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3 11: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系列讲谈之十一:其实,拒绝也是一种选择!<BR><BR><BR>--本来我的系列讲谈已经结束,但很多网友建议我继续讲下去。说实话,主要的意思我已经基本表达完了,再说也没有更多的内容。不过,为了不韪大家的好意,只好把原来计划的一讲写出来,然后把已经发的结束语再整理一下,作为最后一讲。这样,我的讲谈就彻底收笔。<BR>-----------------------------<BR><BR><BR>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1000多所,2006年的毕业生和招生人数已经达到400多万人。随着国家继续实行扩招政策,今后几年,这一人数还会继续增加。面对林林总总、泥沙混下、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高等院校群,面对如此庞大的招生计划和虚虚实实的招生宣传,面对提前批、一、二、三等众多批次的录取,面对众多分散的就读地址,面对让人望而生畏的收费标准,我们该如何选择?是饥不择食地只要是个大学名字就报,只要挂个大学牌子就进?还是仔细辨认,认真挑拣?其实,我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拒绝也是一种选择。要学会拒绝,善于拒绝,要敢于对大学说不。<BR><BR>首先,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大学进行选择的基本条件。我们国家经过短短8年的连续快速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2%,超过了国际通行的15%的高教大众化标准。我们的教育部长已经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了。既然,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那么我们也就自然而然进入了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选择和决定高等教育的时代了,何况我们的大众化还是建立在国家的高投入(纳税人的钱)、对学生的高收费(家长的钱)基础上的,我们更有理由对形形色色的大学进行甄别,进行选择,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大学说不!因为我的命运我做主,我的钱袋我捂紧。诚然,我们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仅仅是一种数量上的大众化,是一种和社会发展现实相脱离的虚假的大众化。因此,作为大众化的主体---广大考生,与处于强势地位的大学相比,还是十分弱小的,我们可以说不的声音还是那样的微弱,我们真正可以任意选择大学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毕竟我们有了可以选择的条件,有了可以对大学说不的权利,尽管我们的权利是那样的被动和有限,我们说不也是那样的悲壮。这两年,有许多学校志愿填报率、报到率双双走低,就是考生开始说不的具体体现。<BR><BR>其次,大学连年扩招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也使我们不得不进行选择。随着大学规模急剧膨胀,教育资源十分紧缺,教育质量严重缩水。为了取得和我们的付出相匹配的教育,为了物有所值,我们必须选择;很多通过合并、升格、拼凑、更换招牌而摇身变成的高校,校区分散,设施极差,层次悬殊。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求学环境,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大学开设的专业据统计已经达2000多个,很多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不断新增徒有虚名的新专业,不断为原来的老专业换上好看的新名。为了上一个适应社会需要,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我们必须选择;为了应对扩招后大学居高不下的学费和入校后名目繁多的乱收费,我们必须选择;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我们必须选择;. . . . 。总之,我们面对的陷阱太多,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我们需要选择的内容太多太多。在如此之多的选择面前,我想说的是:其实,拒绝也是一种选择。<BR><BR>对于分数很高的考生,可以拒绝似是而非、貌似名校名专业的提前批次录取,可以拒绝名校中名不副实的合并院校、合并专业,可以拒绝那些师资外流几成空壳的所谓名校,可以拒绝到分校区和条件还不完善的新校区就读;分数较好的考生可以拒绝那些刚刚合并、升格的二本院校;分数不高的可以拒绝那些主要为所依附的主体高校敛财、提款的所谓独立学院、真假难辨的中外合作办学。其实,在上述的拒绝行为中,以最后一种拒绝最有意义。因为,国家当初开办独立学院、中外合办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学校收入。因此,制定了数倍于主体学校的收费标准。试想,四年下来,十几万的投入,换来的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一纸文凭,其身价甚至还不如一个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技校学生,还有可能被送到那些职业学校再学习和补课,岂不羞煞人,岂不气煞人也。如果你是一个有背景的人,只是为了混个文凭,那另当别论。如果你是一个贫寒的平民子弟,那就毫不犹豫地对以敛财为目的独立学院之类的学校说不。<BR><BR>可是,事实上,我们要行使拒绝的权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还是以国家垄断为主,统一考试,统一计划,统一招生录取。因此,各种利益集团连考生说不的权利也不会轻易给予。某生源大省的省招办,连续两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的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招揽生源,一是反复延长征求志愿时间。二是动员新闻媒体宣传,三是下发通知,要求市县招办亲自动员考生填报,四是建立《自行放弃入学资格考生备案数据库》,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将对这些考生做出记录,载入考生个人电子档案,下年录取时参考。上述措施,可谓苦口婆心,恩威并举,貌似维护考生利益,其实质是维护自己的集团利益。众所周知,考生参加高考要交报名考试费,这部分费用很大比例上交了省级招办。同时,录取一个学生,高校还要向省招办交录取费,这一笔收入也很可观。去年,某省曾经发生了高校抵制交录取费,招办不向学校递交录取花名册,学校不向学生发通知书的怪事。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可怜的是,这一切利益集团所争夺和追逐的利来利往,只有一个输出者,那就是我们的考生家长。<BR><BR>由于我们国家依然是一个依靠低级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需要的还是大量的基本劳动力,在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连年的扩招,又使本来已十分紧张的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到了大学,变成了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然而,我们的企业研发能力和研发经费十分有限,我们的社会管理还很粗放,很难吸收蜂拥而至的大学毕业生。如果让这些花了很多钱,浪费了许多年的大学生,都去充当基本劳动力,他们又是那样的于心不甘。于是,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职校技校生供不应求的畸形局面,出现了大学生卖肉、卖糖葫芦、争当搓澡工的社会新闻。如此这般,我们的大学在贬值,我们的大学生在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道不应该仔细挑选,不应该拒绝吗?尽管我们的选择是那样的有限,那样的艰难,我们的拒绝是那样的苦涩。但是,我们还是要大胆地对高校说不。那些物所不值的大学我们不上也罢,那些用家长的血汗钱换来的没有价值的大学文凭我们要他干吗?<BR><BR>那种只要是个大学就上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愈来愈冷静、成熟和挑剔的考生群体,那些由于招不来学生而倒闭的大学将很快接踵而至。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