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6170
注册时间2013-7-13
最后登录2014-7-26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1357 金币
上士
|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9 1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傻子都看到了,在对岸的临晋渡口边,汉军的船只绵延不绝,少说也有上万艘之多,整个黄河西岸能找到的舟船估计也就这么多了,汉军不可能凭空再生出船来从其他地方渡河,除非他们能变成鱼从水里游过来。
于是柏直跟自己的两个手下步卒将项它、骑将冯敬一合计,大家都认定:韩信总共才万余人,却搞了上万艘船,这是瞒天过海之计。汉军渡河时,一定是万舰齐发,有的船装满汉军,有的船却只有船夫,如此便可混淆我军,分散我军的防守,这可真是太阴险了!
三人自以为想通了韩信的阴谋,心中大喜,赶忙将黄河西岸其他渡口的魏军大量调回蒲坂,准备在此与汉军决一死战!哼,韩信装神弄鬼,在其他渡口布点儿疑兵,就想让我们以为他会从其他地方渡河,殊不知我等也熟读兵书,难道连“胜战不复”这样简单道理也不懂?你韩信果真厉害,怎会傻傻的再用一次“声东击西”?这一次你明明就是要用“瞒天过海”之计从临晋渡河,还想骗开我们!嘿嘿,没那么容易!
人常说“三个臭裨将,也能顶个诸葛亮”,而柏直三人自以为精通兵法,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臭裨将”,那么三人相加,难道还比不过一个韩信?
柏直他们错了,大错特错。如果熟读兵法有用,那么天下间的名将早就泛滥成灾了。比如项羽看兵书,从来一目十行,他还不是无敌于天下?打仗这玩意儿,有时候得靠点天份,天份不足,把天下兵书全倒背如流了也没用。不光是打仗,这世上很多学问都是如此,没有天份,光靠努力只是徒劳而已。
有人要说了,爱迪生不是有句名言“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 99%的汗水”吗?但是别忘了,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被人给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天才就是天才,庸才把汗水流光流到脱水流成干尸,也永远无法追上天才。
韩信就是这么一个天才,别说三个臭裨将,就是三十个臭裨将,三百个臭裨将,加起来也比不过他!
对于一个二流名将,同样的招数不会使用第二次,然而对于一个天才名将来说,同样的招数使用N次都没关系!
什么“胜战不复”,狗屁!兵仙韩信用兵,向来不按牌理出牌,从来不按规矩打仗。像对付柏直这种喜欢自作聪明的家伙,最好的招数就是重施故技,让他聪明反被聪明误。
数日之后,韩信的大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临晋以北一百多里处的夏阳,陈兵于黄河少梁渡口,准备从这里悄悄的渡河放枪的不要。
夏阳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陕西韩城市南部。少梁渡口,则在韩城的芝川镇。此地也可算是个古战场了,当年秦晋争霸的韩原之战,秦魏争夺河西的少梁之战,都是发生在这里。然而自从秦国的商鞅收复了河西,夏阳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慢慢的也就没有从前那么重要了,如果不是兵仙韩信选择了这里作为突破口,这里还不知要默默无闻多少年。
渡河的地方选好了,可是怎么渡河呢?如今所有的渡船都在临晋渡口那里迷惑魏军,汉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道大家真要变身为鱼,下水直接游过去?
当然不可能。别急,兵仙自有妙计。
渡河就一定要船吗?早在出征之前,韩信早已获悉。当地百姓还有一种渡河工具,虽然简陋,却实用的很,比真正的船还实用。
这种神奇的渡河工具,叫做“木罂”。史书中并没有介绍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但有人按字面猜测,它有可能就是一种形状特殊的大木桶,或大木盆。士兵坐在里面,既安全又可防乱箭, 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单兵作战坑,行进在大河之中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登陆艇,简单、方便、实用,充满了奇思妙想。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利用,无往不胜。
于是,在一个落霞满天的黄昏,韩信大军乘着木罂从少梁渡口出发,悄悄渡过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对岸防备稀松的魏军营寨,然后马不停蹄,直扑魏豹的老窝安邑。(战国时代魏国旧都,故城在今山西省夏县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