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91
注册时间2005-2-13
最后登录2021-9-24
威望5 点
好评度29 点
金钱354182 金币
少校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9 1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福建长汀是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
中国革命第一个转折点是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是福建长汀(当年称为汀州)!中国革命第三个转折点应是贵州遵义!
近日中央电视一台和四台热播的《井冈山》连续剧遵重中国革命历史,前半部可反映出中国革命第一个转折点是江西井冈山,后半部可反映出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就是福建长汀(当年称为汀州)!中国革命第三个转折点应是贵州遵义!
福建汀州(又名长汀):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革命圣地—红军故乡、中央苏区的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摇篮、中国红色旅游名城、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最美小城之一、中国红色第一市—汀州市、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红色小上海、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中央红军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福建美食名城、世界客家首府。
一、福建长汀(当年称为汀州)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中央苏区的\"红色小上海\"。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马列主义就开始在长汀传播,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组织创办《汀雷》、《长汀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真理,唤起民众。1926年,北伐军推进到福建,党组织派遣一批旅粤汀籍党员返汀,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发展地下党员。1927年9月,在周恩来等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的帮助下,第一次成立了长汀支部,段奋夫为支部书记。从此,长汀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走向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在长汀的意外战果,这是革命发展的转折点。\"这是1937年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向前来采访他的美国女记者、作家艾特尼丝.史沫特莱讲述红军攻占长汀时说的一席话(见《伟大的道路》一书)。此话高度评价了红四军首次入闽攻占长汀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
1929年春,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军事\"围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但是情况一直不妙,赣敌刘士毅、李文彬部围追堵截,迫使红四军在赣南艰苦奋战,屡遭挫折。不久,井冈山失守,红四军这才放弃\"围魏救赵\"回援井冈山的计划,改为变动不居的游击政策,以对付敌人的跟踪追击。
3月11日,红四军从瑞金圭田出发,沿着武夷山南麓首次挺进闽西长汀,\"红军这次行动,本来只是为了躲避数量上占优势的敌军而进入福建,并没有计划拿下长汀\"(朱德之语)。后来,毛泽东昕了专程赶来的长汀临时县委书记段奋夫的汇报后,了解到驻守长汀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旅郭凤鸣部队,军纪腐败,深为群众痛恨,战斗力很脆弱,决定攻打长岭寨,占领长汀城。
3月14日,红四军首次入闽,长岭寨一战,郭凤鸣旅不堪一击,被全部击溃,郭凤鸣也在逃跑中被红军击毙。接着,红四军于当天长驱直入占领了长汀城。毛泽东从报纸上发现,蒋桂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根据这一时局的发展,毛泽东分析了在赣南、闽西创造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良好条件,思考了红四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3月20日,在汀城\"辛耕别墅\"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国民党混战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这个方针为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绘制了一幅蓝图,这是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在长汀的重大发展。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次短短的会议,使本来处于逆境的红四军走出低谷,改变了江西、福建的局势,甚至对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四军首次人闽在长汀驻扎了17天,除了召开\"辛耕别墅\"重要会议,还做了几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是为了便于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将部队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全军编为三个纵队,纵队以下分为支队、大队、中队、班;
二是开展\"打土豪,筹军饷\"斗争,共筹得军饷5万余元(光洋),赶制了4000套军衣,服装为列宁式灰军装、红领章、红五星军帽、灰布绑腿带。每个指战员发一套,这是红四军创建以来第一次统一了军装;
三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工农当家做主的革命政权,红四军前委会将长汀临时县委改为长汀县委,帮助组织选举产生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此外,为捍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在青年积极分子中招收60人组建成立了长汀赤卫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亲自选派红军优秀干部林俊、王庭英担任长汀赤卫队副党代表和队长;还成立了长汀总工会、5个秘密工会、20个秘密农民协会。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延安昕了朱德的讲述后,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革命形势的转折和发展,仅仅过了两年时间,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正式成立。在此之前,福建省委和福建省军区相继在长汀设立和成立。还有省团委、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等均设立于长汀。长汀成为福建红色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长汀还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分行、闽西工农银行、中华贸易公司、中华纸业公司、中华织布厂、中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运输管理局福建分局、福建省邮务管理局等金融贸易机构频频在汀设立。汀城有大小商店378家,熔银厂、兵工厂等公营工厂8家,造船、造纸、纺织等生产合作社50余个。商贸来往日均千余人,各地农副产品和商品云集于此,转销各地,商品交换、经济往来异常活跃。长汀为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人士在长汀或战斗或工作或生活过,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贺龙、叶挺、陈毅、吴玉章、任弻时、叶剑英、陈云、聂荣臻、罗荣桓、陈庚、郭沫若、罗炳辉、胡耀邦、杨尚昆、陆定一、肖克、张鼎塞、邓子恢、方方、罗明、邓颖超、康克清等。还有长汀本邑涌现的著名革命人物张赤男、罗化成、王仰颜、段奋夫、陈丕显、杨成武、傅连峰、何廷一、童小鹏、梁国斌、黄亚光等,瞿秋白、何叔衡及近二万名红军战士献身于长汀,他们给长汀名城增添了光辉的业绩,留下了宝贵的遗址、遗迹和景观。
长汀城的革命文物和故居旧址至今仍大量保存,比比皆是,它们闪耀着壮丽灿烂的光辉,成为教育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康模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长汀》;来源:长汀网)
二、福建长汀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长汀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是巨大的,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块英雄的红色土地。那么它有那些作用和地位呢?
(一),从军事上讲,一九二八年冬,朱毛红军遭受国民党湘赣两省十八个团的兵力“汇剿”,在井冈山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时,工农红军如何走出大山,发展红军,扩大红色政权,是毛泽东首要考虑的问题。毛泽东在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成熟思考后,果断作出决定,由红军赣南挥师福建。这就有了一九二九年三月十四日的长岭寨战役。长岭寨战役的胜利取得,为红军在闽西,赣南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汀州整编”,一九三零年六月十三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汀州会议”确定了在汀州整编红军的决议。同年六月十九日,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在长汀南寨广场正式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汀州整编”,制定了部队红军的建制和兵力的配给,为保卫中央苏区,壮大工农红军主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从政治上讲,许多革命领袖在长汀或调查研究和直接在长汀起草,具有建党意义,或执政意义的文章。比如毛泽东写下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陈云的《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如何订立劳动合同》,刘少奇的《论国家工厂的管理》,瞿秋白的《多余的话》等等文章。这些文章在指导当时苏区的革命和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从经济上讲,长汀是红军供给的主要生产地,被邓小平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先后成立了,红军被服厂,红军斗笠厂,中华织布厂,红军印刷厂,汀州弹棉厂,四都兵工厂,濯天炼铁厂等等工厂。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保障了红军的作战需求。
另外,长汀是红军的第一个“红色医院”在建立地,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呢!
可见长汀在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如我们的朱德说的,“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在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时候,千万别忽视了长汀的作用和地位。
三、历史记住福建长汀“长岭寨战斗”
1929年3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汀云骧阁开会宣告闽西第一个县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从长汀县城往南约8公里,在一片农田的尽头,几座山丘毫不起眼,但历史却在这片叫“长岭寨”的山丘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当年红军击毙敌人旅长是在福建长汀“长岭寨”。
1929年1月14日凌晨,寒风凛冽,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数千人离开井冈山,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前行,直到看到长汀城南这片山丘,以及山丘后汀州城若隐若现的城墙,战士们才燃起新的希望。历史记住“长岭寨”,更记住日后朱德说的一句话:“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汀城南的这片小山包,如今毫不起眼。当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军就在此打响入闽第一枪,激战3小时,击毙国民党旅长郭凤鸣,朱德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岭寨寻访
当年春天,红军入闽第一仗就发生在长汀的长岭寨。历史记载,长岭寨战斗仅用时3个多小时,红军共俘敌2000余人,缴获枪500余支、迫击炮3门、炮弹100多发和大批布匹。
“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来找长岭寨。”当地几名6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一行,长岭寨又叫东华山,当年是进汀州城的必经之地,“原来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如今修公路把山头都铲平了,地势就没有原来那么险了。”
发生在那片山丘的战争
老人们说,岁月不仅改变了长岭寨的险峻,更泯没了当年战斗的痕迹,“去看看纪念碑吧,这是长岭寨战斗最后留下的记忆。”在长岭寨山脚下的梁屋头村,我们找到长岭寨战斗纪念碑:碑的附近长满杂草,三角刺刀形的碑体静静刺向天空,悄然诉说着一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故事。拨开荒草,记者发现碑上铭刻着一段文字:“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千多人攻占长岭寨,消灭了国民党福建第二混成旅2000余人……”
“沿着纪念碑正前方看,就是长岭寨主峰,也是当年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听老人们这么说,我们远眺,只见山上的树木随风摇曳,1929年3月间,在这几座面积约2平方公里,相对高度约100米的山丘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激战3小时击毙敌旅长
当年的亲历者多已不在世,但他们留下的文字完整记录了这段历史:
1929年3月11日,沿武夷山南端进入长汀境内的四都楼子坝。13日,毛泽东、朱德在四都召集干部会议,讨论进军闽西后的行动方针。会议刚开不久,突然从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上午10时许,红四军兵分三路,二十八团居右,三十一团居左,特务营紧随军部居中,齐头挺进,在四都以北的山头上发起猛烈的进攻。敌人节节败退,往长汀城逃窜。
后据了解,来犯之敌是国民党驻长汀福建省第二混成旅郭凤鸣旅长派来阻挡红军的卢新铭补充团。这时,长汀临时县委负责人段奋夫赶到红四军军部,汇报郭凤鸣是闽西三大军阀之一,他已派一个团兵力据守长岭寨,企图凭险阻止红军进入长汀。
1929年3月14日凌晨,红四军分三路向长岭寨发起进攻。三十一团担任主攻,取道腾头脑印岭,直取长岭寨主峰;二十八团从右侧取道白叶竹子岭攻占邻近制高点;特务营从左翼经牛坑迂回敌后,切断其退路。
虽然长岭寨上有一个卢新铭补充团,但他们刚遭受红军痛击,战斗打响后,他们胡乱放了几枪后便四散逃跑。躲在汀州城的郭凤鸣闻讯后,气得大骂,又派出一个补充团增援长岭寨,随后又亲自带着盒子枪队、教导团、大炮营赶往长岭寨督战。
刚到离长岭寨仅5里的梁屋头,闻报主峰及左右山头已被红军占领,郭凤鸣气急败坏地喊道:“给我冲上去,后退者一律枪毙!”一边命令炮营猛轰,一边驱赶着教导团、盒子枪队往山上冲。结果,郭凤鸣组织的几次反攻都被红军打退,他自己也脚部中弹。此时,红军吹响冲锋号,向山下猛冲过来。郭凤鸣见大势已去,就躲藏到山脚牛斗村栗树园一间茅厕里,想换掉军装逃跑,正在打扫战场的红军战士发现藏匿的郭凤鸣,一枪就将郭凤鸣击毙了。整个战斗仅3个小时就结束了。
“走,进城去!”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高兴地向战士们喊道。
几十年过去,记者走访长岭寨一带的老人时,当地老人还记得一首红军留下的民谣:“一月里来梅花香,三军全部出井冈,红旗飘扬高举起,吓得白军大恐慌。二月里来雪花飞,官兵团结心不灰,大柏岭上迎头击,刘逆士毅狗命危。三月里来气象新,红军浩荡入长汀,郭逆凤鸣不量力,长岭寨下命归阴。”
这支部队
帽上有颗红星
“早上就听到城南的枪声一阵紧一阵松,大家都在说,南昌起义军要打回来了。”93岁的邹子彬回忆说,当时就见到城里的国民党部队扛着枪炮,急匆匆地出城,街上的店面也都关了,“到中午的时候,枪声就基本停了下来。下午,红军就排着队伍从汀州城宝珠门、惠吉门进来。”
“有穿军装的,更多是穿着普通农民的衣服。3月份的天气还有点冷,可他们基本上都是单衣。”邹子彬从窗缝中见到,这支部队与2年前曾见过的南昌起义军穿着很不同,“军装的帽子上有颗红星,大人说这就是当年的起义军,这才不害怕,纷纷把门打开迎接他们。”进城后第2天,红四军在长汀城南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1万多群众听到毛泽东、朱德的演讲。
毛泽东当场宣布郭凤鸣十大罪状,并宣布会后将把从郭凤鸣家中没收来的大批粮食、布匹等分给到会的群众。
揭秘
30年后毛主席还惦念这口老井
从1929年春红军入闽,到1934年秋红军长征,这5年间,红军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故事……
在不大的长汀县城里,有“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福建省总工会旧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在长汀几乎稍走几步,就能发现一处红色记忆,如“老古井”。“知道吗,这井可有故事了。”一位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1932年秋,当时中央临时政府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从江西宁都来到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治病疗养,住在老古井旁的福音医院休养所三四个月之久,这是毛泽东7次到长汀中停留时间最久的一次。
在这段日子里,毛泽东每天早上都和周围的群众一起到老古井取水洗脸、洗衣服。他发现老古井因长年没有清洗,水有些脏,于是他亲自带领警卫员下井掏污泥,清除青苔,把老古井清洗得干干净净。水干净了,来打水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在老古井旁和群众聊天,了解社情民意。
1962年1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特向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询问了长汀县政府后回复毛泽东:长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的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笑了。
正听得有些出神,老人从井里打上一瓢水递给记者,那水甘甜、可口,记者离开长汀许久仍没能忘记。
(海峡都市报记者侯希辰、肖春道2007年06月12日报道) |
|