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6170
注册时间2013-7-13
最后登录2014-7-26
威望0 点
好评度0 点
金钱1357 金币
上士
|
楼主 |
发表于 2013-7-20 11: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公元前203年二月,韩信,不,我们现在该叫他齐王信了,齐王信刚送走汉王的使者张良,就迎来了项王的使者武涉。
齐王信对项王派来的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多少印像,只记得两人依稀在一起聊过那么几次天,并无深交,但是很显然,武涉并不这么看,他一见面就亲热的拉起韩信的手,不断提起楚营旧事,抚今追昔,慨叹前尘,直说自己从前就很欣赏韩信,认为韩信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你看,果不其然了不是?
那些凄惨寂寞的日子韩信早已忘怀了,往事不堪回首,提它作甚,有什么话,你就直接说吧!
武涉尴尬的笑了两声,言归正传道:“项王差臣来说足下:天下苦秦已久,故群雄戮力击秦,今秦已早亡,分土割地,各自为王,正应休息士卒,与民更始。不料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吾恐足下终为之所擒矣。”
齐王信静静的听着武涉发言,也不反驳,也不认同,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做为此次密谈的唯一旁观者蒯通,则早已听的满头大汗了:关于汉王的狡诈多变,他之前正领教了一次,那是一个非常惊人的震撼教育,这使他更加的认定,齐王信只能在战场上与汉王交锋,否则,他必为汉王所害,谁也救不了他,包括自己在内。
武涉进而又说道:“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投汉则汉胜,投楚则楚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合,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各守封疆?足下奇谋妙算,尤出二王之右,若从吾说,富贵可常保矣。未审高见以为何如?”
武涉的辩才没话说,武涉的提议也是韩信目前最明智的抉择,但是很遗憾,韩信不能接受。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恨项王。
韩信生平最恨别人看不起他,因为他少年时在淮阴受到了太多的嘲笑,这种创伤是一辈子都难以弥合的。
而项王对他轻视了整整三年,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份恨每天都在增加,其恨已入骨。
所以,汉王明明骗了韩信很多次,但韩信并不十分恨他,反而对他重用自己感到非常感激。像韩信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他可以容忍别人骗他,却绝不能容忍别人看不起他。
韩信还记得:当初他还跟在汉王身边的时候,汉王常常与他君臣共乘一车,还曾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甚至将正在吃的食物推过来给他吃,现在那些日子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其中的恩义,韩信一刻也不曾忘怀,悠悠此心,天地可鉴。
在我们现在看来,和领导一起坐车吃饭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君臣之份极其严明的古代,这样的领导千年找不出一个!韩信一生孤苦受尽白眼,却在汉王那里得到了难得的重视与温暖,所以他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容忍汉王的欺骗而毫不在意,你说他傻也罢,你说他迂也罢,没办法,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智慧超群却又感情用事的迷糊人。
韩信在战场上从来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只求胜利最大化,而不带任何感情不管任何手段,就算是历下已降之敌,他也照击不误;然而从战场上下来,他就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感情用事者,这一点他与项王很像。
何况,即便摒除掉感情的因素,项王也根本不是一个可堪合作的对象,如果说韩信是水,那么项王就是火,他们二人无论在政治方略上,还是作战理念上,都如冰炭不能共处一器,注定有一个将要毁灭。
于是齐王信沉思了一会儿,回答武涉道:“先生之言,虽若有理,然吾不能受。昔我在楚事项王,官不过郎中,爵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汉王其亲信于我如此,我苟背而复归于楚,不祥也。虽至死而此心不易!幸烦先生为我深谢项王。”
虽至死而此心不易,就算是死也不会有负于汉王——武涉没有想到,韩信之言竟如此绝截,不给他一丝插入的缝隙。于是他无语了,当一个辩士无语,他也就该打道回府了。
武涉最终无功而返,郦食其不是那么好当的,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田广那样只顾利益不讲感情的,人家汉王早拿感情套住了韩信,讲再多的利益那又有什么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