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6170
注册时间2013-7-13
最后登录2014-7-26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1357 金币
上士
|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4 09: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公元前396年,一代雄主魏文侯去世,其子太子击继位,是为魏武侯。 |
这本是一次正常的权力交替,却间接造成了吴起的又一次改换门庭。 |
吴起守西河,战功辉煌,威名远震。他在魏国的地位本来无可取代,但是历史又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他的命运之舟又一次在谗言的狂潮之中覆没。 |
这是历史的巧合吗?当然不是。究其原因,吴起独特的个性与价值取向决定了他的命运。 |
吴起是个天才,然而天才大多是不会拍马屁的,因为那没有任何必要,这个道理就连不学无术的小混混韦小宝都明白。 |
当然,也不是每个不会拍马屁的天才都会倒霉,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能控制住这个天才的雄主。强主才能驭强臣,主不够强,压不住强臣,就算再舍不得,也必须忍痛割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所以,晋文公用得了先轸,晋襄公用不了;阖闾用得了伍子胥,夫差用不了;同样,魏文侯用得了吴起,鲁穆公用不了,魏武侯虽然还算厉害,但比他老子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所以也用不了。 |
魏武侯内心,其实是很看重吴起的。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跑到西河“南巡讲话”了。他志得意满,一心思想在吴起面前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让这个强臣拜服在自己的君威之下,俯首帖耳甘心效命。 |
那一天,他和吴起泛舟在黄河之上,欣赏着老爹和吴起打下的巍巍河山,大发阔论:“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
看来魏武侯也算是一个出色的兵家,对于地理因素在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中的作用,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一个庸君,可说不出这么有水准的话。 |
所以魏武侯说完之后,开始等待,等待吴起对他这番阔论表示认同。 |
老大发表重要讲话了,还不赶快上!一个叫王错的马屁精立马随声附和:“主君英明神武,晋国山川险要,称王称霸,指日可待!” |
魏武侯颔首大笑,船上一片和乐融融,正此时,吴起却突然冲出来,大唱反调:“主君的话,是危国之道。王错又附和主君的话,是危而又危。” |
武侯脸色一变,怒道:“什么,你说寡人之言危国?好,你厉害,那你又有啥高论?” |
吴起当然有高论,他开始层层驳斥武侯的“地理决定论”:“一个国家的霸王之业,在政治修明,不在山川险要。夏桀之国,东有济水,西有华山,南有伊阙(洛阳南郊关隘),北有羊阳阪,结果为商所灭。商纣之国,东有泰山,西有孟门(河南辉县西太行山关隘),南有黄河,北有恒山,结果为周所灭。主君如果不修德政,恐怕连这条船上的人都会变成您的敌人。” |
吴起果然是个天才,此番见解比之武侯,高明不下百倍。决定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的根本性因素是政治、军事本身上的积极进取,而不是地理因素,因为,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
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汤和曾入之。 |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入之,尉迟迥曾入之,郭崇韬曾入之,王全斌曾入之。 |
长江虽险,毕竟晋师曾渡之,隋师曾渡之,宋师曾渡之,元师曾渡之,解放军也曾渡之。 |
魏国虽然被山带河,到了战国晚期,也是处处被人欺负的命。勤修德政,自可怀敌附远,弥患于未萌。若不修德,即使吴起再世,魏无忌永生,魏一样必亡于秦人之手。 |
此番见解出自一个兵家之口,实在难能可贵。然而吴起道理讲的透彻,方式却十分不妥。 |
——主君如果不修德政,恐怕连这条船上的人都会变成您的敌人。 |
这是什么话!难道武侯不修德政,你吴起就要造反与他为敌吗?一个君主,最怕的就是臣下讲这种话。 |
看来吴起并不是一个善于揣摩君王心意的人,他是一个天才的实干家,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不懂得那些拐七拐八的花花肠子。 |
然而武侯也算是一个明君,他虽然心里气不顺,但表面上依然摆出一副欣然接受的样子,赞道:“好,很好!寡人今日乃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先生矣!” |
这句话表面是一句称赞,实际上透露了一个讯息:“你吴起既然如此厉害,那就给我守一辈子西河吧,别想再升官了!” |
从此,吴起与魏武侯算是接上心结了,如此,便有了小人插入的空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