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1 07: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乐山大佛位于凌云山栖鸾峰西辟,坐东向西,是一尊摩崖石刻弥勒佛坐像,坐像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魁伟高大,比例匀称;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背至膝高28米,头顶有发髻1051个。大佛脚踏三江,背负九峰,远眺峨眉,近瞰嘉州,相貌庄严,气魄雄伟,是我国盛唐时期造像的第一巨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刻坐佛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完工于唐德宗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90年。
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每当夏汛,江水如万马奔腾直捣山壁,常常倾覆舟楫,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为此,决心凭崖开凿弥勒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财力,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郡吏勒索营造经费,激起了海通的无比愤怒,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郡吏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大义凛然,从容“自抉其目,捧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不仅使贪吏悔悟,也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由于凿刻佛像工程浩大,工期漫长,海通没有等到完工便圆寂了。后由代理剑南节使度章仇兼琼和剑南西川节使韦皋先后主持,到唐贞元十九年大功告成。韦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由张绰手书,记载了开凿大佛的始末,现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原碑尚存。
大佛的建造,充分反映了盛唐之世文化经济十分繁荣,佛教因皇室推宗而非常昌盛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魄力。大佛造像属唐代塑像艺术风格:面型圆润丰满,发际高耸,细眼薄唇,衣褶流畅。佛像造型饱满壮硕,姿态庄严静穆,精神雍容镇定,气象充沛。最令人叫绝的是,整座佛像与自然山体有机结合,构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气势。试想,在一千多年前仅靠简单工具,却造出如此宏伟巨作,而形体上却没有松懈涣散的感觉,实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技术和艺术、自然和人文巧妙的产物,也是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奇迹。
(以上文字摘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