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水环境
2.3.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朱溪河、刘源河、李田河、汀江。
2.3.2 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的朱溪河、刘源河、李田河、汀江各河流的SS浓度在8~40 mg/L之间,高锰酸盐指数在1.37~1.77 mg/L之间,总磷在0.05~0.12 mg/L之间,石油类均未检出,说明项目所涉及水体的水质较好,可达到GB3838-2002中III类水标准。
2.3.3水环境影响预测
(1)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来自桥墩基础施工扰动河床引起局部水体中泥砂等悬浮物的增加,以及施工材料、物料等进入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但施工过程对施工材料和机械加强现场管理,规范施工废渣和废水的排放,并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方可减缓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
(2)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3)根据同类项目类比可得知,在水中施工工程的挖填土方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范围500米的河水中悬浮物人为增量在5.3~12.1mg/L范围之间。在此区域内,河水透明度会有所降低,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本工程建成后,运营期初期雨水影响不大。
(4)本工程穿过的排洪沟、农灌渠的地段均设有过水通道,不会改变原有沟渠的位置、流向和过水能力,可以保障项目附近区域的排水通畅,同时也不影响当地农田灌溉用水。
2.3.4水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1) 桥涵施工水污染控制措施
① 桥梁基础工程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② 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免雨水冲刷造成污染。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禁止在河道岸边100m以内陆域或沿线灌溉水渠附近设置各种散装或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的堆放场地,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
③严禁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及施工废弃物排入地表水体,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沉淀池,将生产废水澄清后由排水沟用以疏导排放,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2)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还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和机械设备的淋洗废水,这些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少量的石油类,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应先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①含泥沙废水,主要来自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和预制构件厂内排放的生产废水、施工场站的砂石料冲洗废水以及场地冲刷雨水,可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分别在桥梁、拌和站、预制厂等施工场地内设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他污染物浓度减小。该类废水经沉淀后可回用于砂石料或拌和站冲洗或尽量用于施工区的日常洒水,少量沉渣应及时运到沿线现有制砖场进行利用,沉渣的存放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②施工场内不设置车辆设备保养场,应依托长汀县城或河田镇区现有的汽车修理设施进行设备保养。
(4)生活废水、垃圾控制措施
鉴于本工程路线较长,施工沿线村庄分布较多,为了减少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评价建议仅在施工场地进行施工生产,不另设生活营地,施工队伍可依托沿线当地村庄,租用村民的闲置空房进行施工生活,因而这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可依托当地现有的处理方式。从本施工人员情况看,各标段的施工人数约为100人,对当地村庄的影响较小,且这种影响是临时性,因而是可接受的。
由于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村民住宅,因此产生生活污水可依托当地村庄的公厕等得以处置,在没条件的村庄可设置简易厕所和化粪池,生活污水经简易处置后可定期清淘,用于林木或田间追肥,施工结束后覆土掩埋,不会对水体造成较大影响。
若确需设施施工营地的,应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施工生活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后,方可就近排入水体,这样不会对周边水体造成较大影响。
2.4 大气环境
2.4.1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工程沿线的村庄、学校等。
2.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拟建公路沿线的NO2的时均值浓度低于0.030mg/m[sup]3[/sup],日均浓度在0.013~0.022mg/m[sup]3[/sup],低于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PM[sub]10[/sub]的日均浓度在0.046~0.076 mg/m[sup]3[/sup],也低于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拟建公路沿线空气质量良好。
2.4.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1)施工期
路面采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拌和、沥青熬炼、摊铺等作业。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是沥青熬炼、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以TSP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为突出,主要来源于水泥稳定土拌和粉尘、混凝土搅拌扬尘、施工运输车辆扬尘及施工作业扬尘等。
①沥青烟的影响分析
该项目采用市政统一沥青搅拌站配制沥青混凝土,运往施工现场,现场不设沥青搅拌站,因此不产生拌合站的集中的沥青烟的污染。
沥青摊铺过程,其污染影响范围一般在周边50m之内以及在距离下风向100m左右,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应避开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学校等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②施工作业扬尘
本工程施工期建筑物拆除、路堑开挖、路堤填筑、土石搬运、物料装卸将产生扰动扬尘、风吹扬尘和逸散尘,施工场地和露天堆场裸露表面也将产生风吹扬尘。
根据类比分析,测定时风速为2.4m/s,由监测结果可知,无围档的施工扬尘十分严重,其污染范围可达工地下风向250m以内,被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为0.756mg/m[sup]3[/sup],是对照点的1.87倍,相当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2.52倍。在有围档情况下,施工扬尘比无围档情况下有明显地改善,扬尘污染范围在工地下风向200m之内,可使被污染地区TSP的浓度减少四分之一。被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为0.585mg/m3,是对照点的1.4倍,相当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1.95倍。因此,在本评价确定的敏感目标区段施工时,应考虑视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围档措施,以降低施工作业扬尘的影响。
③施工运输车辆扬尘
施工期间,材料运输来往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10~20μm),在未铺装道路表面(泥土),粒径分布小于5μm的粉尘占8%,5~10μm的占24%,大于30μm的占68%,因此,临时道路、施工便道和正在施工的道路极易起尘。施工期车辆运输扬尘在施工沿线地区所造成的污染较重,且影响范围较大,在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车辆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随着气象条件的不同和施工计划、管理手段上的差异,污染程度也将有所不同。据资料介绍,若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和部分易起尘的部位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50~70%左右。
是否采取洒水措施,对抑尘效果影响很大,20m范围内扬尘浓度可降低一半以上。本项目途径20个村庄居民点或医院等敏感目标,为减轻道路扬尘造成的空气污染,施工时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建议在人口稠密集中的路段采取经常洒水降尘措施,同时加强对施工期的环境空气监测和运输道路的车辆管理工作。到施工扬尘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将不复存在。(2)营运期
参考“公路建设项目环评规范”,即使交通量很大的公路,一般公路排放的CO在路侧20m处即可满足二级标准,由此本项目主要分析NO[sub]2[/sub]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本项目环境空气NO[sub]2[/sub]现状监测值较低。为保守分析,营运期汽车尾气影响类比城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现状各城市内的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因此亦参考2008年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数据,NO[sub]2[/sub]年均浓度为0.046mg/m[sup]3[/sup] ,符合二级标准。该公路评价路段位于丘陵区,沿线除零星村庄外无显著NO[sub]2[/sub]排放源,因此,本项目汽车尾气的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2.4.4 环境空气影响环保措施
(1)施工期
①本项目采用站拌工艺,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卸料、堆料及拌合过程中,因此要求,料场、拌和站应设置在居民点下风方300m以外,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临时存放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拌和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本项目设置的10个拌合站均位于施工场地内,施工场地与临近村庄的距离均应大于300m,以满足《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搅拌场站距敏感点距离大于300m的要求。同时,由于河田镇区施工场地距离居民叫近,为减低拌合过程对临近敏感目标的影响,建议采用成品混凝土,或将拌合站布置在建筑物内,通过建筑物的遮挡作用减低拌合过程中扬尘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
②灰土拌和、桥梁工程等集中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因此要求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③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④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
⑤由取土场至填方路段的土方运输过程中,应每天定时对运输路面进行洒水处理,以减少运输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同时建设单位对运输土方的车辆应采取在土方表面适量洒水,并覆盖帆布等遮盖物的方式进行土方的运输,严禁运输车辆采取敞开式的运输方式,以减少运输过程扬尘对取土场至填方路段的沿线村庄等敏感目标的影响。
(2)营运期
①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②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乡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等加以限制。
③建议实施上路车辆的达标管理制度,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燃料的改进,也将会有助于降低公路汽车尾气的影响。
2.6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内容,在施工期应在施工营地周围建立临时垃圾堆放点,采取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化管理,聘请专人或环卫部门定期清除垃圾,并运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场处理,运送途中应采取密闭车辆运输以避免垃圾的撒落。同时应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管理,避免垃圾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要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
2.7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
2.7.1影响分析
敏感路段为本工程拟建的17座跨水域桥梁,项目营运期各敏感路段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率为0.0008~0.0853次/年。本项目为一级公路,桥梁里程短,因此,其敏感段事故概率较低。这种小概率时间的发生是随机的,最主要的是加强运输管理,提高风险忧患意识,完善应急预案。
2.7.2主要事故的处置措施
危险品运输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报告主要考虑液体泄漏风险事故及处置措施。
(1)如在桥梁上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应通知下游,确保安全。
(2)进入泄漏现场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必需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人、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如果泄漏物有毒,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3)泄漏源控制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4)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堵住泄漏处,防止物料外流污染环境。
收容(集):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经处理后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3 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3.1 工程建设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工程属城市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属鼓励类项目,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2 工程选线的环境可行性
本项目选线走向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路段长16.8km、改线路段长8.976km,减少新征用地,节约土地资源;不经过旅游区、文物古迹、生态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区;项目走向主要经过农业生态系统,征用部分耕地,应采取合理补偿措施,采用隧道工程减少对林地、植被等资源破坏,道路两侧新增影响人群数较少。从总体选线看,本项目符合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选线基本符合环境要求。
本项目建设是长汀县综合交通网“两纵”和“三横”主骨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汀州城区与副城区的重要通道,符合长汀县发展规划及交通发展规划要求。选线走向利用现有道路,减少新征用地,节约土地资源,不经过旅游区、文物古迹、生态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区,项目选线走向可行。
4环保措施一览表
表1 环保措施一览表
| 污染源 | 环保设施 | 效 果 |
验收要求 |
|
| 废水 |
(1)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沉淀池,将生产废水澄清后外排。
(2)施工场站附近设置沉淀池
(3)施工场内不设置车辆设备保养场, | 减缓施工期生产废水污染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
|
| 废气 | 每个施工场配备1辆洒水车 | 减缓施工粉尘率70%以上 |
施工厂界外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
| 每个施工场路面配备1辆清扫车 | 减缓营运期灰尘率 70%以上 |
|
| 噪声 | 对营运中期环境噪声超标的17个敏感点共86户居民房安装通风隔声窗 | 综合治理交通噪声污染,隔声效果不低于18dB |
营运近期实施 |
| 其他 | 环境保护标示牌 |
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水源地、野生保护动植物保护,警示司乘人员,注意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保护 |
施工期、营运期 |
| 水保费用,包含临时堆土场、施工场地、便道防护、后期恢复措施费用,同时包含各种独立费用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用 |
复耕或进行生态修复
按照“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监测
发挥其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监控作用
人员培训 提高环保意识和 环境管理水平
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管理 保证各项环保措施 的落实和执行
环保竣工验收调查费用 检验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为营运期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 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是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行的,信息公示和报告书简本公示面向全社会;问卷调查范围覆盖了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地域性,调查结果真实可信。在调查的结果中,公众对该项目的支持程度较高(95.2%为大力支持、4.8%基本赞成),大多数公众相信该项目的建成对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部分公众担心该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对所产生各项污染物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治理达标排放,保护当地环境。大部分受迁公众及农田征用户均支持本项目工程,但对拆迁的赔偿问题较为关注。业主及政府下一步应做好安置赔偿工作。
6 总结论
改线后的国道319线,缩短了汀州城区同策武、河田等副城区的距离,提高了公路技术标准,优化了路网结构,使主要副城区和汀州城区的联通更加便捷、快速,同时解决了国道319线作为区域内干线公路通过汀州城区的过境交通问题,对城市发展十分有利。
项目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来说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