穆,恭敬地点上香烛,之后还要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爆竹没有放完,佛自然是不能扛走的,否则主人就会有意见。家家户户游走完后,就把三爷古佛安放在搭建好的醮坛里,供众人继续上香上供、摇签跌符(跌符的普通话不知怎么说,反正意思大家知道,哈),祈求平安。打醮前后共三天,这段时间也是各家各户窜门聊天走亲戚、打牌搓牌看电视的最佳时机了。我们那正月十四的醮事最大,打蕉供奉的主既然是管理水务的三爷古佛,从打醮的时间节点上来推断,那醮事的主题就应该是保佑全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平安无事”无疑了,这也是农村人最大的愿望了。醮事的主题不一样,请的佛也就不一样,因此周边村子要恭请三爷古佛的,醮事时间是只有错开了,有正月的、四月的、有八月的等等——佛也分身无术啊。所以,别看这个庙小,在庙周边村子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说到这里,顺带一句:信佛的跟帖者可不要对“三爷古佛”有不敬的言辞哦。
再说说大坝:这个坝是70年代初期两县共建的,长汀占三分之一,上杭占三分之二,双方按比例投工投劳合作建成。主要作用是灌溉(对廻龙周边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水到不了宣成)和发电,水压不够时,发电或灌溉就只能二选一了,但即使水量够,每天也只在规定时间送电六、七个小时:中午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半,晚上六点半到十一点半,虽然电压不稳,灯光昏暗,但好歹也是算是有电了。80年代末期宣成建了长桥电站,就把三分之一的所有权贱卖给上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