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13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经】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前面四十三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为普度十方六道众生而发的。从四十四以后到四十八这五愿,是弥陀为普度十方一切菩萨所发之愿。往昔历代祖师有说,这一法门摄化的范围,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末后五愿就是上自等觉菩萨。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这一句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的菩萨,无论是权教、实教,初信位到等觉位的菩萨,全部都包括。我们才能体会到,他的愿力广大不可思议。弥陀摄化众生,是用平等的法门,决不是对凡夫要我们信、愿、持名,对菩萨另外用一种修学方法,不是的。
我们在愿文里看到,跟度凡夫完全相同。愿文说“闻我名已”,跟前面所说的完全相同。“闻”是菩萨三慧的闻慧;闻底下接著就有思,就有修。凡夫尚且如此,何况菩萨。菩萨修学这个法门还是信、愿、持名。下文说他所得的利益。当然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修因,因圆果就满。
唯独信、愿、持名这个因是圆满的,所以果报就殊胜。如果他不是圆满的修因,等觉菩萨、法身大士何必还要修学。怎么晓得包括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净土。所以,此地“十方佛刹,诸菩萨众”,包括文殊、普贤等。这个地方,我们要重视的就是修因。因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讲席中常常提醒同修的。
名号功德究竟有多大?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至少你须熟读《无量寿经》,熟读净土五经。单单熟读还不够,必须要看古大德的注疏,才能稍稍体会名号功德,但是也只能体会少分;要想多知道一点,就要去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浓缩,详细的都在《八十华严》、《四十华严》之中。这样对于名号功德,才能认清楚一些,但是并不圆满。
在我们这个世界讲圆满,必须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贯通,才晓得原来弥陀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中心,所说的总题目。我们今天把经典的总题目称为《大藏经》,这是当初中国人编辑佛经时取的名题。当然,编辑的人也不知道名号功德。如果晓得名号功德,整个《大藏经》就称作《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全部《大藏经》。你才晓得弥陀名号不可思议。
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就是讲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讲经说法,也不过是讲一句“阿弥陀佛”而已。这事几个人知道?就是夏莲居居士所讲的“万亿人中一、二知”。这个万亿人不是普通人,是万亿学佛的人,而且是对于佛教修学都相当有成就的人。像我们这样学佛都不算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六道众生能听到这个法门,是希有的因缘;十方菩萨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跟我们一样的修,也希有。经上世尊明白的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不到。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你什么时候听到,就什么时候成佛。我们今天凡夫位听到,我们凡夫身就成佛;初住菩萨听到,初住位就成佛;十地菩萨听到,十地位就成佛;等觉位听到,等觉位就成佛。换句话说,不听到这个法门,等觉菩萨也成不了佛道。等觉菩萨不听到这个法门能成佛道,文殊、普贤何必求生净土?没有这个必要。这样仔细去观察,仔细去较量,对于名号功德才能稍稍体会少分。
我们果然明白了,自然就死心塌地去念。今天我们念佛不能死心塌地,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什么原因?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知道这个法门之宝贵。说实在话,假如跟你讲,你每天到某地方去,一天可以赚一百万。你决定不会学佛,学佛不值钱!一天可以赚一百万,就拼命去赚。谁能放著一天赚一百万不要,跑到这里来念阿弥陀佛?像这样念阿弥陀佛,怎么会念得成功?外面境界风一吹,你心就动。实在讲,念佛不能成功,就是对名号功德不能够彻底理解。下面讲他殊胜的果报。
“皆悉逮得清净”,就是说从初发心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六道从非想非非想天,下到阿鼻地狱,一个法门度尽了,都得到清净。清净就离一切染浊。这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因为环境的污染太严重。
我们有没有想到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比环境染污还要严重,还要可怕!环境染污只是伤害我们的生命。生命死了,不要紧,四十九天又投胎,这有什么关系。真正觉悟的人,生死舍身受身,就跟我们穿衣服一样。衣服脏了,马上脱掉再换一件干净的,就像这样。可是,思想、见解、心理、精神上的染污,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个问题严重!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生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这是迷惑。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菩萨求法能为半偈而舍全身,这就是重慧命,不重生命。这里“得清净”一句,在今天这个时代,看这句经文,我们的感受非常非常的深刻。这一句“阿弥陀佛”,恢复我们身心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真有这个效果吗?真有!你自己没有去念;你去念就得清净心。这两三年来,有不少同修念《无量寿经》,来告诉我,念得很有受用。我问他有什么受用?他说烦恼少,心清净。没错,这就是经文上讲的,这就相应。
念、要知道念的方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一味的念下去,我想三个月到半年,你自己就有感受,决定跟从前不一样。得清净心之后,你的信心应当增长,应当继续不断的努力,念到更清净,就得一心不乱。
通常我们讲“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这是初步的受用,就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以我们凡夫来讲,念到这个境界,你的内心会生法喜,不可能有忧虑、不可能有烦恼,你的生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所谓法喜充满,这是刚刚得事一心,并不是很深的功夫。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世间一切法,你已经不动心,不被它迷惑,不被它所动,一切放下了,二六时中就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这是功夫成就。诸位同修,最低也要念到这个程度,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真正能去。所以,“清净”重要!
由此可知,凡是妨害我们清净心的,就是魔障。“魔”是折磨,“障”是障碍,折磨我们、障碍我们。折磨什么?障碍什么?就是清净心。凡是对心地清净有障碍,有折磨的,都是魔境现前。魔不在外。外面的境界无论是顺逆,如果我不动心,外面境界都是佛境界;如果自己起心动念,外面境界都是魔境界。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要以为外面那些恶人、冤家债主天天来找我麻烦,欺侮我、污辱我,这是我的魔障。殊不知除这些之外,一切顺境里,你欢喜的、爱慕的,还是魔障。
念佛人见到佛现前,见到莲花,欢喜得不得了,那是著魔,因为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经题上用三个名词,这三个名词显示出圆满的修德。什么是清净?平等是清净; 什么是平等?觉就平等;什么是觉?清净就是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是佛境。我们念佛要念到这个标准,才能往生西方,证无量寿。无量寿是我们所求的果报。所以,要离一切染浊,从心地里念。外境无论是顺境、逆境,我们要随缘。历事炼心!顺境里不起贪爱之心,逆境里不起嗔恚之心,就在境界里炼清净心,炼平等心。
清净、平等、觉,在那里修?在一切人事环境里修学。用什么方法修学?用这一句佛号,当境界现前,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平等。不管顺境逆境,第一个念头起来是妄念,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就恢复到“阿弥陀佛”。这就好了!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当然有。如果没有,你就成佛了,你还修什么!我们是凡夫,所以起心动念是必然,一点都不奇怪。修行人就是念头转得快,第二个念头就转成“阿弥陀佛”,第三是“阿弥陀佛”,第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念念相续,不能让烦恼的念头念念相续,这要知道。
学佛相当不容易,一定要有真正的智慧。智慧跟世间聪明不一样,不可以把世智辩聪当作智慧,那就认错了。智慧是什么?真正认识这个法门,真正能辨别利害得失,十法界里,利益最殊胜的是成佛,害最深的是三恶道。你能认清楚,就能避免三恶道。在这一生中,有机会教你作佛、作菩萨,你在这事上,下了决定,这是智慧。千万不能有个妄念:“我知道成佛之道,我让你们去修习,我帮助你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话说得很好听,我要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那么容易作吗?地藏是诸佛的老师,他不是凡夫。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六群比丘(你们到经上去看《提婆达多品》)皆是古佛再来示现的,不是真的。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要唱这一台戏,当然有人唱忠臣,也有人唱奸臣,这是一定的道理。到后台去看看,唱奸臣的是他的老师;他的师父不是普通人,我们学不来的。我们要知道,所以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能有最妥善的取舍。这是智慧,不是世智辩聪所能做得到的。
什么是“解脱”?我们今天常常讲,不自由、不自在。大家天天打旗号要争自由,要争民主。今天社会这样混乱,就是大家对于自由民主的概念搞不清楚,以为民主了,我当然可以作主,你也可以作主,不打架怎么行?当然要打架。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打到最后还是不民主。因为弱的要听强的话,还是强权作主。这些就像许许多多的绳索捆绑我们,真的不自在、不自由。佛把这些归纳成两大类。
第一、是烦恼。第二、有所知。这两条绳子把你捆起来,你不自在。解脱是把这两条绳子解开,你就脱离了。解开的是你错误的思想见解,贪、嗔、痴、慢、烦恼,把这些东西解开。脱的是什么?永脱生死轮回。六道生死轮回从那里来的?就是这些东西造成的。所以,见思烦恼一断,见惑就是见解错误,思惑就是思想错误,这些东西解开,六道就没有,永远脱离了。“解脱”是这个意思。佛门里常说的“了生死,出三界,脱轮回”,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句在此地,也许同修们要问,菩萨不是已经脱离生死轮回,还有这些果报吗?有,大小菩萨都有。系缚有界内、界外。界内是讲六道,是对于小菩萨而言,经上常讲权教菩萨。权教菩萨没有离开六道,换句话说,他还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实教是真实的,他们超越了。实教虽然超越六道轮回,他还没有证得圆满法身,所以他还有微细的系缚。这个微细的系缚就是四十一品无明。要把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他就圆成佛道,证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这个结是慢慢的解,也慢慢的破。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解脱,圆满成佛,再没系缚可解了。我们要知道,这个果德也贯彻到无上菩提。
“普等三昧”。菩萨在十方世界,他发的心比我们一般人发的心要大。凡夫能动念度自己就很难得,菩萨发愿不但要度自己,还要普度一切众生。如果菩萨发愿,我要普度众生,不度自己,给各位说,那是魔发的愿,不是菩萨。菩萨跟魔从这个地方能区别。菩萨一定自利利他,利他即是自利。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很可怕!菩萨度众生,有没有误众生?有的,或是初发心的菩萨,道行功力都不够,所以菩萨常常退转。因此,他也免不了误众生。
像医生治病,有的时候把人害死;法官判案子,有的时候也冤枉好人。这是难免!总是愈小心、愈慎重愈好。自古至今,一个法官在一生判案中没有冤枉一个人的,没有人敢讲。大夫给人治病,一生当中所治的病人,完全都没有过失,也没有一个大夫敢说这话。菩萨度众生,亦复如是。到什么时候才不会疑误众生?见性就不会。明心见性的菩萨,就不是权教,称为“实教菩萨”。见性的菩萨,即是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这样的菩萨不会害人,不会把佛法讲错。圆初住、别初地以下的菩萨,就总免不了随自己的见解,随自己的知见来说法,这很可怕!所以佛在经里,一再跟我们提示,虽然提示,我们没有看重。
佛在《遗教三经》里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你的知见纯属凡夫知见,错误决定不免。证得阿罗汉,才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才得一个正觉。虽然不是正等正觉,他是正觉,不会害人。好像大夫治病,用药用错了,但是这个错误不会太重,顶多令你的病多害几天。本来一个月可以康复,现在拖一个半月,是他用药用错了,对你没有大的伤害。如果是正等正觉,就决定没有害处,决定没有错误。
菩萨发大弘誓度化众生,佛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普等三昧究竟是什么?什么三昧能普遍平等?普遍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修。平等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地狱众生也能同样修这个法门,能得同样成就。你想想看,这个“普等三昧”是什么?是“念佛三昧”,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普等三昧。除了这个法门之外,还有那个法门能平等成佛?禅,你去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只接上上根人,中下没分,不平等,不能普遍。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净宗。十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接触到净宗经典,才知道有“普等三昧”。以这个方法来普遍度化一切众生,就跟如来度众生无二无别,决定没有过失。虽然自己的境界还没有成佛,还没有成大菩萨,你开的药方、用的药,是与如来开的完全一样,还会错吗?
“诸深总持”。“总持”是指法门。梵语“陀罗尼”,译成中文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普等三昧”是指名号,执持名号就是“诸深总持”,就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指念佛成佛的法门。
有很多同修来问我,你过去讲过很多大乘经典,现在都不讲,就专讲《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过去我讲过十几年的《华严经》,现在我还是讲《华严经》。我讲《华严经》的总持法门,我没有把《华严经》舍掉。古人讲这部经是中本《华严》,我从前讲的是大本。大本时间太长,听一遍很不容易;中本文字少,讲说的时间短,大家修学起来方便。
本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持,也就是整个《大藏经》的总持。“诸深”是指一切甚深的大乘经典。这一部经是一切大乘经典的总持法门。你想想看,如果菩萨遇不到这个法门,怎能成佛?遇到,也是弥陀神力的加持。
“住三摩地,至于成佛”。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安住定中,得成正觉。我们完全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定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二六时中,一定要做到。大势至菩萨讲“净念相继”,整个修行的功夫,就这一句“净念相继”。“净”,怀疑就不净,夹杂也不净;“相继”是不中断,一句接一句,就成功了。这个法门的确简单容易,人人都能修,人人都应当修,就怕自己不肯干,那就没法子!不肯干,是不知道这个法门之好,不晓得这个法门利益之大。利益在那里,你立刻就享受到。如果说这个利益要到来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享受到,这一生得不到;说老实话,我就不愿意学。我要学的是现前就得利益,我才愿意学。如果学了现前得不到利益,等来生来世,我就不容易接受。这个法门确实能让你立刻得利益,前面讲的清净解脱,是真正可以得到的。
身心清净,烦恼少,智慧增长。智慧怎么会增长?你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你的见解、看法、想法跟从前不一样,就是智慧增长。从前迷,现在不迷;以前看不清楚,现在看得清清楚楚;从前不知道怎么处理好,现在处理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智慧现前,什么样繁杂的问题,到你面前都没有了,真正的解脱,学了马上就有用。一直到成佛,这个方法都不能改变。实在讲,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所讲的这两句经文。
我在李老师那里主修《楞严》,《楞严》我至少讲了七、八遍。《大势至圆通章》也讲过很多遍,也都马马虎虎含糊笼统讲过去,因为不认识。以后看到印光大师把《大势至圆通章》单独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为净土五经,才引起我的注意,才发现这一章经是整个《楞严》的精华。《楞严》的精华不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而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发现它是净宗的心经(《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不但是净宗的心经,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于是这个新观点又从这一愿里得到证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就凭这一句佛号,就凭这一部《无量寿经》,这是根本经。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皆是此经之引导,这句话我完全同意,一点都没错。《华严》、《法华》既然是本经的引导,那么整个《大藏经》不必说了,因为整个《大藏经》都是《华严》的眷属、《华严》的枝叶。这才晓得此经是一切经的中心,是大总持法门。所以,一部经、一句佛号,一直到成佛,这是大势至菩萨所修的。
夏莲居居士的《净修捷要》里讲,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我过去没有听人说过,也想不出来。这是他见地高明之处。我看到他这一句话,我承认、同意。我立刻就想,我可以做个注解: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净宗初祖。我过去学《华严》,在《华严》下了很大的功夫,我相信念佛法门是从《华严经》得来的。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在中国第一个提倡专修专弘的是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从前讲初祖,我们都想到慧远大师。现在讲初祖,我要问你讲那一位初祖?有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国初祖。这是我给夏老居士加的注解,就很清楚、很明白。
这一愿“普等三昧愿”,实在就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浓缩精华,愈来愈精。我们才晓得那部经的分量。将来有机会,我好好的再讲一遍《圆通章》,因为过去都没讲好,意思没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是当时我的程度、水平不到。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这是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弥陀威神加持这些菩萨,令他们在定中,在三昧之中,能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一种殊胜的利益,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有。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怎么也有?是弥陀威神加持他们。所以,菩萨虽然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念《无量寿经》,执持弥陀名号,以这个方法教化众生;他在任何地方入定,“定中”都能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样,可以“遍供十方诸佛,不失定意”。这确实是普贤菩萨的境界。这就是不往生,也得到与往生相同的利益。这是对十方菩萨说的,不是对普通人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